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
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

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03
  • 召开地:长沙
  • 出版时间: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苏藩主任医师是云南省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云南省首批省级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从事眼科临床41年,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和中药对眼底血证及眼底疾病,用辨证与辨病的方法进行治疗.四十多年来,曾师从吴佩衡、姚贞白、陆巨卿和全国眼科名老中医陈达夫、陆南山、姚芳蔚等.一直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学习易经和医理的研究,并勤求古训,博采众家之长,擅用经方,亦重时方.临证诊治疾病,中西医结合,融会贯通,组方精练,随病机变化而灵活变通. 1深研典籍,注重基础.2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调畅气机,升降有序.4防治结合,防重于治.他认为疾病的预防重于疾病的治疗.疾病的发生与人的体质类型、职业、饮食、生活习惯、精神情绪,年龄、性别因素有关,体质类型又与遗传基因相关;而职业又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区别;然而饮食、生活习惯、精神情绪往往是导致疾病的内在因素;年龄和性别又有某些疾病发病率高低的不同.因此,应提高民众的健康保健意识,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首先应保持健康的心态,注重精神的调养,再就是坚信生命在于运动,应坚持体育锻炼.
  • 摘要: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竣眩冒";<灵枢·卫气篇>说:"上虚则眩".1.3与肝有关,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1.4与运气有关,经云:"木郁发之……甚则耳鸣眩转".2经络致病.3虚、风、痰、火致病.">眩晕,属内科范畴,因眩晕目暗,而来眼科就医者,临床多见.笔者对本病的治疗有一管之见,现报告于下:病因病机:1脏腑致病.1.1外邪致病,如<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1.2因虚致病,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竣眩冒";<灵枢·卫气篇>说:"上虚则眩".1.3与肝有关,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1.4与运气有关,经云:"木郁发之……甚则耳鸣眩转".2经络致病.3虚、风、痰、火致病.
  • 摘要:黄先生从事中医眼科工作近50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对角膜病、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脊髓炎、外伤性白内障、青少年近视等眼病的治疗,尤有独到之处.今整理于后,彰我中医特色,明我眼科优越,寄我一片深情…….1辛温发散治疗黑睛疾病;2熄风止痉汤治疗青光眼;3眼底改变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青少年近视;4温经散寒治疗视神经脊髓炎.
  • 摘要:青光安是一种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治疗作用的青光眼术后用药.前期临床研究表明:青光安能预防青光眼术后慢性高眼压的产生,明显改善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实验研究证实:青光安具有保护和改善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CCO活性节细胞的作用.为了深入探讨青光安改善患者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的作用机制,在急性高眼压兔实验中,观察了青光安对视网膜中ATPase、SDH和GSH-Px活性的影响及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显示了该中药制剂治疗术后青光眼的作用机制.实验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略)2结果3讨论综上所述:青光安既可预防青光眼眼压的回升,又可使视能量代谢恢复正常,提高视网膜抗氧化能力,从而治疗高眼压造成的视网膜损伤,保护视功能.
  • 摘要:春季结膜炎是有季节性变态反应性眼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病情常迁延反复.临床上多以激素、色苷酸钠、阿斯匹林、冷冻等方法治疗,可使病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难以解决复发和避免激素性青光眼的问题.笔者于1999年1月~2003年6月,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自拟春卡Ⅱ号汤内服,眼敷灵穴位敷贴治疗本病62例,疗效较为满意.春季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性外眼疾病,属中医"时复症"、"目痒症"范畴.本病发生睑结膜及球结膜,内应于肺、脾,系内因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伏,外受风热侵袭,肺失节治而致.风、湿、热三邪壅滞于内不能泄,上扰于目阻遏目络为本病的特点.采用春卡Ⅱ号方,方中荆芥、川芎、防风祛风散邪;地肤子、茵陈、白藓皮、羌活利湿止痒、赤芍、金银花清热凉血活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特选用细辛辛温发散之品,意在使阻遏在内的风、湿、热邪,从内散于外,取"郁者发之"之意.眼敷灵穴位敷贴,取芳香、辛窜、利窍、通经、活络之味,易由皮肤渗入入穴位,并通过经络气血,运行直达病所.采用药物与经络共同作用的方法,以达到祛散伏邪、培本扶正之功.
  • 摘要:笔者自1998年5月至2002年8月运用除湿汤加减内服外洗为主治疗本病2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外感风热时邪,脾肺内蕴湿热,风湿热相搏,上犯于目,客留白睛、胞睑所致.白睛属肺,胞睑属脾,肺脾风湿热邪搏结,瘀滞于胞脸白睛;风胜则痒,湿胜则病情缠绵难愈、白睛秽浊污黄,热胜则白睛红赤,眵如粘丝,风湿热郁滞脉络、湿热无所宣泄则见胶状结节、扁平乳头.故治当除湿清热、祛风去痒、宣肺退赤.除湿汤加减方以地肤子、车前子利湿清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荆芥、防风、连翘祛风清热散邪止痒,桑白皮、杏仁宣肺散邪通络,赤芍凉血退赤,枳壳、甘草和胃理气以化湿,合而具有祛风散邪、除湿清热、解毒止痒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杏仁、甘草、赤芍、黄芩等具有抗过敏、抗炎的作用,防风、黄连、连翘、桑白皮等有抗炎、抗菌的作用,赤芍、黄连、黄芩、杏仁、甘草、荆芥等有免疫调节作用,诸药配合,相得益彰,同时配合三煎熏洗患眼,加速眼周血液循环,增强药物的渗透力,加强药物的祛邪止痒作用.
  • 摘要:干眼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泪液缺乏或泪膜缺损性眼病,多以眼干涩、羞明、磨痛、视疲老及不能形容的不舒服感为主症,严重的干眼症可影响视力.从1999年到2001年调查了上海闸北区545位60岁以上老人的干眼症情况,发现患病者为37﹪.故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目前治疗干眼病多见人工泪液、润舒滴眼液等,有较好的效果,但往往须长期使用,不仅费用不小,而且常期用抗菌素又有副作用.从2000年以来采用中药喷雾治疗老年性干眼病30例,取得一定疗效.干眼症主要是由于泪膜不稳定所致,而泪膜由睑板腺分泌的脂质层,由主泪腺和副泪腺分泌的水液层及主要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构成.目前认为病因与在显示终端前工作时间过长、环境污染、角膜接触镜配戴、女性内分泌影响、老龄等因素有关.在临床上老年人群中,因泪液分泌减少引起水液层不足的干眼病最为常见,但也不乏由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所致的蒸发过强型的干眼,本篇收集了较多MGD病历,西医治疗多用清洁眼部、局部或全身使用抗菌素等.本文用柴胡作为药物治疗,取其解热、抗炎、抗病原体作用,加之喷雾起清洁眼部的作用,与西药组单用抗菌素比较疗效略胜一筹.
  • 摘要:中药熏洗法是中医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根据临床症状选择药物组方剂,并加水加热制成汤剂,用中药汤剂在患处熏洗的方法.使药物不但具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而且还具有其温热的物理作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病灶的快速痊愈.将中药熏洗法运用于眼科,不但对外障眼病有明显的疗效,对内障眼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眼科洗药治疗外障眼病,一般采用带有挥发成分的药物作为引经药,如荆芥、白芷、薄荷等,促进清热解毒、活血退红、解毒消肿药物的吸收.经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对结膜无刺激,或度刺激,一般结膜轻度充血在10-30分钟后消失.眼科外用熏洗药袋的应用即保纯了中医药的特色,即方药的组合,又有现代的无杂质、无细菌的科学技术炮制于包装.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这种方法在我院临床应用了十多年.疗效准确,效果快,运用方便,患者自己也可以在家应用,无交叉感染的机会.
  • 摘要: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中常见的、颇为顽固的角膜病.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病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3~50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反复发作6年。2诊断标准。3临床分型。4治疗方法。5结果。6讨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常见眼病.病原体为单疱病毒,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冗长,视功能损害严重,特别是复发率高是临床最感棘手的问题.中医认为由于外感风热毒邪,肝火炽盛,风火热相搏上攻于目所致.临床上常因病人体质的差异和感邪的不同而出现没的症状.往往属热,属实者为多,属寒属虚者少.治疗上单以西药抗病毒效果不佳且其疗程长,易复发.而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 摘要:两组80例均为门诊患者,治疗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平均26.68岁,单眼发病32例,32只眼,双眼发病8例,16只眼,病程最短2天,最长18天,平均6.41天.对照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4岁,平均32.21岁,单眼发病28例,28只眼,双眼发12例,24只眼,病程最短4天,最长15天,平均7.64天.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属中医聚星障、花翳白陷等病范围,是一种潜伏性感染性疾病,机体细胞免疫机能缺陷或降低为多数人认为是其发病的重要机理.病在初期多表现为肝经风热、肝胆火炽的证型,而后期则多见脾虚气畅的证型.满天星又名翳子草、天胡荽,属伞形科,常生长于田边、溪旁及阴湿地方,其性味苦辛、寒,功能清热利尿、消肿解毒<中药大辞典>.内含酮甙、酚类、氨基酸、挥发.具有治鼻上头风、痘眼去膜<生草药性备要>笔者搜集民间验方,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实践证明,皆药具有采集方便、操作容易,疗效独特、费用低廉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摘要:对青光眼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栓素、前列腺素、内皮素、心钠素、眼超声多普勒等的检测亦表明,青光眼患者存在"血瘀水停"的病理机制.我们经大量的临床观察认为青光眼术后的病机为气阴两虚、血瘀水停,治疗宜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原则,选用黄芪、茯苓、白术、车前子、生地、地龙、红花、赤芍等花,按现代制剂工艺制成"青光安颗粒剂"治疗青光眼手术的患者,并以治疗青光眼晚期的传统中药制剂石斛夜光丸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青光安颗粒剂能有效保持青光眼患者的术后视力、视野;能有效维持青光眼患者术后较低的眼压和滤过泡的滤过功能,减少降眼压药物的使用量.青光安颗粒剂降眼压的作用可能与其利水、减少手术后反应和维持功能滤过泡的滤过等功效有关;青光安颗粒剂能有效保护视力、视野,可能与其持久维持低眼压,减少压力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压迫作用外,还可能与其益气活血、改善眼底微循环,有效保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抑制神经节细胞凋亡有关.因此,将进一步研究青光安颗粒剂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的分子机理,从更深层次探讨其对青光眼患者的作用机制.
