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342篇,主要集中在物理学、电工技术、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05300篇;相关期刊188种,包括职业、物理教学、现代物理知识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中物院第十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科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十周年庆祝大会、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等;电磁感应定律的相关文献由52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胜强、钟俊敏、代伟等。
电磁感应定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5300篇
占比:99.86%
总计:205596篇
电磁感应定律
-研究学者
- 李胜强
- 钟俊敏
- 代伟
- 余晓光
- 刘华
- 刘娇
- 胡博
- 蒋达国
- 万军
- 余金龙
- 刘丙
- 刘晓峰
- 刘礼全
- 刘道才
- 卢定山
- 叶媛秀
- 吴常健
- 吴成康
- 姚虹
- 康良溪
- 张勇
- 张国庆
- 张承祖
- 张永兴
- 张永利
- 房庆安
- 施坚
- 曾昭安
- 梁绍荣
- 汪维澄
- 王啸天
- 王志斌
- 王琳
- 王知非
- 王秀荣
- 王道光
- 谢宁
- 谭天荣
- 谭明
- 赵凯华
- 迈克尔·法拉第
- 邢月绪
- 邹建中
- 郑少华
- 郝延明
- 郝立宇
- 陈斯
- 鲁斌
- 黄军
- Cheng Gang
-
-
徐林超;
向文丽
-
-
摘要:
本文在电磁感应法的基础上,通过与亥姆霍兹线圈串联使电容达到谐振的改进方法,测量了不同电容参数下的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分布,并利用Origin软件拟合分析了亥姆霍兹线圈磁场与中心轴线位置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电磁感应的改进方法测得的亥姆霍兹线圈磁场精确度在一定程度上均大于传统电磁感应法的测量结果,3种电容选择中,串联电容为0.099×10^(-6)F时,精确度最高,拟合的亥姆霍兹线圈磁场与中心轴线位置的关系式与理论状态下的公式基本吻合.改进方法的实验效果明显,精确度高,科学可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测量亥姆霍兹线圈磁场的改进方法.
-
-
邓文基
-
-
摘要:
电磁感应的通量法则是一条在电路近似下成立的经验规律。结合电磁场的观念,可以得到麦克斯韦方程组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积分和微分形式;它是比通量法则更为基本的电磁规律。考虑电磁规律的相对论不变性,本文修正了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得到通量法则的“低速小尺寸”极限。
-
-
伍科;
张旺
-
-
摘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点内容,由于缺乏定量实验的支撑,学生往往理解起来存在较大困难.基于Phyphox程序和自制实验教具,设计了一套高中物理实验仪器,不仅实现了定量探究,而且克服了现行实验方案的缺点,便于学生理解.
-
-
-
王珏
-
-
摘要:
近年来,高考真题中电磁感应定律常与生活实际情境有机结合,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求解等综合能力.关于这部分的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重点解决以下几类问题.一、感应电动势的计算:E=n((ΔΦ)/(Δt))和E=Blv的区别与联系.
-
-
-
刘汉明;
方林;
陶士金
-
-
摘要:
电磁感应定律的相关计算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重要的考点.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找出等效电源,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以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为背景命制的电磁感应类试题多次出现,其情境主要为两类:平动切割、转动切割.本文对各类切割的情形进行归类梳理,以供复习参考.
-
-
-
-
摘要: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经过反复实验,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通过数学推算,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最终,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理论成型之后,没过多久,无线电通信时代就开启了,而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无线电通信之父”伽利尔摩。
-
-
曾昭安
-
-
摘要:
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长期潜心研究电学和磁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确定了电磁感应定律;又发现了电解定律……他是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法拉第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一次,他应邀做关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演讲。结束后,一个无知而又傲慢的贵妇人当众有意挖苦他:"尊敬的教授先生,您的口才实在令人佩服,可您讲的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呢?"
-
-
林辉庆
-
-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是E=k dΦ/dt,当电动势E、磁通量Φ、时间t的单位分别取伏(V)、韦伯(Wb)、秒(s)时,比例常数k=1。初次接触这一知识的学生都会提出"k=1是如何得到的?"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中对此只是指出,各量取上述单位时k=1,并没有说明k=1是如何得出的[1]。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和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中,对k=1的解释是:可以证明1 V=1Wb/s,所以k=1[2]。
-
-
陈东生;
贾彩丽
- 《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第十二届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电磁感应定律是大学物理中一个重要内容,笔者设计了新型的能定量研究其电磁感应实验仪器,并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当具有磁性的物体靠近或远离闭合线圈时,由于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在其内部会产生感生脉冲信号,借助数字存储示波器实时采集该脉冲信号.分析该信号的时间间隔即可获得物体下落的时间,从而计算出重力加速度以及验证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
-
-
-
Tan Rongrong;
谭榕容;
Ran Hanzheng;
冉汉政;
Cheng Gang;
程刚
- 《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中物院第十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目前,高压脉冲电流的测量方式主要是Rogowski线圈,然而,在MA级电流或体积要求严格的场合中,Rogowski线圈并不适用.B-Dot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定律非侵入式脉冲电流测量探针,适合大部分情况下高压脉冲大电流的测量,尤其在电路结构紧凑,参数严格的放电回路中,更具有优势.在对基于B-Dot的kA级短脉冲测量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微型B-Dot探针,并利用B-Dot探针对kA级短脉冲电流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Dot探针适用于kA级脉冲电流的测量,且与理论研究结论一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