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色脂肪组织

白色脂肪组织

白色脂肪组织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3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0556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湖北体育科技、中国体育科技、兽类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七届北京骨科年会暨2010’北京国际骨科论坛、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2016全国肥胖与体重管理学术会议暨国际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脏代谢风险高峰论坛等;白色脂肪组织的相关文献由28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东海、聂涛、丁强等。

白色脂肪组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556 占比:99.89%

总计:70635篇

白色脂肪组织—发文趋势图

白色脂肪组织

-研究学者

  • 吴东海
  • 聂涛
  • 丁强
  • 丁胜
  • 周仲瑜
  • 朱万龙
  • 李佳
  • 杨明
  • 王丽
  • 王丽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玉娇; 苏坤霞
    • 摘要: 背景:研究表明小鼠体内解偶联蛋白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和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5(fibronectin typeⅢ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是影响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的关键蛋白。耐力运动能够有效减轻小鼠体质量,但高强度耐力运动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白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PGC-1α和FNDC5蛋白表达的影响尚无确切定论。目的:研究高强度耐力运动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脂肪棕色化相关蛋白解偶联蛋白1、PGC-1α和FNDC5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8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营养性肥胖小鼠模型,对照小鼠一直使用常规饲料喂养。构建成功的肥胖小鼠经过1周适应性跑台运动后进行高强度耐力跑台运动,对照组和肥胖模型组小鼠不运动。8周后分离各组小鼠附睾和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并对比各组脂肪质量变化;取部分脂肪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剩余脂肪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棕色化相关蛋白解偶联蛋白1、PGC-1α和FNDC5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各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高脂诱导能明显增加小鼠体内白色脂肪的质量,并引起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增大;②高脂诱导能明显减少白色脂肪FNDC5蛋白的表达,解偶联蛋白1和PGC-1α略有减少,但与正常小鼠无明显差异;③高强度耐力运动能有效减少高脂诱导肥胖小鼠体内白色脂肪质量并明显减小脂肪体积;④高强度耐力运动能明显增加高脂肥胖小鼠体内白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PGC-1α和FNDC5蛋白的表达,提示高强度耐力运动能够明显促进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过程,从而加速小鼠脂肪产热,达到减去白色脂肪组织的目的。
    • 么松慧; 陈慧; 杨洋; 万悦; 初源; 孙磊; 于淼
    • 摘要: 为了探究内质网应激对小鼠白色脂肪组织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小鼠体内内质网应激,构建内质网应激小鼠模型,然后获取小鼠附睾处白色脂肪组织,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色脂肪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情况,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白色脂肪组织细胞的变化,测定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及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分泌情况.结果表明:1.0 mg/kg TM处理72 h诱导小鼠内质网应激效果最佳;内质网应激可以导致白色脂肪组织比例减少,脂肪细胞直径减小,脂解反应增多,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减少及炎症反应增多等.该研究结果说明内质网应激可以诱导小鼠脂肪组织中发生脂解,进而介导脂代谢紊乱.
    • 摘要: 2021年11月3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瑞茂研究员团队在Diabete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Withaferin A promotes white adipose browning and prevents obesity through sympathetic nerve-activated Prdm16-FATP1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细胞代谢相关转录因子Prdm16、脂肪酸转运体FATP1可能作为交感神经的下游信号,分别参与诱导褐变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脂肪酸转运,并揭示了一种有代谢调节作用的天然药物化合物(withaferin A)促进白色脂肪组织褐变的神经与分子机制。
    • 吴倩; 王静; 于亮宇; 于丽秀; 邓亚卉; 黎维勇
    • 摘要: 棕色脂肪组织可以通过产生热量来消耗储存的化学能.棕色脂肪白色化会损害它的产热功能造成肥胖和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减缓或抑制棕色脂肪白色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棕色脂肪白色化的诱导因素及关键调控因子,以期为肥胖及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孙卓; 范锦博; 梁向艳; 赵妍妍; 张小春; 张丽君; 孙霞; 赵玉峰
    • 摘要: Irisin (鸢尾素)从最初被发现在脂肪细胞棕化过程中的作用后就一直被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它在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运动后及二型糖尿病,孕期糖尿病患者中表达量发生变化。由于Irisin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肪细胞棕化,故其在糖尿病及肥胖症治疗中具有应用潜力。Irisin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含量与认知水平密切相关。本文就Irisin的发现及生理效应的研究展开综述。
    • 朱文阁; 宋鸽; 邓懿敏; 陈君颖; 严翊
