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熔铸炸药

熔铸炸药

熔铸炸药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武器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8941篇;相关期刊24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兵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第六届含能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2014年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等;熔铸炸药的相关文献由427位作者贡献,包括罗一鸣、蒋秋黎、王红星等。

熔铸炸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1.08%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8941 占比:98.63%

总计:9065篇

熔铸炸药—发文趋势图

熔铸炸药

-研究学者

  • 罗一鸣
  • 蒋秋黎
  • 王红星
  • 杨斐
  • 张蒙蒙
  • 王浩
  • 刘瑞鹏
  • 王亲会
  • 高杰
  • 王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巨荣辉; 罗一鸣; 王浩; 蒋秋黎; 张蒙蒙; 杨斐; 翟连杰; 王锡杰
    • 摘要: 为了探究双呋咱并[3,4-b:3′,4′-f]氧化呋咱并[3″,4″-d]氧杂环庚三烯(BFFO)的熔铸工艺性能,通过DSC实验并结合长时恒温试验,对BFFO的热安全性进行了研究;通过X光透射成像、扫描电镜形貌分析、DSC控制凝固测试等对其凝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FFO熔融峰温84.7°C,95~135°C的恒温长时加热未见变色发烟,显示良好的熔铸工艺热稳定性。BFFO的起始分解温度为251.8°C,分解峰温339.5°C,β→0时热爆炸临界温度(T_(b))为270.8°C,显示出良好的熔铸工艺热安全性。BFFO具有一种特殊的凝固结晶特性,能以小时为单位,长时间保持熔融状态,显示出非常缓慢的凝固速率。BFFO熔融液相密度为1.659g/cm^(3)(95°C),自然凝固体积收缩率为11.3%。其凝固缺陷集中于药柱顶部补缩区,成型部分整体均匀致密,凝固成型密度1.774g/cm^(3),达到理论密度的94.9%,显示出良好的熔铸凝固成型性能。相比DNTF,BFFO的熔融峰温降低24.8°C,具有更好的熔融工艺性;分解峰温提高62.6°C且分解过程相对缓和,具有更优的热安定性。BFFO的凝固速率显著低于DNTF,具有更好的凝固补缩性能,可以降低铸件的内部缺陷,使凝固成型相对密度较DNTF提高7.8%。
    • 孙翠; 张力
    • 摘要: 采用Compass力场对DNAN基熔铸炸药的结合能、溶度参数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DNAN/RDX混合体系的溶度参数大于DNAN/HMX混合体系的溶度参数;当RDX团簇和HMX团簇的直径均大于15×10^(-10) m时,DNAN/RDX混合体系的结合能远大于DNAN/HMX混合体系的结合能。基于ReaxFF-lg力场的分子动力学计算方法,对目标温度为2000~3500 K时DNAN/RDX混合炸药的热分解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NAN分子和RDX分子在高温下的初始分解反应路径均会受到影响;除了两种组分的硝基官能团发生脱落形成硝基官能团的初始反应路径不会受到影响之外,DNAN分子生成CH_(2)O碎片、RDX分子生成HONO和C_(3)H_(3)N_(3)碎片的反应路径均会受到抑制。
    • 刘瑞峰; 王昕捷; 黄风雷; 黄亨建
    • 摘要: 2,4-二硝基苯甲醚(DNAN)/奥克托今(HMX)熔铸炸药在烤燃过程中会发生DNAN熔化、HMX晶型转变等特征现象。为研究其烤燃响应特性,发展了DNAN熔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HMX四步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从宏观和细观尺度研究了DNAN基熔铸炸药的熔化、晶型转变及点火响应。宏观计算结果表明:DNAN在约377.00 K熔化,HMX在约450.00 K晶型转变,点火温度为531.34 K,点火位置位于装药上下端面与侧面夹角处环形区域,计算点火时间与实验结果误差为0.5%。基于宏观点火区域进行细观计算,发现点火位置位于HMX炸药晶粒,并得到DNAN熔化、HMX晶型转变等细观分布演化规律,即不同时刻,液相DNAN统计分布呈U形分布,δ-HMX近似正态分布。表明DNAN基熔铸炸药烤燃宏细观数值计算对深入理解含能材料的热点火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张蒙蒙; 王红星; 李秉擘; 吕德; 罗一鸣
