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红外

热红外

热红外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7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球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04518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地震、国土资源遥感、遥感信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第七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等;热红外的相关文献由1838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宇、李召良、李春来等。

热红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5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4518 占比:99.91%

总计:304795篇

热红外—发文趋势图

热红外

-研究学者

  • 王建宇
  • 李召良
  • 李春来
  • 刘成玉
  • 谢锋
  • 金健
  • 强祖基
  • 程海峰
  • 袁立银
  • 邵红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娜; 王先广; 胡正华; 刘新星; 龙沱江; 袁珊; 连敦梅; 魏德贤
    • 摘要: 朱溪是近年来在江西塔前-赋春成矿带发现的一个世界级超大型钨铜矿床。本文采用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技术对矿区13个钻孔进行了光谱测量,结合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朱溪矿床矽卡岩中典型蚀变矿物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厘定了矽卡岩形成不同阶段矿物组合的光谱特征,构建了朱溪矿床的短波红外+热红外光谱勘查模型。研究发现:(1)区内不同矿物组合形成了明显的蚀变分带,由内向外依次为绢云母(富Si)+长石(岩体顶层蚀变,多期流体叠加综合作用)→外矽卡岩:钙铝榴石+透辉石+(绢云母)→透辉石+蛇纹石+绿泥(帘)石+滑石→绢云母(富Al)+绿泥(帘)石(基底不整合面蚀变);(2)Al-OH波长的移动可指示成矿流体压力、温度及pH值的变化;(3)研究区透辉石的形成、演化与矿体之间关系密切,虽然富矿体赋存于矽卡岩形成早期的透辉石-石榴子石蚀变带,但大量矿体则赋存于矽卡岩退蚀变阶段的蛇纹石-绿泥石蚀变带;(4)矿体的形成与流体的混合作用关系极大,伊利石光谱吸收特征能够指示外部冷水(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的灌入轨迹。
    • 格根; 梁沙沙; 裴东洋; 阿娜尔
    • 摘要: 利用相对功率谱估计方法对2018年8月14日云南通海市M5.0地震前后热红外亮温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异常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18年6月27日,在畹町—安定断裂附近出现亮温增温异常,随后异常幅值及面积逐渐增大,沿断裂带发展,持续至8月6日面积及谱值达到最高值,之后高值异常区域慢慢收缩,8月14日在异常区附近发生通海M5.0地震,震中区域未出现异常。异常高值区域平均相对功率谱时序变化特征与异常时空演化过程相似,地震发生在相对功率谱陡升至恢复过程中。
    • 侯舒维; 郭宝龙; 李晓博; 邵应昭; 王元乐
    • 摘要: 城市区域是十分典型的不均匀区域,其地表类型复杂,温度变化快,研究城区建筑物的在轨热异常检测提取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基于LANDSAT影像,探究了一种城区建筑物的在轨热异常检测提取方法。首先基于多指数特征和几何特征对建筑物进行自动提取;然后采用单通道算法反演建筑物的温度;最后根据反演结果完成建筑物的在轨热异常检测提取。选取武汉地区对该算法进行建筑物热异常检测应用,并以ASTER官方地表温度为参考,对多个异常检测点进行了温度反演精确度评价。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准确提取城区建筑物目标,其目标温度反演均方根误差优于3 K,是一种有效的城区建筑物在轨热异常检测提取方法。
    • 张智韬; 吴天奎; 于广多; 白旭乾; 张誉馨; 黄嘉亮
    • 摘要: 考虑冠层温度变化的时滞效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土壤含水率的监测精度。该研究以灌浆期的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精密红外温度传感器(SI-411)连续监测I1(田间持水量的85%~100%)、I2(田间持水量的70%~85%)和I3(田间持水量的50%~65%)3个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冠层温度,并同步获取试验地地面净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数据,以及不同水分处理小区0~10、0~20、0~30、0~40、0~60 cm不同深度处土壤含水率数据,利用高斯函数拟合冠层温度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过程以此确定拟合曲线的峰值时刻,通过峰值时间差确定两者之间的时滞关系,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冠层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在考虑冠层温度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时滞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冠层温度变化的时滞效应对监测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冠层温度峰值具有较大差异,峰值大小依次为I3、I2、I1;I1、I2、I3水分处理的冠层温度峰值时刻分别滞后净辐射约70、70、100min,超前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约60、60、30min;冠层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温度,其次为地面净辐射,最后为相对湿度;考虑时滞效应的冠气温差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更高,考虑时滞效应的冠气温差对土壤含水率的监测效果有一定提升。研究可为利用作物生理特性提高土壤水分监测精度提供参考。
