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分区

生态分区

生态分区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建筑科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75113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自然资源学报、湖泊科学、应用海洋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等;生态分区的相关文献由354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世伟、杨志峰、杨盈等。

生态分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5113 占比:99.87%

总计:75214篇

生态分区—发文趋势图

生态分区

-研究学者

  • 于世伟
  • 杨志峰
  • 杨盈
  • 柯新利
  • 窦明
  • 邓祥征
  • 陈贺
  • 何东海
  • 刘曼
  • 史晓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海源
    • 摘要: 科学划分风景名胜区生态分区,对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风景名胜资源保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数字化处理分析软件和空间遥感地图,对风景名胜区生态本底进行定量分析,有针对性采取生态优化策略,为生态分区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 武松伟; 梁珊珊; 胡承孝; 谭启玲; 张晶; 董治浩
    • 摘要: 土壤养分始终是柑橘树体养分最直接、最主要的来源,其含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树体养分积累和储备,是树体营养的基础,土壤养分缺乏必然导致树体养分缺乏。本文研究了柑橘园叶片分析与土壤分析诊断养分丰缺的关系、我国柑橘园土壤及其肥力“缺乏”因子,明确了柑橘钙、镁、硼、锌缺乏与土壤酸化及磷、铁、锰、铜过量是我国柑橘园树体营养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叶片-土壤分析联合诊断柑橘园养分丰缺状况以及我国柑橘园“因土补肥”与化肥减施增效生态分区,为我国柑橘绿色低碳施肥和绿色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 张龙生
    • 摘要: 生态分区是依据自然生态特征及其分异规律进行的生态类型区划分,是对区域生态特征、生态功能、生态问题和发展方向等的综合研究、归纳和定性。生态分区是生态规划决策的前期工作,为生态功能定位、战略布局、生态工程的实施等提供依据,对自然生态保护、综合治理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 徐维艺; 阚瑶川; 王国文; 王一晴; 张长春
    • 摘要: 为了探究阜平县生态风险,以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景观生态风险模型,对二者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Z-score标准化划分了4类生态分区,揭示了阜平县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6种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耕地增加最多,草地减少最多。高价值区主要分布于夏庄乡、龙泉关镇西部等林地、草地植被覆盖度高、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阜平县以调节服务为主,且林地提供价值最高。(2)阜平县以较低生态风险区为主,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高生态风险区分布于北果园乡、王林口镇等区域,此区域人口数量多、景观类型细碎、零散分布。(3)4类生态分区变化程度较小,表明阜平县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生态风险区(Ⅳ)占比最高,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生态风险区(Ⅲ)占比最低。通过生态分区研究,可为防范和降低区域生态风险与协调人地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 丁鸿浩; 赖宁静; 邓林昊; 吴天杰; 吴小刚
    • 摘要: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衡量区域生态脆弱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章从自然、人文两个方面选取地形地貌、植被、水系、人类活动4个评价维度12个敏感因子,采用AHP-TOPSIS组合赋权法对闽侯县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闽侯县整体生态敏感性较高,高敏感区、较高敏感区、中敏感区、较低敏感区、低敏感区占全县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8.87%、28.37%、23.54%、18.44%、10.78%。生态敏感性较强的地区集中于县域的西南部和东北部的林地;中等敏感区集中于闽江、乌龙江和大樟溪等流域附近;敏感性较弱的地区集中于乌龙江西岸的建成区和农田。基于评价结果,将闽侯县初步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缓冲管制区和开发建设区3类生态功能区,并提出保护开发建议,以期为闽侯县的生态保护与相关区域环境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王舒; 张骞; 王子芳; 余泺; 向书江; 高明
    • 摘要: 快速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影响着生态系统健康。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生态风险的空间量化研究,有助于科学管控区域生态用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采用GIS技术,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模型、生态风险指数模型,研究了2000年以来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值和生态风险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Z⁃score标准化法进行生态功能分区构建。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值总体变化较小,生态系统服务以调节服务为主且林地供给值最高。高供给值区主要分布于湖北省夷陵区、秭归县和兴山县等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低供给值区分布在库区西南部的渝中区、渝北区和沙坪坝区等人口密集区。(2)三峡库区生态风险值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明显,生态安全逐步向中等风险类型转移,其中低、较低生态风险区占区域总面积的55%以上,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主城区。(3)研究期间4种生态分区变化程度较小,表明生态分区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高供给值⁃高风险区(Ⅰ)的分布连续性最差,低供给值⁃高风险区(Ⅱ)和高供给值⁃低风险区(Ⅳ)分布较为集中。对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生态风险及生态分区的研究,可加强库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护生态用地,平衡库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 王柯; 张建军; 邢哲; 包扬航
    • 摘要: 研究目的:聚焦生态问题研究热点区域,鉴定不同生态区生态问题,提出不同生态区生态保护修复方向,以期为国家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方向性的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有效基础支撑。研究方法:研究热度评价模型、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问题研究热度总体呈增长态势,1998年以后生态问题的研究热度进入加速期,且在2012年掀起了新一轮的生态文明研究热潮。(2)我国各类生态问题研究热度存在明显的内部差异和空间差异,研究热度较高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超过85%的城市均发表过关于这两个生态问题的学术论文,且研究热点区域集中在我国西部省份。(3)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林草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是各生态区重点关注的生态问题,超过半数的生态区重点关注森林生态系统退化;而石漠化、盐碱化、矿区生态退化等生态问题集中分布在几个脆弱生态区。超过80%生态区的主要生态问题都在3个及以上,这体现出我国多数生态区生态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4)各生态区生态保护修复方向存在差异,生态本底好且人类活动少的生态区以保育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此类生态区的保护修复重点应放在建立保护区、濒危生物的育种、繁殖、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方面;生态本底一般的农业生态区或东部热带、亚热带生态林区以自然恢复和辅助再生为主,保护修复重点放在自然封育、人工造林种草、农林间作等方面。生境脆弱且人类活动频繁的生态区以辅助再生和生态重建为主,保护修复重点应放在各项工程类和物理、化学、生物类措施。研究结论:我国生态问题存在明显的差异,掌握不同区域生态问题的类型、严重程度和发生机制是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础。
    • 王瑞; 张世文; 晋康; 李唯佳; 朱曾红
    • 摘要: 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淮北矿区为研究区,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划定淮北矿区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淮北矿区6.87%区域属于高风险区,其他修复分区面积占比按照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依次为中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49.56%、22.97%和20.59%。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淮北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 庞雅月; 朱梓铭; 叶宗达; 覃盟琳
    • 摘要: 为了构建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国土生态修复格局与区划方案,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通过组构面状生态基底、生态网络、生态夹点确定生态安全模式,识别理想的生态修复模式和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中,面状生态基底共有高、中、低3种安全等级;生态网络由39块生态源地与493条生态廊道组成;此外,生态夹点共有踏脚石、障碍点、脆弱点3种类型,数量分别为179、225、253。北部湾城市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想模式由陆域生态格局、城镇阻力格局、生态网络骨架、海湾结构体系4部分组成。分区方案关注生态系统修复、流域治理、生物保护、土地整治与矿山治理5项内容,最终分为5类修复大区和12类修复亚区。
    • 宋飞科
    • 摘要: 为有效权衡城市生态安全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使得两者得以协同发展,提出城市生态分区建设研究。该分区建设方案以CA-Markov模型为研究工具,创造城市生态分区建设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对城市土地类型的演变加以模拟预测,获取2030年土地利用生态状况数据。根据此部分数据将城市生态区域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建成区,介绍各个区域生态组成,并给予建设工作开展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