  • 摘要:青光眼是眼科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中医师之于五风内障,涉及方药颇多,但疗效并不理想.作者近年以中医为主诊治了部分青光眼患者,这类患者或因惧怕手术,或因手术失败,或因药物治疗久无疗效而转求中医治疗.现将自2001年2月来,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32例.现初步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32例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3月;眼压13~20mmHg9例,21~25mmHg10例,26~30mmHg3例,31~50mmHg4例,51mmHg以上者6例;视力无光感5例,光感4例,手动3例,眼前指数3例,0.02~0.052例,0.06~0.13例,0.12~0.35例,0.4~0.67例.除1例青睫综合征病例外,在可测视野的12例中,视野均有明显缺损或呈管状视野.2分类.3主要症状与体征.4治疗方法.5治疗结果.6体会。
  • 摘要:该科从2000年2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3例(23眼),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特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2结果3讨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一种继发性青光眼,常因前房角新生血管的存在,传统的滤过性手术容易发生术中出血,即使手术成功,术后无一例外滤过口被新生血管膜堵塞,眼压再次升高.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方法,原则有三个,一是纠正视网膜缺氧情况,使新生血管消退,二是滤过性手术,三是配合中药治疗以减轻术后并发症或减轻拒绝手术患者的疼痛.减轻视网膜缺氧,使新生血管消退,根据玻璃体情况,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或前部视网膜冷凝,而行前部视网膜冷凝术的结膜切口是上方切口尽量靠近穹隆部,给术后滤过性手术的滤过泡留下充分的地方.中药自拟方,活血止痛为主,利水减压为辅,我们观察服中药患者,能明显减轻疼痛,对于体质差,拒绝手术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采用以上方法治疗的患者,仍有部分术后眼压回升,原因有二,一是滤过口瘢痕化,二是新生血管膜再堵滤过口,因此强调术中用丝裂霉素,减少瘢痕的形成.
  • 摘要:本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了一些病情顽固的复杂性青光眼,药物治疗不理想,由于手术、外伤、炎症或伴随的其他眼病致眼前段解剖结构已破坏,不再具备应用常规滤过性手术进行治疗的条件.应用扁平部造瘘术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5例15只眼,男性9例9眼;女性6例6眼.年龄最小37岁,最大81岁,平均67岁.接受治疗的病种有: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11眼.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原发病的病种分布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眼,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2眼,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1眼,糖尿病合并虹膜睫状体炎1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眼,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2眼;②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非NVG)4眼.病种分布为:常规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不能控制的绝对期青光眼1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1眼,角膜葡萄肿(轻度)2眼.2手术方法3疗效4讨论
  • 摘要:病例分析:患者,男41岁.因右眼胀痛伴头痛1周于2003年3月10日入院.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右眼突然出现胀痛伴同侧头痛及恶心,未曾治疗.入院诊断为"晶体溶解性青光眼".讨论:(1)晶体溶解性青光眼早在1882年由Ulrich首先报告.1955年Flocks正式命名为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此例行右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压得以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2)对于本病之预防,在成熟或近成熟期,应该及时摘除晶体.不要等到过熟期晶体蛋白溶解继发青光眼,加重病人痛苦和手术难度.(3)本例病人因庆大霉素误注入球内而引起视网膜毒性反应,表现为视网膜动静脉阻塞,视神经萎缩.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钙类抗生素,具有神经肌肉阻断的毒性作用.早在1965年就有关于前房和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问题的看法,临床一般不宜采用,除非极严重的眼内感染,且经其他治疗失败后方可考虑.故非万不得以时不可轻试.(4)本病人很快出现的白内障也与庆大霉素的毒性有关.所以在病情需要做球后或球侧注射时,操作要特别小心.注意进针方向及深度,尤其呈现在使用一次性5号长针头,针类非常锋利,一不小心就会刺通巩膜而误将液注入球内,引起严重后果.
  • 摘要:青光眼作为前第二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率达1~2﹪.该科2002年1月至2003年7月共收治青光眼病人150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情感障碍情况,及时予以情志疏导,取得良好效果.
  • 摘要: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一直是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但从临床角度观察激素的用量、用药时间、用药方式导致GIG的研究不多.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全新的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糖皮质激素以其显著的抗炎作用、改善机体一般情况等作用被广泛应用.我们有机会在担任全院SARS病人眼科会诊工作中,对中日友好医院入院或转院的部分SARS病人进行了眼压测量,诣在了解全身大剂量使用激素对眼压的影响、低氧血症与眼压的关系经及心理因素影响眼压的变化.综上分析:眼压增高是多种因素所致.与激素用量、时间有关;还可能与低氧血症的影响有关、与心理因素也有关.眼科医师既要正确认识激素的治疗作用,亦要高度重视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导致的悲剧性失明.要注意对高眼压者及时降眼压,使用视神经保护剂等措施.
  • 摘要:临床资料:2000年6月~3003年5月笔者应用祛障穴冷冻治疗老年性未成熟期白内障,共138例(260眼)其中男性49例,女性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疗效机理之探讨:根据中医眼科"开导论"原理,祛障穴冷冻则可能有效地消除三经瘀结,经脉得以开导而畅通,恢复其精气血的供养,促进晶状体正常代谢,达到退邪祛障的目的,以达治疗效果.经过临床观察,祛障穴冷冻治疗老年性未成熟期白内障效果是显著的.穴位冷冻后房水中有一种免疫球蛋白显著增加,同时也改善了局部微循环,从而阻止了老年性未成熟白内障的发展,减轻或消除晶体混浊的现象,本方法由于其疗程短,副作用少,可以认为是一种手术治疗未成熟期白内障的较好方法之一.
  • 摘要:眼科界掀起一种又一种为改善晶体周围与睫状体关系的手术设计,比较成熟的有三种,但均在观察之中.本文探讨的目的旨在比较三种手术的方式方法的优缺点及应改进的地方及原理的深入探究,以解决人的一生中有半生老枧的困扰.1方法2结果3讨论形成老视的新理论观测证实:晶体中央视轴部前弧面每前凸1mm可增加2.30d屈光度,晶体向前移动1mm可增加0.95~1.34屈光度,睫状体与晶体赤道部原本有0.5mm距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赤道部以每年向巩膜方向增长0.22mm,因此使来自睫状体的悬韧带逐年的变得松弛,牵拉的距离延长,使之对晶体赤道部的有效拉力、调节幅度呈线性减少.目前所设计的三种手术旨在松懈巩膜,扩大睫状体部巩膜的周长,使睫状突部远离晶体赤道部,使皱缩的赤道部悬韧带伸直,使睫状体收缩时悬韧带的拉力更好传导至晶体赤道部加压于周边晶体,使晶体中央视轴部前凸,以增加屈光度改善老视.
  • 摘要:.其功用主要为祛风化痰,舒筋活络.眼外肌麻痹病因较多,依祖国医学辩证分为正气不足,脾气虚弱,肝肾阴虚,气虚血滞等.但皆有上述诸原因所致,筋脉挛急牵引,眼珠偏吊一例.治宜祛风化痰,舒筋活络.方中以羌活、防风、祛风、秦艽、木瓜舒筋活络、僵蚕、白附子、南星、半夏祛风化痰、燥湿.松节、生姜、燥湿化痰.诸药和用,使风痰除,血脉通,麻痹肌功能恢复,复视消失.作者认为:眼外肌麻痹一症虽有多种原因所致,但发病机理多为风痰阻滞经络,故在治疗上以正容汤为基本方,铺一补气养血,活血化淤,能取得较好疗效.">眼外肌麻痹录属于祖国医学"风牵偏视"、"瞳神反背","目偏视","神珠将反"等范畴.发病机理多为风痰阻滞经络或外感风邪及气滞血淤所致.故在治疗上应以祛风化痰舒筋活络祛瘀为主.该院以正容汤加减治疗此病.收到较好疗效.讨论:正溶汤源于<审视瑶函>.其功用主要为祛风化痰,舒筋活络.眼外肌麻痹病因较多,依祖国医学辩证分为正气不足,脾气虚弱,肝肾阴虚,气虚血滞等.但皆有上述诸原因所致,筋脉挛急牵引,眼珠偏吊一例.治宜祛风化痰,舒筋活络.方中以羌活、防风、祛风、秦艽、木瓜舒筋活络、僵蚕、白附子、南星、半夏祛风化痰、燥湿.松节、生姜、燥湿化痰.诸药和用,使风痰除,血脉通,麻痹肌功能恢复,复视消失.作者认为:眼外肌麻痹一症虽有多种原因所致,但发病机理多为风痰阻滞经络,故在治疗上以正容汤为基本方,铺一补气养血,活血化淤,能取得较好疗效.
  • 摘要:眼外伤需行眼内容物剜除及眼球摘除的病人术前心理护理具有复杂性,其难度很大,该科曾收治的一位眼外伤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效果满意,本文从病例介绍,心理问题,护理措施几方面加以阐述.
  • 摘要:中医眼科临床教学作为<中医眼科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在<中医眼科学>的临床实践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没有设立五官科专业的中医本科院校中,<中医眼科学>通常属于选修科目,课堂教学受到课时的限制,许多内容在讲授时无法充分详细叙述.但在临床中,中医眼科学属于专业性强,又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实习期间,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及操作技术的限制而感到力不从心;也由地不是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所选择的专业,临床学习的过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对此,笔者简述已见.1理论联系实际,缩小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的差距2提高临床技能,发挥学习积极性,弥补课堂教学不足3注重归纳总结,培养临床综合分析能力4注重医德培养,提高医学生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总而言之,中医眼科学临床教学的目标,应是在保证临床医疗质量的情况下,深化学生对中医眼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中医眼科临证思维,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技能,为日后的医疗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有必要把培养既有能力,又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中医学人才作为已任,不断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医学素质.
  • 摘要:常见肝肾阴虚眼病的眼部症状:1流泪症:患眼不红不肿,泪下无时,目昏或目痒,遇风流泪加重,冲洗泪道通畅;2白涩症:眼干涩不舒服,小不利,看书稍久易疲劳,视物模糊,白睛除有少许赤丝细脉或粟粒样滤泡外,余正常;3瞳神干缺:急笥黄仁眼病后期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赤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瞳神多见干缺不圆.并阐述常见肝肾阴虚眼病的全身症状,常见肝肾阴虚眼病的辨证以及肝肾阴虚眼病的治疗.
  • 摘要:1998年1月~2002年12月,笔者多次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巡回医疗、义诊和定期门诊,共接诊眼病患者13153例.现将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对客观、全面反映我省眼病流行病学情况或许会有裨益.兹报道如下:本组病例中,有高血压眼底病变和糖尿病眼底病变363例,而营养不良性眼病则很少见,这可能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劳动强度降低有关.本组病例中,儿童斜弱视113例,青光年屈光不正病例387例.在失明患者中,以青光眼误诊误治和白内障手术失败者居多,导致误诊误治的原因,一是基层医院缺少专科医生,二是基层医院缺乏专科药品和检查设备.如治疗青光眼的匹罗卡品、噻吗心胺;扩瞳用的阿托品、后马妥品等.因此,积极为基层医院培养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增加专科知识,为基层基院提倡专科药品和检查设备非常迫切.白内障患者2528例,占内眼病的59.5﹪,占全部病例的19.2﹪,这可能与巡回医疗、义诊免收诊费,故就诊率高,和裂隙灯检查诊断率提高有关.本组病例来自6个县、市医院和1个镇医院、时历春砟秋冬,地跨东西南北,有城区、有农村,基本上可以反映我省眼病人群的概貌.
