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温度系数
电阻温度系数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378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202523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电子产品世界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三届电磁测量与仪表学术发展方向主题研讨会、“贵金属的发展、超越”2010年全国贵金属学术研讨会、中国航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会议等;电阻温度系数的相关文献由89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辉、蒋亚东、胡明等。
电阻温度系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2523篇
占比:99.87%
总计:202779篇
电阻温度系数
-研究学者
- 张辉
- 蒋亚东
- 胡明
- 刘华臣
- 刘宁
- 刘志刚
- 刘爽
- 刘理天
- 邓进军
- 陈清明
- 马炳和
- C·L·史密斯
- T·L·伯奇
- T·L·怀亚特
- T·L·韦克
- 万吉高
- 吕宇强
- 吴淼
- 周鸿仁
- 堵永国
- 孟晓玲
- 宋泽润
- 尚善斋
- 岳瑞峰
- 崔琦
- 张万里
- 张为军
- 张立基
- 曹逊
- 李华高
- 李志强
- 李金华
- 杜晓松
- 杨邦朝
- 梁继然
- 武海军
- 殷茜
- 汤建国
- 王利霞
- 王勇
- 王文章
- 王汝
- 王超
- 童伟
- 罗均美
- 董良
- 蒋红军
- 郑绪东
- 金平实
- 雷萍
-
-
孙晓敏;
柏欣博;
陈赋聪;
黄荣进;
王维;
袁洁;
金魁;
李来风
-
-
摘要:
针对于测温应用中对低温温度计的性能需求,为了获得灵敏度高和测温区间宽的氮氧化锆(ZrO_(x)N_(y))电阻温度传感薄膜,系统研究了溅射气氛中O_(2)流量对ZrO_(x)N_(y)薄膜结构和低温电输运行为的影响。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工艺,通过精细调整溅射沉积过程中的O_(2)流量在Al_(2)O_(3)基片上生长了系列ZrO_(x)N_(y)薄膜,测定了薄膜的晶体结构、形貌和低温电输运特性。结果表明,随着O_(2)流量(0—0.24×1.6667×10^(-8)m^(3)/s)的增大,ZrO_(x)N_(y)薄膜由单晶ZrN(002)相转变为ZrN和ZrO_(2)两相,低温电输运行为由半导体-超导向半导体-绝缘特性演变,电阻率在10^(3)—10^(8)μΩ·cm的范围内变化。薄膜的灵敏度和电阻温度系数的绝对值(|S|、|TCR|)均与生长气氛O_(2)流量呈正相关,在0.24×1.6667×10^(-8)m^(3)/s的O_(2)流量下达到了较高的|S|和|TCR|。生长气氛中O_(2)流量对薄膜低温电输运行为的显著影响为优化ZrO_(x)N_(y)低温温度计的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
-
雷程;
冯伟;
梁庭;
齐蕾;
熊继军
-
-
摘要: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铂薄膜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在高曲率微小金属探针表面原位制造铂薄膜温度探测器,在450,500,550°C条件下进行退火。研究了不同厚度SiO_(2)薄膜对铂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经过不同温度退火后铂薄膜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金属探针表面制备2μm的SiO_(2)薄膜,既可以达到绝缘的效果,也可以保证粘附性。铂薄膜温度探测器初始电阻值、灵敏度和迟滞都有较大提高。但温度越高,对铂薄膜温度探测器的线性度影响越小。由于初始电阻值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斜率ΔT/ΔR的变化幅度,所以电阻温度系数(TCR)均减小。因此,利用接近式光刻技术直接在高曲率物体表面制备金属薄膜,经过退火处理后可以得到稳定性高,响应速度较快、热阻性能较好的铂薄膜温度探测器。
-
-
付学成;
乌李瑛;
权雪玲;
瞿敏妮;
王英
-
-
摘要:
在常温、高真空条件下,采用高纯金属镁靶和V_(2)O_(5)靶进行共溅射,利用镁原子的还原性,将+5价的钒还原为+4价,在硅衬底上制备钒的氧化物薄膜。当Mg和V的原子比为1:2时,XPS测试表明薄膜中有V^(4+)和V^(2+)存在。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制备的薄膜主要成分是Mg V_(2)O_(5),且结晶状况良好。温度-电阻率测试结果显示,薄膜在20°C附近有相变行为,电阻温度系数高达-8.6%/K,回线弛豫温度约为0.3°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常数高达6700。这一发现为制备非制冷焦平面探测用的热敏薄膜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
姚雪;
李硕林;
谭秋林;
张磊;
董和磊
-
-
摘要:
针对极端环境下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应变测试需求,采用脉冲激光沉积和磁控溅射的镀膜工艺在氧化铝陶瓷基底上制备了以ITO/Pt复合薄膜为应变层的高温薄膜应变计,并研究了复合薄膜中ITO薄膜与Pt薄膜的厚度比对ITO/Pt复合薄膜应变计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薄膜厚度比为5.5∶1时,ITO/Pt复合薄膜应变计在高温(1200°C)环境下具有比较稳定的电阻温度系数(TCR),为564.52×10^(-6)°C^(-1)。此外,还对ITO/Pt复合薄膜应变计常温下的电阻随应变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应变计的电阻随应变呈线性变化,其应变灵敏系数(GF)为3.10。
-
-
杨曌;
李保昌;
王烨;
罗俊尧;
陆忠成;
沓世我;
宁洪龙
-
-
摘要:
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基板显著影响其溅射膜层的微观形貌、电阻以及残余应力,同时其本身的制备成本也相差甚远。选择表面粗糙度适合的基板,能够在保证产品性能良好、可靠性高的同时,兼顾生产成本的有效调控。基于实际生产考量,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两种Ti、TaN功能薄膜,系统性评估了表面粗糙度大范围梯度(R_(a)=20—1000 nm)变化的氧化铝基板对溅射膜层的影响,包括镀膜前后表面粗糙度、室温电阻率以及电阻温度系数(TCR)。结果表明:当基板表面粗糙度R_(a)350 nm,随着基板R_(a)增加其镀膜后R_(a)显著降低;不同于R_(a),镀膜后功能薄膜层R_(z)明显低于基板值;Ti、TaN薄膜电阻率,随基板R_(a)的增加而增大;TaN功能薄膜TCR随基板R_(a)值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负偏明显并保持在−500×10^(−6)-−550×10^(−6)°C^(−1)区间。
