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温烧结

低温烧结

低温烧结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224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电工技术、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4篇、会议论文126篇、专利文献124163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及器件等; 相关会议94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暨景德镇高技术陶瓷高层论坛、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磁性材料及应用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钕铁硼永磁会议等;低温烧结的相关文献由3538位作者贡献,包括方亮、唐莹、郭欢欢等。

低温烧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4 占比:0.55%

会议论文>

论文:12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24163 占比:99.35%

总计:124973篇

低温烧结—发文趋势图

低温烧结

-研究学者

  • 方亮
  • 唐莹
  • 郭欢欢
  • 李龙土
  • 张怀武
  • 张树人
  • 姚熹
  • 周迪
  • 李洁
  • 桂治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高峰; 王楷焱
    • 摘要: 以Na_(2)CO_(3)、K_(2)CO_(3)、Li_(2)CO_(3)、Nb_(2)O_(5)和GeO_(2)为原料,通过常规固相反应法制取掺杂0.5wt%GeO_(2)的(K_(0.5-x/2)Na_(0.5-x/2)Li_(x))NbO_(3)(KNLN)(x=0.05、0.055、0.06、0.065、0.07、0.075、0.08、0.085)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XRD)、阻抗谱(I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烧结助剂GeO_(2)对(K_(0.5-x/2)Na_(0.5-x/2)Li_(x))NbO_(3)陶瓷致密度、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eO_(2)的加入有效地降低烧结温度,烧结发生在920~1025°C的较宽温度范围内;除x=0.085外,所有陶瓷均能良好烧结并具有纯钙钛矿结构;当LiNbO_(3)的含量小于0.07时,随着LiNbO_(3)含量的增加,居里温度T_(C)逐渐升高,正交-四方相的转变温度T_(O-T)逐渐降低;当LiNbO_(3)的含量等于0.07时,正交-四方相的转变温度T_(O-T)降至室温,压电性能较好。
    • 叶雨昊; 徐晓雪; 郭兴祥; 卢云梅; 李伟; 丁昶; 孙士昭; 闫慧
    • 摘要: 为解决成本低廉的铜基导电油墨在空气中、低温烧结时极易氧化而限制其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广泛应用的问题,探究烧结工艺对其导电性的影响。以微米级片状铜粉溶入混合有机溶剂制备导电油墨,以毛笔直书的方法制备导电图案,并在空气中对导电图案进行操作简便的红外烧结,同时对其表面进行多次喷涂抗坏血酸(Vc)的水溶液并进行热压处理,结果发现,随Vc水溶液喷涂次数增加和红外烧结时间延长,导电图案的电阻率呈下降趋势,经45 min的烧结后从3.7×10^(2)Ω·cm下降到1.2×10^(-5)Ω·cm,XRD分析证实导电图案喷涂去离子前后均为纯铜峰。对Vc水溶液作用机理研究证实,在烧结温度约50°C及pH值<4.0的酸性环境下,图案电阻率逐渐降低且保持良好稳定性,证实Vc提供了良好的还原性环境。通过SEM观察发现,烧结过程中Vc水溶液喷涂及热压处理的协同作用可以使铜片的连结更加致密,这有助于其导电性及粘附性的进一步提高。在室温、空气中,对低温烧结制备的片状铜基导电油墨图案进行多次喷涂Vc水溶液烧结及热压协同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其电阻率同时大幅提高其烧结组织的致密性,实现其在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 李广慧; 周敏; 李东南; 赖茂椿; 杨春蓉; 陈跃娟
    • 摘要: 为降低氧化铝陶瓷的烧结温度,分别采用固相法和水热法制备了CaMgSi_(2)O_(6)和CaTiO_(3),并将其按比例进行复合,作为氧化铝陶瓷烧结添加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添加剂物相组成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氧化铝陶瓷微观结构及烧结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维氏硬度计、液压式材料万能试验机,对氧化铝陶瓷材料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制备的添加剂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杂质。水热法制备的添加剂对氧化铝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比固相法制备的添加剂显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固相法制备的添加剂,氧化铝陶瓷在1350°C烧结6 h后其致密度随添加剂使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采用水热法制备的添加剂,其致密度则随添加剂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温烧结氧化铝陶瓷的硬度和抗弯强度,随添加剂添加量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添加剂添加量为10%时,硬度最小;当添加剂使用量为12%时,抗弯强度最小。
    • 徐恒一; 徐红艳; 臧丽坤; 徐菊
    • 摘要: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向着更高功率密度、更小体积和更高集成度等方向发展,特别是第三代半导体SiC和GaN功率芯片的应用,研究满足高功率密度、高工作电压、耐高温的功率器件封装用互连材料成为近年来的重要课题,开发低温连接、高温服役的高可靠性无铅互连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低温烧结铜基浆料具有价格低廉、导电导热性能好、抗电迁移等优点,是新型功率器件封装互连中理想的连接材料之一。通过结合纳米银和纳米铜浆料的优点能够获得连接稳定、烧结和服役性能可靠的铜基接头。概述了包括纳米铜银混合浆料、纳米铜银合金浆料以及银包铜复合浆料等铜基浆料的常见制备技术,阐释了各种浆料的烧结机理和接头性能,并对高性能铜基浆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董光宇; 李蔚; 袁翠
