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熔滴过渡

熔滴过渡

熔滴过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1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2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82345篇;相关期刊100种,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焊接技术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2010年中国机器人焊接会议暨国际机器人焊接、智能化与自动化会议等;熔滴过渡的相关文献由8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桓、李俊岳、杨立军等。

熔滴过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2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82345 占比:99.46%

总计:82790篇

熔滴过渡—发文趋势图

熔滴过渡

-研究学者

  • 李桓
  • 李俊岳
  • 杨立军
  • 王宝
  • 杨运强
  • 焦向东
  • 石玗
  • 陈树君
  • 黄石生
  • 孙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义成; 杜兵; 黄继华; 徐锴; 陈健; 黄瑞生
    • 摘要: 利用理论建模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空心钨极同轴送丝焊接过程中焊丝熔化热量的来源.结果表明,基于磁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高度吻合;在高温电弧热辐射及钨极热传导共同作用下,钨极内孔形成的梯度式高温区会对焊丝起到一定的预热作用;环状空心钨极电弧中轴线上近几何中心区域的温度最高,焊接电流400 A时温度高达13 700 K;熔滴与液态熔池接触后电势相等,在最小电压原理作用下,部分高温电弧的阳极作用区会由液态熔池转变至焊丝表面,同时部分焊接电流会从焊丝流过,形成的电阻热也是高效熔丝的主要原因之一;熔滴过渡分析结果表明空心钨极同轴填丝焊接具有较高的工艺稳定性,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焊接新方法.
    • 邹小平; 魏超; 刘铁刚; 姜英龙; 郭枭; 徐锴; 罗庆
    • 摘要: 焊条电弧稳定性是影响其工艺性的主要因素,为避免焊条电弧焊因焊工技能差异对电弧稳定性评价造成影响,导致难以对焊条本身工艺稳定性做出真实、客观评价,基于焊条自动焊机器人,通过电弧分析仪对E308L-16焊条焊接电参数进行测试,同时结合高速摄像等同步检测平台,提取与熔滴过渡形态相关的特征信息,进行E308L-16焊条电弧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焊接机器人的反馈控制弧压,E308L-16焊条可以得到短路过渡和渣壁过渡两种不同过渡方式;反馈控制弧压为19 V时熔滴过渡形式以大颗粒短路过渡为主,焊接过程中套筒深度较小,焊接电流较大,大于21 V时以渣壁过渡为主;相比焊接电流,反馈控制弧压是决定熔滴过渡形式的主导因素;试验中采用中长弧操作时,电弧稳定性较好。
    • 霍光瑞; 薛钢; 贺智涛; 牛继承
    • 摘要: 针对镍铬系高强度奥氏体焊丝脉冲GMAW工艺熔滴爆炸现象,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不同碳、氮含量焊丝的熔滴过渡行为进行了细致观察.结果表明,熔滴在脉冲峰值电流期间容易发生爆炸,熔滴爆炸程度与焊丝中氮含量密切相关,而与碳含量没有对应关系,焊丝中氮含量越高熔滴爆炸越严重.同时发现,熔敷金属中氮的过渡系数随着焊丝中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氮的损失程度与熔滴爆炸程度一致.计算结果显示,试验焊丝中氮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综合分析表明,脉冲峰值电流期间,在电弧剧烈高温作用下熔滴中固溶氮因溶解度的降低而瞬间达到过饱和,进而形成气体快速逸出导致熔滴发生爆炸.该合金系奥氏体焊丝熔滴发生爆炸的临界氮含量为0.22%,为避免熔滴爆炸发生,应限制焊丝中的氮含量在0.22%以下.
    • 熊晨曦; 袁海涛; 马国红
    • 摘要: 针对镀锌钢在焊接时对焊接参数难以精确控制,导致焊接接头质量较差,从而对镀锌钢超声-MIG焊接过程中的熔滴过渡机制进行深度研究。实验基于视觉传感器在不同的焊接电参数下,对比了超声-MIG与MIG焊接过程,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熔滴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焊接小功率参数下,熔滴过渡方式主要是短路过渡,超声此时会阻碍熔滴过渡,熔滴轮廓面积减少,距离熔池高度增加。当焊接功率增大时,在超声辅助作用下熔滴过渡方式主要是大滴过渡和射流过渡,熔滴的几何尺寸均减少,距离熔池高度减少,向熔池过渡频率增加。最后提出一种焊接过程中的熔滴计数算法,实验验证在1000帧熔滴图像时间内,熔滴过渡周期最高可达37次,保证焊接过程中质量的稳定性,加速了焊接智能化发展。
