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分析动力学
热分析动力学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56725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材料导报、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2013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成都)研讨会、第十七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等;热分析动力学的相关文献由35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栋华、胡小安、周春生等。
热分析动力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56725篇
占比:99.98%
总计:556846篇
热分析动力学
-研究学者
- 陈栋华
- 胡小安
- 周春生
- 张国春
- 张逢星
- 杨靖
- 解凤霞
- 陈三平
- 陈明华
- 高胜利
- 乔成芳
- 任宁
- 吴芸芸
- 唐万军
- 张名楠
- 张建军
- 易德莲
- 李保松
- 梁永和
- 沈玉芳
- 王镇江
- 凌柏林
- 南叶飞
- 吕学伟
- 吴小娟
- 吴广君
- 周新华
- 岑可法
- 徐长富
- 曹雪娟
- 李彦生
- 李悦
- 李珺
- 杨仲禹
- 林传明
- 武文杰
- 王亚莉
- 王伟
- 王恒闯
- 王永刚
- 王瑞芬
- 王韶旭
- 粟智
- 袁誉洪
- 裴夤崟
- 许涛
- 谢全安
- 谢艳丽
- 谭志诚
- 赵虹
-
-
熊民;
史冠勇;
田磊;
刘重伟;
曹才放;
张志辉;
徐志峰
-
-
摘要:
致力于碳热焙烧还原砷酸钙制备具有商业价值的金属单质砷,为推进砷危废物无害化处理向砷资源化回收利用前进展开科学研究.其中热重分析表明,砷酸钙与碳粉混合热解的质量损失分为3个阶段,阶段1和阶段2为失水过程,阶段3为碳还原砷酸钙生成CaO和砷蒸气过程.且研究发现,可以利用相边界反应动力学模型解释阶段3反应机制.而单因素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000°C、碳配入系数1.4、恒温时长60 min条件下砷挥发率高达99.94%.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对反应体系中有关产物表征表明,较优条件下产品砷主要为片状金属砷和粉末非晶体砷,焙烧残渣为CaO.
-
-
陈洁;
韩彤;
柏梦圆;
张龙;
杨仲禹;
韩晓琪;
王雨欣;
段二红
-
-
摘要:
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精馏有机釜残属于危废(废物类别:HW02),为加快实现其清洁回收和安全转化,文中基于制药危废的燃烧特性,运用热分析动力学计算分析了精馏釜残可能的燃烧机理。反应活化能E可为高温处置釜残所需热量提供依据,指前因子A可预测反应发生趋势,最概然机理函数G(α)可推测燃烧机理。此研究将精馏釜残的燃烧过程分为挥发、碳化、汽化3个温度区域,分别遵循Jander方程(2D,D 3),Mample Power规则(M 2,M 3/2)和反Jander方程(3D)的机理函数,E值范围在149.4—498.6 kJ/mol之间,lg A为9.3—18.2 min-1。此外,在过程中检测到如C 3 O(NH)2(NH 2)2,CO(NH 2)2,NClO等大分子物质,这表明不完全燃烧可能排放污染气体,为国内头孢菌素污染物的治理及清洁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
-
刘俊龙;
高智伟;
徐啊莉;
邵爱龙;
师瑞娟
-
-
摘要:
基于培养具有“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基本素养的化学合格师范生的要求,为了拓展物理化学中化学动力学的知识和和实践能力,我们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开设固相反应动力学实验项目。本文以四水合硫酸铈铵为例设计了一种热分析动力学探究性实验,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该实验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化学动力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
-
-
-
摘要:
热分析与量热技术是当前含能材料研究最为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随着先进仪器设备的不断涌现,发展至今日已非常成熟。《热分析动力学》(胡荣祖等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2001.8,第二版2008.1)、《含能材料热谱图》(董海山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1)、《含能材料热分析》(刘子如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1)及《量热学基础与应用》(胡荣祖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11)等几位本领域前辈的著作为热分析与量热技术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完善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指导。
-
-
武文杰;
马宇谦;
齐秀芳
-
-
摘要:
以丙酮为溶剂,正丁醇和丙三醇为助剂,乙酸乙酯为非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溶剂–非溶剂重结晶法快速制备了微纳米高氯酸铵(AP)/奥克托今(HMX)复合物,通过热分析及热分析动力学研究其热分解性能。通过SEM、PXRD、FTIR对晶体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利用TG-DSC和DSC-TG-IR对其热分解进行分析,考察了其热分析动力学参数及同步热分解产物。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P/HMX复合物晶体粒径小于10 µm,呈较圆滑的类椭球形;HMX/AP复合物的低温分解起始温度为283.8°C,峰温294.5°C,失重率约为25%;在280°C~400°C的范围内,分解产物CO2与N2O的红外吸收曲线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说明复合物中HMX的分解与AP的分解同步发生;AP/HMX复合物的低温分解表观活化能为106.38 kJ∙mol−1,比AP提高2.94 kJ∙mol−1,说明AP/HMX复合物中AP的热安定性提高;计算得到热爆炸临界温度Tb为260.6°C,比AP降低28.8°C,比HMX提高4.9°C。AP/HMX复合物的热稳定性良好。
-
-
武文杰;
刘旭;
马宇谦;
谭伟;
齐秀芳
-
-
摘要:
