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0706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东方药膳、光明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年会、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等;《太平圣惠方》的相关文献由2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慧蕊、梁永宣、王琳等。

《太平圣惠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0706 占比:99.47%

总计:30870篇

《太平圣惠方》—发文趋势图

《太平圣惠方》

-研究学者

  • 张慧蕊
  • 梁永宣
  • 王琳
  • 王莉
  • 胡献国
  • 赵怀舟
  • 冈田研吉
  • 冯禾昌
  • 刘密
  • 史海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慧芸; 童元元; 李宗友
    • 摘要: 目的 探讨《太平圣惠方》含丹参方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太平圣惠方》收载的含丹参方剂,利用Excel2013、Clementine12.0、SPSSStatistics20软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统计、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有效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太平圣惠方》含丹参方方剂127首,涉及药物172味,总频次805次,高频药物43味,频次排名前7位的药物为丹参、牛膝、肉桂、防风、川芎、石斛、杜仲;功效类别主要集中在补虚药、清热药及解表药,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多归肝经、肾经、心经;剂型以汤剂居多;关联规则得出34种组合;其主治疾病以肝系病为主,关联规则得到20种组合,且聚类分析归为3类。结论 《太平圣惠方》含丹参方中,丹参多与补虚药配伍,常用于肝系疾病,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罗石任; 殷娜; 成鹏阁
    • 摘要: 目的:挖掘分析《太平圣惠方》中治疗骨痹的组方规律。方法:选取《太平圣惠方》治疗痹证的医案复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构建数据库,对药物使用的频数、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其组方规律。结果:对315首治疗骨痹方进行频数分析发现,性味以温性为主;五味以辛、甘、苦居多;主要归肝、心、脾等经;其中出现频数位于前3位的药物为当归、桂心和川芎;常用药对为当归、桂心,川芎、当归,川芎、桂心等;提取核心药物组合20个,衍生新处方10个。结论:《太平圣惠方》治疗骨痹的组方特色以补血、活血为主,常以活血通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祛风除湿为法。
    • 姚鹏宇
    • 摘要: 在民间,有些患者在紫外线消毒或电焊作业时,因未能保护好眼睛而被强光灼伤。这些患者常会去找产妇要一些乳汁来外点眼睛,往往能得以治愈。乳汁点目是中医特色外治法,早在宋代《太平圣惠方》就有乳汁点眼治肝热眼赤痛的记载。
    • 胡昌江; 余凌英
    • 摘要: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该药与菊花、牛膝、山药是我国有名的四大怀药,也曾作为染料使用,在历代医家、文人墨客甚至是普通百姓的心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写《地黄》:“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融为寒食饧,燕作瑞露珍。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太平圣惠方》中有食疗方地黄粥,以地黄汁与糯米作粥,用于胎漏。
    • 张惠晶; 徐江雁
    • 摘要: 《太平圣惠方》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著,系统总结了宋朝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卷32和卷33为眼科专篇,其中系统地介绍了五轮学说,形成了轮-脏-部位的配属,明确了五轮的定位,同时补充阐发了五轮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五行观念丰富五轮学说内涵,为五轮学说结合临床辨证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记述了五轮学说在某些眼病辨证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以五轮学说指导辨证和遣方用药,奠定了五轮辨证的基础,从而对五轮学说的发展与成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殷斯坦; 王真权
    • 摘要: 目的:探讨《太平圣惠方》治疗痔疮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并筛选《太平圣惠方》中治疗痔疮的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系统,对方剂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分析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17味,四气以温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治法涉及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润肠通便等.结论:《太平圣惠方》由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系统以数据挖掘得出的用药规律与临床上中药治疗痔疮的经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四气属性方面凸显温性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 陈子秋; 庞博
    • 摘要: 目的:分析《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外感热病”“温毒”“内陷”“走黄”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医药学科学数据中心”的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的处方,对方剂中药物、主治、功效的频数进行分析,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药物使用频次位于前5位的是大黄、黄芩、甘草、栀子、麦冬等;主治病症频次位于前4位的是热毒、肠结、伤寒、烦躁等;功效频次位于前4位的清热、解毒、导滞、养阴。根据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药物组合;根据关联规则得到大黄+黄芩等的药物组合,热毒+肠结等的主治病症组合,清热+解毒等的功效组合。结论:《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重视大黄和黄芩的使用,以清热解毒、导滞养阴为治疗大法。
  • 8. 北宋羊肉入药成因浅探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孟玺; 杨金萍
    • 摘要: 羊肉早在战国时期便作为药物使用,至北宋时期,使用羊肉的方剂数量迅速增加.其中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医家对于羊肉功效认识不断深入,羊肉被应用到治疗更多疾病之中,含羊肉的方剂数量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北宋时期食治理论逐渐发展成熟,医家开始重视将食物应用到治疗疾病之中,使用羊肉的食疗方不断出现.此外,由于宋代皇室有“尚羊”饮食传统,使得民众也普遍喜食羊肉,羊肉的加工制作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贵羊贱猪”的思想在北宋亦十分盛行,以上都对北宋医家对于羊肉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
    • 裘石亮; 江凌圳
    • 摘要: cqvip:《太平圣惠方》是一本收集了大量宋代以前医药方书、民间验方的官修方书类著作,今人所用的很多方剂和药物的选择和配伍,以及后世中成药的选方、制作等,均出自此书,效验犹佳。整理并分析其中治疗积聚的方剂,并研究其组方用药规律,对临床治疗积聚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