    • 摘要: 为了研究高氯酸铵(AP)、硝酸胍(GN)、硝基胍(NQ)、N‑甲基‑4‑硝基苯胺(MNA)、奥克托今(HMX)等含NH_(n)(n=0~4)的化合物影响2,4‑二硝基苯甲醚(DNAN)凝固过程及凝固温度的机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光学显微镜法研究了AP含量及不同添加物对DNAN凝固温度的影响;采用显微镜观测了含添加物DNAN试样在薄层中的凝固过程,计算了凝固线速度,获得了试样动态结晶过程特征;采用扫描电镜测试了Φ20 mm药柱断面微观形貌,研究添加物对样品成型性的影响规律;根据结晶热力学理论研究了DNAN凝固焓与凝固温度的关系;分析了含NH_(n)(n=0~4)的化合物对DNAN凝固温度的影响机理并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AP可显著提高DNAN凝固温度,但AP含量及GN、NQ、MNA、HMX等化合物的加入对凝固温度无显著影响;由于凝固温度提高,含AP试样在薄层中凝固线速率最低、结晶为粗大树枝晶。而在体生长时,受结晶潜热影响的纯DNAN微观形貌为柱块状,而含添加物的DNAN试样则显示出结晶细小的特征。分析了DNAN的凝固热力学特征,凝固温度与凝固焓体现出正相关性,且受异质添加物颗粒对非均匀形核的影响。而DNAN凝固温度影响机理及试验验证表明,含NH_(4)^(+)离子的化合物可显著提高DNAN凝固温度。
    • 焦清介
    • 摘要: 混合炸药是弹药毁伤目标的能源材料,是决定常规武器威力的主要因素。炸药爆轰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和爆轰产物高速膨胀能够驱动金属高速运动,可在各种介质中形成爆炸冲击波,并在开放和密闭空间形成高温火焰,从而为各类战斗部毁伤目标提供特定的或综合的毁伤能量。世界大国历来重视混合炸药及装药技术的研发,从一战的TNT熔铸炸药,到二战后的RDX、HMX等高聚物黏结炸药,以及近年来的CL-20、DNTF等更高能量的炸药,形成了多代并存、迭代更新的发展格局。
    • 雷伟; 张蒙蒙; 王红星; 杨斐; 李秉擘; 罗一鸣
    • 摘要: 为了对比载体炸药3,4-二硝基吡唑(DNP)和2,4-二硝基苯甲醚(DNAN)以及以其为基的熔铸炸药的性能,制备了不同载体的DNP基熔铸炸药和DNAN基熔铸炸药,系统研究了两种炸药的凝固特性、流变特性、安全性、能量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载体炸药DNP和DNAN药柱内部形成的缩松缺陷均似漏斗状,DNP凝固过程中释放的结晶潜热小于DNAN;DNP基熔铸炸药的表观黏度大于DNAN基熔铸炸药的表观黏度;DNP基熔铸炸药的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与DNAN基熔铸炸药相当,在强约束条件下两种混合炸药的慢速烤燃试验均发生爆炸反应;DNP基熔铸炸药和DNAN基熔铸炸药的爆速分别为8301m/s和7856m/s,爆压分别为29.6GPa和25.1GPa,格尼系数理论计算值分别为2.84和2.76mm/μs;DNP基熔铸炸药的抗压强度与DNAN基熔铸炸药相当,但前者的抗拉强度优于后者。得出在安全性基本相当的情况下,DNP基熔铸炸药的能量和力学性能优于DNAN基熔铸炸药
    • 高杰; 王浩; 金大勇; 郭昕; 谢中元
    • 摘要: 为了考察ε-CL-20在熔铸载体炸药中的晶型稳定性,采用中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ε-CL-20在载体炸药DNTF、DNAN及DNP中的晶型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ε-CL-20在DNTF熔铸载体中熔混过程晶体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120°C加热条件下ε-CL-20会转变为γ型,但转晶的速率较慢;在载体炸药的熔液中,ε-CL-20受到热和载体炸药的作用,工艺条件下DNTF对ε-CL-20晶体形貌稳定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DNAN对ε-CL-20晶型的稳定性无影响,DNP不利于ε-CL-20晶体形貌的稳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ε-CL-20向γ-CL-20转变。
    • 廖奕玫; 陈伶媛; 游婷; 段晓惠