    • 摘要: 考察了复合添加剂0.4%CuO-0.5%TiO_(2)-0.1%Nb_(2)O_(5)(均为质量分数,下同)掺杂Al_(2)O_(3)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质量分数)的0.4%CuO-0.5%TiO_(2)-0.1%Nb_(2)O_(5)复合添加剂可以有效地降低Al_(2)O_(3)陶瓷的烧结温度;1150°C时烧结的样品显微结构均匀且相对密度可以达到96%;随着烧结温度升高材料密度也随之增大,但是出现了晶粒异常长大以及杂相物质聚集现象;这种低温烧结的Al_(2)O_(3)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Q×f值(Q为品质因数,f为谐振频率),在1150°C下烧结样品的最大Q×f值为64632 GHz,讨论了低温下Al_(2)O_(3)陶瓷材料致密化的原因,及其异常的晶粒长大行为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变化趋势。
    • 成臣; 李蔚
    • 摘要: 将CuO、B_(2)O_(3)和Li_(2)O共掺,低温烧结制备了BaTiO_(3)陶瓷,探讨了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BaTiO_(3)陶瓷样品密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CuO、B_(2)O_(3)和Li_(2)O共掺可有效降低BaTiO_(3)陶瓷的烧结温度;在950°C保温2 h可获得密度为5.75 g/cm^(3)(相对密度为95.6%)的四方相的BaTiO_(3)陶瓷,但更高的烧结温度会使样品密度下降,当烧结温度为1100°C时样品密度仅为5.23 g/cm^(3)(相对密度为86.9%);所得BaTiO_(3)陶瓷的显微结构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出现明显变化,晶粒迅速长大。0.7%CuO-1.5%B_(2)O_(3)-0.3%Li_(2)O(BCL)(0.7%、1.5%、0.3%为质量分数)共掺时产生的低共熔相和固溶反应是降低烧结温度的主要原因。
    • 周洋; 貟朝乐; 罗学刚; 王莹
    • 摘要: 采用合成NaA型沸石为主要原料,田菁粉为造孔剂,通过模压法在低温下烧结得到一种多孔陶瓷膜,探讨了烧结温度和造孔剂含量对多孔陶瓷膜孔隙率、孔径、弯曲强度和氮气渗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造孔剂含量可增大陶瓷膜的孔隙率,使其具有较好的气体渗透性;温度对多孔陶瓷膜的性能影响较大,温度太低不能满足强度需求,温度达到900°C时转变为三斜霞石结构,形成致密膜结构,孔隙率降低,氮气渗透量急剧下降;在最优烧结温度800°C和造孔剂含量5%条件下制备的陶瓷膜,弯曲强度最高值为14.57 MPa,孔隙率为30.99%,平均孔径为12.91 nm,在0.25 MPa压力下氮气渗透量为312 m^(3)·m^(-2)·h^(-1)。所制备的陶瓷膜具有运用于超滤领域的潜在可能性。
    • 姬军成; 王升; 何舜
    • 摘要: 笔者通过向95氧化铝陶瓷中添加不同量的纳米SiO_(2),采用干压成形工艺制备样品,探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和纳米SiO_(2)添加量对95氧化铝陶瓷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对氧化铝陶瓷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当纳米SiO_(2)添加量为2%,烧结温度为1600°C时,样品的晶粒尺寸均一,体积密度最高为3.70g/cm^(3),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最大值342.89MPa和5.34MPa·m^(1/2)。相比未添加纳米SiO_(2)样品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34.28%和4.5%。
    • 齐苗苗; 贺晓斌; 刘双宝; 杨婉春; 祝温泊
    • 摘要: 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Ag-Cu固溶体纳米颗粒,采用低温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三明治”结构的互连接头.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备的Ag-Cu固溶体纳米颗粒及烧结体进行物相表征;采用能谱仪对所制备的Ag-Cu固溶体纳米颗粒的元素进行表征;采用纳米粒度仪对Ag-Cu固溶体纳米颗粒粒径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互连接头的烧结组织和剪切断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颗粒烧结情况和互连接头断裂模式.结果表明,通过液相化学还原的方法实现了室温下铜在银中的超饱和固溶,其中Ag原子分数为62.29%,Cu原子分数为37.71%,远超常温下常规块体材料的固溶度.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在250°C以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固溶体相,260°C时发生相分离.当烧结温度为300°C、烧结压力20 MPa时,所获得的互连接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平均抗剪强度达到105 MPa,且烧结组织呈现完整的脉络状,剪切断面全部为韧窝状,属于韧性断裂.
    • 宋欢欢; 赵鸣; 崔文正; 刘卓承; 陈华; 杜永胜
    • 摘要: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工艺,在875°C低温保温3 h条件下制备了0%~0.75%(摩尔分数)SnO_(2)掺杂ZnBiMnNbO基压敏陶瓷。采用高精度分析天平、XRD、SEM、EDS及高精度源表等研究了SnO_(2)含量变化对所制备材料显微结构及电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范围内,SnO_(2)含量升高增大了材料的相对密度,并促进含铌Bi_(2)Sn_(2)O_(7)焦绿石新相的形成。因此,材料的平均晶粒直径由4.38μm减小至4.04μm,压敏电压由727 V/mm升高到1024.37 V/mm,非线性系数由32.37提升至52.64,漏电流密度由13.5μA/cm^(2)降低至1.55μA/cm^(2)。研究结果可为低成本、高非线性、高压压敏陶瓷的研制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