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87篇,主要集中在人口学、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8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6567篇;相关期刊1065种,包括民主与法制、中国民政、黄河.黄土.黄种人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六届城市社会论坛——中国人口地理格局与城市化未来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胡焕庸线发现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会、中国人口学会2013年年会等;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文献由2231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陈剑、杨玉林等。

计划生育政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58 占比:24.65%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33%

专利文献>

论文:6567 占比:75.02%

总计:8754篇

计划生育政策—发文趋势图

计划生育政策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陈剑
  • 杨玉林
  • 邬沧萍
  • 佚名
  • 徐炯权
  • 李建新
  • 于天明
  • 何亚福
  • 俞炜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侯玉芳
    • 摘要: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而人口年龄结构是描述人口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乌兰察布市人口老龄化步伐明显加快,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面对银发浪潮的来袭,我们只有调整经济发展模式,持续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 张书维
    • 摘要: 古今中外,人口问题事关国本,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核心要素都取决于整体的生育水平。因此,从生育环节入手,就切中了人口问题的要害。我国的生育政策,历经四十余年的执行与变迁,深刻影响了世界人口的走势及亿万家庭的命运。1980年,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式确立,1982年,“提倡公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被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至2011年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两年后放开“单独二孩”,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结束(李朔严、张克,2016)。再到2021年三孩政策正式出台,政策导向由过去的限制生育转向了鼓励生育,相关的配套措施也正在完善之中。政策调整为的是顺应时代变化。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平均家庭户规模降至2.62人,比2010年减少了0.48人;继2020年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0‰之后,2021年再创历史新低平均家庭户规模数据来源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人口出生率为8.5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人口出生率为7.52‰。
    • 胡逸凡; 马梓汶; 王永兴; 郭雪晶; 吴海湉; 张美华; 丁晓颖
    • 摘要: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最近十一年产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总分娩数89251例,既往无剖宫产史的产妇77511例,其中初产妇60964例,经产妇16547例。分别统计总剖宫产率、首次剖宫产率、初产妇和经产妇剖宫产率,根据不同年份剖宫产率和指征别剖宫产率,利用泊松回归模型计算剖宫产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89251例分娩资料显示,十一年来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从(26.7±4.3)岁上升到(29.2±4.5)岁,生育两孩以上比例从21.5%增加至44.1%;剖宫产率总体呈降低趋势(62.2%至56.9%,P<0.05),2015年为最低点,自2016年起有轻微上升,2018年后处于平台期;剖宫产指征中降低最快的是社会因素和产程异常,升高最快的是瘢痕子宫,母胎因素也有明显增加;2015—2018年剖宫产率上升期主要由于头盆不称和胎儿窘迫或发热的指征别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均为主观指征;该趋势在初产妇中更为明显。结论两孩政策下,初产妇剖宫产率未见明显下降,生育年龄推迟是母胎因素剖宫产率增加的可能原因,主观指征剖宫产率的持续增加可能由于产妇对顺产信心不足以及医患双方高估试产风险所致。
    • 任晓峰
    •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现在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相对增大,尤其年轻一代人群有了一胎后大多不愿再生育,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在临床上进行计划生育手术。同时,较多女性对计划生育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在以往的手术实践中,受医疗水平限制整个计划生育手术质量较差,极易出现术中大量出血、术后多种并发症、手术过程难以忍受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2]。提高计划生育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预后的质量是医务人员当下重要的工作方向。在计划生育手术中,超声引导术式越来越多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妇科计划生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超声引导使用先进的超声波技术,实现的整个过程的可视化操作,避免了传统手术的盲目性[3]。妇科计划生育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计划生育手段,其术后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女性严重妇科疾病。本研究针对观察组40例女性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计划生育手术术式并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增加有效预防并发症措施。现报告如下。
    • 任中一
    • 摘要: 最近关于国务院人保部能否延长退休年龄问题出现了各种传闻,网上也对此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执一端,争论不休,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延长退休年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出现了争论是很正常的事。为此剖析如下:提出延长退休年龄的两条理由一是中国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5亿,到2020年将达到2.8亿人。这是一个严酷而又回避不得的社会难题。由于30年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现在进入了人口低生长率、低死亡率的新周期。
    • 摘要: 首先,给大家讲解一下哪些情况属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的政策规定下,违反计生政策主要指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或无计划生育证明的超生。比如:未婚先育、非婚生育、超生等。那么违反计生政策生育的女职工能否享有产假、产假期间能否享受相关生育津贴待遇呢?
    • 吴睿鸫
    • 摘要: 依据《广东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办法》及《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广东省的女职工生育符合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除享有98天产假待遇外,另享有80天的奖励假。然而,在广东一家电气公司工作的女职工钟某,因为休生育奖励假,被公司以旷工为由开除。(3月14日《北京日报》)"女职工休生育奖励假被开除"冲上热搜后,由于与绝大数在职员工的利益相关,阅读量很快就达到了2亿,很快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公共话题。
    • 张军
    • 摘要: 从历史来看,人口是一个缓慢变量。不过,对于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中国来说,人口从增长过快到下降过快的转变过于迅猛。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度专注于人口扩张。直至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警告人口的过快增长会破坏经济发展。虽然他因此而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但马寅初的意见还是在1973年被采纳——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 童馨乐; 潘妍; 杨向阳
    • 摘要: 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本文在考察我国女性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与三重差分模型评估计划生育政策对女性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女性创业具有创业规模较小、创业收入不高、创业多集中于生活性服务业等特征;(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女性创业概率增加了 7.6%,还显著促进了女性创业规模扩大;(3)计划生育政策对女性创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该影响并不会在政策实施当年立刻显现,而是在政策实施5年后逐渐凸显.为此,在新一轮生育政策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女性的社会分工问题,努力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建立健全女性创业培训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女性创业配套公共政策,为鼓励和支持女性创业提供更为合理可行的保障条件.
    • 刘子秀
    • 摘要: 计划生育政策自发布以来经过了数次的阶段性调整,具有渐进决策的特点。本文以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模型为基础,将决策理论与政策的制定过程相结合,阐述计划生育政策渐进调整的具体经过,并对计划生育政策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