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沥青

煤沥青

煤沥青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6篇、会议论文95篇、专利文献97501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材料导报、煤炭学报、化工新型材料等; 相关会议59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全国炭素制品信息网第28届全国炭素技术信息交流会、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等;煤沥青的相关文献由182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铁虎、许斌、林起浪等。

煤沥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6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95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97501 占比:99.35%

总计:98142篇

煤沥青—发文趋势图

煤沥青

-研究学者

  • 李铁虎
  • 许斌
  • 林起浪
  • 常宏宏
  • 魏文珑
  • 刘刚
  • 徐桂英
  • 曹青
  • 申峻
  • 周卫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范青杰; 宋岩; 赖仕全; 岳莉; 朱亚明; 赵雪飞
    • 摘要: 低QI(原生喹啉不溶物)含量的软沥青(SCTP)是制备煤系针状焦的优选原料,研究其在成焦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有助于高品质针状焦的研制。基于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数据,利用Smarsly团队开发的CarbX软件对其全谱拟合,定量出SCTP在不同炭化温度(400,500,600,800,1000,1200和1400°C)下的微晶结构参数,进而在纳米尺度下研究SCTP的热致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升高,微晶堆垛的石墨烯层大小L_(a)从初始沥青的10.3A逐步增大到1400°C的47.9A,但在500°C前L_(a)增加缓慢,只有当温度超过800°C后,L_(a)才显著增大,这表明需要800°C以上的高温才能使交联石墨烯层内的原子重组,进而导致微晶长大。然而,石墨烯碳网的C-C键长l_(cc)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在1.41~1.42A范围内变化。由于SCTP在液相炭化成半焦过程中存在中间相转化,导致微晶堆垛高度L_(c)在500°C前逐步增大,在500°C时达到最大(L_(c)=31.1A),随后由于半焦进一步热解缩聚,使L_(c)逐步减小,在1000°C时达到最低点(L_(c)=15.4A),超过1000°C后又开始增大。与L_(c)的变化趋势相同,堆垛的石墨烯层数N从原始沥青的2.66层增加到500°C的约9.05层,随后减小到1000°C的4.55层,超过1000°C后又开始增大。由于500°C前样品仍处于沥青态,所以此阶段微晶的石墨烯层间距a_(3)都较大,约为3.50A。当在500°C变为半焦后,a_(3)迅速减小至3.44A。随后温度升高,a_(3)在1000°C达到最小(a_(3)=3.39A),1000°C后又开始增大,这表明焦炭经历了收缩再膨胀过程。通过CarbX软件拟合样品的XRD数据,除了可得到样品炭微晶的主要尺寸(L_(a),L_(c),N,a_(3))信息外,还可获得这些参数的分散性(k_(a),k_(c),σ_(3),ε_(3))以及堆垛的取向性(q)、均匀性(η)和无序碳含量(c_(un))等信息,有利于深入了解样品的微观结构,有助于优质针状焦的生产。
    • 陈繁荣; 张琬瑶; 朱少峰; 李昭昭; 张雨欣; 员双刚
    • 摘要: 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比表面积和丰富可调的孔隙结构,且吸附速度快,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杀菌等环保相关领域。以陕北中低温煤沥青为原料,选用ZnCl_(2)为活化剂,通过化学与物理活化耦合的方法制备多孔碳材料。分别考察了苯酚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苯酚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溶液浓度为200 mg·L^(-1)、多孔碳的投加量为0.02 g时,最优吸附温度为45°C,吸附平衡时间为180 min,苯酚吸附量可达107 mg·g^(-1)。
    • 摘要: 日前,在原料上涨、供应紧张、下游提涨等因素支撑下,国内炭黑市场连续上行。截至2022年5月10日,华东地区炭黑N220主流价格为10800元(吨价,下同),较4月底上涨800元,涨幅为8%。(1)原料震荡上行。在煤焦油企业(简称焦企)限产常态化、原料煤焦油供应紧缺难以缓解下,成本支撑炭黑市场从4月份以来一直延续高位震荡上行走势。目前山东高温煤焦油主流成交价为5350元,山西部分拍卖价上涨至5660元,处于近5年历史最高位。“近期,高温煤焦油下游深加工产品市场均呈现上行态势,尤其主力产品煤沥青价格持续拉涨,工业萘及蒽油等产品市场也呈现不同幅度上调。下游整体开工相对稳定,煤焦油需求量难减,预计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有望给炭黑市场继续带来成本支撑。”隆众资讯煤焦油分析师刘明佳分析。
    • 刘小艳; 姜怡; 刘长源; 李宇; 孟宇; 马亚军
    • 摘要: 煤沥青是非常典型的碳源,在煤沥青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KOH和K_(2)CO_(3)是最为常见的制备活化剂。多孔碳制备的过程中,活化剂和温度的选择是影响制备效果的重要因素。活化温度会直接影响多孔碳的结构状态。本文结合多孔碳制备要素和表征技术对结构影响性能的各过程进行了分析。
    • 白瑞; 卢翠英; 王金玺; 张瑾瑾; 慕苗; 弓莹
