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动物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871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动物学报(英文版)、四川动物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2014中国南方渔业论坛暨第三十次学术会议、水产太空育种与健康养殖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研讨会暨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等;中国大鲵的相关文献由343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庆华、刘鉴毅、肖汉兵等。

中国大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3.3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3871 占比:96.44%

总计:4014篇

中国大鲵—发文趋势图

中国大鲵

-研究学者

  • 罗庆华
  • 刘鉴毅
  • 肖汉兵
  • 孙翰昌
  • 孟彦
  • 田海峰
  • 胡乔木
  • 陈云祥
  • 丁诗华
  • 付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罗庆华; 曹威; 魏梦雅; 杨杰; 朱深海; 付磊
    • 摘要: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选取海拔、道路、水质等12个影响大鲵生境选择的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栅格数据的叠加分析,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适应性进行评价,确定了大鲵栖息适宜、次适宜与不适宜区域。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完整性与保护区面积不变的调整原则,提出了该保护区的范围与功能分区方案。该方案中,核心区外围有缓冲区保护,其面积分别占保护区的34.43%和38.01%,实验区面积占保护区的28.56%,保护区涉及水域长度缩短至原保护区的1/5,该方案将极大减少保护区与居民生产生活的矛盾,提高保护管理工作效率。研究结果可为两栖动物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分区调整提供借鉴。
    • 范文博; 朱文博; 张美华; 赵天; 江建平
    • 摘要: 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在四川省洪雅县大鲵繁育场对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早期发育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1)中国大鲵窝卵数为436~2274颗;受精率为52.60%~96.53%,总体受精率为79.10%,平均窝卵受精率76.92%(n=10);孵化率为46.88%~80.02%,总体孵化率为69.85%,平均窝卵孵化率66.83%(n=4)。(2)早期个体发育的30个时期包括孵化前胚胎发育的24个时期和孵化后个体发育的6个时期。受精卵到孵化(前肢二指期)需1032~1140 h(约48 d),从孵化(前肢三指期)到指、趾完全成形(后肢五趾期)需要525 h(约22 d)左右。(3)卵裂模式为盘状卵裂而非全裂;在前肢芽早期(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历时500~560 h),心脏开始搏动,腹部可见透明血管网,随后出现鳃循环;在后肢五趾期(历时约70 d),其视觉器官眼和摄食器官口咽腔发育成形,开始具有相应的功能;四肢支撑能力趋于完善,个体可以自由游动。这些观测研究成果完善了中国大鲵复合体的发育特性等基础信息,为其保育、放归工作等提供了新的支撑。
    • 付磊; 柴聪俐; 曹威; 田贺; 兰香英; 罗庆华
    • 摘要: 本文运用CiteSpace数据可视化软件,检索CNKI数据库2010-2020年关于大鲵的1222篇文献,并绘制共现知识图谱,发现:从关键词看,研究对象主要是大鲵的疾病防治,人工的养殖的角度分析;从作者看,张红星、王启军、赵虎、罗庆华及李灿对大鲵的研究较多;从研究机构看,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对大鲵研究比较早而且多,但是研究合作密度不高;从关键词突现来看,大鲵产业、大鲵的抗氧化,旅游干扰对大鲵的影响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揭示了国内对大鲵研究的重要关注点、重要作者和学术共同体,为深化大鲵研究提供了依据.
    • 王文博; 刘品; 窦玲玲; 王平; 宁越; 惠瑞敏; 冯亚龙; 李爱华; 张义兵
    • 摘要: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物种,也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野生大鲵多栖息在山区溪流里,喜穴居,怕光怕声,以鱼蟹等水生动物为食,从数量上看,以陕西秦岭山区居多.大鲵经济价值极高,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因而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对大鲵的科学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疾病方面,如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等;生理与发育方面,如生长、发育、应激反应等;遗传与进化方面;保护与开发方面,如开发药品、食品、保健品等.综上,围绕大鲵从不同角度所展开的研究非常丰富.大鲵基因水平的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其成果将为日后更深层的探究奠定基础.
    • 徐杭忠; 李伟龙; 罗莉; 陈拥军; 李虹; 翟旭亮; 薛洋; 熊林
