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PFC2D

PFC2D

PFC2D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专利文献422579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工程地质学报等; PFC2D的相关文献由48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天鸿、刘文白、王培涛等。

PFC2D—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422579 占比:99.96%

总计:422737篇

PFC2D—发文趋势图

PFC2D

-研究学者

  • 杨天鸿
  • 刘文白
  • 王培涛
  • 于庆磊
  • 任张瑜
  • 侯克鹏
  • 冯兴波
  • 刘世民
  • 刘夕奇
  • 刘远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尘; 李江腾; 赵远; 刘双飞
    • 摘要: 以铜陵冬瓜山铜矿采场爆破为研究对象,基于矿山爆破设计参数,建立了PFC^(2D)数值爆破模型,对拟定的12组不同爆破参数进行模拟优化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参数下模拟爆破效果及监测点的应力值,得出最优爆破参数为:排距2.5 m、孔距2.5 m;现场生产实践证实,采用此爆破参数时能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验证了PFC^(2D)数值程序模拟爆破的可行性。
    • 张清芳; 洪鹤轩; 沈璐
    • 摘要: 湿筛混凝土通常用来代替由于骨料粒径较大而不便开展物理试验的水工全级配混凝土。为了研究加载速率对湿筛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破坏形态的影响,从细观角度出发,运用颗粒流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湿筛二级配混凝土细观数值试件,根据拟静态单轴压缩(应变速率10^(-5) s^(-1))试验数据标定出数值试件中砂浆颗粒之间、粗骨料颗粒之间及砂浆颗粒与粗骨料颗粒接触面之间的细观参数,进而开展应变速率为10^(-4) s^(-1)、10^(-3) s^(-1)、10^(-2) s^(-1)的动态加载并进行动态力学性能及破坏形态的数值模拟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应变速率下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相近,峰值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增长率为7.3%~37.9%,峰值应力处应变增大幅度不大。试件破坏形态与物理试验现象吻合较好,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裂缝数量不断增加,裂缝分布趋于均匀,裂缝数量增长率平均为峰值应力增长率的4.2倍。此外,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数值试件内部的颗粒接触力的不均匀程度有所降低,这表明动态强度的增长与混凝土内部受力的不均匀程度有关。
    • 王宇驰; 杨勇; 张忠政; 胡军; 夏治国; 杨斌
    • 摘要: 天然岩体中存在不同几何形状的裂隙和孔洞缺陷,这些孔洞缺陷改变了岩体的力学特性,是引起围岩失稳的关键因素。对组合孔洞缺陷模型进行研究,有助于围岩的稳定性控制。采用二维颗粒流(PFC^(2D))软件对不同倾角组合孔洞缺陷的岩石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这些缺陷对岩石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孔洞缺陷的存在降低了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峰值应变、起裂应力和损伤应力,加速了裂纹的产生,促进了岩石的破坏;不同倾角对试样力学性能和损伤程度的影响不同,随着倾角的增大基本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裂纹产生前,各模型的拉应力集中区分布在孔洞的上、下端部,压应力集中区分布在孔洞的左右两侧;模型破坏后,压应力集中区域沿孔洞的左右端部转移至模型的左右两侧。
    • 冯豪天; 陈俊智; 任春芳
    • 摘要: 为研究直剪条件下含交叉裂隙岩石的裂纹扩展模式和剪切特性,基于PFC^(2D)研究直剪条件下含裂隙岩石的裂纹扩展模式和剪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直剪过程可分4个阶段:Ⅰ初始平静阶段、Ⅱ裂纹单一扩展阶段、Ⅲ裂纹复杂扩展阶段、Ⅳ破坏阶段;法向应力越大,Ⅱ,Ⅲ阶段的裂纹扩展程度受到抑制;岩石中含单裂隙时,随裂隙角度α的增加,抗剪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遵循先降后增的规律;含交叉裂隙时,当主裂隙角度α=120°,150°时,抗剪强度随次裂隙角度β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抗剪强度最小值均出现在β=30°;加固含裂隙岩体时,预防裂隙或者潜在破坏面两侧的岩体产生位移差,使其加固后成为1个稳固整体,是避免岩体产生裂纹导致破坏的重要手段。
    • 谷东京; 李建林; 黄宜胜