  •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对玻璃体出血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兔实验性玻璃体出血模型18只(36眼)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观察出血的自然转归;Ⅱ组为治疗组:予盐酸川芎嗪注射电导入治疗.分不同时间点抽取兔房水和玻璃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和玻璃体中的药物浓度.用检眼镜观察眼底的可见度,以判断玻璃体出血吸收的情况.结果:对兔实验性玻璃体出血,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组出血吸收较对照组快.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法可促进玻璃体出血的吸收,缩短病程,是一种简易有效的眼局部治疗方法.
  • 摘要:祛障灵滴眼液是该院自制中药制剂,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早,中期,用于临床多年,疗效显著.现将2001年12月~2002年11月收集70例120眼临床资料分析如下:所有病例均来自该院眼科白内障专科门诊,其中男性2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9岁,平均65.32±7.67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3个月,平均6.78±3.14年.并按顺序先后随机分为治疗且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80眼,对照组30例60眼.二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祛障灵滴眼液昆布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及碘等有效成分;谷精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能提高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晶状体可逆性变性的恢复及混浊的吸收,从而提高视力.作用机理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摘要:青光眼是严重危害视功能的常见眼病,以往其治疗常集中在降低眼内压方面,虽然现在普遍接受的眼压降到正常是必要的,但对于治疗来说还不够.许多青光眼病人即使眼压已降至正常,视野仍继续损害,表明单纯用眼压不能够解释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可能还存在一些其它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显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可被认为是由原发致病因素引起相关组织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了大量可以损害自身的毒性,从而导致即使原发因素去除后视神经仍继续损害.为阻止青光眼视神经的损害,许多学者提出了神经保护这个观点,因此加强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的中医药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兔急性高眼压模型服用青光安后的各项指标的观测,进一步阐明青光安对兔急性高眼压视神经节细胞、轴突保护作用,并探明该药的具体作用机制.结论:青光安颗粒可通过改善眼局部微循环,减轻视神经轴突因高眼压造成的机械性损伤而致的轴浆运输的双向阻滞,促使轴浆流中的神经营养因子的运输,从而使濒临变性、死亡的轴突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起到保护视神经的作用.
  • 摘要:肝劳(视疲劳)是持续注视近距离目标后,出现眼胀、头痛、头晕、眼眶胀痛等症状的眼病.祖医学认为目为肝窍,故名之肝劳.本病与西医学之视疲劳相似.从进化史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调节、集合、立体视觉和高级中枢的活动多是新近建立起来的功能.在承担过度负荷时,易产生紧张和衰退,肝劳的发生正与此相关.随着人类文明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交流方式变化和工作节奏加快,对视作业的精细度和准确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相应的,人群中因持续注视尤其是近视而引发肝劳的患者出现了逐渐增多趋势.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如下:(1)树鼩睫状肌形态较之大鼠、兔与人更为接近,是研究肝劳病变的理想动物.(2)持续视近状态可导致树鼩睫状肌向上调节及其偶联的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含量的上调.(3)持续视近状态下Na+-K+-ATPase活力处于高水平,显示副交感神经外于持续兴奋状态.(4)造模6天已经引起树鼩睫状肌中神经-受体偶联链的变化;双重神经支配的失衡可能是肝劳发病的原因之一.
  • 摘要:老年性白内障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致盲原因,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防治白内障药物.祖国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已有不少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的报道.从祖国医药中录求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本研究先采用H2O2诱导大鼠LEC凋亡,再用TUNEL法检测LEC凋亡及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EC超微结构改变和凋亡小体形成.结果表明,分别与四种归肝经明目中药菊花、青葙子、车前子、熟地水提液孵育过的LEC,对H2O2导致的LEC凋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明显强于传统抗白内障药物PS滴眼液.四种归肝经明目中药显著抑制LEC调亡的作用可能是其减轻晶状体混浊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
  • 摘要:本文选用糖网一号(DRNo.l,以甘露饮加减,选用生地、熟地、石斛、丹参、麦冬、天花粉、黄芩、茵陈、枳壳、枇杷、水蛭、葛根等药)、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大鼠,比较各组血液流变学差异,观察其视网膜微血管形态改变及超微改变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它们对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实验结果说明对滋阴清热、化湿活血复方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观察,其视网膜病理损害较轻,提示该制剂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同时中药大剂量组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损害,明显轻于二甲双胍对照组,说明养阴清热、化湿活血中药在防治本病过程中,除具有降低血糖、减轻糖代谢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微循环,抑制山梨醇通路、减轻氧自由基损害、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等多种途径起到防治作用.
  •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RGCs的损害,调亡相关基因的检测,探讨红参对RGCs的神经保护作用,试分析其作用机理,为中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开辟新思路.红参对RGCs神经保护作用的探讨寻找外源性的神经营养物质来促进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人参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近十几年来,人们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人参的有效成分、结构、生物活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特别是应用人参皂甙单体较系统地观察了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包括: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②促智抗衰老作用;③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④治疗帕金森病;⑤预防神经胶质细胞恶变;⑥调节中枢神经递质代谢;⑦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等.
  • 摘要:眼科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均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关.新生血管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缺氧诱导内皮细胞的增殖是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观察了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及不同生长因子作用下HUVED的增殖情况,为人们认识缺氧诱导内皮细胞增殖,从而产生一系列病变提供资料.急性缺氧导致内皮细胞增殖不是因为氧的缺乏而是由于线粒体离子转运受到抑制所致.在缺氧前及缺氧期间给予葡萄糖刺激糖酵解,可以完全抑制细胞增殖和DNA的合成.说明急性缺氧诱导细胞增殖主要是由于能量的丧失.而慢性缺氧引起细胞增殖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只要有新生血管出现,几乎都有广泛的毛细血管闭塞和慢性组织缺氧.有研究表明:缺氧增加VEGF在视网膜细胞中的表达,从而促进视网膜内皮细胞的增殖.本实验用HUVEC模拟缺氧环境并用bFGF和ECGS做对照,观察缺氧条件下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发现有生长因子组内皮细胞增殖更明显,证实生长因子在内皮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 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眼科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急骤,病因复杂,症状多样,病程冗长,并发症多,往往因并发黄斑囊样水肿和眼底新生血管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而致盲.中医在治疗RVO方面,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可起到标本兼治,改善血循环,减少并发症,疗效确切.但对于其作用机理研究较少,缺乏客观的理论支持.本研究通过实验探讨补气活血中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治疗影响作用,从而将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宏观辨证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将中药疗效和客观指标有机联系起来,从分子水平研究中药治疗RVO的机理,为中医药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临床准确辨证和用药.
  • 摘要: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均为单眼.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在20岁至68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4个月.病因:糖尿病所引起3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7例,高血压病5例,外伤5例,内眼术后1例,病因不明1例.讨论:本方中生地、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止血,配当归养血滋阴不伤正,旱莲草、女贞子滋阴解郁,益精凉血,止血时当防瘀,故用三七、茜草、虎杖、丹参、桃仁活血行瘀,促进出血的吸收消散.决明子与茺蔚子同用凉肝明目,并且茺蔚子可治眼内瘀血久不消散者.<血证论>提起:"瘀血化水,亦发水肿".对本症出血与水肿并存,因此用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以疏通气机.对于重度积血晚期病人加海藻、昆布、夏枯草、牡蛎软坚散结,促使积血溶解吸收.在治疗本病时情志变化对眼内出血有较大影响.可用丹参和酸枣仁养心安神.因此本方具有清热平肝凉血,活血化瘀散结的功效.
  • 摘要:自2002年5月至2003年8月一年期间,收治难治性球壁异物15例,均采用玻璃体切割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其中女性为2例,男性为13例,视网膜异物9例,网膜下异物4例.典型病历如下:患者李某某,男,39岁,术前视力为0.9,金属异物位于视乳头上方2PD处,术后视力保持0.9.讨论:眼内异物对眼组织的损害程度与异物的大小、成分、化学特性、存留部位、时间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所有的毒性非金属异物及绝大多数化学性活泼的金属异物,原则上应在准确定位后,尽快取出.手术以最小创伤,保留最好视力为目的,对玻璃体状态好,不必将玻璃体全部切除,尤其是黄斑前玻璃体,只切除中轴部及异物周混浊机化玻璃体,以减少对网膜的牵引.对球壁异物因已刺破视网膜,甚至脉络膜,术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视网膜脱离,所以在彻底切除异物周围的玻璃体视网膜的粘连机化组织前要先行激光封闭异物周围网膜,轻轻拨动异物,避免在夹取异物或吸取异物时牵拉网膜造成网脱.对于磁性异物,如果过小,可以磁铁吸出,以免夹取时损伤视网膜.当然,这些术式需具有熟练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及专门的设备,同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摘要: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较少见急症,多见于老年人,发病突在,多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失明.其病因多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痉挛、血管栓塞及动脉内膜炎,少见于动脉灌注压(视网膜平均动脉压减去眼压)不足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本例是由于眼球半球后注射后患者述眼部不适,用手压迫眼球过重,时间约10分钟,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使患者视力无光感.解除压迫15分钟后眼底出现:视盘界限欠清晰,色淡,黄斑呈清度灰白色混浊,中央凹处稍红,而1小时后眼度呈典型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改变.由于压迫时间短即视网膜缺血时间短,抢救及时即在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5分钟就明确诊断,及时给予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口服,同时采用药用降低眼内压、提高灌注压、改善微循环、吸氧和给神经营养药等.因治疗及时所以视功能得到完全恢复.本例提醒我们不论是做白内障手术软化眼球还是眶丙出血压迫眼球时,压力不宜过高,使眼内压一般不超过40mmHg,因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压最高为40mmHg,时间不能过长,一般1~2分钟放松3~4秒后再压,如果持续15分钟以上而且用较大压力,就有可能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不可挽回局面.