    • 摘要: 为了探究在原子分子层次上含能低共熔物的形成机制,以甲基硝基胍(MeNQ)/硝基胍(NQ)低共熔物为模型体系,采用高精度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结合Monte Carlo模拟技术,对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基于氢键形成的基本原则,构建MeNQ和NQ最可几的二聚体模型,在M062X-D3/6-311+G(d,p)水平上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得到能量最低的稳定结构;采用更高精度的计算方法MP2/may-cc-pvtz和PWPB95-D3/ma-def2-QZVPP,得到二聚体的相互作用能,并在sSAPT0/jun-cc-pVDZ水平上对其进行能量分析。结果表明,二聚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顺序为:MeNQ-MeNQ>MeNQ-NQ>NQ-NQ,主要吸引项为静电作用(氢键);采用加权的Monte Carlo方法预测了MeNQ与NQ二元体系的混合能分布及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_(AB);形态相似的作用能分布曲线表明MeNQ和NQ可互溶;在模拟的100~800K温度范围内,χ_(AB)均为稍大于零的正值,说明该体系中分子间的附着力弱于内聚力;MeNQ和NQ为非同晶材料,且存在分子尺寸和形貌上的失配。基于原子分子层次上的结构和作用能分析可以得出,MeNQ和NQ共结晶产物应为低共熔物,而非共晶或固溶体。
    • 肖磊; 宗胡曾; 郭锐; 郝嘎子; 王苏炜; 周昊; 郭超; 王泽昊; 姜炜
    • 摘要: 为了满足高新武器装备对复杂异型异质结构炸药装药的迫切需求,基于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利用熔铸炸药高温熔融、低温凝固的性质,设计并研发了熔铸炸药增材制造装置。该装置可实现配方原材料加料、熔融混合、挤出成型全流程的自动化操作,同时还配备有视频/红外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打印过程的安全控制。以石蜡、热熔胶、碳酸钙为配方原料,配制出与HMX/TNT基熔铸炸药流变特性相似的代料,验证了增材制造装置的可靠性;通过开展熔铸炸药真料打印试验,成功实现了超细HMX/TNT(HMX固含量为50%)基熔铸炸药打印成型,打印药柱内部密实,无明显缩孔、缺陷;打印样品平均表面粗糙度为6.47μm;打印样品平均密度为1.76 g/cm^(3),达到98.79%TMD;平均抗压强度达33.69 MPa,综合性能优异。
    • 王珀会; 曾炼; 谌思嘉; 吴金婷; 黄明; 李鸿波
    • 摘要: 以3,4-双(3'-氨基呋咱基-4'-)氧化呋咱(BAFF)为原料,采用廉价易得且绿色环保的丙三醇为溶剂,经氯化亚锡还原合成关键中间体3,4-双(3'-氨基呋咱基-4'-)呋咱(BATF),后经过氧化氢氧化得到3,4-双(3'-硝基呋咱基-4'-)呋咱(BNTF),总收率为59.0%.采用1H NMR、13C NMR、IR、MS和元素分析对BATF和BNTF进行表征,并成功获得BNTF单晶结构数据,BNTF晶体为正交晶系,属P212121空间群,a=0.71437(10)nm,b=0.96839(11)nm,c=1.51555(17)nm,V=1.0484(2)nm3,Z=4,Dc=1.876 g·cm-3,F(000)=592;优化BNTF合成工艺,考察投料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BNTF产率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BATF):n(35%H2O2):n(98%H2SO4):n(Na2WO4··2H2O)=1:60:40:0.86,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30°C,收率可达93.3%;采用DSC法和TG-DTG法测定BNTF的热稳定性,分别用Kissinger法、Rogers法和Arrenhis法计算BNTF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47.83 kJ·mol-1)、指前因子A(9.33×1015 min-1)和分解速率常数k(2.18×10-44),计算了BNTF的热爆炸临界温度(Tb=201.36°C);利用Kamlet-Jacobs方程估算得到BNTF的爆速(8.3 km·s-1)、爆压(31.3 GPa);分别按照GJB772A-1997方法601.2和602.1测试BNTF特性落高(H50=43.0 cm)和摩擦感度(36.0%).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