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田基黄

田基黄

田基黄的相关文献在1970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3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国现代中药、药物分析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第17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第七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等;田基黄的相关文献由39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刚、苏薇薇、李沛波等。

田基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 占比:68.1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2.75%

专利文献>

论文:53 占比:29.12%

总计:182篇

田基黄—发文趋势图

田基黄

-研究学者

  • 王永刚
  • 苏薇薇
  • 李沛波
  • 彭维
  • 吴忠
  • 林久茂
  • 欧阳玉祝
  • 徐冰
  • 李雪峰
  • 谭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晶; 庄群川; 蔡少丽
    • 摘要: 目的观察田基黄水提物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肝癌细胞HepG2经培养后分为4组,其中,对照(A)组不加入田基黄水提物处理,B、C、D组分别加入浓度为0.5、1.0、2.0 mg/ml的田基黄水提物处理24 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肝癌细胞早期凋亡情况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线粒体上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表达。结果B、C、D组可见人肝癌细胞HepG2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B、C、D组细胞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提示早期细胞凋亡。与A组相比,B、C、D组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提示,与A组相比,B、C、D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率明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A组相比,B、C、D组还明显上调了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 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田基黄水提物可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 陈银花; 胡国新; 刘龙辉; 刘震宇; 刘锦垣; 顾东华; 王萍
    • 摘要: 目的:观察田基黄对湿热证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诊治但疗效欠理想的湿热证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两组均维持原有的方案予生活方式干预和/或西药降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田基黄汤药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肝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37例(92.5%)高于对照组30例(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501,P=0.034).两组治疗后主症、次症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田基黄中药液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血糖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邓祖磊; 崔田; 鉏瑛
    • 摘要: 目的:对田基黄饮片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显微、TLC对田基黄进行定性鉴别;用中国药典法对田基黄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槲皮苷和异槲皮苷含量,色谱柱为月旭-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2.5%冰醋酸(19:81);流速:1.0 ml·min-1;柱温:30°C;检测波长:355 nm.结果:显微特征明显;薄层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槲皮苷、异槲皮苷分别在10.77~269.29μg·ml-1、5.58~139.5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2%,98.63%,RSD分别为1.31%,1.54%(n=6).结论:本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可用于田基黄饮片质量控制.
    • 王波; 万晓霞; 王健; 孙庆文; 王泽欢
    • 摘要: 在2015年和2020年对贵州省望谟县和盘县的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菊科Asteraceae的田基黄Grangea maderaspatana(L.)Poir.和巧家橐吾Ligularia qiaojiaensis Y.S.Chen&H.J.Dong 2个贵州省地理分布新记录种,其中田基黄属Grangea Adans.系贵州省分布新记录属,而巧家橐吾则是2010年发表的仅分布于云南的新种.
  • 5. 田基黄化学成分研究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朱伟; 苑春茂; 曾艳荣; 郝小江; 李亚男
    • 摘要: 目的:对黔产田基黄中降血糖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多种方法从田基黄提取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利用MS、1 H-NMR、13C-NMR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田基黄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酸(1)、oleanolic acid 3-O-arabinoside (2)、齐墩果酸(3)、diospyrolide (4)、6-hydroxystigmast-4-en-3-one (5)、N-benzoyl-L-phenylalaninyl-N-benzoyl-L-phenylalaninate (6)、sampsone C (7)、wightianin(8)、isoferulic acid (9)、blumenol A (10)和apocynol A(11).结论:其中,化合物2、4~6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马冬梅; 高雅; 郭丹; 李家妮; 张可锋; 段小群
    • 摘要: 探讨田基黄提取物(HJT)抗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HF)的作用及其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12 mg/kg)组和HJT(16 000、8 000、4 0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的CCl4橄榄油溶液(1 mL/kg),2次/周,建立HF模型;同时各给药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生化法检测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HA、LN、PCⅢ、Ⅳ-C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和α-SM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HJT(16 000、8 000、4 000 mg/kg)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能显著降低HF大鼠血清中ALT、AST、HA、LN、PC-Ⅲ、Ⅳ-C活性或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同时减少肝组织IL-1β、IL-6及TNF-α含量,抑制肝组织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HJT各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坏死和HF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本研究结果表明,HJT对CCl4诱导的HF大鼠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和抑制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 张素斌; 李晔; 张国境
    • 摘要: 用乙醇溶液提取田基黄多酚,采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的含量.研究了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田基黄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料比1∶30、乙醇浓度30%,60°C条件下水浴提取30min为田基黄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此条件下测得田基黄多酚含量为2.89%.研究了田基黄多酚物质的抗氧化活性.以维生素C做比较,研究田基黄多酚物质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率以及其还原力,得出田基黄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田基黄多酚抗氧化活性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 阎志欣; 宋春霞; 赵艳; 张伯鹏
    • 摘要: 目的 观察田基黄注射液联合结肠透析治疗高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高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一般治疗,治疗组56例加用田基黄注射液2 mL,每日1次肌肉注射,联合全结肠透析,每周5次.对照组50例加用门冬氨酸钾镁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白蛋白(Alb)]变化、症状和体征复常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TBiL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lb与本组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及尿黄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肝区叩痛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田基黄注射液联合结肠透析治疗高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
    • 周一海
    • 摘要: 治扁平疣 1.每天将200g薏米像煮稀饭一样煮烂,加白糖当早餐吃,三天后扁平疣开始缩小,一周后基本消失。注意:此方的关键是薏米的量要大,这样才有效。2.茵陈、海金沙、田基黄、板蓝根各20g为1剂。每天1剂,煎水服,共服7剂。3.每次采新鲜丝瓜叶数片,凉水洗净。
    • 欧淑芬; 谭沛; 徐冰; 陈周全; 王永刚
    • 摘要: The main components of Hypericum japonicum are flavonoids,xanthones,and phloroglucinols. The researches had shown that Hypericum japonicum had hepatoprotective,anti -tumor,antibacterial,antivir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chemical compon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 and clin-ical use of Hypericum japonicum.%田基黄植物全草中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口山酮类、间苯三酚类等化合物,具有保肝护肝、退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以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田基黄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