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育文化

生育文化

生育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61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5158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黄河.黄土.黄种人、青海民族研究、南方人口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朝阳人口与发展论坛、第四届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第三届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等;生育文化的相关文献由485位作者贡献,包括穆光宗、叶文振、张秀花等。

生育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8.0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5158 占比:91.80%

总计:5619篇

生育文化—发文趋势图

生育文化

-研究学者

  • 穆光宗
  • 叶文振
  • 张秀花
  • 王涤
  • 石海龙
  • 钟年
  • 钱国宏
  • 马芒
  • 黄润龙
  • 严婧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远
    • 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我国进一步优生优育的重大举措。本研究通过考察“三孩政策”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依据,认为进一步优生优育的重大举措符合我国现阶段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对中华传统生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进一步优生优育的重大举措,当务之急是完善“三孩政策”的保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良好生育文化
    • 贾敏; 王倩
    • 摘要: 低生育率与“三胎政策”背景下,人们的生育观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以未婚女性生育现象为代表的单系抚育产生是生育观改变的一个突出表现。中国现代青年的生育观转型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育龄推迟;(2)理想子女数下降,性别偏好转变;(3)从“重生”到“重养”;(4)生育中“父权”到“父职”的转变;(5)生育观念更加具有包容性。研究发现,在现代社会生育越来越成为一种个人化的选择,人们的生育需求也与以往大不相同,然而相关政策法规与基础设施并没有跟上社会现实的发展。因此,考虑到文化、经济、制度和环境因素,立足于广大生育群体的真实需求,制定合理的生育政策、引导正确的生育观念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 赵晨熙
    • 摘要: 提高生育意愿须“标本兼治”,除了生育补贴、职业保障这样“治标”的方法,还要“治本”——逐渐改变适婚适育主体的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营造良好的生育文化环境。“假设政府每个月给生二孩/三孩补贴1000元(自出生后至3岁),你是否愿意生育二孩/三孩?”近日,《浙江省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成本调查问卷》中的这一问题引发关注。问卷显示,此次调查是为深入了解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成本,为政府制定相关生育政策提供支撑。
    • 白雪
    • 摘要: 分析了育龄群体生育观念的特点,表现在个人化的生育动机、唯一的生育数量、生育年龄普遍推迟,论述了青年群体的生育观念受到不断增加的生育成本、少生优生的生育文化、同辈效应加固生育观念、生育主体的主观意愿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育龄青年生育观念可能直接影响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设和人口发展战略的转型。应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通过培育新型生育文化、降低生育经济成本、建设生育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措施影响、重塑育龄青年群体的生育观念,缓解育龄群体的生育焦虑,增强育龄群体的生育信心,提升其生育意愿。
    • 张敏; 格日勒
    • 摘要: 我国当前的低生育水平表明适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已经发生了变化,许多居民不再愿意多生育子女。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所持有的家庭观念会影响其生育意愿,但影响程度及其演化趋势仍有待进一步量化研究。利用CGSS调查数据,分析近十年来教育与文化因素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具体影响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所持有的家庭观念都与生育意愿呈负相关;其中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其意愿子女数之间的负相关系数多年来保持稳定,同时家庭的现代文化观念对于居民意愿子女数的抑制作用呈现逐年加强趋势。
    • 王朋岗; 汪朦; 杨胜慧
    • 摘要: 对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30~44岁、居住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工作单位为非国有企业与从事个体行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于丈夫、租房的妇女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比例更高.性别人流指数的年代变化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伴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宽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加强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性别选择性人流总体呈现减弱的趋势,但将2017年生育状况调查数据与2001年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农村已有两个女孩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反而出现了上升情况,而城市已有一个女儿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和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都出现升高状况,可见"男孩偏好"依旧存在.
    • 王朋岗; 汪朦; 杨胜慧
    • 摘要: 对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30~44岁、居住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工作单位为非国有企业与从事个体行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低于丈夫、租房的妇女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比例更高。性别人流指数的年代变化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息息相关,伴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宽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加强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性别选择性人流总体呈现减弱的趋势,但将2017年生育状况调查数据与2001年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农村已有两个女孩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反而出现了上升情况,而城市已有一个女儿的家庭中,妇女的性别人流指数和生育子女的出生性别比都出现升高状况,可见“男孩偏好”依旧存在。
    • 张淑燕; 刘爽; 孙新宇
    • 摘要: 一条网友针对舞蹈家杨丽萍的评论引发网络热议,并形成了一场关于生育观的讨论。对抖音和微博两大平台的相关评论进行抽样,并编制类目、设置编码,再对统计结果进行内容分析。研究认为,新生代群体对女性生育权利与义务的看法基本形成共识。新生代女性群体在生育与女性自我价值评价上存在矛盾心理;男女两性在生育观的多个层面存在较大差异,折射出性别不平等问题;新生代女性群体生育观与个人本位生育决策模式相辅相成,女性对于自身生育职能有着不自觉的内在认同。在新的人口战略和生育政策背景下,应加强舆论引导、开展科学的生育观教育、构建性别平等的生育文化,引导新生代群体形成文明理性的生育观。
    • 风笑天
    • 摘要: 40年前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开启了中国社会史无前例的第一场生育革命.这场生育革命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还形成了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文化.而生育两个孩子,将成为中国社会又一场生育革命的目标和标志.新的社会历史环境、新的生育承担者,给这场新的生育革命带来了不同的特征和困难.当生育政策不再是限制人们生育子女的桎梏时,生育文化的潜在影响力就开始显现出它的巨大威力.尽管生育政策一步步放开,但经由第一场生育革命所形成的"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社会生育文化,却不会很容易、更不会很快地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而改变,依然在深深地影响着当今一代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因此,第二场生育革命的关键,就在于逐渐改变中国社会业已形成的"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文化,努力建立起"生育两个孩子"的新的生育文化.
    • 贺丹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生育保险是生育支持基本制度。在高龄少子化的当下,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强化其支持家庭生育的保障功能,应是新时期完善我国生育政策及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内容。生育保险在促进女性平等就业、改善生育文化、提升生育意愿等方面意义重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