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退火
激光退火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636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35337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功能材料、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集成电路应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年会、全国化合物半导体.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等;激光退火的相关文献由967位作者贡献,包括兰艳平、水村通伸、严利人等。
激光退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35337篇
占比:99.96%
总计:235420篇
激光退火
-研究学者
- 兰艳平
- 水村通伸
- 严利人
- 周卫
- 徐建旭
- 刘朋
- 川上隆介
- 河口纪仁
- 田中幸一郎
- 西田健一郎
- 窦维治
- 郑石焕
- 森田胜
- 刘志弘
- 田雪雁
- 张紫辰
- 罗闻
- 路兆里
- M.正木
- 周伟
- 张宇
- 若林直木
- 邱裕明
- 黄元昊
- 全祥皓
- 大谷久
- 宋春峰
- 崔国栋
- 曹义昌
- 河崎律子
- 笠原健司
- 肖天金
- 道格拉斯·E·霍姆格伦
- 侯煜
- 山崎舜平
- 次田纯一
- 王然
- 王瑜
- 町田政志
- 畑中诚
- 蒋一鸣
- 陈静
- 刘国淦
- 刘效岩
- 刘松林
- 吕祖彬
- 吴焕照
- 张喆
- 张昆鹏
- 易飞跃
-
-
李运锋;
黄元昊;
刘亚;
蓝科
-
-
摘要:
激光退火技术有热预算低、瞬间温度高的特点,其温度场特性是材料电学性能的重要表征参数。准确实时测量瞬态小温度场对整体退火工艺过程的把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辐射测温法通过收集样品辐射光谱中特定波段的能量来实现温度的非接触在线测量,具有响应快、测温范围宽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nGaAs红外光电二极管的双色辐射测温系统设计方案,采用波长积分法对该测温系统进行精确标定,单波段带宽可达350 nm,能够对小于0.01 mm^(2)的小视场进行稳定快速测量。去除标定热台稳定性后的测温重复性最大仅为0.05%oR(of reading,读数精度),精度小于1%,远超同类高温测量设备。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法热仿真结果,提出一种基于单个光电二极管测量温度场分布的方法,讨论了最高温度与读数温度之间的关系,为工艺参数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
-
刘敏;
郑柳;
何志;
王文武
-
-
摘要:
目前,激光退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加工领域,但对如何选择激光条件进行相应的退火并没有系统清晰的准则可以参考,尤其是在硅的深注入杂质激活方面。本文通过对激光照射在硅晶圆上形成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激光波长和脉冲宽度对加热深度以及晶圆背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激光波长或脉冲宽度,都有助于增加激光退火的加热深度。而对于特定的激活深度需求,存在着最优的激光波长和脉冲宽度组合,可以使退火所需要的激光脉冲能量最低,硅晶圆背面的温升最小。本文通过模拟仿真给出了激活深度在1~10μm范围内的最优波长和脉宽值,可为实现高效的深硅注入激光激活工艺提供重要的条件参考。
-
-
刘敏;
郑柳;
何志;
王文武
-
-
摘要:
基于硅(Si)中高能注入磷(P)的连续激光退火方法展开研究。采用的P离子最高注入能量为10 MeV,在Si中的注入深度可达7μm。分别采用532 nm和808nm波长的连续激光退火,照射时间分别为2 ms和2.7 ms。结果显示,虽然532 nm激光在Si中的穿透深度只有1.25μm,不到808 nm激光的1/10,但由于照射时间较长,热传导起到主要作用。因此,两种退火方案都可以实现整个注入深度的有效激活。532 nm连续激光退火实现了93%的激活效率,808 nm激光退火的激活效率接近100%。
-
-
张为国;
唐世弋;
张俊;
黄元昊;
罗闻
-
-
摘要:
未来一段时间半导体市场整体是逐渐增长的,尤其是以5G、Al等深度学习芯片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应用推动集成电路芯片需求的不断增长,摩尔定律的发展可以看作是栅极沟道尺寸不断缩小的过程,其CMOS电路制备工艺中快速热退火RTP技术的热预算和温度控制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其制作需求,而更加精确的温度控制与更高热预算特性的激光退火技术必将在CMOS先进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
季益静
-
-
摘要:
分析碳化硅肖特基接触工艺和欧姆接触工艺技术发展历程,目前存在的问题。碳化硅肖特基接触工艺的发展特征是低势垒高度金属逐渐替代高势垒高度金属,研究发现这与器件应用场景的进化和碳化硅工艺技术水平的发展直接相关。随着更多器件结构设计的引入,碳化硅P型欧姆接触已经变得和N型欧姆接触同等重要。阐述碳化硅金属半导体接触工艺未来优化的方向。
-
-
季益静
-
-
摘要:
分析碳化硅肖特基接触工艺和欧姆接触工艺技术发展历程,目前存在的问题.碳化硅肖特基接触工艺的发展特征是低势垒高度金属逐渐替代高势垒高度金属,研究发现这与器件应用场景的进化和碳化硅工艺技术水平的发展直接相关.随着更多器件结构设计的引入,碳化硅P型欧姆接触已经变得和N型欧姆接触同等重要.阐述碳化硅金属半导体接触工艺未来优化的方向.
-
-
张为国;
唐世弋;
张俊;
黄元昊;
罗闻
-
-
摘要:
未来一段时间半导体市场整体是逐渐增长的,尤其是以5G、Al等深度学习芯片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应用推动集成电路芯片需求的不断增长,摩尔定律的发展可以看作是栅极沟道尺寸不断缩小的过程,其CMOS电路制备工艺中快速热退火RTP技术的热预算和温度控制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其制作需求,而更加精确的温度控制与更高热预算特性的激光退火技术必将在CMOS先进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