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羟胺
硝酸羟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56261篇;相关期刊42种,包括中国急救医学、火炸药学报、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2014学术交流年会、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交流会等;硝酸羟胺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曹佳、徐冰心、刘志国等。
硝酸羟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6261篇
占比:99.86%
总计:56341篇
硝酸羟胺
-研究学者
- 曹佳
- 徐冰心
- 刘志国
- 刘胜学
- 周燕虹
- 张涛
- 杨录军
- 刘晋祎
- 化楠
- 贾庆军
- 赵许群
- 史海
- 岳茂兴
- 刘建国
- 安辉
- 张倩
- 李建忠
- 王晓东
- 邹展
- 兰天
- 吴继华
- 安振涛
- 张旭
- 张蕾
- 杨桓
- 桂林
- 胡文祥
- 于海成
- 叶国安
- 周劲松
- 张建中
- 彭瑞云
- 敬华
- 曹晔
- 李洪旭
- 杨贺
- 王德文
- 王水明
- 程永钢
- 罗方祥
- 邹德威
- 陈建魁
- 高亚兵
- 于婷
- 于泽游
- 任晓光
- 何辉
- 侯宝林
- 刘协春
- 吴继宗
-
-
何玉坤;
吴佳
-
-
摘要:
乏燃料后处理工艺中,无盐试剂硝酸羟胺是目前国际流行的钚还原反萃剂,但具体的生产制备参数未曾公布,而且由于其不稳定的特性无市售品,所以制备与稳定性应用研究就此开展。某后处理在调试及试生产过程中,利用控制变量法确定了离子交换柱制备硝酸羟胺的影响因素与工艺条件,并对所产硝酸羟胺进行了不同条件(如温度、酸度、时间、金属离子)的稳定性研究。最终,某后处理厂具备了连续稳定制备硝酸羟胺的能力,确定且实施了最佳的稳定贮存方法,保障了后处理工艺钚还原萃取剂的供应。
-
-
蒋宇轩;
金山品;
蒋榕培;
汤玉林;
吴星亮;
徐飞扬;
徐森;
刘大斌
-
-
摘要:
为了研究温度对典型液体推进剂(ADN基、HAN基和硝基甲烷)机械刺激反应阈值的变化规律,采用BAM撞击感度仪和BAM摩擦感度仪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三种推进剂临界撞击能量和临界摩擦力.结果显示在80°C、60°C、40°C和20°C下的临界撞击能量,HAN基样品为20 J、15 J、15 J、15 J,硝基甲烷样品为2 J、2 J、2 J、2 J,ADN基样品为小于1 J、3 J、7.5 J、15 J.结果表明HAN基样品的临界撞击能量最高,硝基甲烷的临界撞击能量最小,A D N基样品的临界撞击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快速降低,表明温度对ADN基样品的感度具有显著影响.三种样品在80°C、60°C、40°C和20°C下的临界摩擦力均大于360 N,表明样品对摩擦作用不敏感,且温度对三种样品的临界摩擦力无显著影响.本文对液体推进剂在生产和使用等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机械刺激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液体推进剂在生产以及储存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
-
高鹤;
李少龙;
严浩;
姚兆普;
李水清
-
-
摘要:
硝酸羟胺(HAN)/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乙酯([Emim][EtSO4])混合离子液体推进剂具有绿色无毒、高性能、易电离的特点,既可以应用于化学推进模式,又可以应用于电推进模式,是肼类推进剂的一种理想的替代品.利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TGA-DSC)研究了 HAN/[Emim][EtSO4]离子液体推进剂的热分解和催化分解过程.研究了其在升温速率为5 K/min~15 K/min时,热分解和催化分解情况下的失重过程和放热过程.失重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推进剂分解过程中,放热曲线表明,分解过程存在两个显著的放热过程使用催化剂可以显著地降低推进剂的分解温度和残余质量.最后,研制了推力为200 mN的模型发动机,热试车结果表明,HAN/[Emim][EtSO4]离子液体推进剂可以在催化点火条件下实现稳定启动,在空间推进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
-
李保乐;
左臣;
晏太红;
郑卫芳
-
-
摘要:
Purex流程中会产生含硝酸羟胺和硝酸肼的放射性废液,在后续蒸发浓缩处理时,需要对硝酸羟胺和硝酸肼进行脱除,避免发生危险。通常采用亚硝酸氧化的方法,包括加入NaNO2或通入N2O4气体。加入过量NaNO2会产生盐类,增加固体废物量;通入过量N2O4会使操作复杂,难以控制。使用多相催化剂分解硝酸羟胺和硝酸肼不仅可避免引入大量盐类,而且具有设备结构简单、反应器体积较小等优点。
-
-
邹展;
赵许群;
史海
-
-
摘要:
为方便快捷测定水溶液中硝酸肼、 硝酸羟胺含量,提出电位滴定法,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为滴定液一次性测定水溶液中硝酸肼、 硝酸羟胺含量.分别对比电位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对硝酸羟胺的检测结果,以及电位滴定法和容量法对硝酸肼的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电位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在检测硝酸羟胺、 电位滴定法和容量法在检测硝酸肼结果差异均不明显,满足试验要求.单次检测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需大于0.5 mL,此时测试相对误差较小.对实际用水进行检验发现,硝酸羟胺、 硝酸肼的回收率均稳定在99.4%~100.7%之间.
