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携带者
病毒携带者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40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77022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全球科技经济瞭望、健康生活、健康博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首届中医肝病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等;病毒携带者的相关文献由53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士敬、童光东、周大乔等。
病毒携带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7022篇
占比:99.50%
总计:77410篇
病毒携带者
-研究学者
- 刘士敬
- 童光东
- 周大乔
- 周大桥
- 本刊编辑部
- 贺劲松
- 邢宇锋
- 陈英杰
- 关卫兵
- 刘晓玲
- 吴伟康
- 周继明
- 容小翔
- 张炯善
- 张燕
- 徐溧
- 戴敏
- 明岩
- 朱晓红
- 李光超
- 李晓迪
- 李杨湄
- 李永伟
- 杜康
- 杜爱民
- 杨宏志
- 杨昆
- 柯千山
- 江大红
- 沈志平
- 王世成
- 王全楚
- 王志强
- 王振坤
- 肆木
- 肖阁敏
- 谢和平
- 谢娜
- 车念聪
- 郝振平
- 郭新新
- 郭明清
- 魏春山
- 黄四化
- 黄永强
- 黄涛
- 黄蕾
- Anastasios Roussos
- Angeliki Ferti
- Constantin Goritsas
-
-
蒋浩轩
-
-
摘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公共场所的入口都设置了测温通道。常见的测温通道主要由测温仪器和通道主体组成,并没有很好地控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若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易出现测温前就互相传染的情况。
-
-
戴定国
-
-
摘要:
小儿麻痹症带来的恐惧人类文明史离不开与各种病毒的不断较量。回顾半个多世纪前人类战胜脊髓灰质炎的过程,也许可以给我们抗击新冠病毒带来一些启发和必胜的信心。脊髓灰质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可导致肌肉麻痹和不可逆转的瘫痪,甚至死亡。因患者多为1—6岁儿童,早期的人们未知其病因,故俗称小儿麻痹症。人类与脊髓灰质炎周旋了3000多年,仍对它束手无策。由于90%以上的病毒携带者无任何症状,使它得以绵延千年不绝。大规模的暴发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与美国。
-
-
黄莹(综述);
许红梅(审校)
-
-
摘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传染源为病毒携带者和患者,多通过唾液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曾有报道[1]由于生殖器分泌物含有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性接触可能是获得EBV的途径。全世界90%以上的成人在35岁时EBV抗体检测阳性,每年有10%~20%的人受到感染,30%~50%发展为IM[2]。
-
-
林巧明;
屈昱
-
-
摘要:
调查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外显和内隐歧视态度,为当下乙肝防控工作提供实证依据.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抽取福州市某高校2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外显态度的问卷调查,并从中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使用内隐联想测验进行内隐态度的测量.结果显示,外显态度上有38.4%的人存在乙肝歧视,分别体现在标记(39.2%)、刻板印象(47.9%)、区分(40.1%)和歧视(26.4%)四个维度上,而内隐态度测验的D值为0.03,显示也存在乙肝歧视态度.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未完全消失,他们对其最明显的刻板印象是卫生习惯不好,导致在亲密关系和生活空间上拒绝亲近,不过当下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工作和学习权利的保障具有了普遍共识.
-
-
李梅
-
-
摘要:
病毒性肝炎指的是由于多个肝炎病毒而导致的传染病,其中包括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并且对于一些隐性感染或者病毒携带者通常难以发现,所以给人们生命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患者临床主要会出现食欲不佳、恶心、乏力、肝肿大以及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存在发热与黄疸症状。若是属于乙型与丙型肝炎,则极其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甚至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发生以及引发肝癌。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患者,通常需要住院隔离治疗数段时间后,再返回家中休息2-3月时间,所以家庭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极其关键,由于肝炎病毒会时患者肝细胞受损,所以需要护理时需要注意营养与肝脏上的护理,并加以有效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
-
-
-
陈锦勋;
余进勇(辅导)
-
-
摘要:
自春节以来,令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影响了全国各地居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超级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新冠肺炎疫情在许多国家出现,呈现出大流行蔓延之势,如果不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遏制和缓解,后果不堪设想。
-
-
-
张诗萌
-
-
摘要:
早晨六点起床,匆匆忙忙吃完早饭,开车行驶在有些冷清的马路上,到药房做好准备后八点钟准时上岗。就这样,您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您在岗位上每天要接待上百个人,有头疼的、发烧的、咳嗽的……您不知道他们之中哪一位会是病毒携带者。您没有N95,更没有专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只能戴上一只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穿上一身平常的工作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毫无防护地裸露在随时会被疫情传染的环境之中,在药房工作的人已经成为疫情期间仅次于一线医护人员的高危群体。
