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
皮肤性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671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1224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银屑病中医药防治交流会、2009年京津冀地区皮肤科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术研讨会等;皮肤性病的相关文献由478位作者贡献,包括安仕发、张凤、崔勇等。
皮肤性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224篇
占比:98.15%
总计:31812篇
皮肤性病
-研究学者
- 安仕发
- 张凤
- 崔勇
- 杨志波
- 阳晓
- 高鹏
- 吴洪波
- 李立
- 龙艳军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 安彪
- 张学军
- 李春霞
- 李芳
- 王万学
- 王立红
- 郑捷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 于萍萍
- 付锐
- 何威
- 侯志敏
- 关真
- 冯西恩
- 刘丽娟
- 向苑源
- 吴佳理
- 吴道深
- 周潇
- 夏杰艳
- 尹琳
- 常跃举
- 张友良
- 张建中
- 张明昕
- 房思宁
- 曹阳
- 李天杰
- 李晶晶
- 李蕾
- 李衡贵
- 林岚
- 沈磁石
- 王建华
- 王支琼
- 王桂先
- 盛良
- 范瑞强
- 袁永革
- 邢继霞
-
-
吴丹
-
-
摘要:
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40例皮肤性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对照组的疾病复发率为17.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2%(P<0.05)。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性病能取得满意成效,且有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
-
-
杜晓;
李龙倜;
陈少秀;
冯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BOPPPS与超星学习通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级4个班级的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为观察组(n=130),两个班级为对照组(n=127),观察组实施基于BOPPPS与超星学习通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采用《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学习成绩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学习投入得分为(67.49±5.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92±6.24)分,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为(70.65±4.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4.12)分,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成绩(90.10±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8±3.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BOPPPS与超星学习通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护理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护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投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
-
万昌蔚
-
-
摘要:
目的 分析盐酸米诺环素在皮肤病性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9-04月至2020-0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皮肤病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为试验A组(尿道炎患者)、试验B组(痤疮类患者)、试验C组(皮肤感染类患者),每组各40例,均采用不同剂量的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0%、75.00%、95.00%,试验C组明显高于试验A组、试验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采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皮肤病性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可用性较高.
-
-
罗美俊子;
阳欢;
王畅
-
-
摘要:
目前各高校正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展Seminar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智慧树"为平台,结合Seminar教学模式,从课前课程设计,课中讨论交流,课后监督改进3个方面开展皮肤性病学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究性.
-
-
肖紫璇;
李志嘉;
冯颖君;
王思佳;
曾抗
-
-
摘要: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已被应用于感染相关皮肤病性病中.基础研究已证实ALA-PDT对多种致病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均有明显的抑制或杀伤作用.临床研究结果表明:ALA-PDT对于寻常痤疮、尖锐湿疣、皮肤肉芽肿等感染相关皮肤性病具有肯定的疗效,且其安全性好、可重复治疗、抗菌谱广、不会诱导耐药.然而,其临床应用受到ALA-PDT治疗深度有限、疼痛等不良反应的限制,不同感染相关皮肤性病相匹配的PDT参数需进行大规模样本的深入研究.本文从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对近年来ALA-PDT在感染相关皮肤性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依据.
-
-
吕奇;
张莉莉;
冯婷
-
-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性病病人不同病变类型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方法 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皮肤性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人均利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进行HPV-DNA分型的检测,并对皮肤性病病人不同病变类型中HPV感染的型别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本研究60例标本中HPV-DNA检测阳性例数为71.67%(43/60);其中HPV单一型的31例,占比72.09%(31/43);HPV2种或以上者共12例,占比27.91%(12/43).43例HPV检测阳性标本中高危型检出例数最高,为24例,占比55.81%;低危型13例,占比30.23%;混合型6例,占比13.95%.本研究不同病变类型皮肤性病中,以尖锐湿疣的HPV感染阳性率最高,为76.47%(26/30);鲍温样丘疹病次之阳性率为66.67%(10/15);其次为冠状沟珍珠疹和假性湿疣,阳性率分别为50%(4/8)和42.86%(3/7).在HPV感染型别上,以尖锐湿疣类别最多,包括了6、11、16、18、31、33、35、43和66,而鲍温样丘疹病主要为16,男性冠状沟珍珠疹主要为低危型的6、42、43和81,女性假性湿疣也为低危型的6、42、83.结论 皮肤性病病人HPV感染存在不同的类别,因此临床上在诊断时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定和预后结果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
-
谭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病治疗方面产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7.1~2018.12这段时间内选择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00例皮肤性病患者纳入此研究中,并以数字抽签这种方式将患者均等划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施治,观察组将对照组方案作为基础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施治,对两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及疗效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及总体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性病患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施治,可使疗效提升,且治疗后能降低复发率,远期效果也比较良好,值得推广。
-
-
-
-
-
-
摘要:
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20年4月23日-4月27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此次会议将发扬历次年会的优良传统,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切合皮肤科医师的实际需求,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做特邀演讲,阐述皮肤科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创造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紧张热烈、活跃互动的学术交流形式,达到全国皮肤科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共同展现才华、获取知识和信息、增进友谊的目的,欲参加会议者请仔细阅读本通知并在规定的时间按要求投稿。
-
-
刘翠娥;
罗丽景;
方文宇;
张彤
-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简称HAART)及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的广泛开展,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了,寿命延长了,但是耐药的发生率增加了,原因很复杂,其中病人的依从性差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笔者从事皮肤性病/艾滋病临床20年,临床中遇到许多案例,今择2例皮肤性病案例报道.此案例提示当艾滋病患者原有皮肤病加重时,可能预示着免疫力下降、耐药产生,患者可能正在进行无效的抗病毒治疗,这时需要全面检查以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2个案例可以看到,看似与艾滋病无关的皮肤病,却可以给人们很好的临床警示。临床上许多皮肤症状看似与内科疾病无关,实际上却是整个机体状况的外在表现,的先祖所言“有诸内必形诸外”,此言不虚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