    • 摘要: 为了了解土石混合体的破坏机理及其力学性能,借助于PFC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土石混合体的剪切特性,包括不同颗粒级配组粒径质量分数、颗粒的缺失、模型尺寸3个因素对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细颗粒含量对模型剪切强度的大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细颗粒含量越大,模型的剪切强度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2)细颗粒的粒径质量分数为85%是区分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是否明显波动的分界点。(3)模型剪切强度与模型面积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且细颗粒的粒径质量分数越小,模型尺寸效应与剪切强度的相关性就越强。
    • 谢锦华
    • 摘要: 以重阳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用PFC^(2D)建立裂隙岩体模型,采用“先加载后开挖”的方法,对全断面开挖及二台阶法开挖进行数值模拟,从细观角度分析了开挖方式对裂隙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围岩中的裂隙对隧道围岩的破坏具有决定性作用;二台阶法开挖能够有效减小围岩的变形破坏。
    • 肖桃李; 袁浩; 折海成; 黄梅
    • 摘要: 在岩体工程中,裂隙构型属性对新生裂纹起裂和扩展规律、破坏模式及力学行为都有着显著影响。以预制含单裂隙类大理岩为研究对象,结合室内单轴压缩试验与PFC数值模拟试验,针对不同裂隙长度和倾角岩样的起裂、扩展、破坏及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岩样破坏模式主要受裂隙倾角控制,破碎程度主要受裂隙长度控制。(2)岩样加载变形过程中的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和峰值应力随裂隙倾角的增加而增加,随裂隙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裂纹起裂角随裂隙倾角的增大而减小。(3)裂纹的起裂特性为,在低裂隙倾角(即α<45°)时,裂纹从离预制裂隙中心有一定偏移处开始起裂;在高裂隙倾角(即α≥45°)时,裂纹从预制裂隙的尖端开始起裂,最终形成“弥散式”分布。(4)裂纹扩展规律主要以剪切裂纹为主,在低裂隙倾角(即α<45°)时,裂纹的扩展有明显的聚集带形成;在高裂隙倾角(即α≥45°)时,裂纹聚集带逐渐弱化,朝着“弥散式”方向扩展。研究成果对合理评价岩体结构和设施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陈祥; 肖桃李; 折海成
    • 摘要: 含天然裂缝和层理岩体的断裂破坏是由其内部裂隙起裂、扩展、汇合成宏观剪切带直至失稳破坏引起的。通过对含单裂隙岩样开展三轴加载试验,并采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岩样在不同围压和裂隙长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质与裂纹的起裂、扩展和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当围压为7 MPa时,岩样以剪切-拉伸复合破坏模式为主;当围压为14 MPa时,岩样以Y型剪切破坏、单一斜剪破坏模式为主;当围压为21 MPa时,岩样以X型剪切破坏模式为主。围压越大,岩样的强度与弹性模量越高,岩样的破坏越明显;预制裂隙越长,岩样的强度与弹性模量越低,裂纹扩展的规模越大。随着围压的增加,拉裂纹占比逐步增加。围压与预制裂隙长度增大,岩样破裂带范围越广。该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含单裂隙岩体的扩展与破坏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周鹏; 李志华; 王伟; 江山山; 刘程
    • 摘要: 为研究邹庄矿72煤层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放煤工艺参数,运用PFC2D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对比不同放煤步距、方式和顺序下的放顶煤率和含矸率,确定该工作面的最优放煤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放煤步距中,1.2 m是该工作面的最优放煤步距。单轮顺序上行放煤方式的顶煤放出率及含矸率优于其他放煤方式。通过本次研究,确定了邹庄煤矿72煤层大倾角综放面合理的放煤工艺参数,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顶煤放出效果。
    • 贾唯龙; 常晁瑜; 李佩茹; 张志伟; 徐久欢; 杨济源
    • 摘要: 基于颗粒流理论研究土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及其滑动过程是近年来滑坡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标定土体细观参数、模型建立、动力输入、动态监测等过程,利用PFC2D程序模拟了西吉县兴平乡堡湾村下马达子滑坡的失稳破坏运动过程,得到了该滑坡的破坏运动机理。得到如下结论:(1)下马达子滑坡的失稳机制是在地震作用下斜坡前缘牵引、后缘推挤,使得坡肩受拉发生破坏,失稳后坡肩位置较大的速度和位移是地震滑坡破坏力强、致灾范围大的主要原因;(2)黄土地震滑坡的滑坡后壁相对平缓,这是区别于重力滑坡的重要特征之一;(3)颗粒流模拟得到的滑坡前后相对高差和长度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因此,颗粒流方法可以用于地震滑坡滑距的预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