-
-
尹燕耀;
林云华;
宗亚力;
万勇
- 《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中医体质、证候的相关性。方法:以王琦中医体质最新分类为标准判断本院就诊的病理资料完整的80例慢性HBV感染者的体质类型,收集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总结其中医证候特征及证型分布,依据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异。结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无纤维化组平和质多见,而随纤维化程度增高,病理或异常体质类型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对S1、S2纤维化分级程度患者间的体质类型总体分布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炎症组平和质多见,而随炎症程度增高,病理或异常体质类型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对G1、G2炎症程度患者间的体质类型总体分布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
-
-
谢和平;
杨宏志;
吴伟康;
关卫兵;
柯千山;
李永伟;
戴敏;
肖阁敏;
李杨湄;
张炯善
- 《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及病性与HBVDNA的关系。方法:将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概括为单一证型(肝气郁结,肝肾亏虚,脾肾亏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复合、证型,无证可辨型。病性划分为实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同时检测其血清HBVDNA水平,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及病性的关系。结果:无证可辨型、单一证型及复合证型之间HBVDNA无统计学差异(F=0.910,P=0.404)。单一证型之内的不同证型之间HBVDNA亦无统计学差异(x2=4.672,P=0.323)。不同病性之间HBVDNA无统计学差异(F=0.631,P=0.596)。结论:HBVDNA不宜作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
-
-
-
-
谢和平;
杨宏志;
吴伟康;
关卫兵;
柯千山;
李永伟;
戴敏;
肖阁敏;
李杨湄;
张炯善
- 《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取临床流行病学及中医证侯学调查方法,对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分别进行细分及概括辨证分型。结果:细分辨证分型显示无证可辨型27例(15%),单一证型为94例(50%),复合证型64例(35%)。概括5种辨证分型显示其出现频次依次为脾肾亏虚>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肝肾亏虚>瘀血阻络,病位主要涉及肝胆脾胃肾,病理因素以气都、气虚、阳虚等为主,兼有湿热、瘀血等,病性虚证多于实证。结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大多数有证可辨,且以脾肾亏虚及肝气郁结最常见,与慢性乙型肝炎比较,湿热证更少。本研究提示通过补益脾肾及疏肝理气等治法可能有助于打破免疫耐受状态甚至改善HBV感染自然病程。
-
-
谢和平;
杨宏志;
吴伟康;
关卫兵;
柯千山;
李永伟;
戴敏;
肖阁敏;
李杨湄;
张炯善
- 《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取临床流行病学及中医证侯学调查方法,对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分别进行细分及概括辨证分型。结果:细分辨证分型显示无证可辨型27例(15%),单一证型为94例(50%),复合证型64例(35%)。概括5种辨证分型显示其出现频次依次为脾肾亏虚>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肝肾亏虚>瘀血阻络,病位主要涉及肝胆脾胃肾,病理因素以气都、气虚、阳虚等为主,兼有湿热、瘀血等,病性虚证多于实证。结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大多数有证可辨,且以脾肾亏虚及肝气郁结最常见,与慢性乙型肝炎比较,湿热证更少。本研究提示通过补益脾肾及疏肝理气等治法可能有助于打破免疫耐受状态甚至改善HBV感染自然病程。
-
-
谢和平;
杨宏志;
吴伟康;
关卫兵;
柯千山;
李永伟;
戴敏;
肖阁敏;
李杨湄;
张炯善
- 《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取临床流行病学及中医证侯学调查方法,对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分别进行细分及概括辨证分型。结果:细分辨证分型显示无证可辨型27例(15%),单一证型为94例(50%),复合证型64例(35%)。概括5种辨证分型显示其出现频次依次为脾肾亏虚>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肝肾亏虚>瘀血阻络,病位主要涉及肝胆脾胃肾,病理因素以气都、气虚、阳虚等为主,兼有湿热、瘀血等,病性虚证多于实证。结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大多数有证可辨,且以脾肾亏虚及肝气郁结最常见,与慢性乙型肝炎比较,湿热证更少。本研究提示通过补益脾肾及疏肝理气等治法可能有助于打破免疫耐受状态甚至改善HBV感染自然病程。
-
-
谢和平;
杨宏志;
吴伟康;
关卫兵;
柯千山;
李永伟;
戴敏;
肖阁敏;
李杨湄;
张炯善
- 《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取临床流行病学及中医证侯学调查方法,对185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分别进行细分及概括辨证分型。结果:细分辨证分型显示无证可辨型27例(15%),单一证型为94例(50%),复合证型64例(35%)。概括5种辨证分型显示其出现频次依次为脾肾亏虚>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肝肾亏虚>瘀血阻络,病位主要涉及肝胆脾胃肾,病理因素以气都、气虚、阳虚等为主,兼有湿热、瘀血等,病性虚证多于实证。结论: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大多数有证可辨,且以脾肾亏虚及肝气郁结最常见,与慢性乙型肝炎比较,湿热证更少。本研究提示通过补益脾肾及疏肝理气等治法可能有助于打破免疫耐受状态甚至改善HBV感染自然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