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澜沧江流域

澜沧江流域

澜沧江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34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工业经济、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2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1912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今日民族、保山学院学报、资源科学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三届水利水电生态保护研讨会、水电2013大会——中国大坝协会2013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第三届云南省科学技术论坛 等;澜沧江流域的相关文献由526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大明、甘淑、刘世梁等。

澜沧江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2 占比:13.89%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98%

专利文献>

论文:1912 占比:85.13%

总计:2246篇

澜沧江流域—发文趋势图

澜沧江流域

-研究学者

  • 何大明
  • 甘淑
  • 刘世梁
  • 崔保山
  • 曾广权
  • 伊森昌
  • 姜鲁光
  • 张佩芳
  • 张昌顺
  • 徐义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邱良; 邱维; 王玉赞
    • 摘要: 风电出力特性分析是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研究的基础。以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完整年小时风电出力系数为研究基础,分析该区域风电出力特性。结果显示,汇集后风电出力全年月际变化显著,出力系数在0.7~1的频率很低,限制风电出力系数在0.61以下的电量即可达到全年理论上网电量的95%,小时出力天然波动性大,但变幅大于20%的概率不大。
    • 李卫海; 李雁; 张泉
    • 摘要: 基于国产高分专项卫星数据提取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的耕地空间分布,结合景观生态指数、空间统计等方法对山地环境下耕地细碎化、耕作距离、坡度等生产压力指标等多因素进行分级评价,从县域尺度开展耕地生产适宜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国产高分数据在山区复杂性地表环境下的耕地生产适宜度的差异化研究中有显著意义;(2)从县域研究层面看,澜沧江流域的耕地生产适宜度受地形、气温、降水、耕作距离(农耕交通便捷性)、耕地空间细碎化程度等影响,随纬度增加,适宜度综合得分呈现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大趋势,表明在澜沧江(云南段)流域内,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地区更适宜耕作;(3)20个县的耕地生产适宜度中,勐腊县表现为强适宜;勐海县、景洪县表现为较适宜;澜沧县、思茅区、景谷县、镇沅县、景东县、隆阳区、昌宁县表现为适宜;双江县、临翔区、云县、南涧县、凤庆县、永平县、玉龙县、兰坪县、德钦县表现为较不适宜,维西县表现为强不适宜耕作。
    • 曾克忠; 罗桓彬
    • 摘要: 澜沧江普洱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宜鱼条件,土著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正在不断衰减。水电站大坝建设、不科学人工增殖放流及对外来物种入侵缺失防范等,都是该水域土著鱼种群演变的诱因。本文根据澜沧江普洱段水域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分析了土著鱼种群衰减原因,并提出保护土著鱼种群的应对措施,以期更好地保护澜沧江流域的渔业资源,构筑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水域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 冷鹏
    • 摘要: 以澜沧江流域中段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的10种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采样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样地土壤的养分状况,旨在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数据支撑,为当地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王鸿洋; 唐金云; 余君妍; 徐雅倩; 杨正健; 马骏