  • 摘要: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多发于男性青壮年的复发性视网膜静脉壁的隐匿性炎症,多数患者因反复视网膜玻璃体出血,使视网膜前及玻璃体内形成结缔组织条索及新生血管而致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进而继发视网膜脱离而失明,我们借鉴中医治疗脉管炎的经验,用四妙勇安汤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共18例32只眼,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讨论:笔者在四妙勇安汤治疗脉管炎的经验不下立法组方.方中玄参、当归、银花、甘草为四妙勇安汤,具有凉血解毒、散瘀之功,凉血而不留瘀;生地、知母滋阴清热;白芨、白蔹、田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祛淤而不致再出血,止血而不致留瘀;泽泻、猪苓、栀子滋阴清热利水,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利水、凉血散血之功.<审视瑶函>:"污秽当洗,脂膏之釜,不经洗涤,焉能洁净."离经之血便是瘀,相对于洁净的神膏及秽浊之物,首当浸之润之,继而漂之洗之,故而治疗上当滋其阴、增其液、利其水、散其血,使得积血自散、污秽当去.本研究表明:四妙勇安汤加味能明显降低血栓TXB2、β-TG值,升高6-keto-PGF1α值,且使vWF和T/K比值降低,明显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聚集性,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
  • 摘要:笔者从2001年10月至2003年元月对该科病房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筛选38例,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视网膜静脉阻塞属祖国医学"暴盲"的,范围,本病病因复杂,大多因动脉硬化,血管炎症,血液瘀滞所致.本病证治要点,由于主要是静脉阻塞和网膜出血,二者均为瘀,导致血瘀的原因很多,根据笔者临床经验,以阴虚阴亢、阴虚夹痰瘀、气滞血瘀三型较多见,瘀血为本,出血为标,同时中医认为瘀血化水,水血同治,眼底静脉阻塞早期有水肿,渗出,局部病理多为痰瘀水湿,基本治疗为通脉化瘀,化痰利水,养阴通络、解郁为主.在辨证论治中,三型均加有三七粉、生蒲黄、泽兰、地龙、葛根.三七粉、生蒲黄既有止血,又有活血,止中有活、活中有止.泽兰活血,优于当归、丹参等药,还能利水.地龙据现代实验研究是消血栓的佳品,有效率在80﹪以上.同时还有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促进血液畅通,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葛根,近年来有很多学者研究,从葛根中提练葛根素改变血液循环,是心脑血管的常用药.在中病复主中,加此五味药,确实能提高疗效,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辨病有机结合.同时也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
  • 摘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因其较高的致盲率而引起人们和重视.为有效改善微循环,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恶化,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的视力,我们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祛淤通络,降糖明目为大法,以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贯以君臣佐而组成糖网胶囊,应用临床效果良好.
  • 摘要:黄斑是视觉中心,一旦发生病变,对视力影响较大,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该院自1997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88例(126只眼),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肾亏损,目失涵养;或阴虚火旺,虚火灼络,血溢络外;或脾气健运,津液运化失常,湿浊上泛;或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若气血两虚,脾虚气弱,气不摄血等可致黄斑部出现渗出、出血、变性等而致视力减退,视物变形.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分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浊上泛,气血亏虚四个证型论治.治疗过程中根据症状,审察病情,谨守病机,分清标本,细辨虚实,随证加减:肝肾阴虚,虚火灼络,血溢络外者加黄柏、知母、丹皮、白茅根、旱莲草清热凉血;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加天麻、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情志不遂,肝郁不舒者加柴胡、青皮、合欢皮舒肝解郁;气虚湿重者加党参、黄芪、薏苡仁益气利水渗湿.
  • 摘要:老年性黄斑变性,亦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也日趋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该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中医药辨证施治来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是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每5ml含总黄酮甙4.2mg,银杏内酯A0.3mg.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酮甙类化学成份能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脏器血液循环及丰梢微循环.银杏内酯具有很强的PAF受体阻断作用,抑制PAF活性,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微血栓形成.祖国医学把老年性黄斑变性归属于"视瞻昏渺"范畴,眼与脏腑关系密切,本病辨证从肝脾肾入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达到"脏腑之疾不起,眼目之患即不生"之功效.
  • 摘要:眼底出血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由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外伤等引起,是较难治的眼底病之一.若治疗不当,常可导致病人视力严重障碍,甚至失明.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往往因为治疗效果不佳而严重危害视功能.我院眼科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在祖国医学眼底出血属"暴盲"、"视瞻昏渺"范畴,若为外伤所致,又属"血灌瞳神"范畴.中医学认为虽然其病因复杂多端,但均与气血运行迟缓,血滞眼络,血脉瘀滞有关.瘀则不通,不通则血溢脉外,而成本病.因此,瘀血阻络是本病的症结,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为总则.我们在临床上常把本病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指发病2周以内,此期眼病出血较为新鲜,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之法,使祛瘀不伤血,止血不留瘀.中期指发病2周以上,此期出血已停,眼底多见暗红色出血灶,治疗上加大活血化瘀之力.后期指发病两个月以上,此期大部分出血吸收,有机化物形成,治疗上应辅以软坚散结之功.诸药合力,可使气机条达、脉络通畅,达到止血而不留瘀、祛瘀生新而不伤血的目的,此为中医中药的独特之处.综
  • 摘要:眼底出血属眼科常见病.一般治则为止血、化瘀、软坚散结.此治则对少量出血效果尚好,倘若出血较多,久不吸收并有机化者则属难治.笔者经数年临证,认为用泻肝解淤汤加减配伍水蛭加大用量可取得较好疗效.水蛭虽可破血、逐淤、通络,但有毒.药典规定剂量仅6g.经临床验证,现用量逐渐增至10g,未出现不良反应.水蛭破淤出血而不伤新血,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伤.水蛭最善食人之血,而性又迟滞而善入,善入同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消既久之滞.据此论,通过对有限例数玻璃体出血治疗中使用中药加大水蛭用量的临床观察体会是,尽可能情况下早期应用水蛭,视病情逐渐加量,旨在防止淤血机化,促进淤血吸收.<本经>日:水蛭有毒.因此认为,由于过量水蛭可致出血,但对玻璃体出血较多者,小量水蛭却难以奏效,谨慎地增加剂量未见不良反应,是否还可增量,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待进一步探讨.总之,笔者认为水蛭是一味治疗眼科淤血较重要的有前瞻性的药物.
  • 摘要: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以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眼底荧光造影有特殊改变为特征的眼底病症之一.目前治疗方案中无论是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报道甚多,但多数人认为活血化瘀仍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近年来,我们采用活血化瘀法结合病人全身症状,治疗本病129例,并系统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及视野变化,部分病人观察SBP-1000计算机视野及视觉诱发电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眼科"视瞻昏渺","暴盲"的范畴,现代临床亦相继报道,常见有肝阳上亢、肝郁气滞、气血两亏、血虚络阻、肾虚络阻等证型,分别采用平肝活血、疏肝活血、益气活血、养血通络、补肾通络等治疗原则,但实质是血瘀络阻,治疗大法是活血化瘀.实践证明,应用活血化瘀法结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以提高视力,扩大视野,改善视功能,有着较好的效果.
  • 摘要: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系指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循环障碍所造成的急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临床分前段和后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两型,属于祖国医学暴盲,多发生于老年人或老年前期,常双前行后发病.临床特征为视力突然减退、视乳头水肿和相应的视野缺损.随着社会也呈增加趋势,如果治疗不当会造成视力和视野的永久丧失,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视觉健康.作者于2002年3月~2002年12月共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56例71眼.应用中医分型与辨证治疗,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 摘要:视神经萎缩是严重的视网膜和视神经各种疾病的最终结局.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广泛损害,以及神经纤维丧失、神经前质增生,而引起严重的视功能障碍,治疗较为棘手.本院从1998年月~2003年6月共收治本病95例135只眼.经辨证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
  • 摘要:笔者从1976~1994年以来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并结合西药共治疗视神经萎缩58例,81只眼,获效满意,现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归纳为八个型以适应临床的需要.在临证中辨证选用丹栀逍遥散,化坚二陈汤,温通饮,当归四逆汤,一贯煎,加味驻景丸,复元活血汤等方剂,每获良效.其中温通饮为自拟方,其创制的理由是"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为依据.适应阳虚、阴阳两虚、青盲后期.方中附片大辛大热,温肾壮阳,祛寒通络为君药;当归、熟地补血调经、滋阴;当归、丹在活血养血,丹参以活血祛瘀为主;女贞、北杞、熟地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补骨脂、仙灵牌补肾壮阳,以助附片温阳,紫河车大补元气,养血益精;柴胡为和解少阳,行滞疏肝,调畅气机,系升阳之要药;白术补脾益气,化湿除痰,建菖开窍通塞,安神醒脑.本病病因多端,患者体质各异,治疗上就不可枸于成法,应根据四诊资料详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并结合具体证候,随证施治,灵活变通用八种证型于临床之中.并适当配用活血通络、舒肝、开窍之品,如丹参、柴胡、建菖三味药具有疏瘀滞这脉道,开闭郁之玄府、收灵明之神光之效.至于由全身性疾病引起本病症状者,则首先治其本而后治其标.
  • 摘要:视神经萎缩是指多种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索发生病变的一种疾病.由于该病致病原因较复杂,预后较差,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去除病因方面,而对于治疗原发病所遗留的视神经萎缩则是难治性疾病.临床上对这一方面的报道较少.近十年来,我们利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因视神经炎、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外伤及不明原因所致视神经萎缩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将近三年来的病例归纳总结.运用中医理论,将整体观念与眼的特殊解剖功能相结合,辨证原因,针对病因病机进行综合治疗,同时运用西医理论,采用神经营养剂,中西结合进行系统治疗.现代临床报道治疗视神经萎缩的办法多集中在中药汤剂和针刺上,对该病的综合性治疗较少.
  • 摘要:谓:"日阴孤,日阳寡,日神离及闭塞关格之病".阴阳即指气血,气为阳血为阴,气者血之卫,血者气之导.相互依存,气血循行失常,络脉失养,可以引起络脉空虚,络脉阻塞和络脉挛急等病证,所以暴盲的病机基本点是气血逆乱,脉络受损,当出现肢体运动、感觉障碍时,又当结合中风·中经络进行辨证论治.">本文讨论的视路血循环障碍是指因炎症、痉挛、血栓形成等原因造成的血供不足,缺血所致的病变.视路血循环障碍的中医治疗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有视力、视野障碍,患者能时确感知,视觉异常的发生.2.发病急,在中医眼科属"暴盲"范畴,暴盲发生的病机,<审视瑶函>谓:"日阴孤,日阳寡,日神离及闭塞关格之病".阴阳即指气血,气为阳血为阴,气者血之卫,血者气之导.相互依存,气血循行失常,络脉失养,可以引起络脉空虚,络脉阻塞和络脉挛急等病证,所以暴盲的病机基本点是气血逆乱,脉络受损,当出现肢体运动、感觉障碍时,又当结合中风·中经络进行辨证论治.
