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干预
中医干预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14296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健康之路、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光明中医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全国中医治未病学术会议暨治未病分会成立会议、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等;中医干预的相关文献由46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利、张早华、曾京慧等。
中医干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96篇
占比:98.55%
总计:14507篇
中医干预
-研究学者
- 张利
- 张早华
- 曾京慧
- 李荣
- 查青林
- 王丽芬
- 陈兰兰
- 陈鑫
- 高婷
- CHEN Fei-fei
- FU Bin
- YUAN Shang-hua
- ZHANG Xian-hui
- 于小川
- 亢力
- 何丽云
- 刘保延
- 刘璇
- 刘红敏
- 夏韵妍
- 孔繁鑫
- 富斌
- 崔赵丽
- 张丽萍
- 张先慧
- 张艳
- 张黎
- 徐宏浩
- 徐立然
- 戴安娜
- 文天才
- 曹柏龙
- 曾光
- 朱学敏
- 李国宝
- 李慧
- 李春桂
- 李银花
- 杜启明
- 杨小雯
- 杨巧芳
- 杨惠霞
- 林松俊
- 林色奇
- 梁鸿
- 王伟伟
- 王天芳
- 王立强
- 王艳
- 秦松杰
-
-
-
-
摘要:
为了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规范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探索和推广中医护理新方法,共同推进中医护理学的繁荣和发展。本刊“中医护理”栏目特向广大读者及护理同仁征稿,欢迎踊跃投稿。1征稿内容1.1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2中医干预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效果评价;1.3疑难、罕见病例的中医护理体会。
-
-
-
-
摘要:
为了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规范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探索和推广中医护理新方法,共同推进中医护理学的繁荣和发展。本刊“中医护理”栏目特向广大读者及护理同仁征稿,欢迎踊跃投稿。1征稿内容1.1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2中医干预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效果评价;1.3疑难、罕见病例的中医护理体会;1.4中医护理的循证护理、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
-
-
孙哲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技术在脑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脑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疗程15天,护理前后评估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及静脉管径,检测护理前后凝血指标,观察两组护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静脉管径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D-D值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治疗组痊显率76.67%,优于对照组痊显率46.67%(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脑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风险。
-
-
-
-
摘要:
为了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规范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探索和推广中医护理新方法,共同推进中医护理学的繁荣和发展。本刊“中医护理”栏目特向广大读者及护理同仁征稿,欢迎踊跃投稿。1征稿内容1.1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2中医干预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效果评价。
-
-
刘君红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干预对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干预,观察组使用中医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前焦虑情况、生命体征、睡眠质量。结果:对比治疗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4.83%、75.86%,前者更高(P<0.05);对比术前3天、术前30min的STAI评分,观察组术后30min的STAI评分更低,但差值更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术前1天、入室5min的HR、SBP、DBP相比,观察组入室5min的各项均更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天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相比,观察组均更低(P<0.05)。结论:中医干预对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有积极影响,能有效缓解焦虑情况,改善睡眠质量,稳定入室后生命体征,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
-
-
-
-
摘要:
马骏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安徽省首届名中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纵观古今,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时的"五禽戏"到如今中医干预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等都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拓展与应用,广受大众青睐。
-
-
沈嫣;
钱玥
-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杭州市高龄睡眠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类现状,并分析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杭州市五云山医院80岁以上的睡眠障碍患者20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及《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其睡眠障碍情况及中医证型进行分析调查,并结合中医理论探索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高龄老人中86~90岁的睡眠状况最差(P<0.05);男性睡眠情况好于女性(P<0.05).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痰热内扰、肝郁化火,睡眠症状严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通过辨证分析,个性化确定系统综合治疗方案,阴虚火旺证、心虚胆怯证失眠选取药枕、足浴、药膳等;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证者加用情志护理如冥想放松、五音疗法,并加用祛痰热、泻肝火的中医导引术.干预后高龄患者的PSQI总分较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情况方面改善明显(P<0.01);睡眠质量及入睡时间方面前后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睡眠障碍患者中86~90岁睡眠障碍情况最多,而不同性别间主要中医证型不同,男性以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心脾两虚证多见,女性以阴虚火旺证、心虚胆怯证多见.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证型,开展系统多元的临床护理干预,同时应注意加强老年患者睡眠的自我管理.
-
-
-
-
-
摘要:
为了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规范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探索和推广中医护理新方法,共同推进中医护理学的繁荣和发展。本刊“中医护理”栏目特向广大读者及护理同仁征稿,欢迎踊跃投稿。1征稿内容1.1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2中医干预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效果评价;1.3疑难、罕见病例的中医护理体会.
