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柱

煤柱

煤柱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69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4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8497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矿开采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等;煤柱的相关文献由3570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国瑞、何满潮、康立勋等。

煤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4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8497 占比:99.33%

总计:129361篇

煤柱—发文趋势图

煤柱

-研究学者

  • 冯国瑞
  • 何满潮
  • 康立勋
  • 白锦文
  • 杨军
  • 郭军
  • 张玉江
  • 王志强
  • 张吉雄
  • 戚庭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社会; 张广杰; 王文
    • 摘要: 为解决深埋薄基岩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巷道受采动影响支护困难的问题,以焦作煤业集团赵固(新乡)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赵固一矿18060综放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巷道为工程背景,基于留巷围岩结构运动和覆岩力学传递特征,提出深埋薄基岩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定向预裂爆破技术能够切断留巷顶板下位关键岩层,并形成短壁梁结构;与未切顶相比,切顶后巷道侧向支承压力减小14.17 MPa(降低37.67%),顶板竖向应力峰值减小5.22 MPa(降低22.5%);切顶侧矿压较未切顶侧明显降低,切顶影响范围约30 m;留巷两帮收缩量最大为471 mm,顶底板移近量最大为717 mm,工作面后方约200 m开始稳定.提出的深埋薄基岩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围岩协同控制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较好,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切顶卸压沿空留提供参考.
    • 郭振华; 陆壮; 杨涛; 席传鹏; 权军军; 唐俊青
    • 摘要: 选取平煤八矿己15-22080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采面应力演化特征,对瓦斯治理区域进行了分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间距丁组煤柱叠加戊组煤层开采影响下,工作面应力分布存在较大差距;应力集中现象分布于整条机巷,距机巷外口150~500 m范围内尤为严重,垂直应力最大值为27.5 MPa,增加了8 MPa;工作面靠近风巷一侧存在卸压区,最大卸压达10 MPa;应力增加使得煤体裂隙率最大降低约29%,渗透性最大降低约64%;在高应力叠加区煤层瓦斯压力梯度增大,煤体渗透率降低,突出危险性更大;相反,卸压区内煤层渗透率增加,突出危险性更小;根据工作面不同区域突出危险性的不同,将工作面分为一般突出危险区、中等突出危险区与重度突出危险区。
    • 杨旭; 钟涛平; 杨伟; 李振雷; 张强; 李红平; 贾兵兵; 孔令宇
    • 摘要: 为研究上覆局部采空下冲击危险工作面区段煤柱的布置问题,以某矿I0102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工作面区段煤柱冲击危险和合理宽度进行研究。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I01020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15 m宽区段煤柱微震事件频繁,能量释放剧烈,增大了工作面冲击危险;15 m宽煤柱在工作面回采后不能完全破坏,仍可承受较高应力并向下部煤层传递,增大了下伏煤层回采工作面的冲击危险。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宽度为0~6 m时,煤柱破碎程度较高,不利于隔绝采空区及巷道稳定;当宽度大于10 m时,煤柱内出现弹性核区,应力增加迅速,冲击危险性增高;8 m宽煤柱既能隔绝采空区预防瓦斯,又能使应力最低,降低冲击危险的临界煤柱宽度,因此更合理的区段煤柱宽度为8 m左右。研究结果可为该矿井接续工作面和相似条件工作面回采的煤柱宽度留设提供理论依据。
    • 武华杰
    • 摘要: 针对东山煤电某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存在的巷道扰动破坏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下煤层回采巷道合理的布置方法。结果表明:作用在煤柱上的支承压力表现为“凸”形发展特征,由于2503工作面巷道处于上煤层煤柱应力集中作用区,巷道的稳定性必然受影响。随着下煤层巷道距遗留煤柱中心线水平距离增大,巷道表面变形显著降低,巷道所受应力也随之减小,巷道稳定性更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矿山提供指导与借鉴。
    • 李峰
    • 摘要: 针对福达煤矿厚煤层开采区段煤柱煤炭资源损失较大问题,以该矿15204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采用现场钻孔窥视、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分别对煤柱宽度4 m、5 m、6 m、7 m和8 m五种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煤柱宽度为5 m时,垂直应力峰值水平较低且影响范围较小,巷道围岩稳定性较好,为相似矿井区段煤柱留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张喜
    • 摘要: 针对特厚煤层工作面煤柱应力分布进行研究,对山西晋北地区煤矿煤柱留设以及沿空留巷进行调研,提出采用高压水弱化顶板卸压技术干扰围岩应力分布,并且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优化锚杆(索)支护参数。分析得出特厚煤层工作面煤柱留设的最佳参数,提高了煤炭回收率,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实施提供了借鉴。
    • 马岩意
    • 摘要: 针对区段煤柱留设宽度普遍较大,工作面煤炭资源回采率低的问题,以三元煤业4306运输顺槽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沿空巷道护巷窄煤柱最佳宽度为6 m。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支护后,4306运输顺槽掘巷期间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最大值分别为113.25 mm和150.02 mm,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 李晓博
    • 摘要: 为了优化交叉段双巷顶板及煤柱的稳定性,应用理论计算及FLAC^(3D)分析了工程区域与地层最大主应力不同夹角对围岩受力变形及剪切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当双巷布置方位与最大主应力呈30°~40°时,无支护的围岩稳定性较好,锚网喷支护措施有效加固围岩强度且变形小,顶板及煤柱变形控制在90 mm和65 mm以下,满足使用需求。
    • 缪志炳
    • 摘要: 为研究上覆山4;煤层遗留煤柱对8303工作面的影响,通过煤柱向底板应力传递的理论分析得出遗留煤柱区域垂直应力峰值在煤柱中心线下方。采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遗留煤柱对工作面影响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遗留煤柱两侧各20 m、实体煤边界60 m范围内应力有所增加,上层采空区边缘靠近实体煤侧30~35 m位置和采空区边缘前方180 m范围内出现应力峰值和升高现象。
    • 刘子坚
    • 摘要: 为了解决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大的问题,以新景矿3216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煤柱宽度下应力及巷道变形曲线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煤柱留设宽度6 m,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锚索锚网联合支护方案。通过现场实践对煤柱宽度6 m下巷道支护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发现巷道变形及巷道变形速度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巷道整体变形量处于可控范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