  • 摘要:弱视是儿童发育期常见眼病,Nelson的统计,在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弱视的发病率约为1.3﹪~3﹪,我国弱视发生率为2.86﹪.弱视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传统的遮盖法、压抑疗法、红色及多色滤光胶片法等,90年代问世的左旋多巴等药物治疗,中医的辩证论治、针灸、耳穴贴压及现代的氦氖激光治疗等,各种方法对弱视治疗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现对其作一综述.1西医疗法;2中医药治疗;3激光治疗;4中西结合疗法.
  • 摘要:笔者在治疗青少年近视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以疏肝健脾,升阳明目立法,组方近视复明丸,经临床运用,有效率达95﹪以上.为进一步探讨近视复明丸对青少年近视的作用机制,对我院门诊假性近视、低度近视、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后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笔者认为,对青少年近视的治疗应以疏肝健脾,升阳明目为主,内服近视复明丸正切病机,方中柴胡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升阳导阴液上承;白芍、木瓜酸以敛肝,与柴胡合用起到缓解睫状肌之功效;丹参、当归养血活血,濡养目窍;参、芪、苓术健脾益气,升阳明目;菖蒲、远志养心安神,益智明目;佐以巴戟、锁阳温肾壮阴,以助脾阳之升举而达神光发越之功效.临床观察表明,近神复明丸配合滴双星明眼液治疗假性近视和低近视有效率高于增光片配合双星明眼液和单用双星明眼液,且对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术后视功能可改善.提示近视复明丸有级解睫状肌痉挛,抑制眼轴和屈光度过度增长,改善视路障碍和提高视细胞功能的作用.
  • 摘要:增光袋泡剂是著名眼科专家张怀安经验方治疗青少年近视有较好的疗效.2001年1月开始我们采用增光袋泡剂,临床观察治疗120例青少年近视.讨论:近视眼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因此,近视眼的发病机理研究及如何有效地防治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祖国医学认为:近视眼常由劳瞻竭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远外;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弱,光华不能远及.增光袋泡剂系<眼海精微>治"能近视不能远视"的千里光散衍化而成.党参;千里光;甘草.共奏益肝补阴,升阳明目之功.增光袋泡剂药品来源广泛,工艺流程不复杂,口感较好,携带方便,青少年乐于接受,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 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眼科四大致盲性眼病之一,如何做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已成为眼为护理界共同关注的课题.该院对眼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用以人为本的综合护理措施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本文从心理护理,治疗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及运动护理几方面加以阐述.
  • 摘要:苏藩主任行医40余载,一直从事临床医疗,教研工作,注重医学经典的研究,业医治学,孜孜不倦,力求中西医结合,吸收现代医疗新技术、新信息,具有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及中西医眼科理论,临床中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经验丰富,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的医疗风格.导师认为,本病初期多因肝郁化热,热邪灼伤脉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瘀于视衣,故见视网膜水肿、出血,静脉迂曲怒张,治疗以凉血通络,化瘀明目为主.故用生地、丹皮、赤芍、生薄黄、荆芥炭、葛根、怀牛膝等凉血通络,归尾、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明目,中期血已止,瘀血阻络为主,以活血祛瘀、通络化瘀、利湿、消肿明目,后期多以气虚、瘀滞不散为主,故方中酌加口芪、海藻、昆布、枸杞子、菟丝子等以益气化瘀,软坚散结,养肝明目为主,三期均加服导师研制的活血化瘀、祛瘀而生新的纯中药制剂复方光明胶囊,以达到活血、养血、祛瘀明目之目的.活血化瘀方药不可久用,久用攻伐太过,可伤阻耗损气血,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尤其对于年老体弱气虚而反复出血者,更就慎重.
  • 摘要: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组主要及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的进行行、退行性视网膜疾病.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光感受器细胞中特异表达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目前,对RP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该病具有多种致病基因,但发病的最终共同途径是感光细胞的凋亡,这是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视网膜死亡的最终形式.1视网膜色素变性感光细胞凋亡的现代研究进展.2中医药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感光细胞调亡的防护研究.综观文献,中医药虽在防治即方面积了较多的经验,但有关采用纯中药制剂穴位注射治疗的基础研究工作却开展得较少.从中医"肝肾同源"理论出发,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深入探求中医药抗网膜色素变性光感细胞调亡的可能性及其分子机理,有助于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盲率.从而为今后开发早期预防治疗RP的中药新药提供可行性依据,开拓中医药防治视网膜疾病的新领域.
  • 摘要:眼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与肝脏和肝经的联系尤为突出.近半个世纪以来,眼科工作者对肝与目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无论是在传统脏象理论的继承、挖掘方面,还是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现代研究一定程序上也证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的科学性.现就有关研究概况结合等者的认识综述如下:1肝主目,目为肝之窍和外候.2肝藏血,肝为血海,受血而能视.3肝主疏泄,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4肝之经络上连目系.5肝主泪液,润泽目珠.`6肝之精腾,结为黑眼.7肝对视网膜及其机能的影响.8肝之余气形成胆汁,有助于神光发越.9结语.本文较系统的介绍了传统中医对"肝"与目关系的论述及现代医学对肝与眼的研究.虽然中医的"肝"与现代医学上的肝脏在概念上不是非常一致,但是也有相通之处.当代学者用可计量、检测、分析的研究手段,比较客观的论证了中医对肝与目关系论述的科学性.
  • 摘要:该院于1998年引进德国海德堡公司的共焦激光扫描仪HRT,对正常人204只眼进行检侧,得出正常人不同象限及不同年龄段的参考正常值.对象与方法讨论:神经纤维层变薄是青光眼常见的早期改变,出现在视盘和视野缺损之前.因此,定量测定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极为重要.HRT对组织是一种非接触性、无损害性,具有较高精确性和重复性的,是目前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为理想的仪器.它可以观察任何一个象限的神经纤维层厚度.我们对正常人102例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0.2985±0.0636mm,上侧象限最厚,鼻侧象限其次,下侧象限第三,颞侧象限最薄.各区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性别及左右眼别均无相关性.有人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纤维层逐渐变薄.在我们检测中发现50岁以上神经纤维层逐渐变薄,除颞侧18岁以下2组外,其余各组与50岁以上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而50岁以下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我们通过对正常人102名204只眼进行眼底断层扫描,获得不同年龄段、不同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正常参考值,可为我国青光眼病人的HRT检查提供数据参考.
  • 摘要:中医络脉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形成于先秦,发展于汉后,鼎盛于清初,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眼科疾病中,络脉理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现就络脉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在眼科的应用等作以探讨,将络脉理论引入眼科,指导临床.1络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络脉理论在眼科应用的依据.3络脉理论在眼科的应用.由于眼部的络脉狭窄易滞,而且一些眼病多病根深伏,病情顽缠,久发频发,病延数年,病位深固,绝非一般的浅表症证.所以,根据"久病入络"的理论,这些眼病亦从络病理论来加以治疗.根据络病的特点,在治疗时,可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用一些虫类药物、辛散之品以及一些补益的药物等等,审因辨证论治.
  • 摘要:明目地黄丸在历代医著及眼科专著中出现同名异方或同方异名者屡见不鲜,使学者在学习掌握和运用中经常造成混乱,为了深入了解明目地黄丸此类处方之来源、组成、特点及临床应用的主要区别,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很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 1明目地黄丸的考证和研究.2有关明目地黄丸考证和研究.3益精升阴法及地黄丸方义.4结语. 通过以上对明目地黄丸的考证,最早为(唐)地黄丸,宋代(局方)中名为"明睛地黄丸",以后改称"明目地黄丸",研究其处方组成之功能,具有"益精升阴"之特殊功效,为眼科界治疗阴精不足,不能上承于目之内,外障眼病常用的大法之一,"益精升阴法"过去没有人论述过,今特别立此法,并向眼科同道推荐此法.
  • 摘要:<原机启微>系元末明初倪维德所撰著倪错字仲贤,他虽博学多才,但他所处的年代战乱动荡,所以放弃仕途,隐居于吴县敕山(今苏州),后便自称敕山老人.黎老师认为,<原机启微>是一部颇有影响的眼科历史文献,是中医眼科工作者应该必读之书.它对于帮助我们牢固地树立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眼疾;从而提高疗效是十分有益的.黎老师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学习和理解:1审证求因,依因推理;2治病求本,标本兼治.
  • 摘要:干眼症是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除局部有刺激症状外还可引起视物模糊或视力波动等,严重者可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美国调查显示,在65~84岁的人群中有14.6﹪的发病率,我国目前干眼症也有很高的发病率,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然而干眼症至今尚无特效疗法.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于1998年11月~1999年1月探讨了局部应用中药0.8﹪黄精多糖滴眼液对实验性干眼模型结膜的影响.
  • 摘要:本文研制了金芪凝胶眼膏,对金芪凝胶眼膏的促角膜修复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方中黄芪等内含多种氨基酸、多糖等活性物质,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提高动物的抗缺氧能力、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等作用,有利于上皮修复,金银花等具有抗炎、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有利于角膜炎症的消退.王津津等在兔角膜上皮及基质细胞增殖体外培训的研究中,发现金芪滴眼剂、金芪凝胶眼膏均能显著促进角膜上皮增殖,对角膜基质层成纤维细胞无促增殖作用,提示其可很好促进兔角膜上皮增生,同时抑制瘢痕形成,促进角膜生理功能和形态的恢复.本制剂采用新型凝胶眼膏制剂,使之与滴眼液相比,既能提高眼内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又可保护角膜溃疡面,防止机械力损伤,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复.金芪凝胶眼膏原料充足,制剂稳定、价格便宜、副作用小,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干眼病是眼科门诊病人中极为常见眼表疾病,起病缓慢,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等不适应状,往往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采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此病83例,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疗效满意.干眼病属于病因复杂,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变,现代医学认为与局部及全身慢性刺激有密切关系,如感染、外伤、药物等因素,病理改变主要分为三型,治疗主要消除病因及促进泪液分泌,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药物.祖国医学"神水将枯"、"白涩症"与本病症状相似.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同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参阅有关文献,认为泪液生化无源,兼有虚热蒸灼,神水将枯,即归于肝肾虚夹瘀所致,杞菊地黄汤以张仲景滋肾名方六味地黄汤为基础,确定以滋补肝肾,养阴生津为治法.主中重用枸杞、熟地、山茱萸滋肾养肝;茯苓、淮山健脾益气、生化水谷之源;丹皮、泽泻滋阴清热利水;菊花清肝明目.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个体情况随证加入一些扶正养血活血化瘀,祛风疏肝解郁之品,逐渐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疏通气血,恢复阴阳平衡,滋补肝肾,使津血化源充足,上灌于目珠,滋润目珠,从而促进病变的逐渐恢复.