    • 摘要: 目的:观察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以及高脂饮食对雄性大鼠血管内皮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3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随机分为标准安静组(CS)、标准运动组(CE)、高脂安静组(HS)、高脂运动组(HE).标准组大鼠喂饲普通饲料(D12450B),高脂组大鼠喂饲高脂饲料(D12451),所有大鼠均自由饮食、饮水,CE、HE组大鼠进行8周运动干预(60%-70%VO2max,lh/次,5次、周,每次训练内容包括5min热身,50min跑台训练,5min恢复).均在8周干预后取材(皮下脂肪组织、睾周脂肪组织和肾周脂肪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测血管内皮生成相关因子VEGF、VEGFR2、CD31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皮下及睾周白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U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CS组相比,HS组大鼠皮下脂肪组织中VEGFR2、CD3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UCP-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睾周脂肪组织中CD3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1),UC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组织中VEGF、VEGFR2、CD3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1);②与HS组相比,HE组大鼠皮下脂肪组织中VEGFR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1),UCP-1蛋白表达量显著性降低(P<0.01),睾周脂肪组织中VEGF、VEGFR2、CD3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1),UCP-1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组织中VEGF、VEGFR2、CD3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结论:8周高脂饮食及运动干预对大鼠白色脂肪组织血管生成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具有组织差异性,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 陈月; 赵宇飞; 江洋; 吴红红; 居胜红; 彭新桂
    • 摘要: 目的 探究低剂量鸢尾素在小鼠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化及棕色脂肪组织(BAT)的作用以及对饮食诱导的肥胖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只C57/BLKS/J雄性小鼠,分别进行正常饮食喂养(NCD)和高脂饮食喂养(HFD).将两种小鼠分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鸢尾素(0.8 ng/g,200μl),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体积(200μl)磷酸盐缓冲液,连续干预14 d.每日定时采集小鼠的食物摄入量及体重等指标.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进行取材,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脂肪组织脂泡大小、活性改变.分析特异性棕色化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量来评估不同浓度(0、20和40 nmol/L)鸢尾素在体外对白色及棕色脂肪细胞的干预效果.为评估鸢尾素是否具有改善代谢的功能,对HFD的小鼠进行血清学指标和肝脂肪变性的监测.结果 在体外成功培养并鉴定原代白色及棕色脂肪细胞.NCD小鼠中,动物活体显示在接受干预后两组小鼠体重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比对照组为(-0.78±0.98)比(0.27±0.55)g,P<0.01].离体组织病理显示,实验组白色脂肪细胞面积较小[实验组比对照组为(14.78±8.44)比(29.49± 12.97) μm2,P<0.05];实验组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滴较大,且UCP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HFD小鼠中,实验组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分别为(7.18±0.41)比(13.48±2.07) mmol/L,P<0.01;(2.38±0.26)比(3.89±0.93) mmol/L,P<0.05],实验组肝细胞内脂滴含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为(2.73±1.96)%比(14.04±6.29)%,P<0.001].结论 低剂量鸢尾素能够促进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同时能激活BAT,从而产热减轻小鼠体重;并且能够改善饮食引起的小鼠肥胖和相关的代谢紊乱.
    • 邵书盈; 赵建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人和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肥胖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通过特征性高表达的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使线粒体内发生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近些年研究发现BAT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存在密切关系,可能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的思路及途径.目前MRI定量BAT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在介绍BAT的基础上,对定量分析BAT的MRI检测技术及BAT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宋丹丹; 宋延彬; 张富洋; 赵小娟
    • 摘要: 白色脂肪组织(WAT)在调节全身代谢稳态和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WAT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的产生异常和功能障碍与多种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EV通过影响内皮功能、炎症反应、血管钙化、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等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还通过影响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和钙超载等机制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可通过调节miRNA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WAT来源EV产生异常和功能障碍的机制及其携带miRNA影响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 你囤的是哪种"肉"?人身体内的热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产能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和脂类这三大类物质。这三大营养素可在体内进行生物氧化与磷酸化,释放出能量,而完成这一代谢的主要场所就是细胞中的线粒体。人体的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区别在于棕色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当机体进食或遇寒冷刺激时能大量产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