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散元方法

离散元方法

离散元方法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8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0233645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33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中国)、第十二届全国岩石破碎工程学术大会、2014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方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等;离散元方法的相关文献由866位作者贡献,包括季顺迎、严颖、常明丰等。

离散元方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1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33645 占比:100.00%

总计:10233920篇

离散元方法—发文趋势图

离散元方法

-研究学者

  • 季顺迎
  • 严颖
  • 常明丰
  • 刘璐
  • 凡凤仙
  • 狄少丞
  • 黄晓明
  • 王家全
  • 裴建中
  • 刘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祺; 乔婷; 季顺迎; 厚美瑛
    • 摘要: 宏观颗粒体系的有序堆积研究可以为热系统中微观粒子的自组装提供研究模型,也有助于工业生产中提高颗粒材料的填充率.实验发现圆筒中的圆角立方体颗粒受容器往复旋转剪切作用会实现有序堆积.为探究旋转圆筒中立方体颗粒有序堆积过程的内部结构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理,采用超二次曲面方程构造了圆角立方体颗粒,基于离散元方法对旋转剪切作用下圆角立方体颗粒有序堆积过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复现了实验中立方体颗粒从随机堆积状态向有序致密堆积状态转变的过程,给出了体积分数和有序度参数在容器不同运动条件下随旋转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立方体颗粒的体积分数和有序度表现为随着容器旋转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大直至稳定的变化趋势.体系的有序堆积过程由外层颗粒开始逐渐向内部颗粒扩展.通过调控容器旋转角位移发现颗粒完成有序堆积过程所需的特征旋转次数与容器旋转角位移呈现反比例关系.旋转角位移过低,体系只会形成两种颗粒团簇共存的结构,即某一面平行容器底面的颗粒团簇与面对角线平行重力方向的颗粒团簇共存.研究也发现在亚重力环境下立方体颗粒同样可以通过容器的旋转实现有序堆积.重力加速度的减少会抑制立方体颗粒从无序堆积向有序堆积的转变.
    • 何宾峰; 詹成胜; 赵桥生; 轩慎宇; 国威
    • 摘要: 浮冰是船舶极地冰区航行遇到的一种典型冰况.文中运用商业离散元软EDEM,对冰块进行动力学建模,考虑流体作用对浮冰的影响,对“雪龙号”船模在不同航速、密集度、厚度和尺寸大小条件下的直航运动进行模拟,计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冰阻力大小,并分析了不同航速和不同浮冰参数下冰阻力的特性.结果表明:冰阻力变化趋势随航速增加而增大,但增长趋势减缓;随密集度增加而增大,在高密集度时,增长趋势明显;随厚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随浮冰边长的增加而增大,当边长大于0.2 m时,冰阻力保持不变.
    • 于天林; 凡凤仙
    • 摘要: 竖直振动激励下颗粒毛细上升现象为颗粒物料的提升、输运和采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路径.然而,已有颗粒毛细上升行为研究仍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缺乏对重力加速度、水平振动分量、颗粒粒径分布影响的深入探究.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离散元方法,对不同操作条件下颗粒毛细上升现象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并对颗粒最终毛细上升高度和平均毛细上升速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重力条件下,颗粒毛细效应仍能发生,颗粒最终毛细上升高度和平均毛细上升速度随重力加速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颗粒最终毛细上升高度对水平振动分量的变化不敏感,而平均毛细上升速度随水平振动分量的增大而增加;在平均粒径相等的情况下,粒径服从高斯分布的颗粒比单一粒径颗粒的最终毛细上升高度最大值对应的临界管径更大,并且同处于堵塞效应影响的管径区域时平均毛细上升速度也更快.
    • 杨斌; 韩月; 周利; 孙乾洋
    • 摘要: 本文采用二维离散元法模拟碎冰与船舶的相互作用。运用海冰粘弹性的Kelvin模型,结合船舶与碎冰的耦合运动,通过Newmark法求解三自由度船舶运动方程,计算船舶航行于碎冰区的碎冰载荷。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数值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海冰不同的弹簧系数、粘性阻尼系数与摩擦系数对碎冰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满足计算要求;相比于粘性阻尼系数,弹簧系数与摩擦系数对碎冰载荷影响更显著。本文的研究可为极地船舶碎冰阻力设计和船模实验提供理论帮助。