  • 摘要:眼痒是指眼部发痒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古代所称"痒极难忍"、"痒若虫行".相当于西医学之春季卡他性性结膜炎.由于本病病因不清,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在一年里对15例春季结膜炎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疗效.辨证分型论治上述四型均使用冰麝眼药粉点目,并嘱长期用冷水洗脸,忌食虾米、春笋、黄花菜等发物,以防复发.本病在整体观察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以治风、治湿为前提.治风常选用羌防、川乌、川芎、全蝎、钩藤、天麻、蜈蚣、乌梢蛇之类,治风先治血,当归四物汤首当其冲.治湿常选用苍术、白术、地肤子、苦参、黄柏、苡米、木通、茵陈之类.属热者清之,常选用龙胆草、石膏、黄芩、黄柏之类;寒者温之常选用川乌、麻黄、细辛、羌防、麻桂之类;除痰散结一法不可忽视,常选用半夏、南星、贝母、竹茹之类.另用姜黄、苦参、黄柏、乌梅、风化硝白矾水煎外洗止痒,每见奇效.本文15例均系一年治愈病例,次年复发1例,余未见反复.
  • 摘要: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致盲眼病,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的首位.由于本病具有易反复发作,对药物治疗抵抗等临床特点,一直是困扰眼科医生的难治性疾病.加强对本病的研究,是眼科亟待解决的课题,现将HSK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1病因病理;2分型;3实验诊断技术;4防治;5动物实验模型:靳雷报道在手术显微镜下,应用微环钻法在兔眼上接种HSV-Ⅰ型病毒,建立兔眼HSK模型成功.对复发性HSK模型,夏丽坤等选用NIH近交系小鼠,在角膜接种HSV-1的同时向鼠的腹腔内注射人的抗HSV-1血清,制成HSV-1潜伏感染模型;采用302nm的紫外线照射鼠的角膜,结果复发率达72.5﹪,较为理想.
  • 摘要:青光眼是一种眼科临床常见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青光眼属中医学五风内障范畴,主要由风、火、痰、郁、虚致肝、脾、肾失调,气血失和,神水瘀积而成.治疗上笔者多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渗湿利水,补虚明目周时兼顾病因的治疗:柴胡、郁金疏肝解郁,丹参、牛膝、川芎活血化瘀,牛膝能引血下行,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药物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之效,利用视神经的修复;茯苓、车前草利水渗湿,有利于房水的排出;菟丝子、白芍平补肝肾;菊花祛风明目散火,且有引经之效.枳壳理气,以助血循,又有化痰之功.该方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液灌注,利尿,改善房水的循环,而降低眼压,对视神经起到了保护和修复作用,从而改善了视野.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视力、视野的疗效方面都优于对照组,视力没有进一步下降,甚至得到部分提高.两组眼压都有显著下降,治疗组虽较对照组下降为多,但差异无显著性.疗效表明治疗组通过中药滋养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眼局部内环境,与噻吗心安同用,加强了降压效果,同时还弥补了噻吗心安致局部灌流的不足,具有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从而保护和修复了视神经,达到改善青光眼视野的效果.
  • 摘要:匐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病变向中央匐行性扩展,前房常有积脓现象,又称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目前采用辨证论治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病中医眼科称为"凝脂翳"和"黄液上冲",根据临床实践观察,认为多因毒邪外侵,肝胆内热,内热壅盛,上攻于目;或因肺阴不足,津液短少,内有郁热,外受风邪,风热毒邪交攻;或因肝胃实热,火毒炽盛,上攻于目所致.外伤为重要的诱因之一.方药:双解汤(金银花、蒲公英各30g,天花粉、黄芩、龙胆草、荆芥、防风、蜜桑皮各10g,枳壳5g,甘草3g).加减:便秘,加大黄10g;便溏,去龙胆草,加苍术、白术各10g;眼痒甚者,加羌活10g.按语本例为肝胃实热,邪火上攻,热毒上解,以致本病.非重用泻火解毒之品,则病不除.故以金银花、蒲公英、黄连、黄芩、龙胆草清热解毒,泻肝胃积热;大黄、元明粉通腑泻热,逐邪外出,以达釜底抽薪之意;火热毒邪最易伤耗阴液,故以生地、知母养阴清热,凉血止痛;桑皮、木通清心肺利小便;蔓荆子开玄府,散郁结,止疼痛;枳壳、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之功效.
  • 摘要:青光眼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视功能损害大,本病一经确诊,多需手术治疗.但如何提高青光眼手术后患者的视功能和预防其术后眼压的升高,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于1996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青光安颗粒剂对抗青光眼手术后患者107例152只眼加以治疗,并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活血利水、益气养阴药物有提高青光眼手术后患者视功能,预防术后眼压回升等作用,经6~20个月的远期疗效观察,亦证明其疗效是确切的.
  • 摘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升高,压迫视网膜和视神经乳头等,致视网膜、视神经、虹膜等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视损害为特征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青光眼疾病中的最主要病种,为目前主要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类似于中医学的"绿风内障"、"乌风内障"等,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多与晶体-虹膜隔向前移位,引起瞳孔阻滞有关,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球前段较小,又是引起本症的解剖因素,但其确切的机理至今尚不明了.近几十年来,中医眼科工作者通过系统观察和规律总结,对闭角型青光眼的辨证分型和治疗取得了较大的展,但以往在青光眼辨证方面的研究多是宏观的,较少有关从微观检测角度探讨闭角型青光眼病证特点的研究.1中医学对水与血关系的认识;2中医学对青光眼病机的认识;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证特点--血瘀水停.
  • 摘要:无论是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角膜溃疡在疾病的晚期,特别是没有经过合理的治疗,虽然感染已基本控制,但由于角膜组织的溶解,溃疡的角膜难以修复,对这种病人采用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贝复舒的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对角膜溃疡病人,应尽早用敏感抗病原体药物,抓住时机抢救.但多数病人虽感染基本得到控制,但因长时间角膜溃疡的病损造成角膜变薄、接近穿孔,又因长时间的炎症造成前房结构的紊乱、虹膜组织的前后粘连影响了房水的正常循环,高眼压的状态更影响了角膜组织尤其是角膜上皮的修复.所以对感染基本控制的晚期角膜溃疡病人,促进角膜病变的修复是个关键的问题.青光眼滤过手术既可通过房水的更新为角膜修复提供良好的环境,又可避免角膜修复后的高眼压造成上皮功能不良影响愈合,出现再穿孔.贝复舒的主要成分是多功能的细胞因子bFGF,贝复舒的促进角膜修复的作用已被多家研究证实:贝复舒能刺激角膜上皮胞、基质成纤维细胞、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移行,加速角膜上皮再生,并能刺激角膜基持细胞增殖,改善角膜纤维板层排趋势.本组病例观察,贝复舒对角膜溃疡病人恢复期角膜的修复和上皮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安全理想的促进角膜愈合的新药.
  • 摘要: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简称青睫综合征是一种复发性轻度睫状体炎和高眼压峰特征的眼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有:(1)单眼同侧反复发作,少数为双眼;(2)具有自限性;(3)发作时眼压增高一般为40~60mmHg;(4)发作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症状,视力一般正常或轻度下降;(5)发作期间瞳孔略大,对光反应存在,前房深度正常;(6)高眼压时前房角开放;(7)发作时羊脂状KP,孤立,境界清楚,为数1~25个;(8)间歇期眼压及各种青光眼诱发试验均正常;(9)反复发作后,视功能保持正常,眼前节及眼底均正常.其眼压增高机理可能有房水生成增加,继发性小梁损害,皮质类固醇高压反应或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共存.前两项可归之于继发性青光眼,后两项则属类固醇性青光眼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范畴,两者同时出现时,临床诊断为混合型青光眼.由此可见青睫综合征对患者之危害并不是不值一提,现将其归为继发性青光眼或特殊类型的青光眼范畴较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保守治疗甚至滤过性手术方法对于该病的处理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接受,像重视开角型青光眼一样重视青睫综合征患者的诊治应该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 摘要: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升高而致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严重危害视功能的常见眼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许多青光眼病人即使眼压已降至正常,患者的视野仍不断丢失;另有一部分患者虽没有眼压升高,却已存在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因而许多学者为阻止视神经损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对近年来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治疗青光眼的方剂众多,但应加强中药作用机制及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将中医药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辨病及药理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遣方用药,以应用于临床,为治疗青光眼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 摘要:对五风内障病症的分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五风的自觉症状、体征、预后等七大特点观察细微,描述表达生动真实,如实反应了原发性青光眼,特别是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的实际情况,对青光眼的认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建议今后中医院校眼科教材的编写,将"五风内障"作为一个疾病编写.以便更好的反映本病发病全过程及其本质,使学者有一个全面认识."><证治准绳>是明代王肯堂于公元1602年辑成的临床医学巨著,其中的"七窍门"(上)为眼科专论.卷中首论眼的解剖生理,提出眼内包涵神膏、神水、神光、真气、真血、真精之说;继后列述了眼部病症170余种,大大超过了自宋、元以来流行的72种眼病的范围.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书中对于"五风内障"的论述较为详尽,即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认识方面作了积极的贡献.1五风变成内障证。2青风、绿风、黄风内障。3黑风内障。4乌风内障。5五风内障的瞳神散大是主要症状之一。6强调"收瞳"是五风内障早期治疗的重要措施。<证治准绳>对五风内障病症的分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五风的自觉症状、体征、预后等七大特点观察细微,描述表达生动真实,如实反应了原发性青光眼,特别是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的实际情况,对青光眼的认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建议今后中医院校眼科教材的编写,将"五风内障"作为一个疾病编写.以便更好的反映本病发病全过程及其本质,使学者有一个全面认识.
  • 摘要:该科自1998年9月至2003年5月对52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中西结合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52例,均为单眼,男42例,女10例.年龄5~67岁,平均年龄40.5岁.右眼28例,左眼24例,外伤距手术时间2天~15年.眼球穿透伤32眼,钝挫伤20眼.手术前视力光感~0.04者43眼,0.05~0.3者9眼.后囊混浊为避免后囊混浊的发生,术中可行后囊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后囊混浊并有机化膜形成者,可剪除中央部位的机化膜.也可术后行Nd:YAG激光治疗.术后应用祛风清热、活血明目的中药治疗,可减轻术后反应,缩短病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疗效有一定的作用.
