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滑坡机理

滑坡机理

滑坡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矿业工程、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6702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技术与市场、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地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4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现场技术交流会、2012年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九届矿山学术交流会等;滑坡机理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磊、张保俭、汤平等。

滑坡机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1.85%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6702 占比:97.87%

总计:6848篇

滑坡机理—发文趋势图

滑坡机理

-研究学者

  • 孙磊
  • 张保俭
  • 汤平
  • 卢联川
  • 吴云飞
  • 唐辉明
  • 孙萍
  • 尹光志
  • 张卫中
  • 张卫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Karimov Nodirbek
    • 摘要: 针对复合顺倾弱层边坡易发生破坏的工程难题,以某露天矿采场东帮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综合分析了采场东帮的滑坡形式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极限平衡法对东帮边坡稳定性分析后得出最危险区域的稳定系数为1.27,此数值大于确定的安全储备系数1.2,满足生产对安全的要求。顺倾弱层因生产导致剥、采工程的逐渐变化,将被陆续暴露在坡面上,演化为滑体的下部边界,致使东帮滑坡是以圆弧和弱层共同作用的组合形式;边坡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上部岩体会挤压下部岩体沿着顺倾弱层发生滑移。弄清边坡破坏形式和机理,能够为优化边坡的空间形态和边坡防滑提供理论依据,保证煤矿高效生产及人员生命安全。
    • 鲍燕妮
    • 摘要: 以云南某道路工程为依托,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干湿循环对土体开裂、渗透性和强度衰减的影响,揭示膨胀土路堑边坡3种典型的失稳模式:一是干湿循环作用下的边坡浅层流滑;二是高渗透夹层吸水膨胀导致的局部崩塌;三是老滑坡裂隙带强度控制的深层滑移。进而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破坏机理,并介绍了具体加固处理措施,为类似膨胀土区域路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 赵思奕; 田仲伟; 杨剑; 郑建涛; 李晴
    • 摘要: 地表浅层膨胀土在大气影响下反复吸水膨胀失水收缩,产生大量干缩裂隙并显著降低其强度和完整性,直接在此类土层上填筑路堤或开挖路堑极易引起路堤边坡过大变形甚至失稳破坏,严重影响工程安全。基于此,文章以云南某中弱膨胀土地区的工程边坡为研究对象,对该滑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等膨胀土广泛分布区,地层当中大量存在强度极低、结构破碎且埋藏较浅的软弱夹层,在工程边坡开挖或填筑过程中极易进一步贯穿形成滑动面。在工程勘察阶段查明软弱层的强度和位置,将软弱层纳入边坡的分析模型中合理计算稳定性,同时施工过程应注意防止水流入渗,避免软弱层的强度进一步弱化,是防止此类膨胀土工程滑坡的关键。
    • 陶波; 李锋; 马威; 刘建雄; 易守勇
    • 摘要: 采用工程地质钻探、物探、地质测绘及室内试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结果表明:1)滑坡体主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飞鹅山滑坡属于新形成的深层中型牵引式滑坡,在平面上呈圈椅状。2)滑坡属于双层滑面滑坡,主滑面以中型深层滑坡为主,主滑体上部发育中型中厚层滑坡。3)滑坡产生的原因为:(1)泥质粉砂岩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且岩层倾角为中等倾角;(2)人工开挖使坡脚形成高陡临空面,抗滑力大为降低;(3)雨水沿层面及节理裂隙入渗至坡体深部,大大增加岩土体容重,同时泥质粉砂岩遇水软化,抗剪强度显著降低。4)结合该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坡面削坡+锚杆(索)+格构梁+双排预应力锚拉抗滑桩+三维网植草绿化+截排水+毛石挡墙的综合治理方法进行防治,监测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形及位移已得到有效控制,整治效果良好。
    • 贾唯龙; 常晁瑜; 李佩茹; 张志伟; 徐久欢; 杨济源