    • 摘要: 为研究紫苏叶在大鲵日粮中的生物学效果,配制4组不同紫苏叶含量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D0(0)、D1(1%)、D2(2%)和D3(3%),饲喂初始体质量为(54.23±0.26)g的大鲵105d.结果显示:(1)大鲵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量均在D2组达到最优,且饲料系数(FCR)最低.(2)D2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最优,显著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含量随紫苏叶添加量增加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水分含量变化不明显.(3)紫苏叶添加能显著提高胃肠功能,胃蛋白酶活性、H+-K+-ATP酶活性在D1组最佳;肠道脂肪酶活性、Na+-K+-ATP酶活性及肠道屏障功能在D2组最佳;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在D3组最佳.(4)当紫苏叶添加量为2%时,肝脏和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升高,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5)紫苏叶添加能改善免疫及肝功能,显著降低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免疫球蛋白M(IgM)和一氧化氮(NO)含量分别在D2和D3组显著提高.(6)D2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最为理想;总胆固醇(TC)含量则随紫苏叶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甘油三酯(TG)含量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日粮中2%紫苏叶添加在改善大鲵生长性能和胃肠肝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最佳.
    • 罗庆华; 陶水秀; 周立清; 蒋万胜; 曹威; 付磊; 杨水文; 童芳; 陈荣桂
    • 摘要: 动物的日活动节律是它们对各种环境条件昼夜变化的综合适应.研究旅游干扰对繁殖前期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夜间活动节律影响,有助于探明旅游干扰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大鲵繁殖行为的机理.前期研究发现旅游干扰程度与水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含量显著负相关.在大鲵繁殖前期,通过控制大鲵生态繁育池水中的进水量(主要影响DO含量)来模拟重度与轻度旅游干扰下大鲵水环境,通过监测大鲵夜间出洞与进洞时间、水温(Water Temperature,WT)、DO和大肠菌群的动态变化,比较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大鲵夜间活动节律的差异,以明确旅游干扰导致的水质变化对大鲵夜间活动节律的影响.结果 表明,雌/雄鲵出洞时间在模拟重度旅游干扰水质下显著晚于轻度水质中,雌鲵分别为19∶10±0∶22与18∶53±0∶24,雄鲵分别在18∶29±0∶20与18∶13±0∶18.重度干扰导致水质变化分别推迟了雌/雄大鲵出洞时间约17 min与16 min.但是,雌雄大鲵进洞时间在模拟重度与轻度旅游干扰水质下,差异不显著,雌鲵分别为24∶10±0∶13与24∶18±0∶17,雄鲵分别为6∶44±0∶23与6∶40±0∶29.此外,该研究还发现,雌/雄鲵出洞时间与三种因子(WT、DO与大肠菌群)显著相关,然而,雌/雄鲵进洞时间与以上3因子不相关,可能主要由其生物钟决定.重度旅游干扰导致的水质变化对大鲵繁殖前期活动节律影响小,仅对出洞时间有一定影响.
    • 林衍荣; 吴青; 黎学练; 沙莎
    • 摘要: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对中国大鲵组织细胞造成的病理影响,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致死的大鲵样本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及H.E.染色,以观察嗜水气单胞菌对大鲵各组织器官造成的病理损伤.结果 显示,大鲵病理样本中肝脏、肾脏、脾脏等均有严重的病理变化,多数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出血、淤血及充血;胃、肠道黏膜脱落;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核溶解、碎裂;脾脏内红髓、白髓减少;肺脏部分肌纤维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胰脏中可见多量炎性细胞;肠肌肉层与浆膜层间隙增大.
    • 张池莹; 陈静怡; 卫妮娜; 李银蝶; 吴延庆
    • 摘要: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两栖类濒危物种,随着物种数量的不断下降,其资源保护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大鲵的形态、繁殖与食性、地理分布、野生资源及其保护以及人工繁育技术作一概述,为读者了解中国大鲵的保护和繁育研究提供综合资料.
    • 摘要: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课题组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上,以Letter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Giant salamanders:Farmed yet endangered的文章。该文指出,在商业化经济养殖的影响下,中国大鲵陷入了保护悖论——野外稀少、各类商业养殖场却大量囤积。文章同时指出,现行的国家保护措施亟需调整优化,如何规范及监管当前庞大的大鲵养殖市场,将是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挑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