-
-
王煦;
党朋;
施楠楠;
黄国飞
-
-
摘要:
对各种类型的架空导线电阻温度系数进行了测试,并根据绞线电阻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绞线电阻温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据此计算了各种类型的绞线电阻温度系数。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表明该计算方法准确便捷,提高了电阻温度系数计算精度,降低了由此引起的误差。
-
-
徐一清;
周益民;
周国泉;
倪涌舟
-
-
摘要:
基于NI USB-6210数据采集卡,采用LabVIEW设计了铂电阻温度系数测量系统。该系统可定量、实时记录并直观显示非平衡电桥输出电压随温度的变化过程,在同一坐标界面中显示不同参量的多条实验曲线,并实现曲线斜率拟合计算等数据处理功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能够更好的满足科研测试和教学实验的要求。
-
-
-
-
摘要:
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从鞍钢集团攀钢研究院获悉,该院特钢技术研究所成功打通大功率电炉用高性能Cr20Ni80电热合金线材产品生产的全流程工艺,首次完成吨级成品试制,产品质量达标,综合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Cr20Ni80电热合金具有熔点高、电阻率高、电阻温度系数小、高中低温抗氧化等性能,能冷加工至很细的各种圆、扁状线材,常用来生产电热元件、高中温电阻元件、应力测量元件等。与进口产品相比,国产电热合金产品的质量、性能及使用寿命均存在较大差距。
-
-
-
-
-
-
-
尹俊美;
万吉高;
武海军;
杨丽娟;
黄炳醒
- 《“贵金属的发展、超越”2010年全国贵金属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从改善PdFe25(at.%)合金铸锭组织的凝固方式入手,抑制出现穿晶组织,得到了心部和表层为等轴区的结晶组织,在国内首先制备出了直径为0.02mm的PdFe25细丝,并且研究了合金热处理与电学性能的关系,测试了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具有Pd3Fe有序相的PdFe25合金细丝电阻温度系数高达7000×10-6/°C,其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优于目前使用的纯Pt丝,使其在接触燃烧型和热线型气体传感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刘奎;
苑伟政;
邓进军;
马炳和;
姜澄宇
-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年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应用微型热敏传感器薄膜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设计方法,得到基于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的计算和设计参数.结合针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量的应用要求,分析多晶硅和铂金属热敏电阻的优缺点,并且对试验电阻进行电阻温度系数和时间常数的分析计算,依据计算结果确定微型热敏传感器薄膜电阻的基体材料、薄膜材料和特征尺寸等参数,为微型热敏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分析方法.
-
-
刘俊杰;
曹全喜
- 《第九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研究用固相合成法制备钛酸锶厚膜,该厚膜是制备用于工作在贫燃区、对汽车尾气监控的氧敏传感器的潜在材料.通过一系列正交实验,在钛酸锶中掺杂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离子,形成以P型掺杂为主的复合掺杂,并测试了在不同氧分压(0Pa~105Pa)和温度下(600°C~800°C)厚膜的电阻.实验发现,不同的离子在取代钛位或锶位后形成的复合掺杂比单一离子的掺杂具有低的电阻、好的阻温特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文章从缺陷化学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了讨论.
-
-
-
-
-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公开公告日期:1998-05-06
-
摘要:
一种PTC热敏电阻及PTC热敏电阻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板状板状PTC热敏电阻元件体;通过形成于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体一侧面的第一侧面电极在所述元件体两个表面上形成梳齿状的第一梳齿状电极;通过形成于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体的与一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的第二侧面电极在所述元件体两个表面上形成梳齿状的第二梳齿状电极,在所述PTC热敏电阻元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和第二梳齿状电极互相对置。上述结构具有高功率输出。
-
-
-
-
-
-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5-08
-
摘要:
一种具有负电阻温度系数的半导体陶瓷,该单元包括约0.1~20mol%的AMnO3,其中A代表Ca、Sr、Ba、La、Pr、Nd、Sm、Eu、Gd、Tb、Dy与Ho中的至少一种;和一种由Mn固溶液与Ti、V、Cr、Fe、Co、Ni、Cu、Zn、Mg与Al中至少一种元素组成的尖晶石复合氧化物。作为一种钙钛矿Mn复合氧化物,可以使用CaMnO3、SrMnO3、BaMnO3、LaMnO3、PrMnO3、NdMnO3、SmMnO3、EuMnO3、GdMnO3、TbMnO3、DyMnO3与HoMnO3中的一种或多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