    • 杨义成; 杜兵; 黄继华; 黄瑞生; 陈健; 徐富家
    • 摘要: 空心钨极同轴填丝焊接焊丝与电弧(丝-弧)交互过程是决定焊接质量的关键.首先利用高速摄像观察分析了空心钨极电弧与实心钨极电弧形态,及其对焊缝成形特征的影响规律,然后构建了熔丝过程受力模型,系统分析了同轴填丝焊接过程中熔滴形成及过渡过程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空心钨极电弧表面辐照区域大于实心钨极,在大电流工艺条件下焊缝成形稳定;熔滴形成阶段,焊丝末端熔滴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在较大表面张力作用下,无法自发从焊丝末端直接过渡进入熔池;熔滴过渡阶段,部分电流从焊丝流过,产生电磁收缩力,引起焊丝与熔池之间的熔滴摆动.
    • 孙咸
    • 摘要: 综述了电弧中金属蒸气与GMAW熔滴过渡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电流和相应焊接参数及不同保护气体中焊接时,电弧等离子体中心蒸气的电导率不同,致使电导通路部位各异,最终促成了不同的(射流、射滴和滴状)熔滴过渡形态。金属蒸气降低了电弧等离子体中心的电导率,使电弧中电导通路扩展,作用在熔滴上的主导力方向有利熔滴过渡,完全满足了熔滴喷射过渡形成条件。保护气体类型、电弧温度以及焊丝成分对金属蒸气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对电弧等离子体电导率变化的影响。通过控制金属蒸气的电导率来调节熔滴过渡,实现纯CO;保护气体时的喷射过渡现象,尚需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关键技术。
    • 孙咸
    • 摘要: 综述了涉及工程应用的潜弧熔化极气体保护焊(Buried arc gas metal arc welding,BA-GMAW)熔滴过渡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大电流和相应的焊接参数下,BA-GMAW工艺的熔滴过渡形态有3种,即呈滴状过渡、摆动过渡和旋转过渡。BA-GMAW电弧空腔中电弧形态属于连续、敞开、非活动型;电弧空腔内氛围发生了质的变化,电弧爬升到熔滴上方,满足了喷射过渡形成3要素。焊接工艺参数对BA-GMAW熔滴过渡形态的影响,主要是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的影响;前者主要改变熔滴上作用力方向和大小,后者涉及潜弧的稳定性。潜弧焊熔滴过渡形态与工艺质量的利好关系,是受稳弧技术控制的熔滴过渡特性改善所决定的。
    • 刘宇; 苏全宁; 曲嘉伟; 邵春诚; 张生芳
    • 摘要: 电火花沉积材料的过渡形式、过渡形态、结合过程等对沉积的效率、稳定性及沉积层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电火花沉积的熔滴转移过程,建立了电火花沉积两极间熔滴过渡的仿真模型,模拟了电极表面熔融液滴变形及脱落的过渡过程,分析了过渡过程中熔滴的形态变化、压力分布及流动趋势。结果表明:熔融电极材料在重力、表面张力及等离子流力的作用下向基体过渡;表面张力加剧了熔滴颈部收缩,促进了熔滴脱落;下落过程中,熔滴形状向扁平的椭圆形转变。
    • 韩善果; 杨永强; 蔡得涛; 罗子艺; 薛亚飞
    • 摘要: 为了明晰光丝距离对激光填丝焊接过程影响规律,采用高速摄像、外观检查、宏观金相等方法,对3种光束模式下不同光丝距离与激光堆焊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光丝距离对焊丝熔化、熔滴过渡、熔池波动和焊缝凝固的稳定性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光丝位置由相交(-5mm)向相离(+5mm)变化时,熔滴过渡经历“液滴→液滴+液桥→液桥→液滴+液桥”阶段;相同光丝距离时,单光束激光模式、双光束激光串行模式和双光束并行模式的焊缝熔深依次降低,甚至出现焊缝偏移和无熔深现象;单光束模式和双光束串行模式对焊丝熔化和熔池的影响规律近似,但双光束并行模式下具有特殊性;单光束激光焊接时,随着离焦量的增加,焊缝的熔深由最大值409.8μm迅速减小到282.6μm;双光束激光串行模式时,焊缝的最大熔深仅为328.4μm,随着离焦量降低而减小,但正离焦量为焊缝截面呈现不对称状态;双光束激光并行焊接模式时,焊丝偏向小功率激光束时,焊缝无熔深;随着焊丝向大功率激光束移动,形成仅有226.5μm小熔深焊缝。该研究为铝合金激光增材和焊接提供了参考。
    • 徐伟; 刘金平; 吴晔华; 王象元; 张晓冬; 冯英超
    • 摘要: 双丝焊时,所使用焊接电流较大,有利于形成较大的熔深,实现高熔敷率,提高焊接效率。双丝焊使熔池中熔融金属与母材充分熔合,因此焊缝成形美观。与其他焊接技术相比,共熔池双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具有熔敷速度快、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好、焊接飞溅少等优点。未来,双丝焊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其在核电现场中的应用将助力核电装备焊接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