-
-
-
孙得川;
金东洙;
于泽游
-
-
摘要:
针对硝酸羟胺基推进剂单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通过对催化床进行拟均相假设建立了推力室的流动与传热模型.对硝酸羟胺基推进剂单组元发动机进行了起动过程和稳态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得到的稳态压力略高于试验值;推力室升压过程历经气体充填和催化室升温两个阶段,计算得到的初期升压速率快于实际情况;催化床承载了较大的压降,且压降对孔隙率敏感.
-
-
CHEN Jun;
ZHANG Tao;
LIU Yinglong
-
-
摘要:
本文以高性能绿色硝酸羟胺(HAN)基推进系统为研究背景,阐述了HAN基推进剂的发展历史,并针对HAN基推力器内所涉及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进行分析,文章还介绍了推进剂的理化特性、雾化及蒸发特性、电点火特性、分解和燃烧反应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LP系列、AF-315E和SHP-163系列推进剂,并分析我国在HAN基推进系统研究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HAN基推进系统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弹箭星船推进系统的高性能无毒化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
-
-
于婷;
叶国安;
何辉;
李瑞雪
- 《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核燃料后处理专业委员会2017 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硝酸羟胺(HAN)是PUREX流程钚线二循环的还原剂,作为一种有机无盐还原剂,HAN与Pu(Ⅳ)的还原产物为N2,N2O和水等,有助于固体废物体积最小化,而且可以快速的将Pu(Ⅳ)还原,从而避免钚的流失等.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已经对HAN与Pu(Ⅳ)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PUREX流程的计算机模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已经在工程设计、工艺优化方法加以使用,但基于商业应用软件保护等,模型以及软件的细节鲜见报端[1].本研究从 HAN 对 Pu(IV)的还原反萃过程的实际出发,即认为该过程是一个有效组分在水相氧化还原反应和组分在两相间传质分配是同时进行且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对该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模型假设:HAN 对 Pu(IV)的还原反应仅发生在水相中;水相和有机相体积在反应、传质前后无变化;水相和有机相在萃取单元内混合完全,充分接触;组分在两相间传质分配反应瞬间完成。
-
-
兰天;
罗方祥;
肖松涛;
刘协春;
杨贺;
孟照凯
- 《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2014学术交流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对影响硝酸羟胺(HAN)从30%TBP/煤油中2还原反萃高浓度钚(Ⅳ)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长两相接触时间、降低酸度、升高温度均有利于钚(Ⅳ)的还原反萃;增大硝酸羟胺浓度虽然也有利于钚(Ⅳ)的还原反萃,但是当HAN浓度大于0.4mol/L后,反萃率变化不明显;增加肼的浓度也有利于钚(Ⅳ)的还原反萃,但当肼浓度大于0.2mol/L后,钚(Ⅳ)的反萃率随肼浓度增加而降低;溶液中硝酸根浓度对钚(Ⅳ)反萃率的影响明显;随着钚浓度增加,反萃率降低.
-
-
-
-
-
安辉;
刘胜学;
高力宏;
胡冉;
杨桓;
曹佳
- 《第三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目的:研究硝酸羟胺(Hydroxylammonium Nitrate,HAN)的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染毒大鼠后主要毒作用的靶器官。rn 方法:急性毒性实验中经腹腔对大鼠进行单次染毒,观察动物中毒症状,计算HAN的LD和95%的可信限;亚慢性毒性实验中,分别以HAN 7、14、28mg/kg不同剂量和生理盐水经腹腔染毒动物,连续染毒13周后脱颈椎处死3/4动物,剩余1/4动物停止染毒再饲养4周后同法处死,观察大鼠中毒症状和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HAN主要毒作用靶器官。rn 结果:nAN腹腔染毒大鼠的LD为139.3mg/kg,95%可信限为132.3-146.7mg/kg。HAN亚性染毒后,动物体重无明显变化,各染毒组动物脾脏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HAN可引起含铁血黄素在体内的大量沉积,主要位于肝、脾和肾内,对组织脏器的损伤主要以氧化性损伤为主,主要靶器官为肺、肝、脾和肾。rn 结论:HAN属于中等毒性物质,长期接触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
-
陈建魁;
王德文;
王水明;
彭瑞云;
高亚兵;
胡文华;
马俊杰
- 《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硝酸羟胺(HAN)是一种新型液体火箭推进剂,具有能量高、易储存和操作等优点,将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和火炮发射.但由于保密等原因,HAN中毒急性毒性反应、血液学和生理生化功能及脏器损伤特点和规律研究较少、作用的靶器官不明、致伤机制尚未涉及.本文着重从形态计量学方面探讨HAN致重要靶器官的损伤效应和机理,旨在为其作业的卫勤保障及中毒救治提供依据.
-
-
-
吴珊珊;
黄永民
- 《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
-
摘要:
采用气质联用仪检测发现硝酸羟胺基液体推进剂的催化分解产物主要为N2、NO、CO2、N2O和H2O,进一步研究分解产物组成的变化可以评价催化剂的活性.研究发现Ir-A双金属催化剂活性高于Ir基单金属催化剂,活性金属A的加入有利于将N2O进一步还原成N2,提高推进剂的分解完全程度.
-
-
任晓光;
张涛;
王爱琴;
李林;
王晓东;
李明慧
- 《2006年特种化工材料技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Al2O3和SiO2载体上制备了一系列贵金属催化剂,用热重法考察了催化剂对于80%HAN推进剂的分解活性,并对Ir/SiO2和Ir/Al2O3催化剂进行了化学吸附表征。结果表明:Ir/SiO2催化剂能够在室温以下(20.7°C)催化分解80%HAN推进剂,Ir在不同载体上分散情况的差异是导致催化剂活性差别的可能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