    • 梁旭光; 吴庭富; 何诚
    • 摘要: 为了掌握林地腐殖质火阴燃温度变化特征。以南京栖霞区丁山的地表腐殖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将可燃物种类、可燃物燃烧深度、含水量、风速分别作为自变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组实验对照,建立了初步的阴燃蔓延模型,得出相关实验数据。数据表明,枯立木阴燃温度最高能达到689°C;地表土阴燃燃烧深度越深,阴燃持续的时间就越长,发生在土层表面横向的阴燃火蔓延决定了阴燃林火的范围,此外,因为阴燃的地下燃烧特征,阴燃会在地下将可燃物烧净,而地表没有燃烧,从而呈现空洞特征;当含水率大于42.3%时,腐殖质复燃的可能性极低;通过对比观察结果,风速对阴燃的复燃影响最为显著,燃烧深度则影响阴燃时间和燃烧范围。相关研究为今后的森林消防工作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撑。
    • 解廷堃
    • 摘要: 煤层顶底板杂煤、火区高温杂物自燃是当前安家岭露天矿面临的重要环保问题之一,通过采用无人机和热红外成像技术,对内排土场自燃区域开展探测。对采集的热红外图像进行了统一批量化预处理,提升了热红外图像特征点的数量和质量,更加有利于空中三角测量运算;采用数字化图像建模软件重构了火区地表温度场,并与可见光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准确圈定了高温异常区范围,对于制定灭火方案、提高灭火工程的经济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吴仪; 杨文芳; 王婵铭; 张城铭; 李怡涵
    • 摘要: 兼具表面低红外发射率和隔热性能的功能纺织材料在工业及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用途。从利用低表面发射率和控制物体表面温度两方面,研究制备具有低红外发射率且隔热性能良好的功能材料。选用聚丙烯酸酯(PA)作为成膜粘结物质,研究了铝粉的粒径及用量对涂层红外发射率的影响;以不同的空心微珠为隔热填充剂,并对其用于涂层织物的隔热效果进行探究。最后,将低发射率涂层与隔热涂层进行复合,制备出兼具低发射率与隔热性能的材料。结果表明,采用400目片状铝粉时的发射率比采用600目时更低,20%的400目片状铝粉的涂层胶所制备的涂层表面的红外发射率低至0.237。由于空心微珠是较好的隔热填料,以共混15%的玻璃微珠为隔热层,以共混20%的400目片状铝粉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所制备的纤维基复合涂层材料的发射率为0.507,热体试样与背景温差为3.75°C,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低红外发射率。
    • 祖梅; 鄢峰; 甘沅丰; 刘雪梅; 刘东青; 李铭洋; 程海峰
    • 摘要: 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伪装隐身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研究绿色植被光谱特征的各种模拟技术,可为解决高光谱成像探测下目标的伪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总结了绿色植物在可见-近红外波段以及热红外波段的光谱特征,分析了其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性形成机制,阐述了近年来模拟绿色植被光谱特征的高光谱伪装材料与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高光谱伪装材料与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模拟绿色植被光谱特征的高光谱伪装材料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 郑自强; 李凌; 吕城龙
    • 摘要: 综合提取了温度、纹理、统计等3类一级指标,并细分提取了7个二级指标,建立了热红外伪装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目标热红外伪装效果进行评价。针对多个伪装方案DEA效率值为1,难以区分决策单元有效性的问题,建立了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DEA)模型,可对多个有效DEA决策单元进行充分排序。利用SDEA模型,对指挥方舱车在不同时间及不同伪装态下的热红外伪装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算法模型对热红外伪装效果评价合理有效。
    • 吴捷; 马小虎
    • 摘要: 针对现有热红外目标跟踪算法难以处理相似物干扰和目标遮挡的问题,引入MMNet(Multi-task MatchingNetwork)算法中的多任务框架获取热红外目标特定的判别性特征和细粒度特征,并将这两种特征相互融合,用于在类间和类内识别热红外对象。此外,利用峰值旁瓣比动态设置模型更新参数以更高效地获取目标变化信息并对跟踪结果进行评估。对于不可靠跟踪结果利用卡尔曼滤波对目标位置进行预测。在LSOTB-TIR(Large-Scale Thermal Infrared Object Tracking Benchmark)红外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性能较好,相比MMNet跟踪精确度和成功率分别提高了5.7%和4.2%,且能有效应对遮挡、变形等挑战,可以应用于红外目标跟踪领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