-
-
-
-
摘要:
为了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规范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探索和推广中医护理新方法,共同推进中医护理学的繁荣和发展。本刊“中医护理”栏目特向广大读者及护理同仁征稿,欢迎踊跃投稿。1征稿内容1.1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2中医干预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效果评价。
-
-
陈兰兰;
陈鑫;
王丽芬;
曾京慧;
林色奇;
查青林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末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索崩漏的中医治未病技术,为崩漏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提供借鉴.方法:按照治未病的流程,研究崩漏患者中医信息采集与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技术,整理崩漏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法,并对当前适宜崩漏的中医健康管理产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建立了崩漏的中医证候自诊模型,总结了崩漏日常生活指导、食疗、中医特色疗法等中医干预方法,提出了崩漏中医健康管理产品的研发思路.结论:提倡崩漏患者利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自我干预,预防崩漏的发生,促进崩漏的恢复,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崩漏患者的全程、动态健康管理,并不断丰富中医干预方案以适应崩漏患者治未病的需求.
-
-
曾京慧;
陈兰兰;
王丽芬;
陈鑫;
简晖;
查青林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末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归纳总结老年养生的中医治未病技术,为健康养老提供借鉴. 方法: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按照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中医干预等方面来归纳分析老年人中医治未病方法. 结果: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五脏虚损、易感外邪、易生积滞、易伤七情;老年人的病理特点是虚实夹杂、易传易变、多痰多瘀、阴阳易竭;老年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包括体质辨识和中医证候特点辨识;老年人的中医调摄原则包括重脾胃、重肾命、重阳气、多脏同调、阴阳同调、三因制宜,生活方式干预和中医特色技术应用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食疗应参照体质、中医证型并结合季节和地域特点制定方案. 结论:老年人治未病内容丰富,应当不断发展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技术,并不断丰富中医干预方案以适应老年人治未病的需求.
-
-
-
师建梅;
王平;
王艳;
史俊芳;
于晓强;
马艳苗
- 《第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暨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大学生属于罹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本课题组调查了某高校2013级大一新生共1382名(年龄分布在17-22岁之间),通过SDS调查结果显示其总体具有抑郁倾向的为456人,占总有效被调查人数的33.9%.其中,轻度抑郁249人,中度抑郁167人,重度抑郁40人,分别占总有效被调查人数的18.5%、12.4%和0.3%.说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正在遭受抑郁倾向的侵蚀.综合大一新生的抑郁倾向因素,其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家庭因素和专业学习压力相关.中医基于抑郁对人体气机的影响,通过调节情志等方法来纠正抑郁状态下人体紊乱的气机.以此为切入点,课题组在五行相胜理论指导下,确立方便可行的综合干预方案,开发有效的抗抑郁绿色疗法,达到减少药物使用,减轻药物副作用的目标.
-
-
陈海静;
史哲新
-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近些年血液病发病率的提高,血液病防治问题成为重点问题.中医整体观念既强调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客观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念是治未病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治未病必须从人外在的天地人和内在的精气神整体出发,从个人的饮食、运动、情志、起居和生理、心理、社会、自然诸方面采取干预相结合等综合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发生发展,做到整体预防血液病,对血液病整体预防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从形、神、环境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医干预血液病的整体预防理念和方法,这是中医在预防医学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势必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
-
王园园
- 《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医姑息治疗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综合应用中医多种治疗手段,在肿瘤治疗的各个时期进行积极、全面的中医干预,为患者解除疼痛、其他躯体症状、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尽可能消除或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在肿瘤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临症中,中医姑息治疗的全程参与对肿瘤康复意义重大.
-
-
吴明娟
- 《2017治未病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所谓脊柱相关性疾病是由于椎周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椎骨增生退变及脊柱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和压迫了脊神经、内脏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但发生疾病的脏器或组织均与脊柱相互分离且有各自的功能.《内经》首重未病先防。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匾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等篇多有论述。《内经》中强调“治未病”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
-
吴明娟
- 《2017治未病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所谓脊柱相关性疾病是由于椎周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椎骨增生退变及脊柱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和压迫了脊神经、内脏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但发生疾病的脏器或组织均与脊柱相互分离且有各自的功能.《内经》首重未病先防。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匾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等篇多有论述。《内经》中强调“治未病”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
-
吴明娟
- 《2017治未病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所谓脊柱相关性疾病是由于椎周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椎骨增生退变及脊柱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和压迫了脊神经、内脏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但发生疾病的脏器或组织均与脊柱相互分离且有各自的功能.《内经》首重未病先防。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匾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等篇多有论述。《内经》中强调“治未病”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
-
吴明娟
- 《2017治未病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大会》
| 2018年
-
摘要:
所谓脊柱相关性疾病是由于椎周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椎骨增生退变及脊柱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和压迫了脊神经、内脏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但发生疾病的脏器或组织均与脊柱相互分离且有各自的功能.《内经》首重未病先防。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金匾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等篇多有论述。《内经》中强调“治未病”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二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