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学者

中国学者

中国学者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科学、科学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177篇;相关期刊893种,包括神州学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对外传播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历史·史学·社会"学术研讨会、2012年中国世界古代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15届学术年会暨庆祝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中国学者的相关文献由1255位作者贡献,包括中国研究编辑委员会、林达、周国平等。

中国学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9 占比:30.8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3177 占比:69.02%

总计:4603篇

中国学者—发文趋势图

中国学者

-研究学者

  • 中国研究编辑委员会
  • 林达
  • 周国平
  • 梁阁亭
  • 史晓姣
  • 季羡林
  • 方匡
  • 本刊编辑部
  • 朱尧辰
  • 王春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菊梅
    • 摘要: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历程主要包括引进模仿期、探索融合期、发展分化期三个阶段。中国学者对教学论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回顾与反思20世纪上半叶教学论学科建设,可以发现中国教学论的发展亟待解决三个问题: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教学论与中国古代教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教学论学派的形成。
    • 史晓姣; 马亮
    • 摘要: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学者2020年在公共管理学科英文期刊发表的中国主题论文进行分析和评估,揭示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进展、热点和趋势。评估内容包括论文出处、作者特征、合作情况、署名顺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具体分析技术、数据类型等方面。研究发现,在作者的一般特征、研究方法、具体分析技术和数据类型这几个方面,2020年的结果与2019年保持一致;而在研究主题方面,2020年发表的论文更多地关注网络和治理领域。通过评估发现,公私合作与政商关系、跨部门协作与协同治理、政策过程中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的官僚制、比较研究视角和方法创新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阐述了这些主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 侯秀芳; 房文静; 吴盈盈
    • 摘要: 描述我国护理学者SCI护理类论文发表态势,了解国内学者发表的SCI护理类论文研究热点、前沿问题,梳理我国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为我国临床护理实践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牛海洋
    • 摘要: 中国的海外藏学研究自20世纪初兴起发展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形成以主题、人物或机构、国别或区域以及数据计量分析为导向的四种海外藏学研究路径。为进一步拓展国内海外藏学研究的范畴、深化对海外藏学的认知,未来应当加强对海外藏学学术群体以及学术刊物的研究,积极探索海外藏学研究的新路径。
    • 陈冬雪; 高菲菲; 岳伟华
    • 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学者2010-2019年在4种国际知名精神医学期刊的发文及被引情况,为国内精神卫生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资源平台为检索源,检索中国学者2010-2019年在《World Psychiatry》《JAMA Psychiatry》《Lancet Psychiatry》和《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发表的论文,包括论著、评述/述评、综述及通信报告等。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论文发表的时间、文献类型、被引情况及ESI高被引论文情况。结果:2010-2019年中国学者在4种国际知名精神医学期刊累计发表文章19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累计发表文章104篇,其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文章类型中,论著47篇,通信报告35篇,评述/述评18篇,综述4篇,篇均被引次数分别为37次、17次、20次及35次。结论:2010-2019年中国学者在4种国际知名精神医学期刊发文数量持续增长,篇均被引次数较高,ESI高被引论文不多,部分杂志论著占比不高。
    • 司莉; 陈辰
    • 摘要: 本文通过对研究学者在不同身份管理系统中分布以及元数据使用情况的研究,对于了解各个系统的功能目标及差异,构建有效的身份管理和元数据增强策略,实现身份管理领域的数据共享和重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100名中国学者作为调查样本,分析其在中文名称规范联合数据库、百度学者、ORCID、ScopusID和Publons共5个身份管理系统中的识别分布情况,并结合词频统计、共现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度量并分析身份管理系统在元数据结构以及信息量分布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学者在不同类型的身份管理系统中呈现不同的识别和共现特点;同一系统内部的元素分布并不平衡,且不同系统间的元数据结构也呈现差异性;并非所有身份系统的元素指标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是呈现出2个不同的成分分组,且各个系统元素对于各组信息量的贡献率也不一致.
    • 王科; 图力古尔; 魏生龙; 杨祝良; 袁海生; 张修国; 蔡磊; 陈双林; 戴玉成; 贾泽峰; 李泰辉; 刘铁志; 普布多吉; 热衣木·马木提; 孙广宇
    • 摘要: 2000-2020年间,我国菌物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物种发现、重要类群新分类系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通过对世界菌物名称信息库Index Fungorum、Fungal Names和MycoBank进行数据整理,从中国学者的研究产出和中国的菌物新物种发现的角度展开分析,揭示我国菌物分类学的研究概况.新世纪以来,中国从事菌物分类学的研究人员数量、研究类群规模和研究成果数量都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在世界贡献的比重逐渐增长,有1491位中国学者在4029篇文章和36部专著中发表了9 430个新名称(含中国学者发表的采集自国外的物种),占全世界新发表名称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新分类单元7 120个(含新纲3个、新目24个、新科88个,新亚科4个、新属492个、新亚属3个、新组及新亚组23个、新种6 404个和新种下单元79个)、新组合1 868个、新修订名称61个和其他新名称381个.这些新名称隶属于11门43纲173目525科1 997属,重点研究类群为子囊菌与担子菌等.若统计采集自中国的新物种,则发现了5 458个菌物新物种,其中90%以上由我国学者独立或合作完成发表.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南方发现的菌物新物种数量多于北方,而云南是发现菌物新物种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发现新物种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一.
    • 陈冬雪; 韩雪; 高菲菲; 黄悦勤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学者在文献库中收录的精神卫生领域研究内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文献及其特征.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资源平台为检索源检索英文文章,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为检索源检索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0月,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发表文献的数量、学科方向、出版物名称、作者单位及被引情况等.结果: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中国学者参与发表的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英文文献共7651篇,涉及精神卫生领域的共569篇,占比7.4%;SinoMed库检索到中文文献共13396篇,涉及精神卫生领域的文献共901篇,占比6.7%.结论:中国学者在文献库中精神卫生领域发表的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英文和中文文章的比例接近,所发表文章主要特征契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各环节的精神卫生工作.
    • 陈冬雪; 高菲菲; 岳伟华
    • 摘要: 目的:了解中国学者2010-2019年在4种国际知名精神医学期刊的发文及被引情况,为国内精神卫生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提供参考.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资源平台为检索源,检索中国学者2010-2019年在《World Psychiatry》《JAMA Psychiatry》《Lancet Psychiatry》和《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发表的论文,包括论著、评述/述评、综述及通信报告等.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论文发表的时间、文献类型、被引情况及ESI高被引论文情况.结果:2010-2019年中国学者在4种国际知名精神医学期刊累计发表文章19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累计发表文章104篇,其中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文章类型中,论著47篇,通信报告35篇,评述/述评18篇,综述4篇;篇均被引次数分别为37次、17次、20次及35次.结论:2010-2019年中国学者在4种国际知名精神医学期刊发文数量持续增长,篇均被引次数较高,ESI高被引论文不多,部分杂志论著占比不高.
    • 张慧玉; 安雨晨
    • 摘要: 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尝试从国际组织的界定与分类、内部管理、外部作用以及国家参与国际组织等方面对中国学者视角下的国际组织研究进行系统述评。研究发现如下问题:中国学界对国际组织的界定和分类仍存在一定分歧;针对国际组织内部管理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行政体制、人事制度、议事与决策等方面;针对国际组织外部作用的研究主要探讨其作用方式及影响和作用发挥的因素;针对国家(或地区)参与的研究则聚焦于大国参与国际组织以及中国本身参与国际组织的历史与现状。本文以文献梳理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学者对国际组织研究的主要贡献,并指出已有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视角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中国后续相关研究起铺垫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