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柱式开采
房柱式开采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510418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煤矿安全、煤矿现代化、煤炭工程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煤炭地质及勘查技术论坛、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等;房柱式开采的相关文献由140位作者贡献,包括卫建清、万志军、倪强等。
房柱式开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10418篇
占比:100.00%
总计:2510492篇
房柱式开采
-研究学者
- 卫建清
- 万志军
- 倪强
- 刘学增
- 刘长友
- 史先锋
- 周凯
- 周炳杰
- 孔维一
- 左金忠
- 师天华
- 李刚
- 李祥和
- 李飞云
- 王明立
- 程志恒
- 翟德元
- 肖江
- 赵灿
- 邹全乐
- 郭凯
- 陈亮
- 陈昊熠
- 马兆强
- 黄浩廷
- 于建英
- 付玉平
- 何青源
- 关瑞斌
- 刘东
- 刘元旭
- 刘彦武
- 刘振翼
- 刘昭
- 刘波
- 刘立民
- 刘金生
- 南建革
- 南建革12
- 卿熙宏
- 周锦华
- 姜岩
- 孙中坦
- 孙庆先
- 孟达
- 宋占有
- 宋海龙
- 宋选民
- 崔希民
- 康新亮
-
-
刘昭;
刘东
-
-
摘要:
浅埋极近距离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受已采上煤层扰动较大,且在房柱采空区下开采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针对海湾煤矿三号井2^(-2)煤层2205大采高(采高7m)工作面,其上部6m处为2^(-2上)煤层房柱式采空区,房柱采空区遗留煤柱将导致应力集中,直接影响到下位煤层开切眼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切眼的支护方式。根据2205工作面设备特点,工作面切眼尺寸为9.6m×5.0m(宽×高)。切眼采用综掘机掘进施工,分4次掘进成巷,现场支护采用“锚网索+钢带+垛式”联合支护,增大了支护强度,保证支护质量,有效控制了顶板及巷道的变形,保证了切眼掘进及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期间的安全,能够为类似矿井提供一定借鉴。
-
-
张彦禄;
王步康;
张小峰;
李发泉
-
-
摘要:
连续采煤机短壁机械化开采技术在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促进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连续采煤机短壁机械化开采技术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依靠相关技术与装备科技的创新,支撑着煤炭资源采出率持续提升.首先从煤柱及不规则块段开采、“三下”压煤开采、露天边帮压煤回收、中小煤矿采煤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等方面,全面系统阐述了我国煤炭工业对短壁开采的技术需求,并系统回顾和总结了连续采煤机短壁机械化开采的工艺、理论及装备的发展历程.工艺方面,连续采煤机短壁采煤法从房柱式发展到旺格维利式,再到以块段式采煤为代表的现代房柱式采煤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短壁机械化开采技术体系.从回采方式、通风方式和顶板管理等方面总结了3种工艺的特点,并指出块段式采煤是短壁开采的高级阶段.理论方面,从短壁开采的煤柱稳定性、地表沉陷控制、顶板控制等方面总结了短壁开采理论的研究进展.装备方面,研制了连续采煤机、锚杆钻车、梭车、连续运输系统、给料破碎机、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铲车、柔性连续运输系统等系列化、成套化的短壁机械化开采装备,促进了煤矿短壁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及其技术进步,形成了适应我国不同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短壁开采装备体系,最后,分析了连续采煤机短壁机械化开采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围绕煤矿智能化建设主题,提出了短壁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建议.
-
-
魏杰;
李全明;
褚衍玉;
王虎;
史先锋
-
-
摘要:
为解决地下石材矿山房柱式采场布置方案优选的难题,文章针对房柱式采场工艺特点,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因素构建采场布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EWM)建立EWM-TOP-SIS综合指标评价模型;并以我国某地下石材矿山为例,运用EWM-TOPSIS综合指标评价模型进行分析评价,计算得出各方案与正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确定采场布置方案的优越度顺序为方案Ⅰ优于方案Ⅱ,方案Ⅱ优于方案Ⅲ.EWM-TOPSIS综合指标评价模型弥补了传统决策分析方法的不足,进一步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解决采场方案优选等决策分析难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
陈明程
-
-
摘要:
条带房柱式开采法是世界固体钾盐矿山最主要的采矿方法,光卤石/钾石盐是最主要的含钾开采矿石,具有可溶于水、易吸水潮解、内聚力大等独特的物理力学特性,导致不能完全照搬随机介质理论用于地表沉陷的计算.因此,以老挝某固体钾盐矿山作为工程背景,基于弹性半无限空间理论,建立条带房柱式开采的力学模型,利用弹性力学线性荷载的布辛内斯克解,理论计算地表沉陷量,并进一步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地表沉陷力学模型,数值仿真计算地表变形量.结果表明,在矿房宽度为8m,矿柱宽度为10 m的情况下,采用理论和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地表下沉系数q均在0.05左右,与国内外房柱式开采的工程经验基本一致.
-
-
王勃
-
-
摘要:
为提升综采工作面的回收率,降低工作面的回采损失率,减少煤炭资源在生产阶段的浪费,提出应用房柱式机械化开采工艺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对房柱式开采工艺对应的煤柱尺寸进行设计,采用工程类别法完成对工作面巷道和煤房的支护设计,最后完成房柱式开采工艺下对应的设备选型和应用效果分析,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
翟茂兵
-
-
摘要:
为了解决大同矿区大量的"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煤炭资源长期不能开采、丢失大量优质煤炭资源的问题,提出对忻州窑矿村下压煤开采方案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村庄煤柱开采的多种技术途径与方法进行对比,认为同煤集团村下煤柱适合采用条带开采,通过对忻州窑矿11#煤,厚度、倾角、埋藏深度等进行分析,计算出最大下沉与变形值情况,选择出最为合理的采宽和留宽.通过分析忻州窑村下压煤区的岩石力学性质,以及综合机械化开采与条带开采的岩移参数的关系,计算最终地表最大下沉和变形值,并对地表沉陷预计及对房屋影响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利用条带开采在同煤集团进行煤柱回收是可行的,通过本次研究希望为同煤集团三下压煤开采提供一定依据.
-
-
-
-
孙庆先;
陈凯;
游超
-
-
摘要:
为了准确评估天然气管道建设场地房柱式开采工艺遗留采空区的稳定性,在分析采空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完成了开采沉陷区地表残余影响的移动变形计算、覆岩破坏高度与建设工程影响深度的安全性分析、煤柱的长期稳定性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管道建设场地房采采空区不稳定.论文还提出了处理不稳定采空区的措施建议,可为房柱式开采工艺遗留的采空区地表建设提供参考.
-
-
-
刘长友;
万志军;
卫建清
- 《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南屯煤矿房柱式开采煤柱的位移变形规律和应力场分布特征,进行了该地质及煤层开采条件下煤柱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分析,并对开采深度、煤柱宽度等因素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房柱式开采煤柱尺寸的合理确定和该采煤方法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
-
李萍
- 《第二届全国煤炭地质及勘查技术论坛》
| 2012年
-
摘要:
在关停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中,多数采用房柱式开采方式.该方式下产生的采空区周围并未出现大的物理变形,因此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和解释手段很难准确圈定其采空区范围.为此在鄂尔多斯高原选择已知采空区块为试验区,采用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高保真处理的基础上,利用方差顺层切片及综合层属性切片,准确地解释出采空区的范围.试验证明,地震属性的综合运用是识别房柱式采空区的有效手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