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62716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中国糖尿病杂志、家庭用药、药品评价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第八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治疗防治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第三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等;磺脲类降糖药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广平、王建华、郭启煜等。
磺脲类降糖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2716篇
占比:99.89%
总计:162900篇
磺脲类降糖药
-研究学者
- 李广平
- 王建华
- 郭启煜
- 向红丁
- 成敏
- 李长玉
- 杨华
- 杨娅
- 段丽琴
- 申延宏
- 祖凤娇
- 罗邦尧
- 葛建国
- 陆基宗
- 丁竹青
- 严小惠
- 于凤菊
- 于康
- 于炳信
- 于瑞萍
- 于风泉
- 亚方
- 伊娜
- 何佳
- 何汉武
- 何芳
- 余倩
- 余叶蓉
- 倪青文
- 兰雄力
- 冯晋光
- 冯爱娟
- 刘元周
- 刘国荣
- 刘增娟
- 刘振家
- 刘敏华
- 刘文山
- 刘文莉
- 刘文虎
- 刘晓慧
- 刘林林
- 刘波
- 刘湘钰
- 刘艳晓
- 刘芳草
- 卢旭升
- 卢芙蓉
- 史茂伟
- 叶向荣
-
-
程军;
汪龙;
张冠军;
朱玲娜
-
-
摘要:
目的分析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pADIs),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某院合理用药软件系统抽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磺脲类降糖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所有门诊处方,鉴别潜在pADIs,对pADIs危险严重性进行分级,并对国内外数据库收载的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进行复习。结果共收集到磺脲类降糖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55张,发生pADIs处方26张,分别为喹诺酮类药物21张(左氧氟沙星19张,莫西沙星2张)和克拉霉素5张,其危险程度分级均为“严重”。检索出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28篇共34例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50~94岁,平均71岁,均为低血糖反应,使用抗菌药物5 d内出现低血糖31例(91.2%)。结论该院磺脲类降糖药与抗菌药物存在pADIs,需要加强监测和干预,尤其是用药5 d内的老年患者。
-
-
熊江红;
王琳;
邹慧琴;
邓雪华;
姚闽
-
-
摘要:
目的:探索磺胺过敏的患者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11月收治的2例磺胺过敏患者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例,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被收集病例均未观察到过敏反应,各国在磺脲类药品说明书的标注差异较大.结论:考虑《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提出磺胺过敏禁用,且遵循按药品说明书用药的原则,建议医务人员对有磺胺过敏的糖尿病患者谨慎使用磺胺类降糖药,如因客观条件所限必须选择此类降糖药时,不建议首选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到"磺胺过敏史禁用"的药品;说明书中未将此列为禁忌的药品,应根据患者既往对磺胺类抗菌药的反应来判断.
-
-
蒋苏宁;
沈洪涛
-
-
摘要:
目的:探讨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齐特三种磺脲类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三种不同的磺脲类降糖药.A组60例,患者用药格列喹酮片;B组60例,患者用药格列美脲片;C组60例,患者用药格列齐特缓释片.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用药后血糖控制效果、用药不良反应与治疗成本,评价各组疗效、安全性与药物经济学情况.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最高(90.0%),A组次之(85.0%),C组最低(81.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B组平均日用药金额4.29元,略高于A组和C组,本品为国家基本药物,1次/d,用药也较A组依从性更佳,从整体来看经济学效益最高.结论:格列喹酮、格列美脲与格列齐特三种磺脲类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均安全可行,但综合考虑临床疗效与用药成本,以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最佳,日用药金额适当,药物经济学效果最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
刘湘钰
-
-
摘要:
降糖药范围很广,一旦漏服,该不该补服,可不是能一言以蔽之的问题。不过,仍可以举例,比如磺脲类降糖药.它又分为短效药和中长效药两大类。具体怎么补呢?短效药物代表药物: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正常服用:餐前半小时。餐前记起:立即服用,并将用餐时间延后半小时。
-
-
邢尧
-
-
摘要:
目的:分析磺脲类降糖药与黄连素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76例进行研究,分为2组(治疗方法),每组38例样本.对照组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研究组磺脲类降糖药+黄连素二甲双胍.观察不同用药方法血糖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无差异(P>0.05).用药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有助于药效提升,稳定血糖,减小生活影响.
-
-
-
曹振晨
-
-
摘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合用磺脲类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并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合用磺脲类降糖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合用磺脲类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
-
尹天真
-
-
摘要: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将磺脲类降糖药与黄连素二甲双胍联合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52例)和研究组(52例),给予参照组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研究组对象则需要同时接受黄连素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两项血糖指标均低于参照组,数据分析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药物,让其同时接受磺脲类降糖药与黄连素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实施.
-
-
-
-
杨超;
吕姗珊;
杨惠;
谯志文;
周年华;
陈晓雪;
唐桂英
- 《中国第八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治疗防治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的:观察麦芪降糖丸合用磺脲类降糖药降血糖、调节糖脂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相关药效学作用,评价其药效作用强度与范围,为麦芪降糖丸的中药再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rn 方法:通过测定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值观察麦芪降糖丸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对空腹血糖浓度的影响;通过测定肾上腺素高血糖小鼠体内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观察两药合用对高血糖小鼠体内糖原代谢的影响;通过测定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等不同造模方法致实验性1型糖尿病模型动物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浓度及糖耐量,评价其调节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糖的药效学作用.rn 结果:麦芪降糖丸高、中、低剂量联合格列美脲均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致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值(P<0.01~0.05)、改善其糖耐量(P<0.05);与格列美脲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动物各指标均表现出一定的改善趋势,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麦芪降糖丸高、中、低剂量合用格列美脲均能显著降低链脲佐菌素致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及血清胰岛素的含量(P<0.05~0.01);与格列美脲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动物各指标均表现出一定的改善趋势,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麦芪降糖丸合用磺脲类降糖药具有较强的降低1型糖尿病血糖,增强胰岛功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血液黏稠等药理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磺脲类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为麦芪降糖丸的中药再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