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灾害

城市灾害

城市灾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灾害及其防治、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59637篇;相关期刊205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中国人民防空、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九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2014年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京台大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管理论坛暨首都圈巨灾应对高峰论坛、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城市灾害的相关文献由499位作者贡献,包括金磊、唐川、王绍玉等。

城市灾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6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9637 占比:99.41%

总计:59993篇

城市灾害—发文趋势图

城市灾害

-研究学者

  • 金磊
  • 唐川
  • 王绍玉
  • 铁永波
  • 张芝霞
  • 原廷宏
  • 周文彧
  • 孙斌
  • 刘志强
  • 周春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段立君
    • 摘要: 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爆发,城市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候的应对措施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城市处理对城市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体系,主要是处理城市灾害和城市的突发公共事件。2006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推进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的重点是预防、应对和处理。
    • 林俏
    • 摘要: 近年来,各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致使城市自然灾害问题日益突出。有效应对城市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汕头市在城市灾害治理问题上,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模式,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优势,完善城市灾害协同共治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社会动员优势,完善城市防灾救灾教育机制;充分发挥从严治党的约束监督作用,完善城市灾害治理责任机制。在党建引领城市灾害治理方面,贡献了汕头智慧。
    • 王磊; 田小武; 贾贵博
    • 摘要: 引言受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影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极端巨灾风险不断增加。从灾害的破坏影响程度和救援重建难度来看,大城市由于人口更加集聚,空间建筑更加复杂,面对灾害的脆弱性更加突出,更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 方向清; 李茸
    • 摘要: 我国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多种多样,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城市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到所有灾害损失的70%以上。设计的基于5G的城市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多级城市地图为基础平台,集城市灾害数据采集、分析预警、深度学习、专家咨询为一体,提高了预警精度,更加高效、可靠,解决了现有的城市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单一性,片面性的问题,为城市灾害防治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本系统服务对象广泛,可服务于国家决策层面(应急管理部),也可服务于省级管理部门,为政府的防灾减灾提供智力决策以及支持。
    • 周利敏; 陈颖
    • 摘要: 自然与人为灾害是工业4.0时代城市发生的“不对称威胁”之一,信息与通信技术、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先进数据科学最新发展为灾害治理提供了以往无法想象的能力。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智慧城市范式应用于灾害治理,它有效提高了灾害治理能力,甚至成为治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智慧城市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包括数字治理、技术治理、智慧治理与多元治理四个基本内涵,它对传统灾害治理形成了新范式、新技术、重新设计、治理能力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挑战。政府需要将智慧城市计划作为灾害治理的战略工具,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推动灾害治理变革。政府也有责任制定有效的智慧城市规划以保障城市安全,政府规划在灾害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政府、民众与社会组织需要合作共治,才能促进一种更细致与更包容的智慧治理模式形成。智慧城市范式在灾害治理领域的应用也会遇到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社会道德、社会排斥、数字鸿沟、政治偏见、错误信息传播及低效的远程工作等陷阱,政府与民众必须考虑与避免这些陷阱,才能最大限度利用它造福城市安全。
    • 唐黎标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城市应急避险功能认识的不断提高,国内城市逐渐开始重视应急避险场所的建设,城市公园陆地成为首选。当城市灾害(如地震、水灾等)发生时,为确保公园绿地能成为应急避险、伤病急救、人员疏散的良好场所,并利用其相对开阔的空间特性形成一道屏障,防止灾害的进一步恶化,有效发挥防灾避险的功能,因此对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 宋俊锋
    • 摘要: 近年来,无人机倾斜摄影以及三维GIS技术发展迅速,人们采集、存储、分析空间数据的能力大大提高,大尺度空间的三维建模技术也已经走向成熟。这为面向自然灾害和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的多源数据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为此,本研究探寻将二三维一体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应急管理实践,提高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对和处理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城市灾害等各类突发自然灾害的响应速度和效率,助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 李云燕; 李壮; 彭燕
    • 摘要: 城市空间安全韧性是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对传统中医哲学"治未病"理念的再认识,认为"治未病"四个阶段的不同内涵"未病先防、欲病先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与城市灾害"发生、形成、发展、灭亡"过程存在内涵上的一致性.在分析城市灾害的具体特征与疾病特征对比后,提出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城市空间安全韧性提升的思考,从未灾先防、欲灾先治、既灾防变、灾后恢复四个阶段,阐述了城市空间安全韧性建构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了城市空间安全韧性是随灾害演变过程动态应对的思路和原则,研究可为城市空间安全韧性建设提供思路参考.
    • 张涛
    • 摘要: cqvip:1背景介绍我国近30年呈现出快速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城市系统内主要灾害事故伤害防控体系建设更加迫在眉睫,各种突发事件与危险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较以往更加突出,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城市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如果不加大对城市安全事故伤害预防研究与投入,传统的重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将继续成为重大健康危险因素,且使国民同时面临安全事故伤害、新型传染病流行、气候环境危机等多重威胁[2]。因此加强对城市主要灾害事故伤害机制的综合防控研究十分必要。
    • 摘要: 2021年10月13日上午,2021年"国际减灾日"北京市主题宣传活动暨第三届"城市与减灾"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就城市公共安全能力、城市洪涝灾害、地震预警服务等当前社会热点的减灾主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减轻城市灾害和提升公共安全的途径,宣传科学减灾理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