    • 摘要: 为研究气候变化下澜沧江流域内径流演变趋势,构建了云南省内澜沧江流域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根据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设置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分析了气温、降水对径流和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澜沧江流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其模拟径流量判定系数及纳什系数的率定验证结果均高于0.8,澜沧江年径流量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下游、干流高的特征,径流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与降水成正比,与气温成反比,径流变化由降水变化主导;澜沧江潜在蒸散量与降水成反比,与气温成正比,潜在蒸散量由气温变化主导。选取云南省内澜沧江上中下游各代表点分析气候变化特征,并由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和神经网络模型综合预测未来澜沧江流域内气候变化趋势。经Mann-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过去四十年间气温主要呈显著性上升趋势,降水时空波动变化较为复杂总体呈显著性下降趋势,相邻年间变化幅度分别在1°C和20%以内。未来气温将呈约1°C/20 a的上升趋势,降水将呈约10%/20 a的上升趋势。未来气温和降水变化将使径流及潜在蒸散增加,径流增加集中于雨季最大可增加约38%,蒸散集中于干季最大增加约6%,干雨季旱涝风险增加,更加需要云南省内退耕还林策略涵养水源和梯级水库的调度防控防治旱涝灾害。
    • 江维薇; 李文涛; 肖衡林
    • 摘要: 澜沧江最大梯级水库——糯扎渡水库运行之后,消落带许多原有植被物种被淹消亡,造成大面积次生裸地以及严重水土流失现象.消落带植被亟待生态修复,但缺乏基本数据支撑和参考.2020年7月,基于轻型无人机支持下的3S技术,结合现场调研,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空间叠加分析、景观格局指数以及典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提取了糯扎渡水库典型消落带植被分类图及地形数据,定量分析了研究区本土物种组成、面积、覆盖率、分布特征、景观空间格局及地形解释.结果显示,研究区消落带植被覆盖率达74.13%,涵盖18种植物,物种数量仅占蓄水前的18.9%,原生植物仅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存活,物种组成趋于简单,以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为主,分别占比55.56%、33.33%,菊科占据优势,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和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为主要优势物种,分别占比47.41%、29.39%、9.37%和4.56%,可作为生态修复备选物种.地形因子对消落带植被影响大小:高程>地表起伏度>水体距离>坡度>地形湿度指数>坡向.研究区优势植物均呈聚集分布,消落带中下部、上部分别以苍耳和狗牙根斑块为主导,苍耳和狗牙根在斑块优势度、连通性以及形状复杂性方面均远大于牛筋草和藿香蓟,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存潜力.苍耳在地表起伏度0~1.26 m区段覆盖良好,狗牙根、牛筋草在地表起伏度0.78~2.07 m区段覆盖良好,当地表起伏度>2.07 m,植被生长困难.植被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斑块形状复杂性分别与地表起伏度呈正相关、负相关,即地表起伏度越大导致植被景观格局越破碎和斑块形状越简单,进而导致种群生存力减弱.
    • 袁晓仙
    • 摘要: 当一条河流被人类赋予名称,就意味着人类与河流开始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既标识河流自身,也标识人类对河流的需求。环境史视域下“人-河”互动过程中的澜沧江流域河流之名的由来、内涵及演变,不仅体现流域内民族文化和河流环境的差异性,而且反映流域内不同民族河流环境认知和河流资源利用实践的关系。河流之名折射的人类对河流环境的认知和利用空间,揭示了人随水行而形成的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活空间,构成流域内各民族水文化心理和水患灾害防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流域内不同民族水生态文明观的体现。
    • 李斌
    • 摘要: 自然地理环境离开佛山沿澜沧江便进入云岭乡。云岭乡位于澜沧江两岸东边接近德钦升平镇,南边与怒江贡山接壤,西北部与西藏林芝地区相邻,四面环山、山顶寒冷、终年积雪。河谷地带温暖潮湿、植被丰茂,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草场,大部分云岭人就居住在片河谷地带。难以想象藏区有如此美丽的人间仙境,难以想象当地人民生活如此优裕。
    • 林平
    • 摘要: 三年前,我从中原远赴西藏,去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施工现场采访,耳闻目睹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本文记录的,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那年,立秋刚过,西藏澜沧江流域雨水不断,云遮雾绕,冷风瑟瑟。我打着雨伞,伫立新建的318国道如美澜沧江大桥上,听水观山。
    • 张平; 段立新; 黄超; 张永红; 李磊; 冯鲲; 邓治军; 张朝粤
    • 摘要: 华能集团在澜沧江流域云南迪庆段开发的乌弄龙、里底水电站全部机组于2019年7月实现投产发电.澜沧江"百千万工程"是以公司水电站周边及各建设项目移民点为重点,积极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其中资助开展1×104个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是"百千万工程"主要内容之一,建设期间,建管局积极实施水电移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水电移民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助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安置目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