  • 摘要:为探讨儿童偏心注视性弱视治疗中年龄与疗效、偏心度数与视力的关系,分析其间的规律,现将本院1993年以来治疗偏心注视性弱视儿童中随诊3年以上、资料完整的123例观察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后像镜是在直接检眼镜基础上创制的,在30°范围中心装有3°、5°、7°不同大小黑圆点,用它保护中心窝,其周围30°范围的视网膜受强光刺激以后,机能呈一时减低,包括偏心固视点,然而中心凹已由黑圆点的保护未受到强光刺激,在感应之下反而相对提高了中心凹机能;而同视机光刷具有偏光作用,由于黄斑区存在Henln氏纤维特别排列关系,当注视旋转的偏光板时出现海丁格尔氏"毛刷"现象,后像与光刷治疗相事,可以发挥中心注视点的作用,提高视力,消除引起双眼视觉紊乱的偏心注视.在治疗中需家长、患儿的配合,治疗中偏心注视点向中心注射点向中心注视点转化的过程,会出现向心性不稳定的动摇状态,说明中心注视开始出现,若中断治疗很快恢复为偏心注视,所以坚持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障.当偏心注视改变为中心注视.仍需继续巩固治疗一段时间,适当时机改为遮盖、精细目力训练、光栅治疗等综合疗法,促进患眼中心视力提高.
  • 摘要: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多为神经原性.病变可侵犯动眼神经、滑束神经、外展神经.临床上分为单一目录外肌麻痹、动眼神经麻痹、眼外肌全麻痹及全眼肌麻痹.从80年10月至2002年12月对来自门诊及住院患者之单一眼外肌麻痹及动眼神经麻痹共32例进行了中药治疗.讨论:本方剂中天麻是散厥阴肝经之主药,僵蚕可驱络中风邪,钩藤清热平肝,祛风镇痉,地龙通经活络,山甲通络散风为辅药,南星祛风,全蝎驱风为佐药,海风藤、络石藤通格止痛为引药,故合用能起到事半功倍之疗效.血栓通注射液系中药三七提取药,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故此,选用血栓通注液液作为辅助治疗,以期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我们的病历还较少,仅32例,需在今后继续积累资料与病例,以进一步探讨以驱风中药为主治疗眼肌麻痹之作用与机制.
  • 摘要:外伤性眼外肌麻痹多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和斜视.患者自觉双眼复视,视物模糊,头晕头痛,甚则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遮盖一眼,诸证消失.目前临床上常应用神经营养剂、血管扩张剂治疗,观察4-6月不能恢复后,则采用手术治疗.缺乏有肯定疗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该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活血牵正汤结合针炙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结果表明,活血牵正汤结合针炙具有修复第3、4、6对颅神经和眼外肌损伤,消除眼外肌麻痹,并促进其功能恢复的作用,治疗外伤性眼外肌麻痹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 摘要:199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治疗后天性眼外肌麻痹131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后天性眼外肌麻痹多为急性,由外伤、感染、炎症、血循环障碍、肿瘤及退行性病变等引起.在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尽早对麻痹眼肌进行康复治疗对本病的预后至关重要.失神经支配后的头一个月肌肉萎缩最快.所以本病的最佳康复治疗时期为患病后的第一个月.西药的神经营养剂、中医的滋补肝肾、驱风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均对本病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但康复效果最快的当属低频脉冲电针疗法.该疗法将针灸针直接刺到麻痹眼肌周围,对麻痹眼肌直接施以低频脉冲电刺激,这种电刺激能直接兴奋麻痹的神经肌肉组织,并使麻痹眼肌产生被动的节律性收缩与扩张,这种被动的收缩与扩张既增加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又直接兴奋与锻炼了麻痹眼肌,既防止了眼肌在失神经或受损伤后的变性与萎缩,又能促进麻痹眼肌的功能恢复.该方法能使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保持正常的代谢与运动,延迟了失神经支配后肌肉的萎缩与变性,一旦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该眼肌即能恢复正常运动.低频脉冲电刺激还能够加速受损神经的再生,从而能促进受损神经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 摘要:为继承、发扬中医药物色和优势,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推广科研成果,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诊疗技术和学术水平,形成能代表医院和科室的中医药最高水平,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这一特点,云南省中医院眼科"眼底血证"专病于2000年4月28日经省卫生厅批准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病建设单位,建设周期为3年.本文就3年来眼科开展这一工作的情况予以介绍.云南省中医院眼科眼底血证专病建设工作已接近初步结束阶段,今年,云南省卫生厅将对该专病进行检查验收.
  • 摘要:清热法是临床各科治疗炎症的常用大法,眼科应用更为广泛.眼科名著<审视瑶函>三百余方中,就有一百余方具有清热作用.就本人学习、实践应用此法予以介绍.1清热疏风.2清火泻毒.3清热化湿.4清热凉血.5清热滋阴.虚火症的特点是虚实互见,所以不能单用补法,也不能单用泻法,要分辨主次,量其轻重,补泻结合,酌情运用,方能恰到好处.
  • 摘要:经外奇穴一般是指不在经络循行线上或在经络循行线上已定名定位但未列入十四经的一些穴位.古今医家在眼科临床上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发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外奇穴,并明确了穴位的位置、进针方法、针刺深度及适应症等.这些奇穴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眼科的内容,而且由于奇穴的发现与手法的改进,使很久难治与不治之症变的易治与可治.现将眼科常用的经外奇穴介绍如下.奇穴以眼区为最多,头面部次之.目前常用的奇穴与经穴,只要合理配穴处方,就可以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既要掌握奇穴的特性,由于奇穴各有其功能主治,有些宽阔位具有特珠功效,临床上要根据穴位的功能来取穴治疗.又要掌握穴位的共性,辨证、对症取穴.同时每个人运用奇穴治病的体会不同,更要注意临床经验积累与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出血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兔实验性玻璃体出血模型18只(36眼)分为2组,Ⅰ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观察出血的自然转归;Ⅱ组为治疗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治疗.分不同时间点抽取兔房水和玻璃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和玻璃体中的药物浓度.用检眼镜观察眼底的可见度,以判断玻璃体出血吸收的情况.结果:丹参注射液电离子导入组玻璃体出血吸收较对照组快.(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法可促进玻璃体出血的吸收,缩短病程,是一种有效而简易的眼局部治疗方法.
  • 摘要:青光安颗粒剂是湖南中医学院彭清华教授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方,具有益气活血利水之功效,用于治疗青光眼术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实验对该方对高眼压后视网膜保护作用机制进性了探讨.结论:青光安颗粒剂能提高高眼压后视网膜组织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水平,说明青光安颗粒剂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对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组织有保护性作用.并认为青光眼急性发作后,在降眼压的同时,在相当长时间内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减轻对视网膜功能和结构的损伤非常必要的.
  • 摘要:尽管大量研究已证明PGF2α的降眼压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不够清晰,因此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在继续,这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发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PGF2α及联合应用抗炎药物对人眼睫状肌张力状态的影响将有助于明确内源性PGs在PGF2α产生的人眼睫状肌张力作用中的影响,同时有助于鉴别张力作用在PGF2α降眼压机制中的价值.但具有生理活性的人眼睫状肌组织较难得到,而且PGF2α对人眼与猴眼的屈光状态即睫状肌的张力状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用动物眼睫状肌进行实验可能会产生差异.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与张力状态密切相关,同时其测量的定量性与可重复性也远优于张力测量,因此已应用于PGF2α单独及联合应用抗炎药物对人眼睫状肌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内源性PGs以及张力改变在PGF2α降眼压效果中的作用.讨论:观察结果提示不支持PGF2α通过诱发内源性PGs的释放改变睫状肌张力的假说,同时不排除PGF2α通过改变人眼睫状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产生降眼压作用的可能,支持联合应用抗炎药物不显著影响PGF2α的降眼压效果.
  • 摘要: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特别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开展以来,降低了以往内摘除术的许多并发症,但随之而来的后囊混浊,也称后发性白内障(后发障)导致的远期视力下降却成了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它直接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恢复.白内障术后残留的LECs在晶状体囊膜上的增生、移行、产生胶原,是发生后发障的主要原因.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其对维持机体细胞数量的恒定与调控,清除无功能或异常细胞有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有细胞核和细胞质两条途径.近年研究发现,线粒体是细胞凋亡调控网络中重要的细胞器,是早期细胞凋亡的标志.大多数凋亡信号通过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PT)通道的开放,或者是线粒体肿胀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最终诱导细胞凋亡.
  • 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其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发展有所不同,发病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庇约25﹪,10年后增至60﹪,15年后可高达75﹪~80﹪,其中危害最大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占2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眼底独特环境中的表现,长期慢性的高血糖是其发病的基础,并由此引起组织缺氧而发生的的一系列变化.目前其发病机理仍然不十分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旦发生,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如果在DR发生之前干预性给药,能阻或延缓DR的发生,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实验通过光镜、电镜和血管铺片形态学观察,探讨红参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DR出现,再行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在DM时,在DR尚未发生之前,如果干预性给药,可延缓DR的发生发展,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研究显示红参虽不能阻止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但可明显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且红参为传统的滋补中药之一,毒性较鲜人参、生晒参低,适合作为保健品长期服用.
  • 摘要:视网膜色素变性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和盲目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临床防治一直是眼科界长期面临的巨大难题,目前RP的治疗研究除基因治疗、视网膜移植治疗、及生物因子治疗外,中医药治疗Rp亦日益受到重视.关于中医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报道比较多见,但多系临床疗效观察,缺乏规范的实验设计及客观的研究手段予以证实.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感光细胞凋亡是各种突变导致鼠视网膜变性和人类RT的最终共同途径,因此本研究以先于性视网膜变性小鼠rds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方法及组织病理学技术为研究手段,观察经中药复方1治疗后,对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及感光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中药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复方1虽然不能阻感光细胞凋亡的发生,但是能延缓凋亡的发展,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临床研究证实,DR早期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视网膜血管周细胞死亡,内皮细胞因而受损减少,旷日持久,大量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形成无灌注区,造成周围血管代偿性生长,产生新生血管.新生血管脆弱,反复出血,引起视力丧失.因此以血管闭塞和新生血管形成为DR主要病变,中药含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中药体外药理研究方法,较好地再现了中药在体内的作用过程,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刺激,加入中药含药血清,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中药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本实验结果显示,含川芎血清可使高糖中的HUVEC的活性明显提高,其作用无剂量依赖关系,说明含川芎血清可促进高糖条件下的HUVEC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将高糖与含川芎血清同时加入HUVEC中,HUVEC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说明川芎可以阻止高糖诱导的HUVEC的凋亡.川芎抗凋亡的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防止自由基损伤,从而起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有关.