    • 摘要: 基于颗粒流理论研究土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及其滑动过程是近年来滑坡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标定土体细观参数、模型建立、动力输入、动态监测等过程,利用PFC2D程序模拟了西吉县兴平乡堡湾村下马达子滑坡的失稳破坏运动过程,得到了该滑坡的破坏运动机理。得到如下结论:(1)下马达子滑坡的失稳机制是在地震作用下斜坡前缘牵引、后缘推挤,使得坡肩受拉发生破坏,失稳后坡肩位置较大的速度和位移是地震滑坡破坏力强、致灾范围大的主要原因;(2)黄土地震滑坡的滑坡后壁相对平缓,这是区别于重力滑坡的重要特征之一;(3)颗粒流模拟得到的滑坡前后相对高差和长度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因此,颗粒流方法可以用于地震滑坡滑距的预测。
    • 石广洋; 吴云飞; 黄月军; 孙磊
    • 摘要: 以胜利露天煤矿南端帮滑坡为工程实例,探讨了露天矿软岩边坡滑坡治理技术;结合矿区地质资料和水文条件,对南端帮滑坡机理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削帮压脚和压脚2种治理方案,并对2种方案进行了技术论证和经济对比;结果表明,削帮压脚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结合削帮压脚方案综合制定了满足技术、经济、安全的软岩边坡滑坡的治理施工程序。
    • 曾朋; 金煜翔; 钟志辉
    • 摘要: 以广东某复杂滑坡为典型工程案例,结合现场变形调查、工程地质调绘及补充深孔位移监测情况,对其进行分级、分层、分区,剖析其滑坡特征、产生滑坡的原因,认为地质环境、工程活动、降雨、地下水综合作用导致了边坡滑坡,最后针对该滑坡的特点及成因,提出分期、分区域治理,据此提出了竖向钢花管群桩+斜向预应力锚索冠梁的加固处治技术方案,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滑坡的处治思路提供参考.
    • 韩帅; 孙萍; 李荣建; 张瑾; 李晓斌; 祝恩珍
    • 摘要: 在甘肃天水地区每年由降雨诱发的黄土-泥岩滑坡灾害事故很多,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探索该类斜坡的滑动破坏过程与机理,在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及岩土体力学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大型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上部黄土+下部泥岩"二元结构类型斜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动态变形演化过程,揭示该类斜坡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强降雨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以滑动破坏为主,水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土体自重、引起土体强度降低、降低结构面的抗滑力、产生孔隙水压力及降低有效应力等几个方面,斜坡的破坏模式则主要表现为坡肩侵蚀→微裂隙产生、发展、贯通→斜坡局部滑动破坏→斜坡整体滑动破坏.研究结果对天水地区该类滑坡的早期识别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为该类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 石广洋; 吴云飞; 黄月军; 孙磊
    • 摘要: 以胜利露天煤矿南端帮滑坡为工程实例,探讨了露天矿软岩边坡滑坡治理技术;结合矿区地质资料和水文条件,对南端帮滑坡机理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削帮压脚和压脚2种治理方案,并对2种方案进行了技术论证和经济对比;结果表明,削帮压脚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最优;结合削帮压脚方案综合制定了满足技术、经济、安全的软岩边坡滑坡的治理施工程序.
    • 王长军; 曹春晖; 陶志刚
    • 摘要: 南芬露天矿面临频繁的滑坡、泥石流、崩塌、沉降等地质灾害问题.为了揭示露天矿滑坡机理,并充分理解其动力学过程,以2019年1月4日发生在南芬露天矿下盘394~502 m台阶中部老滑坡体区域的滑坡为例进行研究.该工作结合现场勘查、地质资料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露天矿滑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挖扰动、冻融循环,爆破振动是诱发露天矿滑坡的主要原因.另外,滑坡区域位于老滑坡体区域内,滑坡源属于松散堆积物,老滑坡体自身的低稳定性是发生滑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结合弹塑性Mohr-Coulomb理论对露天矿滑坡的动态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露天矿滑坡堆积体分布在垂直落差约120 m高的台阶上,滑坡形态呈现倒V字形,滑坡体下缘宽度约240 m.露天矿滑坡形态、滑动距离、范围等与现场调查结果吻合较好.S P H方法可以很好地再现露天矿滑坡的动态过程.数值结果可以为划定露天矿危险区域,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