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压达标率

血压达标率

血压达标率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8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9557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医药前沿、中国医药指南、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 2014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 、第三届中国药师大会、2011年第七届河海之滨心脏病学会议等;血压达标率的相关文献由177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春娥、石玲玲、俞陈芳等。

血压达标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9557 占比:99.91%

总计:99644篇

血压达标率—发文趋势图

血压达标率

-研究学者

  • 曹春娥
  • 石玲玲
  • 俞陈芳
  • 刘恒霞
  • 孟文文
  • 宋旭丽
  • 宋杰
  • 库洪安
  • 张菁
  • 李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佳洁; 甄冬云; 董玮; 匡泽民
    • 摘要: 目的:分析“互联网+专家团队”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结局指标变化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管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高血压的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互联网+专家团队”管理模式。实施干预后,比较两组血压水平、血压达标率、治疗依从性以及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106.80±3.46)分]高于对照组[(100.08±3.44)分,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按时按量服药、按医嘱调整药物、定期复查、不适时及时联系医师方面的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互联网+专家团队”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血压达标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管理满意度。
    • 肖存霞
    • 摘要: 探究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将在本院治疗的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5例。其中常规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实验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动态血压控制水平、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达标率。2组治疗6周、治疗12周24 h DBP、24 h SBP、d DBP、nSBP、n DBP、dSBP、24 h SBPV、24 h DBPV水平较治疗前依次降低(P0.05)。相较于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更好降低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但是不影响血压达标率
    • 李燕芹
    • 摘要: 目的:分析精细化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HT)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HT患者96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前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出院前常规健康教育联合精细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护能力、行为依从性、血压达标率。结果:护理后,两组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态度、意向、生活方式、责任、吸烟、药物治疗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老年HT患者的自护能力、行为依从性及总体血压达标率
    • 李肖肖; 边立立; 董玉明; 李娟; 刘丹丹
    • 摘要: 目的 调查与分析月坛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及血压控制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就诊的高血压患者504例,通过调查问卷方法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通过血压测量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是否达标;通过查阅健康档案及就诊记录获取高血压患者的化验及检查结果.结果 本调查将低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血压值判定为血压达标,即收缩压<140 mmHg并且舒张压<90 mmHg.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的达标率为62.3%,规律用药率为96%,服用1种降压药和联合应用2种降压药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0.3%和39.1%.服用2种降压药的患者中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β受体阻滞剂(B)+钙离子拮抗剂(CCB)(C)组合比例最高(54.8%),其次是A+C+利尿剂(D)组合(29.0%).服用2种降压药的组合当中以A+C组合最多(46.2%),其次为B+C(31.5%),而A+D组合比例较低(9.6%).单药治疗以CCB类最多(63.5%),其次为ACEI/ARB类(26.6%).单药治疗以利尿剂所占比例最低(1.0%).结论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治疗用药中利尿剂的应用比例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单药治疗和两药联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较少.建议临床医生提高对利尿剂的重视程度与合理使用,尤其对于盐摄入量高的高血压患者,应考虑优先使用低至中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
    • 冯杰
    • 摘要: 目的:体会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9.5-2020.4内的7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7例,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达标率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0例,临床疗效高达97.2%,明显比82.9%的对照组高,P<0.05.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4%,明显比24.3%的对照组低,用药安全性较高,P<0.05.结论: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建议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有效提高血压达标率并确保用药安全性.
    • 卢景华; 马淑媗; 祁琛虹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高原地区高血压病患者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的血压达标率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高原地区高血压病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用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3种方法监测患者血压,比较不同血压监测方法的血压达标率,并分析血压达标率的一致性.结果 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诊室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35.5%(66/186)比20.4%(38/186)、16.1%(30/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室血压达标率与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具有一致性(Kappa =0.151,P=0.001),家庭自测血压达标率与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具有一致性(Kappa =0.194,P<0.001),诊室血压达标率与家庭自测血压达标率不具有一致性(Kappa =0.043,P =0.283).结论 不同血压监测方法监测高原地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其中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最高,与诊室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达标率均具有一致性.
    • 范成友; 刘婧; 彭松
    •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药学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病人糖脂代谢及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出院的83例T2DM合并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IMB模型的药学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180 d.比较干预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血压达标率;比较两组干预期间用药情况包括评价病人服药依从性、药物调整情况、药师建议采纳情况.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SBP[(139.27±19.61)mmHg比(131.15±16.62)mmHg]、DBP[(87.69±15.47)mmHg比(81.03±13.56)mmHg]高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35.71%比60.98%)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FPG[(8.31±2.31)mmol/L比(7.35±1.01)mmol/L]、HbA1c[(7.59±1.71)%比(6.83±1.35)%]高于观察组,血糖达标率(42.85%比65.85%)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TC[(6.86±1.14)mmol/L比(6.27±1.12)mmol/L]、TG[(2.96±0.51)mmol/L比(2.55±0.39)mmol/L]、HDL-C[(1.69±0.33)mmol/L比(1.31±0.29)mmol/L]、LDL-C[(3.69±0.71)mmol/L比(3.23±0.51)mmol/L]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评分[(6.87±0.91)分比(4.41±0.7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接受药师建议后就诊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例数[31(73.81%)比12(28.57%)]、药师建议接受例数[37(90.24%)比14(33.3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药师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T2DM合并高血压病人出院后血糖、血压达标情况,改善病人糖脂代谢情况,提高病人的用药依从性、促进病人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主动接受药师建议.
    • 李亚楠
    •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15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分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动态监测血压等.结果:干预组80例,血压达标57例,达标率71.2%;对照组76例,血压达标39例,达标率51.3%.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 饶习琴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人数各30例.其中对照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接受分层次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明显更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而言,观察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护理管理应用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可以使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更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进行广泛应用.
    • 杨伟锋
    • 摘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用降压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抽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列为观察对象,分析病例资料,以治疗形式的不同之处,将其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组样本50例.对照组获得常规治疗,试验组获得降压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对比两组耳鸣、眩晕症状消失时间、血压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耳鸣、眩晕症状消失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血压达标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4.0%少于对照组16.0%(P<0.05).结论:临床为了提升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特采用降压敷贴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既能提升血压达标率、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