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32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71243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光明中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浙江中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七届“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首届全国亚健康+与移动医疗融合应用学术大会、第六次“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年会 、中医肠疗特色疗法研讨会等;中医治未病的相关文献由67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红治、张贯京、王海荣等。

中医治未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71243 占比:99.58%

总计:71547篇

中医治未病—发文趋势图

中医治未病

-研究学者

  • 张红治
  • 张贯京
  • 王海荣
  • 葛新科
  • 高伟明
  • 向科明
  • 袁尚华
  • 陈国远
  • 鲍勇
  • 刘耀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浩文; 刘华东; 李开平; 陈涤平
    • 摘要: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更是大健康时代的一种潮流理念。本文分析了中医治未病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从理论、方法技术及实践应用3个知识模块构建中医治未病学课程知识体系,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上工”型人才队伍打下基础。
    • 蒋守森; 孙冬梅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山东省东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的500例轻度慢性病或慢性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中医“治未病”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率,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率,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健康饮食、坚持运动、戒烟戒酒、监测血压血糖等比例分别为96.80%、98.00%、98.80%、9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0%、79.20%、76.4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率分别为94.80%、94.00%、9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0%、75.60%、7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SF-36评分中,健康状态(88.34±5.61)分、躯体功能(90.25±5.53)分、认知功能(89.46±4.97)分、睡眠状态(84.06±5.18)分、生活满足感(91.38±6.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5.42)分、(78.69±5.24)分、(78.92±4.86)分、(74.68±5.29)分、(76.97±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显著,具有未病先防、保健养生等作用,能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的达标率,提升生活质量,有助于提升慢性病预防控制效果,维持机体健康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吴晶; 郎颖; 杜倩倩; 孙晓桐; 王志昊
    • 摘要: 目的评价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中英文文献库与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收集与常规治疗、管理模式相比,以中医“治未病”为基础的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控制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并交叉进行文献的阅读、筛选、资料的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e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总样本量19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治未病”实验组较常规治疗、管理对照组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WMD=-9.14,95%CI(-11.58,-6.71),P<0.05]及收缩压[WMD=-12.59,95%CI(-15.71,-9.46),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与控制。
    • 张艳; 靳颖颖; 张秀红
    • 摘要: 目的:分析中老年亚健康偏颇体质人群中医治未病自我调护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中老年亚健康偏颇体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自我调护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健康指导,自我调护组予以中医治末病自我调护干预。对比两组健康知识知晓度、健康行为养成率及干预前后健康评分。结果:自我调护组营养知识、养生知识、基本健康知识知晓度较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4、14.775、28.461,P<0.05);自我调护组保健养生技能、健康饮食习惯、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4、68.891、15.220,P<0.05);干预后,自我调护组健康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4,P<0.05)。结论:中医治末病自我调护干预应用于中老年亚健康偏颇体质人群,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度,改善健康行为,调节机体健康,提高健康评分,其应用价值较高,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孙庆; 海兴华; 刘芳; 刘新桥; 毛静远
    • 摘要: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进一步规范天津地区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的临床应用,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天津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天津市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天津市中医治未病9种体质干预方案专家共识》,为天津地区中医治未病专业提供临床指导。
    • 张秀红; 张艳; 李琴娜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漯河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收治的82例慢性病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和干预前后自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血压血糖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相关指标改变状况及管理质量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药调理、低盐低脂饮食、中医养生运动、规律锻炼健康知识知晓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5、4.661、6.455、4.556,P<0.05)。干预后,观察组ESCA、GSE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2、9.956,P<0.05);干预后,观察组DBP、SBP、HbAlc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5、2.537、11.203,P<0.05);干预后,观察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对照组低,腰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93、4.965、19.667,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主参与、解决问题和情景和追踪和协调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75、11.598、11.743,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度,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自护能力,改善血压血糖水平及相关指标,能提高管理质量。
    • 摘要: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灵魂)。治病必求于本(道+医德双馨)。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上工(国医名师)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进一步阐述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并成为肝病的基本治则,“肝为罢极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肝脾胃胰小肠(生命营养中心)。“新冠”见“气证之病,知气传血(证)”,当先“气血湿炎虚”辨证病情,“新冠”之症更是在“气血湿炎虚”之间传变。“精气神”皆可受侵。“潜伏期+检测窗口期”,无症状感染者,核酸阳性及有轻微症状的患者,都应纳入中医治未病范畴。“医德双馨”(“上工治未病+国医名师”),安慰关怀,心理治疗,也是“新冠”早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包歆滟; 王磊; 陆娟懿; 田芸; 朱吉; 马恰怡
    • 摘要: 目的以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例,设计基于供需方匹配的中医治未病医养结合服务包;方法随机抽取10家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机构,分别调研各机构内服务供方及需方,征询对治未病服务技术的需求、认知及所需扶持等;基于调研结果设计不同技术在各不同服务场景下的开展条件,以此形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未病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结果技术的效果显著、看病医生的推荐、操作规范、无痛感和可报销等因素对于老年人选择具体技术的影响较大;服务供方认为不适合开展的技术是中药灌肠;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药灌肠和针灸等技术必须由中医医生经过培训后开展。两类医养结合机构供方在针灸、艾灸、拔火罐、刮痧、按摩/推拿、中药熏蒸、中草药、中成药和外敷技术的开展形式上有差异。结论本研究初步制定了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下一步应开展针对治未病技术服务的标准化研究。
    • 吴晓晶; 赵红波; 胡旭珍
    • 摘要: 目的: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干预,依据不同体质人群制定防治策略。方法:将200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采用《高血压病调查问卷》和《中医体质量表》收集患者信息,建立健康档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予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治未病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血压、血脂、体重指数变化,分析对高血压体质影响,评价生活质量情况,总结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且收缩压、舒张压及TG、LDL-C、BMI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生活质量及中医体质量表评分,治疗后干预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各体质类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病通过中医治未病的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高血压及血脂、体重等相关危险因素,有效改善患者体质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较好。
    • 张晋; 宋昌梅; 尹超群; 刘小青; 孙蓓; 赵全利; 任军华; 刘月梅; 孙其伟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民居体重、血压及体质等的干预效果及模式建立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6家治未病基地的高血压伴超重或肥胖患者,进行三个月“五位一体”综合干预,记录干预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体质、心理测评、中医体质辨识等指标数值。结果干预后受试者在体重、BMI、心理状态、偏颇体质、反应适能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心肺功能、体脂百分比、血压变化与其依从性相关,依从性高者心肺功能明显改善,体脂百分比下降,结果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压较前稳定,依从性差者无明显变化。结论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降低患者体重、BMI,提高心肺耐力值,稳定血压及逆转高血压前期状态,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达标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