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3046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武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7篇、会议论文457篇、专利文献683744篇;相关期刊503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子工程信息、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等; 相关会议182种,包括2013年(第三届)海军指挥信息系统技术交流会、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系统工程分会第十三届信息化理论学术研讨会、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等;电子对抗的相关文献由3940位作者贡献,包括梁百川、王燕、等等。

电子对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7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45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683744 占比:99.57%

总计:686698篇

电子对抗—发文趋势图

电子对抗

-研究学者

  • 梁百川
  • 王燕
  • 高卫
  • 付伟
  • 周一宇
  • 胡来招
  • 赵国庆
  • 陈永光
  • 何自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郭立新
    • 摘要: 信息化时代无线电系统和装备面临的工作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电磁环境对高精尖无线电系统功能和电子装备性能的影响日益突显.科学评估信息化系统和装备所处的电磁环境状态,准确掌握时、空、频、能域的电磁环境态势,对于现代雷达、通信、导航、遥感、电子对抗等系统和装备的合理使用及其性能的充分发挥显得至关重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空间电磁环境,为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无线电系统和装备的最佳效能,不但需要关注系统和装备自身的技术指标和目标模型的准确性,而且必须把空间电磁环境作为系统和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影响要素进行深入论证和分析.电波超视距传播通常包括短波超视距传播(含经电离层反射的天波超视距传播与经地海面绕射的地波超视距传播)和超短波/微波超视距传播(含对流层散射超视距传播和对流层大气波导超视距传播)等.开展电波超视距传播与探测领域的传播机理、模型分析、预测预报、验证评估和系统应用等研究,对显著提升复杂环境中远距离超视距目标探测及通信等无线电信息系统和装备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白文; 程小梦; 任新涛; 韦娟
    • 摘要: 通过对常规雷达训练模拟器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目标特性不真实、干扰模拟缺失、没有环境监测、模拟不成体系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一种改进型雷达训练模拟器的构想,该模拟器具备复杂目标回波生成、环境杂波复现、对抗干扰模拟、实时体系对抗等功能特点,可以支撑构建多种目标在指定环境及复杂电子对抗条件下进行实战化训练,为我军实战化训练的建设工作提供优化设计参考。
    • 辛升; 朱嘉颖; 辛增献; 王雪博; 马超
    • 摘要: 针对宽带信道化接收机实现中传统FPGA软件开发周期过长的问题,文本提出一种基于SysGen(system generator)开发环境的多相滤波信道化算法快速实现及验证方法,采用模块化、参数化的设计思路,完成50%交叠多相滤波信道化处理功能,具备大带宽实时处理能力及多信号同时接收能力。与传统的底层逻辑语言编程软件开发模式相比,该方法可明显缩短开发周期,且提升了模块开发灵活性,实现了FPGA信道化模块宽带多信号实时处理,可满足当代宽带数字接收机要求。
    • 欧阳佳康; 周永坤; 饶彬
    • 摘要: 为验证无人机(UAV)集群电子对抗的效果,针对集群本体、集群压制干扰、集群转发干扰、集群相干干扰对多雷达参数测量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重点分析了信噪比、干信比、目标回波与UAV本体回波幅值比等影响因素。首先基于贪心算法对UAV干扰资源进行资源分配,然后通过仿真分析了几种干扰方式对雷达参数测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集群本体对雷达的影响效果较小,主要原因是UAV体积小,回波功率低;集群压制干扰由于增大了检测阈值,使多雷达的目标检测概率大幅降低;集群转发干扰能产生大量假目标,导致雷达测角误差较大;集群相干干扰可使雷达测角偏离主波束方向,形成角度欺骗。综合分析,压制干扰、转发干扰和相干干扰这3种干扰方式运用在集群干扰中都具有较好的干扰效果。
    • 摘要: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自2022年1月起改为月刊)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电子学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子类学术期刊,主要围绕信息化新军事变革的需要,及时报道太赫兹科学与信息电子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重点报道内容是:太赫兹科学技术、探测制导、测控通信与电子对抗、电磁场与微波、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与控制、微电子、微系统与物理电子学等领域的学术技术论文、综述、研究快报、国内外相关重要事件等。
    • 姜福涛; 黄学军
    • 摘要: 电子对抗力量协同是电子对抗力量指挥控制的“重难点”问题。随着电子对抗力量运用开始向智能化迈进,基于数据指挥的自动化指挥、智能化协同成为现代化指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子对抗智能体队形控制的2种基本方法入手,通过C++仿真对比2种方法的稳定性、时效性,研究电子对抗智能体集群如何在存在侦察或干扰盲区的环境下,通过队形变化实现协同机动任务。
    • 刘智星; 杜思予; 吴耀君; 沙明辉; 邢孟道; 全英汇
    • 摘要: 为提升雷达抗间歇采样干扰的能力,该文根据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收发分时的特点,利用脉间-脉内捷变频波形的“主动”抗干扰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并行干扰抑制方法。首先在时域对被干扰的子脉冲进行提取,并将提取到的信号进行切片处理,然后在分数阶傅里叶域利用窄带滤波器组对干扰进行抑制,最后构造匹配滤波器组进行分段脉冲压缩实现子脉冲积累。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对抗不同间歇采样干扰样式组成的多主瓣干扰,在高干信比条件下依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极大提升了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 游屈波; 王树朋; 赵斌; 刘湘德
    • 摘要: 在强对抗环境下,电子对抗应用数据呈现出猝发且数据量无法预测的特点,并且数据链资源状态不稳定,可能无法满足电子对抗应用数据的链路资源需求。为了解决应用数据的链路资源需求与链路实际资源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提出一种基于应用数据周期和优先级的适应度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基于周期的应用数据周期控制问题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在确保链路资源得到较高利用率的同时,各个应用可以发挥较高的效能,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 黄巍; 贺学智; 王兵学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军事强国陆续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陆军电子对抗装备,陆军电子对抗装备智能化需求愈发迫切。本文首先分析了陆军电子对抗装备的发展现状;其次,对目前的陆军电子对抗装备在面对高密度、高复杂度电磁信号环境和新体制作战对象时存在的适应性和自主性不足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陆军电子对抗装备中的应用相关对策建议,如提升陆军电子对抗单装智能处理能力、突破陆军电子对抗装备协同智能等,以使陆军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陆战场电子对抗环境,自主完成电磁态势感知,最终实现智能化自主对抗体系。
    • 许滔
    • 摘要: 在电子对抗领域,印刷电路板(PCB)集成射频延迟线已经有了成熟的工程应用。作为一个敏感器件,在寿命期内保证它的灵敏度和工作精度就是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考虑到使用误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不可避免,以某一特定集成射频延迟线为例,通过设计、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延迟线出现误差的原因,并给出了校正误差的方法和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