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直线超声电机

直线超声电机

直线超声电机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32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机械、仪表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504490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光学精密工程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业委员会2012年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等;直线超声电机的相关文献由345位作者贡献,包括姚志远、陈维山、刘军考等。

直线超声电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4490 占比:99.98%

总计:504603篇

直线超声电机—发文趋势图

直线超声电机

-研究学者

  • 姚志远
  • 陈维山
  • 刘军考
  • 石胜君
  • 刘英想
  • 张铁民
  • 赵淳生
  • 王寅
  • 殷振
  • 黄卫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耿冉冉; 姚志远; 徐豪; 张阳阳
    • 摘要: 针对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的并联微夹持器手指的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的主动控制方法来抑制微夹持器手指的振动,提高了微夹持器的稳定性。首先,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微夹持器系统中圆盘与活动手指的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其状态方程;其次,分析该振动系统的能控性和稳定性,采用极点配置法得到状态反馈矩阵,设计了振动反馈控制律,通过Simulink对该反馈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主动控制对手指振动的抑制效果;最后,利用该控制系统分别对微米级的钢珠以及茶花花粉细胞进行夹取实验。结果表明,该主动控制策略下微夹持器的夹持性能及稳定性能够满足微纳定位精度的要求。
    • 杨淋; 陈亮; 任韦豪; 张蕉蕉; 唐思宇
    •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型行波直线超声电机结构,该电机利用2个固有频率接近的面内弯曲模态叠加形成沿周向传播的行波,从而驱动动子做直线运动。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考虑定、动子三维接触的整机动力学模型,对定子结构尺寸进行设计;其次,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定、动子之间的接触力传递过程、电机的驱动机理、电机稳定运行时驱动足的椭圆运行轨迹、电机的启停特性以及不同输入参数下电机的输出性能等动力学特性;最后,试制原理样机,搭建实验平台对电机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机工作原理可行,机械输出性能良好;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合理,使用该模型能预测电机的性能,并进一步指导电机的设计及优化。
    • 李一凡; 曹荣敏; 侯忠生; 周惠兴
    • 摘要: 直线超声电机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在运行过程中,跟踪误差、机械延迟等因素对其位置跟踪精度会产生较大影响,且难以控制。针对一维直线超声电机位置控制问题,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仅需受控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便能实现自适应控制的特点与多步预测控制预测阶数大、预测准确性高的特点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无模型自适应多步预测控制器,并证明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同时,针对直线超声电机运行过程具有非线性特征、无法精确获得其实际控制模型的问题,建立了直线超声电机的等效电路模型。最后,对基于无模型自适应多步预测控制方法的直线超声电机位置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理论证明及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直线超声电机位置控制。
    • 耿冉冉; 黄家才; 王宇奇; 温秀平
    • 摘要: 设计一种由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的两指并联微操作手,建立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采用分支结构建模法,将微操作手分为1个圆盘手指子系统和3个对称的运动链子系统,分别推导其动能和势能,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对微操作手进行动力学建模.构建微操作手的刚柔耦合仿真模型,由反向和向前动力学仿真计算得到电机输入和手指操作末端的位移、速度响应参数,对于验证微操作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理论关系以及运行的可实用性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耿冉冉; 黄家才; 杨雪; 李佩娟
    • 摘要: 针对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的微夹持器操作末端的机械漂移问题,从直线超声电机以及微夹持器整体结构出发,研究机械漂移的产生机理以及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建立电机的力学模型分析直线超声电机产生机械漂移的机理,重点讨论了电机定子左右两边弹性夹持结构在电机停止运行后发生的刚度衰减率不一致对机械漂移的影响;然后根据模型研制直梁型夹持直线超声电机,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夹持元件的切向刚度对电机的机械漂移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最后,通过试验研究了微夹持器机构的机械漂移规律,分析了微夹持器传动部件对操作末端产生机械漂移的影响,提出通过优化操作方式以及降低装配误差的方式减小机械漂移的方法,进而提高微夹持器的稳定性.
    • 陈紫嫣; 王寅; 曹俊; 时运来; 黄卫清
    • 摘要: 为识别一类纵振复合振动模式超声电机定子的工作模态,为优化定子动力学设计提供依据,提出通过局部振型相关分析识别电机定子的模态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纵振复合模态超声电机定子的工作模态,结合激光多普勒测振系统原理分析了面内振动模态识别的难点;其次,在电机定子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振子底端局部振型识别工作模态的方法;最后,通过定子样机的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扫频测试,验证了通过定子底部端面局部振型来识别工作模态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由一对纵振模态复合的超声振子的工作模态识别,还可更高效地从有限元分析得到多个模态分析结果中识别工作模态,为结构的动力学优化奠定基础.
    • 朱华; 崔云鹏; 牛瑞坤
    • 摘要: 为了提高直线超声电机的性能,采用拓扑优化方法设计了板式直线压电振子的拓扑结构.首先,在不改变电机几何外形尺寸的情况下进行原型机的拓扑优化分析;其次,对原型机和拓扑优化电机进行模态分析和谐波响应分析;最后,进行了原型机和拓扑优化后电机的机械性能测试.由实验结果可得:原型机最大输出力为1.5 N,采用拓扑优化设计的定子结构电机最大输出力为2 N,输出力比原型机提升33%;在激励电压峰峰值为400 V时,原型机最大空载速度为410 mm/s,优化后的电机最大空载速度为460 mm/s,速度提升了12%.结果表明,拓扑优化后超声电机的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 余祥瑞; 何勍; 赵彦东
    • 摘要: 提出一种可以双面驱动的直线型超声电机振子,分析了振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振子利用两个工作模态实现双向运动,并具有同时驱动和交替驱动两种工作模式,使用ANSYS软件参数化语言APDL对振子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了振子驱动齿的各个尺寸参数.
    • 余祥瑞; 何勍; 赵彦东; 杨金波
    • 摘要: 为比较驻波直线超声电机双驱动足同时驱动与交替驱动的两种工作模式,该文提出了一种多足驱动的超声电机振子。该振子双侧共有4个驱动足,其中一侧的2个驱动足实施同时驱动模式,另一侧的2个驱动足实施交替驱动模式,便于比较及分析两种模式之间的性能差异。通过有限元仿真确定了压电振子的结构尺寸、弯曲工作模态及固有频率,制作振子并开展了振子的振动特性和输出性能及其比较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励电压峰-峰值100 V、谐振频率26.30 kHz的条件下,交替驱动时空载速度和最大输出力比同时驱动提高了14%和40%。在交替驱动模式下,避免了因多个驱动足互相干扰动子而导致压电振子输出功率降低的问题,输出速度和输出力得以提高,与同时驱动模式相比,交替驱动模式有利于改善输出性能。
    • 陈建毅; 林星陵
    • 摘要: 提出一种新型双足驱动直线超声电机,采取一种结构简单的人字形结构定子,主要由4片压电陶瓷和金属基体构成.利用ANSYS软件建立其定子的有限元模型,对振动模态和谐响应进行仿真分析.探讨和分析了不同的定子夹角和定子材料对其谐振频率和振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机定子的二阶弯曲振动模态是该新型双足驱动直线超声电机实现驱动的工作模态,其振幅大小与定子夹角和定子材料均有直接关系.在分析的三种定子材料中,紫铜定子的谐振频率最小,硬铝定子的振幅值最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