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8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7009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新刑诉法背景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第三届刑事诉讼监督论坛等;犯罪记录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志刚、曹晟旻、李涛等。

犯罪记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7009 占比:99.64%

总计:77291篇

犯罪记录—发文趋势图

犯罪记录

-研究学者

  • 于志刚
  • 曹晟旻
  • 李涛
  • 赵岩
  • 魏再金
  • 何恒攀
  • 余小萍
  • 崔汪卫
  • 张勇
  • 李佑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明儒; 张继
    • 摘要: 学界对犯罪记录作为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最大障碍并无疑问,但对其是否应当被消灭则存在较大争议。这是因为在事实论与规范论上混淆了犯罪记录与其衍生的“标签效应”。从事实论讲,犯罪记录是不能被消灭的;但从规范论讲,“标签效应”是可以被消解的。与其说是犯罪记录,毋宁说是其衍生的“标签效应”阻碍了涉罪未成年人再社会化的进程。去标签化与再社会化成为涉罪未成年人最有效的救赎路径:规范性路径以构建犯罪前科有条件消灭制度为主、设定未成年人期待隐私权保护为辅展开;非规范性路径由家庭治疗、学校教化以及社区矫正“三位一体”构成。两种路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旨在去除“标签效应”以促进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 张浩若
    • 摘要: 在刑事司法视域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可以看作是被遗忘权的先前试验,其拥有着全新的应用进路。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视域下,与民事领域的探讨相比,被遗忘权具有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正当性基础;在被遗忘权与公众知情权的价值矛盾所引发的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方面,未成年犯罪人的权益加重了对个人权益保护的筹码;在操作方面,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为被遗忘权的制度构建提供了应用基础。
    • 程灿萍
    • 摘要: “我刚才去公安局重新开我的无犯罪记录证明了,以前的记录真的没有了……”电话那头,小刘激动且声音颤抖。“太好了,你可以通过资格审查了。如果选举如愿,希望你以后在基层工作要遵纪守法,多为群众办实事,好好地证明自己……”
    • 唐山客
    • 摘要: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会签下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切实解决实践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和相关记录管理不当导致信息泄露,影响失足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等问题。看得见的刑罚早已结束,看不见的“刑罚”却一直伴随。不少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后,都面临身份“标签化”等问题,陷入“一次犯错,长期受过”的困境。
    • 王旭明
    • 摘要: 不断有某某学校几十年、一百年校庆的消息传来,自然是大力宣传培养了多少多少领导、多少多少院士博士硕士等等,自然是皆大欢喜的。至今,我还没听到哪所学校在报道这些“伟大”成绩的同时,也报道下另一项同样“伟大”的成绩:几十年来,在我校的毕业生中,无一有犯罪记录;我们培养的优秀学生中无一贪官污吏;我校无一“性侵教授”,也从未发生过严重的师德师风事件;等等。之所以希望校庆报道些这方面的“伟大”,是因为,第一,按照新闻传播规律,负面事件和人物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一点也不低于正面事件和人物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们换个角度说,校庆会产生更大影响。
    • 王艺菲
    • 摘要: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由于未成年人自身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其犯罪行为多数不是出于本意。通过实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能够充分的减少犯罪记录对于未成年人日后步入社会的影响,履行我国在进行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当中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目前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仍旧存在逻辑问题和与其他法律矛盾问题、适用范围小的问题和责任主体以及追责机制不明确的问题。应使用其他措施来解决当前制度当中存在的逻辑问题以及法律矛盾问题、通过解释条款提升其适用范围,并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追责机制,提升该制度的效力和效用。
    • 魏岳江; 李志
    • 摘要: 蓄意报复与破坏的黑客。许多电脑入侵者利用电脑向私敌进行报复,报复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删改对方电脑系统中的宝贵资料,毁掉对方的信贷记录,在其信用卡名下记入多次购物的费用;或者编造受害人的犯罪记录
    • 姜红艳; 李井岩
    • 摘要: 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又一次进行了修正,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依旧规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予以封存",这有效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负面影响,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利于其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犯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特殊保护,对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的检验,该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公共安全的平衡性问题日显突出,本文对此方面做以全面探讨和审视,提出这一司法制度实施过程中显现的疑问和需要改进的对策意见.
    • 周博涵; 张素凤
    • 摘要: 时代与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婚姻家庭关系也渐趋复杂,为有效规制现代婚姻关系,更新婚姻法之规定势在必行.从婚姻效力制度设计来看,年初《民法典》的正式生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于当代婚姻无效要件多元化趋势的适应.在延续《婚姻法》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并行二元架构的基础上,《民法典》新增无过错方可撤销婚姻的隐瞒重大疾病情形,从而实现对无过错当事人的权益保障.然而,隐瞒犯罪记录情形可否作为婚姻撤销之依据,在过往的立法中却并未获得过多关注.本文拟就隐瞒犯罪记录为切入点,论述无过错当事人在意思表示瑕疵情形下撤销婚姻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 摘要: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为做好2022年高校保送录取优秀运动员(本科层次)工作,国家体育总局近日明确了有关政策规定。一、保送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无犯罪记录,无严重兴奋剂违规记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