    • 崔溦; 魏杰; 李国栋
    • 摘要: 基于离散元方法,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粗骨料真实形态,并通过黏结颗粒模型实现粗骨料破碎,构建混凝土粗骨料-砂浆-ITZ的三相离散元模型,从细观层次探究粗骨料破碎对混凝土变形和破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不同可破碎粗骨料质量分数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整体上随可破碎粗骨料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少;粗骨料的破碎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可破碎粗骨料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先短暂上升而后迅速下降,达到临界值32%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基本不变;从细观角度解释了裂缝不仅沿着ITZ拓展,还存在贯穿粗骨料的现象.
    • 王晓; 薛玉君; 程波; 刘俊; GUAN Zhi-qiang; 李济顺
    • 摘要: 应用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method,DEM)仿真矿石破碎时,通常采用颗粒黏结模型对矿石进行建模,颗粒黏结模型中的基础颗粒粒径对仿真结果影响显著。为了研究基础颗粒粒径变化对模型精度的影响,本文设计了9组基础颗粒粒径组合,构建了矿石的颗粒黏结模型,进行了金矿石破碎的离散元仿真,得到了不同粒径组合下的破碎粒度分布,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得到的破碎粒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础颗粒粒径组合对模型精度存在影响,采用适当的基础颗粒粒径组合构造颗粒黏结模型能够提高模型精度。当基础颗粒粒径之间的差值相当时,模型精度较高,仿真得到的破碎粒度分布和落重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对相同粒度的铁矿石与铜矿石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基础颗粒粒径选取方法的有效性。
    • 王嗣强; 薛一桢; Michael Zhuravkov; 季顺迎
    • 摘要: 多面体模型理论上可构造任意颗粒形态,然而受单元接触算法的限制,仅用于凸形颗粒材料的离散元模拟。对于具有凹形特征的多面体单元,单个接触点的搜索算法难以精确计算单元间的作用力。考虑多面体单元间存在单个或多个接触点的计算特性,本文发展了适用于凸形和凹形多面体颗粒材料的水平集函数接触算法。该方法通过点-三角形单元距离计算方法和奇-偶数判定方法建立多面体单元的零水平集函数和空间水平集函数,并对水平集函数进行三线性插值,可得到多面体单元间的单个或多个接触点。为检验水平集函数接触算法的可靠性,对球形和凹形多面体颗粒材料的堆积和倒塌过程进行离散元模拟,并分析颗粒形状对堆积密度和休止角的影响规律。
    • 季顺迎
    • 摘要: 颗粒材料是由大量形态各异的固体颗粒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体系,其在不同运动状态、约束条件、流体介质及工程结构的耦合作用下呈现出复杂的力学行为。作为解决颗粒材料力学问题的有力工具,离散元方法从20世纪70年代建立并逐步应用于不同的工程领域,同时该方法伴随着相关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 孙少锐; 刘勇; 郝社锋; 何伟; 何训; 魏继红; 喻永祥; 宋京雷
    • 摘要: 泥质夹层引发的滑坡灾害不仅破坏建筑物、耕地和道路,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为了研究泥化夹层微结构的特点和细观渐进破坏规律及泥化夹层强度,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华东苏南地区4个边坡共8种试样的矿物成分,并通过反复直剪强度试验(RDST)研究了各组试样的强度特征。结果表明,高岭石含量较高的泥化夹层表现为延性破坏模式,剪切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残余强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剪切位移后试样剪切面上矿物颗粒的排列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大,剪切面上的矿物颗粒呈现出更具方向性的排列。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剪切方向对矿物颗粒全定向排列的泥化夹层数值模型的影响,并提出了四种剪切强度机理。根据数值试验的结果,在剪切机理中论述了矿物排列方向对抗剪强度中剪胀分量作用时机及其相对大小的影响。
    • 刘昕; 于海龙
    • 摘要: 极地船舶操纵破冰性能是破冰船设计建造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为分析极地船舶操纵性能,本文发展了冰区船舶六自由度操纵破冰运动模型,采用扩展多面体离散元模拟海冰,舵桨操纵模型提供破冰力。开展平整冰区定常直航模拟计算,并与Lindqvist船体冰阻力经验公式展开对比验证;开展雪龙号敞水35°舵角操纵性仿真,并与实船试航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开展冰厚及舵角影响下的船体结构冰载荷及破冰轨迹计算,模拟得到操纵破冰航行中船体垂荡、横摇及纵摇运动时程;最后分析操纵破冰船体线载荷分布与直航破冰下的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