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24h动态血压

24h动态血压

24h动态血压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专利文献130853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等; 24h动态血压的相关文献由388位作者贡献,包括任玮、刘娟、刘缨红等。

24h动态血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4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30853 占比:99.89%

总计:130997篇

24h动态血压—发文趋势图

24h动态血压

-研究学者

  • 任玮
  • 刘娟
  • 刘缨红
  • 刘腊平
  • 刘静
  • 卢志红
  • 吴海棠
  • 张虹
  • 徐军霞
  • 李亚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权; 左绍秀
    •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I发生情况分为无脑梗死组(n=41)与脑梗死组(n=19)。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脑梗死组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ST段改变和T波改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改变患者比例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无脑梗死组,昼夜血压节律低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杓型血压类型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无脑梗死组,反杓型血压类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ACI患者较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昼夜血压升高、血压节律降低,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有助于发现患者血压和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有利于高血压人群中ACI的早期筛查。
    • 张欢; 刘宏卓; 万文萃
    • 摘要: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BRVO)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方法:选取90例BRVO患者,以90名同期体检者(无眼部疾病,不合并除高血压外的其他全身性疾病)为对照,对研究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白天(6:00~22:00,间隔20 min)、夜晚(22:00~6:00,间隔40 min)以及24 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压(ABP)、脉搏的均值,计算血压变异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治疗史以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RVO组夜晚收缩压、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0.15±0.06)、(0.17±0.08),对照组分别为(0.07±0.01)、(0.28±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晚SBP及DBP变异性诊断BRVO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917 (0.830~1.000)和0.723(0.534~0.911)。结论:夜间SBP变异性可用于诊断BRVO。
    • 刘少芬; 吕桂枝; 肖帼丽; 朱代华
    •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偶测血压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56例,各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偶测血压检查,对比分析检测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检出率。结果24 h动态血压监测日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日间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与偶测血压监测日间SBP、日间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4 h动态血压可监测到昼夜和夜间血压。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出妊娠高血压疾病率为98.21%,高于偶测血压检出妊娠高血压疾病率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可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该方式相比于偶测血压,可更真实、方便地记录、反映患者血压状况,提升诊断准确性,对患者妊娠预后有积极意义。
    • 邱雅; 王子乾; 耿淼; 王观筠; 吴阳勋; 张仕钊; 陈红艳; 吕超; 贾建军; 姚树林; 尹彤
    • 摘要: 背景既往证据表明电磁辐射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损伤作用,然而长期暴露于电子对抗(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ECM)电磁环境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cardiac autonomic nerve system,CANS)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探讨高频电磁环境长期暴露对电子对抗作业人员CANS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2019年4-10月招募某电子对抗部队官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均衡混杂因素,入选456例。根据作业环境分为暴露组[年龄(32.08±9.44)岁]和非暴露组[年龄(31.59±9.45)岁],两组各228例,其中男性均为214例,女性均为14例。入选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心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昼夜血压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指标。结果电磁环境频段为5.5 MHz~1.84 GHz,介于高频至特高频。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和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可见暴露组干扰心搏数[Md(IQR):18643.00(8006.00,53010.75)vs 8006.00(8006.00,21826.75)]和窦性心动过缓阵数[Md(IQR):12.50(0.00,209.25)vs 0.00(0.00,9.00)]较非暴露组升高(P均<0.001),但最低心率较非暴露组显著降低[(43.39±5.15)/min vs(44.68±4.44)/min,P=0.004]。HRV指标中,反映迷走神经活性的全程相邻心搏间期差值均方根值(52.64±23.95 vs 48.28±18.58)和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极低频功率[Md(IQR):4650.92(3094.00,5519.50)ms^(2)vs 4650.92(3235.50,4650.92)ms^(2)]与非暴露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暴露组全天收缩压平均值[(117.46±6.70)mmHg vs(118.73±6.61)mmHg](1 mmHg=0.133 kPa)、全天舒张压平均值[(69.25±5.62)mmHgvs(70.76±5.68)mmHg]、白天舒张压平均值[(71.22±5.72)mmHg vs(72.70±5.69)mmHg],夜间舒张压平均值[(62.22±6.98)mmHg vs(63.54±6.06)mmHg]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率较非暴露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暴露组反杓型血压[11(4.82%)vs 2(0.88%)]比例较非暴露组升高(P<0.05)。结论长期暴露于高频电磁环境的电子对抗环境作业人员虽然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同时增高,但24 h心率和血压均显著降低,表明心脏迷走神经占优势,且伴随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升高。此外,反杓型血压比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 孙镜博; 王婉丽
    • 摘要: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日趋激烈,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3-5]。由于诊室血压只在就诊时测量,测量次数较少,且会因为患者焦虑等原因导致患者血压测量数据不准确,出现“白大衣”高血压[6],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压异常情况,而24h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方法通过动态血压记录仪来测定患者一昼夜内每隔一段时间的动态血压值,能够准确且全面地反映患者病情[7-9]。本文通过监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高血压病人群组24h的血压情况,分析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的高血压病人的24h动态血压特点以及变化规律。
    • 梁燕; 多慧玲; 陈蕾; 来于; 王艳君; 王淑婉; 黄松旭
    • 摘要: 目的 探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石家庄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级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血压负荷(BPL)、血压变异性(BPV)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的平滑指数(S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nMSBP、24hMSBP、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24 h收缩压负荷(24hSBPL)、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hSBP-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结论 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降低全天血压水平、改善血压波动、平稳降压的作用,尤其在改善夜间收缩压方面更有优势.
    • 汤峥丽; 王芳; 王唯坚
    •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H型高血压不同靶器官损伤的发生率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所有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测,并计算血压变异性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h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等指标.结果 本次最终纳入研究402例,其中按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组,H型高血压组253例,非H型高血压组149例.两组24h动态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型高血压组在24h收缩压变异系、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型高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小球滤过率与非H型高血压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24h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原发性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之间均具有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高于老年非H型高血压患者,同时老年H型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可能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相关.
    • 卢景华; 马淑媗; 祁琛虹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高原地区高血压病患者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的血压达标率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高原地区高血压病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用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3种方法监测患者血压,比较不同血压监测方法的血压达标率,并分析血压达标率的一致性.结果 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诊室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35.5%(66/186)比20.4%(38/186)、16.1%(30/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室血压达标率与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具有一致性(Kappa =0.151,P=0.001),家庭自测血压达标率与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具有一致性(Kappa =0.194,P<0.001),诊室血压达标率与家庭自测血压达标率不具有一致性(Kappa =0.043,P =0.283).结论 不同血压监测方法监测高原地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其中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最高,与诊室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达标率均具有一致性.
    • 唐海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天麻钩藤饮,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有利于减轻患者症状,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郑文贤; 陈顺; 陈建乐; 林建忠; 郑雪峰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颈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颈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平均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及颈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颈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24 h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洗能有效缓解颈性高血压患者的颈椎症状,改善大脑血供,降低血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