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砭石

砭石

砭石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52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399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健康大视野、内蒙古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等;砭石的相关文献由727位作者贡献,包括方彦雯、方志财、贾学亮等。

砭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20.11%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4.17%

专利文献>

论文:399 占比:75.71%

总计:527篇

砭石—发文趋势图

砭石

-研究学者

  • 方彦雯
  • 方志财
  • 贾学亮
  • 侯中伟
  • 张维波
  • 苏盛围
  • 李云祥
  • 刘洁
  • 孙淑华
  • 孙瑞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玺情; 李旭豪; 马欣; 杨继国
    • 摘要: 砭石被认为是最早的针具,为现代针具的雏形,砭石的起源与发展象征着针刺的起源。从古代文献记载中发现砭石多源于山东境内,扁鹊、伏羲氏最早以石治病;现代文献研究表明砭石起源于东方,尤其是山东沿海一带,与古莒文化区有密切联系,亦有学者认为针砭的起源与浙江、河南、河北、甘肃等地有一定的关系;考古发现山东地区出土大量针砭文物,其次为湖南,且从中出土的砭石形状丰富,而河南、河北、内蒙古、江苏、上海、江西等地也有少量砭石出土。参考文献31篇。
    • 李向菊; 郭小进; 杨少华
    •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强度和时间日益增强,上班族长期坐在电脑前办公,导致个人的体内循环速度有所减缓,体内的经络没有及时疏通,经常出现腰酸背痛、腰肌劳损等症状。基于人体健康需要,设计研制了一款拥有多种按摩方式的按摩椅,此款按摩椅融入砭术十六法中的感、压、刺、叩、振、擦、滚等揉法,在实现按摩的同时,通过PTC电子片加热砭石产生一定波长的远红外线,从而预防和改善因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达到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的目的。
    • 段逸山
    • 摘要: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仓公部分记载,仓公淳于意为学医曾经先后拜过两位老师。一位是公孙光,另一位是公乘阳庆。这两位老师的医术水准、名望高低以及对医术传授的看法上每每同中有异。就医术来说,都很高明,但阳庆更胜一筹。这可以由两个方面看出:一由淳于意从两位老师所学到的医术来看。淳于意从公孙光处学到调理阴阳的医方以及口头流传的医理与临证经验,并未言及学得后的实践效果。而阳庆传授给淳于意的就丰富多了,医学理论类的有《脉书》《上经》《下经》诸秘籍与药论,临诊经验类的有诊断术、砭石术以及房中术等。
    • 李秀芬; 陈冬红; 韩同卫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砭石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用针刺配合砭石治疗,对照组用针刺配合TDP治疗仪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针刺配合砭石治疗慢性失眠症效果较好.
    • 唐娟; 吴强; 杨晓凌
    • 摘要: 目的:研究探索砭石(陶砭)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有皮肤瘙痒的患者6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砭石结合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健康教育、降磷治疗、西替利嗪对症治疗等,砭石结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予以砭石行刮法,每个部位治疗时间10分钟,每周治疗3次以上.观察时间均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VAS评分、DUO评分变化.结果:1.治疗前后砭石结合治疗组患者改良VAS评分、DUO评分变化显著,P<0.05,常规治疗组变化则不显著,P>0.05;2.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尿酸、血磷、甲状旁腺素、AST、ALT水平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砭石结合常规治疗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的瘙痒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较常规治疗明显,但对各项透前检测的指标无显著影响,安全性好.
    • 鲁剑萍; 张洁; 孙慧君; 胡琛昀
    • 摘要: 目的 探讨砭石疗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干预组46例完成全程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砭石疗法干预.结果 干预组入组后12周头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近期及远期中医证候疗效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砭石疗法能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症状.
    • 赵煜陈; 侯中伟
    •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转速、时间、震动等因素的多种电动砭术干预方案对机体皮肤红外热成像及血流量的影响,探索电动砭术取效的最佳方案.方法 设计三因素两水平的正交表L8(27),招募8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8组,每组1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进入实验室后,静坐5 min,以适应室内环境,并保持室内温度恒定.在受试者左侧前臂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上标记内关穴、郗门穴.用仪器检测受试者干预前内关穴和郗门穴之间区域的红外热像图及皮肤血流量,并做记录.操作者手持砭钻,沿心包经在左侧前臂循行部位曲泽穴到大陵穴的方向和部位均匀移动,操作过程中给予适度垂直于皮肤的压力,严格按照每组的治疗方案(不同的转速、时间及震动的大小)进行.检测受试者干预后即刻内关穴和郗门穴之间区域的红外热像图及皮肤血流量,并做记录.并记录5 min后、10 min后、15 min后的数据.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各组干预后即刻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红外热像各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显著变化.血流量变化除第5组、第6组外干预后即刻与干预前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在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未呈现显著后效应.红外热成像与血流量变化在干预后5 min,10 min,15 min与干预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可见各因素对红外热成像的影响程度为因素B(时间)>因素A(转速)>因素C(震动),对血流量的影响程度为因素A(转速)>因素B(时间)>因素C(震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因素A(转速)、因素B(时间)是影响红外热成像和血流量的显著性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红外热成像结果显示因素A(转速)(因素B(时间)两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①电动砭术对机体红外热成像及皮肤血流量影响的即刻效果显著;②因素A(转速)、因素B(时间)是影响机体温度及皮肤血流量的显著因素;③影响机体温度及皮肤血流量的最佳砭术方案均为高转速(1 800转/min)、长时间(持续2 min)、小震动(震幅约为0.3 cm).
    • 鲁剑萍; 张洁; 孙慧君; 胡琛昀
    • 摘要: 目的探讨砭石疗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干预组46例完成全程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砭石疗法干预。结果干预组入组后12周头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近期及远期中医证候疗效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砭石疗法能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症状。
    • 高振旺
    • 摘要: 行事益人,是道义的依循;无悔付出,是人生的信奉。——题记引言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战国时期,从王宫到民间,砭石、汤药、艾灸等治疗方法颇为盛行,中医药文化已见雏形。《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阴阳平衡、扶正袪邪、五禽戏、经络等成为中医专有名词。而对中药的认知,则可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上古时期。
    • 陈桂敏
    • 摘要: 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的同时,就开始了原始的医疗保健活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进,出现了最早的医疗工具--砭石,遂有“伏羲制九针”之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以知晓百草之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尔后有了药物知识积累而成的《神农本草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