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牙槽突裂

牙槽突裂

牙槽突裂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5212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广东牙病防治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八次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西南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西南美容与整形学术大会等;牙槽突裂的相关文献由40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振琦、吴军、宋庆高等。

牙槽突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5212 占比:99.91%

总计:165365篇

牙槽突裂—发文趋势图

牙槽突裂

-研究学者

  • 陈振琦
  • 吴军
  • 宋庆高
  • 张栋杰
  • 王洪涛
  • 石冰
  • 何俐
  • 傅豫川
  • 喻学洲
  • 李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晓娴; 茅传青; 赖永圳; 卢萌; 王承勇; 蔡志宇; 陈伟辉
    • 摘要: 目的探究替牙期单侧牙槽突裂患者行块状髂骨移植术的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采用自体半厚块状髂骨块进行单侧牙槽突裂植骨修复的替牙期患者37例。植骨术后1周、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并通过Mimics软件对15例患者(术前恒尖牙未萌出的9~12岁患者)的随访影像资料进行髂骨块的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对比分析髂骨块骨吸收率。结果37例患者中,32例植骨成功,5例植骨失败。植骨成功率为86.5%。术前恒尖牙未萌出的9~12岁的15例患者中,有2例在术后6~12个月尖牙自行经植骨区萌出;锥形束CT示移植骨块出现良好的骨性连接,其吸收主要发生在牙槽嵴顶处和腭侧,不同患者之间的骨吸收率差异较大,术后6~12个月的平均骨吸收率为39.0%±13.8%。结论对替牙期牙槽突裂患者采用块状髂骨植骨术可获得较好的成骨效果。
    • 肖荣; 彭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可视硬性喉镜在牙槽突裂患儿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拟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牙槽突裂骨移植术的患儿80例,男67例,女13例,年龄8~14岁,BMI<25 kg/m^(2),ASAⅠ级。根据病种连续住院单双号将患儿分为两组:可视喉镜组和可视硬性喉镜组,每组40例。可视喉镜组使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可视硬性喉镜组使用可视硬性喉镜进行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30 min、麻醉诱导后即刻、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3 min的HR和MAP。记录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气管插管成功例数、气管插管次数。记录气管插管工具卡裂隙、牙齿松动、口腔软组织损伤及声音嘶哑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可视喉镜组比较,可视硬性喉镜组气管插管即刻HR明显减慢(P<0.05)、MAP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气管插管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可视硬性喉镜用于牙槽突裂患儿气管插管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插管时间,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次数。
    • 於丽乔
    • 摘要: 目的:探究锥形线束CT扫描(CBCT)在牙槽突裂植骨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20例单侧牙槽突裂且接受牙槽突裂植骨手术患者.在手术前通过CBCT测量患者牙槽突裂隙体积,并依据计算结果确定术中植骨量;手术过程通过注射器压缩法对实际植骨量进行计算,术后通过CBCT测量植入骨量.比较不同时点测量数据情况.结果:术前患者行CBCT扫描检测牙槽突裂体积(1.09±0.16)cm3;术中实际植入骨体积(1.56±0.14)cm3;术后1周患者行CBCT测量牙槽植入骨体积(1.55±0.13)cm3;术中实际植骨量接近术前测量体积的1.5倍;术后1周患者CBCT扫描检测结果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锥形线束CT扫描在牙槽外科手术中应用有助于医师术前植入骨材料准备,以及对患者进行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存活、生长情况判断.
    • 张梦圆; 张越; 郝嘉宁; 张宝林
    • 摘要: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相对于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的常规手术治疗方法,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免疫原性低等优点,整形外科医生已逐渐关注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该文对胚胎干细胞、人间充质干细胞、颌面部来源干细胞在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张栋杰; 周小渝; 王洪涛; 叶金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Matrigel凝胶中三维培养条件下成骨效果,为牙槽突裂组织工程骨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年6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实验室,取第4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ml,分别用二维普通培养液(A组)、二维成骨诱导培养液(B组)、凝胶包裹ADSC联合成骨诱导培养液(C组)对ADSC进行培养,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细胞矿化效果,用Western印迹法和qRT-PCR检测骨钙素和骨桥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ADSC包裹于水凝胶中,CCK8试剂盒检测显示ADSC在三维和二维培养条件下一样,增殖稳定.ADSC在三维培养条件下茜素红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二维培养环境.在Western印迹法和RT-PCR检测中发现三维培养时ADSC的成骨蛋白及mRNA的表达也高于二维培养.结论 ADSC包裹于水凝胶不影响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而3D培养干细胞可明显增强其体外的成骨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突裂.
    • 熊清华; 汪丹凤; 万冠群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例单侧牙槽突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治疗.术前采用CT测量所有患儿牙槽骨缺损体积,观察组给予骨诱导修复材料完成牙槽植骨,对照组给予自体髂骨骨松质进行牙槽植骨,所有牙槽骨缺损间隙均完全充填.术后半年随访,采用CT测量植骨区域的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比较2组术后植骨区域成骨率.结果 观察组成骨率为0.23±0.09,对照组成骨率为0.30±0.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75,P>0.05).结论 骨诱导修复材料修复牙槽突裂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其成骨效果与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效果相似.
    • 邹淑娟; 尹星; 周陈晨
    • 摘要: 牙颌畸形的矫治贯穿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的始末.正畸医生是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获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必要保障.唇腭裂患者具有诸多异于普通患者的牙颌发育特征,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矫治目标及内容也不尽相同.新生儿期牙颌畸形矫治主要包括唇腭裂整复术前鼻牙槽矫形治疗;乳牙列期矫治重点在于牙颌畸形的防治及口腔不良习惯的破除;替牙列期矫治内容主要包括牙槽突植骨术前牙列预备、牙弓狭窄及上颌发育不足的治疗;恒牙列期矫治内容则包括正畸掩饰治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以及牙槽节段牵张成骨的辅助正畸治疗.此外,针对唇腭裂患者特殊的心理特征,正畸医生还应特别重视对其依从性的管理.本文就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中患者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牙颌畸形的矫治进行述评,希望能使更多的正畸医生加入到以"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团队中,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理想的外形、良好的功能以及健康的心理.
    • 王芳; 宋庆高; 郭佳男; 陈尚; 何苇; 邹亚莉
    •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诱导的方法促使人羊膜间充质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cells,hAMCs)成骨分化,并借用胶原 明胶海绵为载体进行复合培养,观察成骨分化后的hAMCs与胶原 明胶海绵载体的复合情况,旨在寻找修复牙槽突裂的种子细胞.方法 结合使用机械法和酶分离法从人羊膜组织中分离hAMCs,将其培养至第三代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表型鉴定;加入成骨诱导剂诱导第三代hAMCs,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盐沉积的方法判定其成骨分化的程度;将第三代hAMCs消化后接种于胶原 明胶海绵载体上复合培养,观察细胞与胶原 明胶海绵载体复合后的生长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术分选结果显示第三代hAMCs高表达CD29、CD166、CD44、CD73,但不表达CD34、CD4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hAMCs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经成骨诱导21d后可在hAMCs中检测到染色阳性的钙结节;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显示hAMCs与胶原 明胶海绵在载体复合培养72 h后能形成良好的粘附生长.结论 本实验成功从人羊膜组织中分离hAMCs,且培养至第三代的hAMCs符合实验标准,同时成功构建了hAMCs诱导成骨分化模型.此外,胶原 明胶海绵可作为与hAMCs进行复合培养的良好载体,为后续进行动物体内实验提供前期体外实验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