  • 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暴盲"、"目衄"范畴,是眼科常见的视网膜轿管性疾病之一.其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棘手.中医药通过全身与眼局部辩论论治可标本兼治,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产生,稳定病情,疗效确切.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补气活血中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实验兔视网膜病理组织学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来看,血栓通加黄芪组视网膜组织损伤程度最轻,血栓通组和尿激酶组损伤程度相似,但比生理盐水组损伤程度轻,从病理组织学说明了补气活血能促使血液流通,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提高视网膜组织的耐氧性,抑制缺血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和进展,保护视功能;同样也说明了若在大致相同的体内外环境下,补气活血确实能比单纯活血化瘀收到较好疗效,这也正符合中药协同作用的机理.
  • 摘要:视网膜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较难治疗、发病机理也不太明确的一类疾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刺激血管生长因子.VEGF能促使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通过血管基底膜迁移进入临近细胞外基质,而基底膜的降解与重塑与特异性细胞外基质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有密切关系,本实验就VEGF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MMPs分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本实验可看出VEGF和MMPs的协同作用是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制抗VEGF或抗MMPs的药物对于视网膜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有较好的前景.
  • 摘要:泪小管断裂在眼外伤中极为常见,尤其是下睑裂伤常伴有泪小管的断裂.伤后一期泪小管的修管,对减少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正常的导泪功能极为重要.该院自1999年8月至2003年1月对26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采用腰麻管双向插管进行吻合均获成功,方法简便,成功率高,对泪小管的一期修复是处理下睑裂伤合并泪小管断裂的基本要求,可以大大减少术后的并发症,避免二期手术的困难.然而泪小管修复成功的关键是能顺利找到泪小管的鼻侧断端,并顺利的将泪道支撑物送入鼻泪管.要准确迅速找到泪小管的断端先要保证术野的清晰,对冲洗创口后用肾上腺素棉球擦净创面,根据解剖层次及部位确定鼻侧断端的大致位置.约1mm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段一般很容易找到.25例在创面直接寻找泪小管断端均获成功,一例因挫伤过重,直接寻找困难,从上泪小点进针从而找到鼻侧断端."双向"即腰麻管两端一端从鼻侧断端插入鼻泪管,另一端从颞侧断端插向下泪小点,此种方法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并避免了导管妨碍手术视野.用光滑的盲端先插入泪道时泪道粘膜组织不受任何损伤,极易进入鼻泪管,避免了插管后的再粘连.
  • 摘要:慢性泪囊炎是眼科最常见的外眼病、多发病,保守治疗、泪道探通、扩张冲洗的疗效差,不稳定,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复杂,难易掌握,在基层医院不能普遍展开.我院采用泪囊鼻腔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66例,经随访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1.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很多,目前普遍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虽达90﹪以上,但手术操作复杂,术中易出血,手术时间较长,对于青壮年骨质较硬及鼻粘膜萎缩患者不适应,年老体衰者难以耐受.2.泪道冲洗:术后泪道冲洗也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上述两例患者未遵医嘱导致失败,我科对于泪囊鼻腔插管术后的病人,拆线出院后均嘱患者隔3天冲洗泪道一次,连续3次后,改为5天冲洗一次,连续3次即可.3.本法与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方法不复杂,安全性强,术后出血少,时间短,治愈率高,病人易接受,器械简单,不需特殊设备,方法易于掌握,费用低,不需住院,门诊可以手术,适用于城乡医院的开展,是治疗慢性泪囊炎较理想的方法.
  • 摘要:泪道阻塞是非致盲眼科,100年来多数眼科医生对这种常见多发性眼病采用经典的鼻腔泪囊吻合等手术治疗.为数不多的医生致力于改进吻合术,或研制插管、支架、激光等以进行探索.总体情况与白内障、视光学等等学科的临床进展相差甚远.因此,重视这种常见病、多发眼病的所有临床问题,以知其所以然,使治疗微创或无创伤化和疗效可靠,进而预防该病的发生是必要的.1临床流行病学问题.2病因学问题.3检查与诊断问题.4治疗问题.5对策浅见如能将有志于探索泪道阻塞诸多临床问题的医生组成协作学组,联合相关学科(五官科、影像学科、激光学科、内窥镜技术、药物学科、医疗器械研制学科等等)共同攻关,会有重大进展.
  • 摘要:泪小管(包括总泪小管)阻塞,治疗较困难,方法虽多,但效果不理想.我院于1995年4月至2002年12月,采用探通扩张法,结合灌注本院自制的中药三五灌注剂,共治疗32例患者,疗效满意.探通扩张法,除物理作用对阻塞部位造成创面外,对周围组织无任何损伤,保持了泪小管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探针上涂上润滑的灌注射,避免了探通扩张时对泪小管内皮的损伤.泪小管阻塞灌通后,其损伤创面自行粘连愈合,重新阻塞,是泪小管灌通手术的一大难题.注入三五灌注剂Ⅱ号,隔开了泪小管在贯通中形成的创面,防止相互粘连,并限制了泪小管粘膜上皮在灌注剂外围与创面之间修复,形成管道.同时,三五灌注剂还具有阻止创面出血的功效,减少了术后瘀血对泪小管堵塞的因素.因此,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泪道阻塞方法的基础,药物治疗对手术治疗的辅助作用是不能缺少和不可替代的.使用探通扩张法和药物灌注时,首先必须对泪道解剖位置清晰准确,手法必须轻巧,防止穿破泪小管,形成假道.若遇此情况,不可急于继续治疗,必须在3~6个月后,方可重新采用上法治疗.
  • 摘要:笔者自2001年6月~2002年9月,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60例,疗效显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为微小RNA病毒组中的肠道病毒70型;偶由A24型柯萨奇病毒引起.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中医称之为"天行赤眼",其病因病机为疫疠之气上犯白晴,或因肺胃积热,相召疫疠之气,内外合邪,热毒炽盛,上攻于目而成;或因患者的眵泪相染所致.治疗上以祛风、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洗眼液是由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板兰根、黄芩、薄荷等制成的眼用水剂,方中诸药均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另外金银花、野菊花、连翘、薄荷有疏风清热之功效,大青叶、黄芩尚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板兰根及黄芩均有抗菌作用;蒲公英、板兰根有抗病毒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薄荷能使血管收缩,局部产生清凉舒适感,还能麻痹神经末梢而有卡痛消炎止痒作用.而鱼腥草是三草科植物,含有鱼腥草素,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有抗菌、抗病毒及抗炎作用,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
  • 摘要:本文报告一位61岁女性患者,因外伤致左眼晶状体不全脱位,2001年10月10日初诊,视力0.2,眼压5.5/4=20.55mmHg,散瞳后检查,坐立位时,晶状体处于鼻上方,瞳孔区可见60﹪晶状体,呈冠状位位于瞳孔区,仰卧位时,瞳孔区不能见到晶状体.左右转动眼摘除脱位之晶状体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 2002年10月 10日 11期手术: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后视力 0.5,- l工SDS c 100DC X球,可见晶状体悬挂于鼻上象限,呈矢状位,判断仅鼻上象限残留极少部分悬韧带连于晶状体与睫状体,晶状体硬度LOCSⅢ分级Ⅱ级,眼底正常.
  • 摘要:总结1999年5月至2002年10月于该院眼科住院的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31例(41只眼),其中男性19例(24只眼),女性12例(17只眼),右眼21只,左眼20只.年龄5月~14岁,其中6岁以下患者10例(13只眼).术前视力为眼前指数~0.15.儿童单纯白内障术后,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活跃,术后前囊膜增殖与收缩、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很高,6岁以下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几乎为100﹪,术中单纯行后囊膜环行撕开术,仍有42﹪的病例晶体上皮沿玻璃体前界膜移行增殖而发生混浊.行前玻切手术后,即前部玻璃体无支持载体,晶体上皮不会移行而混浊.该院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及前玻切手术后,随访未发现1例前增殖网脱的病人,但仍需以后长期随访.儿童的眼球壁薄而软,隧道切口不易自闭,往往需要缝线.该院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及前玻切手术的病人均未缝线,体会术毕时应注意两点:①右手准备摘下开睑器,另一手持灌注,保持前房,快速撤出开睑器及灌注头.②用手推开下睑,观察情况,如果前房存在,可轻轻撕下手术贴膜,术毕.第二天观察病人,41只眼均切口闭合完好,无1例前房消失及瞳孔变形.
  • 摘要:硬核性白内障摘除是难度较大且并发症较多的手术,为了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因超声乳化搞队秫因超声能量使用过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损害,从1997年10月底开始至2003年2月,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刻沟对半分核后,在约6mm角巩膜切口下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方式摘除碎核的方法对在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3千余例中的96例(112眼)Ⅳ级以上特硬核性老年性白内障进行了手术,效果良好.讨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由于切口小的特点,其临床应用较广泛,但并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难题,还应该结合其他手术技术,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值得注意.
  • 摘要:该院从1999年12月开展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水肿,色素膜炎.2001年开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术后并发症,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收集整理98例99眼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病例资料.2000年39例39眼,产生角膜内皮水肿9眼,色素膜炎5眼,角膜大泡症1眼.采用局部皮质类醇治疗为28照组.2001年59例60眼产生角膜泡2眼.色素膜炎5眼.采用常现治疗的中药还阴救苦汤加减治疗为观察组.讨论:白内障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常见角膜内皮水肿,本组发病率在22﹪~25﹪之间.还阴救苦汤出自"原机启微".方中升麻,苍术,甘草培元气,柴胡、羌活、细辛、藁本祛风止痛,升阳化滞;生地、归尾、红花等凉血散瘀;黄连、黄芩、知母、连翘等祛热邪.笔者据有伤便有寒之理论常加用麻黄祛风寒,防已利水消肿,二者又有调节免疫之功.临床用于治疗人工晶体术后并发症取得了疗效,故报告同道参考指导.
  • 摘要:通过对52例Vogt-小柳-原田氏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总结对比回顾,初步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点及可行性.中医学认为Vogt-小柳-原田氏病,多由于肝胆湿热、热郁伤津引起,病久耗伤阴津而致阴虚内热.肝胆湿热型患者感受湿热之邪,郁于肝经,循肝经上扰清窍,煎熬神水神膏,熏灼黄仁,视衣,致神水混浊,黄仁舒张失职,神光衰微.治宜清泻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热郁伤津型:患者患病日久,郁热耗伤阴津,津液匮乏而见眼底渗出者,治宜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方用养阴清热汤,阴虚内热久病及肾,伤及精血或素体阴虚火旺熏灼目窍,沿宜滋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汤.本综合征是以黑色素细胞为靶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治疗上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根据协和医科大学和中山眼科中心的研究表明,足量、全程、规律的使用强的松治疗Vogt-小柳-原田氏综合征是很必要的.该院主要病源为农村患者,就诊时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临床上在第一阶段使用氢化考的松静点代替强的松口服,足量冲击治疗,然后复诊时,强的松规律减量,并且配合中药治疗,配合应用中药可以明显提高其治愈率,并且可以减少复发.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