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眼科

中医眼科

中医眼科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眼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1篇、会议论文80篇、专利文献22825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河北中医、河北中医药学报、江西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河北)第二届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医眼科名家学术研讨会等;中医眼科的相关文献由51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彬、庞朝善、郭承伟等。

中医眼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1 占比:1.34%

会议论文>

论文:80 占比:0.34%

专利文献>

论文:22825 占比:98.32%

总计:23216篇

中医眼科—发文趋势图

中医眼科

-研究学者

  • 张彬
  • 庞朝善
  • 郭承伟
  • 张丽霞
  • 吕璐
  • 庄曾渊
  • 高健生
  • 彭清华
  • 祁宝玉
  • 路雪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宣传党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政策,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及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发展,加强国际间眼科学术交流,促进中医眼科走向世界。
    • 吴成亮; 罗向霞; 张钰洁; 苏梅贵; 王瑞; 唐艳红
    • 摘要: 络脉作为经络系统的分支,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是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各种原因导致络中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及渗化失常,出现络脉瘀滞,痹阻不通,从而产生络病。本文以中医络病理论为切入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析通络法的理论基础,认为络脉不通是诸多络病的共同病机,通络法是治疗络病的总原则,并总结近年来通络法在中医眼科临床中的应用,认为临床疑难眼病可以从络病着手论治,结合具体病机运用通络法疗效可观。
    • 摘要: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学学科(中医眼科与耳鼻喉科)于1956年由著名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在全国首创,1974年成立耳鼻喉科;1975年主办首届卫生部“全国中医院校眼科师资班”;1978年陈达夫教授所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并被载入英国伦敦博物馆;同年招收首届中医眼科硕士研究生。创建中医眼科、耳鼻喉科实验室;1988年在全国率先开办中医五官专业(本科);1990年获中医眼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耳鼻喉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博士点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为中医五官科学;1999年成为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200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 周海兵; 常璐; 蹇文渊
    • 摘要: “绿风内障”为中医眼科急症之一,该病名首见于北宋《太平圣惠方》。自秦汉时期萌芽以来,历代医家对本病的命名和认识各不相同,但都围绕瞳神散大、视力急降、瞳神淡绿等症状特点展开记述。从《太平圣惠方》明确提出“绿风内障”的病名,并较为系统总结病机治法,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化和发展,极大拓展了中医眼科对本病的系统认识和预防治疗方法。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绿风内障”成为眼科专业名词,并一直沿用至今。本文通过对“绿风内障”中医古今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溯其源流,概括总结各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供读者参考。
    • 韩乐军
    • 摘要: 刘氏《眼科金镜》对于眼科内障的前期针灸治疗提供了病机分析、据证辨经的指导性意见。其认为:脾虚湿热、肝气郁结、湿热积郁、元气不足是造成内障的四种病机,并且通过阐述内障生长的方向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分析辨别出其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以及手少阴心经四条经脉相关,为后世医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经过临床实践,得到了满意的疗效。通过学习该书,对于内障前期的针刺治疗得到启发,不仅对于辨证归经的方法、继承经验总结有了深入了解,而且对具体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 梁丽娜; 李晓宇
    • 摘要: 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眼科学实验研究的基石,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疾病,明确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本文就动物模型对中医眼科发展的意义、中医眼科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及分析,同时对病证结合眼科动物模型的建立进行探讨及展望,期望对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借鉴和帮助。
    • 孟宏伟
    • 摘要: 郝氏中医眼科为河北省特色中医专科。郝德新为河北省中医研究院中医眼科名医,祖传眼科,郝氏中医眼科代表人物,对于暴盲证、近视、眼底病等疾病具有丰富诊治经验,疗效显著。郝德新擅长中药方剂与针刺结合治疗眼病,对于中药方剂运用、经穴手法均有独到体会,多从心、肝、肾三经入手诊治眼科疾病。
    • 李凯; 洪德健
    • 摘要: 王育良系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和中医眼科现代化研究。文章主要从其学术思想及学术创新2个方面进行探讨。王育良临证时眼体合参,综合辨证;辨证施治,强调治肝;认为眼病多瘀,擅长活血用药;重视脾胃,补肾治本。王育良临床思路广阔,治病多法,以清热养阴散瘀为指导思想研制了润目灵治疗干眼,并首创了眼与光照节律关系的思想,运用其指导临床用药。
    • 张惠晶; 徐江雁
    • 摘要: 《太平圣惠方》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系统总结了宋朝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卷32和卷33为眼科专篇,其中系统地介绍了五轮学说,形成了轮-脏-部位的配属,明确了五轮的定位,同时补充阐发了五轮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五行观念丰富五轮学说内涵,为五轮学说结合临床辨证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记述了五轮学说在某些眼病辨证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以五轮学说指导辨证和遣方用药,奠定了五轮辨证的基础,从而对五轮学说的发展与成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摘要: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五官科学学科(中医眼科与耳鼻喉科)于1956年由著名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在全国首创,1974年成立耳鼻喉科;1975年主办首届卫生部“全国中医院校眼科师资班”;1978年陈达夫教授所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并被载入英国伦敦博物馆;同年招收首届中医眼科硕士研究生,创建中医眼科、耳鼻喉科实验室;1988年在全国率先开办中医五官专业(本科);1990年获中医眼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耳鼻喉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