为探究主体炸药HMX的粒度对PBX(HMX)/AP复合含能材料的热分解和激光点火性能的影响,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对原料HMX和AP进行重结晶并筛分得到不同粒径分布的HMX_(R)和细粒度AP_(R)(5~20μm),进而制备含不同HMX粒度的PBX(HMX)/AP,对所得晶体和复合物分别进行SEM、DSC、DSC-IR及热分解动力学和1064nm激光点火测试。结果表明,HMX_(R)和AP_(R)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E_(a)和热爆炸临界温度T_(b)随着晶体粒度减小而减小;PBX(HMX)/AP中,HMX_(RC)的粒径范围为30~140μm、d_(50)为68μm、按HMX与AP零氧平衡配比的PBX(HMX_(RC))/AP热性能最优,其热分解表观活化能E_(a)为212.78kJ/mol,比HMX_(RC)降低约274.44kJ/mol;其热爆炸临界温度为197.45°C,比HMX_(RC)降低约76.25°C,比AP_(R)降低约81.63°C;含不同HMX粒度的PBX(HMX)/AP的点火延迟时间随着HMX粒度的减小而减小,质量燃烧速率相应增大,其中零氧平衡配比的PBX(HMX_(RC))/AP的激光点火性能最佳,其激光点火延迟时间为8200ms,质量燃烧速率为0.718g/(cm^(2)·s)。表明HMX粒度范围影响传热、传质和物质间相互作用效率,进而影响点火、传火性能;细粒度和零氧平衡及良好的黏结复合最有利于PBX(HMX)/AP中HMX与AP的协同热分解。
-
-
彭博;
王宇鲲;
魏永刚
-
-
摘要:
首先由多重升温速率热重实验获得样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并计算出碳热还原反应转化率及反应速率,随后采用热分析动力学微分法(Kissinger)和积分法(Flynn-Wall-Ozawa)分析还原过程动力学参数,最终明确了高镁贫镍红土矿碳还原过程反应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碳热反应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在500?800 °C,对应金属氧化物与固相还原剂的反应,生成磁性铁、镍和CO,对应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60.4 kJ/mol;第二步在为800 °C至反应结束,主要是CO与磁性铁反应生成FeO,FeO、NiO与CO反应生成镍铁合金,以及CO2和C发生布多尔反应生成CO,对应活化能为191.2 kJ/mol.由此证实了高镁贫镍红土矿碳热还原多步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
-
-
-
任宁;
王昉;
张建军;
郑新芳
-
-
摘要:
“非等温动力学”作为热分析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冶金、地质、药物和环保等重要领域.热分析动力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机理函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在众多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法中,“等转化率法”由于其可以在不涉及动力学模式函数的前提下,获得较为可靠的活化能值,因此被国际热分析与量热学协会(ICTAC)推荐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十年来提出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法,特别是等转化率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与局限.同时,展望了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
-
-
Yang Jing;
杨靖;
Li Baosong;
李保松;
Wang Yali;
王亚莉;
Li Yue;
李悦
- 《2013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纳米科技(成都)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甲基化改性SiO2溶胶中掺杂PdCl2,制备Pd/SiO2杂化材料.通过XRD、红外光谱、TG-DTG分析以及接触角测定,考察Pd/SiO2杂化材料在N2气氛中的热稳定性,用Coast-Redfern方程和Doyle方程,结合最概然机理函数的Malek推断法,求算Pd/SiO2杂化材料在热分解过程中各阶段的热分析动力学三因子。结果表明,Pd/SiO2材料经200°C以上焙烧后,样品中即出现了少量纳米金属Pd粒子,这些金属Pd为PdCl2还原所得.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金属Pd粒子的衍射峰强度增加,材料中的Si-CH3吸收峰和Si-OH吸收峰减弱.当焙烧温度达到600°C时,样品中Si-CH3强度大大减弱,至750 °C时,此吸收峰完全消失。保持Pd/SiO2杂化材料疏水性的最适宜焙烧温度为350°C。在N2气氛中,Pd/SiO2杂化材料中-CH3的无机化历程经历了4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热分解动力学机理函数,其活化能分别为73.85、143.66、204.47和417.19 kJ·mol-1,指前因子分别为1.20×1012、2.27×1013、8.50×1011和1.03×1020 s-1。
-
-
-
胡小安
- 《首届西部地区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杯芳烃是由对位取代的苯酚单元与醛在碱性条件下缩合通过亚甲基连接的大环低聚物,其下缘的羟基能螯合和输送阳离子;由苯环组成的富π电子憎水空腔能与中性分子形成包结化合物,与环糊精、冠醚相比,杯芳烃具有更多的可变修饰因素。本文对杯芳烃衍生物1,3-二缩水甘油基-对叔丁基杯的热分解性质及热分析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
-
-
-
Lv Xueming;
吕学明;
Qiu Jie;
邱杰;
Liu Meng;
刘猛;
Lv Xuewei;
吕学伟
- 《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利用法国Sataram公司型号为Setsys EvoTG-DTA1750热分析仪,在升温速率分别为10oC/min、15oC/min、20oC/min条件下对红土镍矿固相还原过程进行非等温多重扫描速率分析.针对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失重曲线曲线,分别采用Flynn-Wall-Ozawa(FWO)法、Starink法以及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等不同的转化率法计算其活化能,利用Malek法确定机理函数,分析了红土镍矿固相还原机理.结果表明:红土镍矿失重率与加热温度密切相关,而升温速率对其影响很小;依照红土镍矿还原转化率,固相还原过程可分为0~40%、40%~70%、70%~100%三个阶段,平均反应活化能分别为71.19kJ/mol、140.38kJ/mol和370.21kJ/mol;实验曲线在转化率0~0.4范围内与35号标准曲线重合性较好,所对应的函数为反应级数方程,机理为n=4,机理函数的微分形式f(α)=1/4(1-α)-3;实验曲线在转化率0.4~0.7范围内,并不与任一曲线重合性较好,说明在该阶段,红土镍矿还原过程的机理函数不止一种;实验曲线在转化率0.7~1.0范围内与39号标准曲线重合性较好,所对应的函数为指数法则,机理为n=1,加速形α-t曲线,机理函数的微分形式f(α)=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