    • 摘要: 以原料丰富的煤炭副产物煤沥青为碳源,采用KOH高温活化法制备煤沥青基多孔炭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氮气吸附脱附仪(BET),分析多孔炭电极材料表面形貌、内部结构和孔结构参数,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的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经过高温活化的煤沥青比表面积明显增大,为282.52 m^(2)/g,平均孔径约为4.761 nm;采用KOH活化后的煤沥青电化学性能优异,在6 mol/L KOH电解液溶液中、电流密度0.5 A/g下,比电容为216.5 F/g。
    • 王振帅; 邢宝林; 韩学锋; 曾会会; 侯磊; 郭晖; 张传祥; 岳志航
    • 摘要: 以工业副产物煤沥青(coal tar pitch,CTP)为原料,采用高温炭化法制备煤沥青基微晶炭,利用XRD、Raman光谱、SEM、TEM和XPS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探究微晶炭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锂特性.结果表明,煤沥青经不同温度(800~1100°C)炭化处理后可制备出石墨微晶和无定形炭共存的微晶炭.炭化温度是影响煤沥青基微晶炭的微晶片层、纳米孔道和结构缺陷等微观结构特征和表面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当炭化温度为800°C时,煤沥青基微晶炭CTP-800具有较为有序的石墨微晶片层和丰富的纳米孔道、结构缺陷等无定形炭,且两者有机结合,相互镶嵌,构筑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炭基体表面含有适量氧/氮官能团.该微晶炭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优异的储锂特性,在50mA/g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可达305mA·h/g,1000mA/g大电流密度下仍可维持在174mA·h/g,经1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保持率超过99.0%,显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煤沥青基微晶炭CTP-800优异的储锂特性与其炭基体中含有石墨微晶片层与纳米孔道、结构缺陷等无定形炭和炭表面富含氧/氮官能团等因素密切相关.
    • 吴孟德; 李广慈; 李明时; 李学兵; 庄庆发; 陈松
    • 摘要: 合成了钼、镍、钴的五种分散型油溶性均相催化剂,选用高压釜反应器进行悬浮床加氢催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在370°C、10 MPa氢压,反应时间4 h,考察环烷酸钼加入量、钼-镍、钼-钴双金属等比例对加氢反应的影响.通过反应结果的液体收率来衡量催化体系的煤沥青加氢催化效果.综合运用了元素分析、ICP-MS、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级、四组分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探索煤沥青悬浮床加氢反应的最优催化体系.得出最优催化体系为:2.0×10-3下,环烷酸钼&环烷酸镍(1:1).此体系下,液体收率达85.3%,残渣量10.6%,气体4.1%.
    • 马晓龙; 田志强; 王菲; 王微; 毛羽丰
    • 摘要: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对天然石墨的包覆改性可有效改善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煤系软沥青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是制备包覆沥青的优质原料.介绍了一种以煤系软沥青为原料制备包覆沥青的方法并对试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研究,制备出的包覆沥青可有效改善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一种制备包覆沥青的新思路.
    • 王伟; 冯永辉; 申峻; 王玉高; 刘刚; 李瑞丰; 徐青柏
    • 摘要: 煤沥青(CTP)中因含有大量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多环芳烃(PAHs)而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为降低或抑制CTP中毒性PAHs的释放,采用了微波和紫外辅助10-十一烯醛,以KHSO4为催化剂改性CTP的方法,考察了美国环境保护局优先监控的16种PAHs的脱除率和改性前后苯并[a]芘当量毒性的变化,对比分析了不同时间微波、紫外和微波紫外对CTP中毒性PAHs的脱除率.结果表明,微波和紫外共同改性脱除PAHs效果最优,在改性CTP中16种PAHs的最大脱除率在60~120 min内可达91.59%,总含量可小于7.41 mg/g,与无辅助反应相比节省2~3 h.改性前后CTP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 C CP/MAS NMR)和X射线衍射(XRD)等特征分析表明,在强化改性试验过程中,10-十一烯醛与多环芳烃发生了亲电取代反应,占据了毒性位点或改变了毒性P AHs的结构,从而降低16种优先监控的毒性P AHs的含量.
    • 李昭昭; 张琬瑶; 员双刚; 张雨欣; 陈繁荣
    • 摘要: 煤沥青碳含量及芳香度较高,具有优异的导电及导热性能,是优质的功能碳材料前驱体.目前我国对煤沥青的深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因此急需开发性能优异的高附加僮煤沥青基碳材料,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煤沥青基高性能碳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沥青基碳纤维、碳微球、多孔碳等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发展前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