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游离血红蛋白

游离血红蛋白

游离血红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7017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辽宁体育科技、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国输血协会第六届输血大会等;游离血红蛋白的相关文献由42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刚、林凌、王玉宇等。

游离血红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7017 占比:99.90%

总计:117134篇

游离血红蛋白—发文趋势图

游离血红蛋白

-研究学者

  • 李刚
  • 林凌
  • 王玉宇
  • 王艳军
  • 甄建芸
  • 张梦秋
  • 罗永顺
  • 张盛昭
  • 万兴华
  • 倪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大川; 初慧; 孙伟杰; 李燕; 姚雪; 刘伟; 郝珍珍; 孙青菊; 郑长青
    • 摘要: 目的探讨长航保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不同储存期对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方法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2011),于出海前一天,随机采集和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5人份。每份血液等分为2份,标记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储存第28、35和42天取样进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和计算红细胞溶血率。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随保存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P<0.01),2组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溶血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P<0.01),2组的红细胞溶血率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但均小于国标《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的0.8%。结论在复杂海洋气候条件下,长航对保存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溶血率有一定的影响,与科室专用储血冰箱保存的血液相比变化比较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该试验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海上血液运输与存储具有重要意义。
    • 马印图; 陈莉; 陈晓飞; 刘宏; 王哲; 谷建芳; 李莉华
    • 摘要: 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输血效果以及对红细胞形态、溶血率以及血钾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快速输血的适宜加温温度和施压强度,为研制战时加温加压输血装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C保存10d的去白全血400mL,将加压、加温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输液架上,开启电源,设定加压参数分别为0kPa、5kPa、10kPa、15kPa和20kPa,将输血器管路嵌入加温仪的加温管内,通过调节温控器设置输血管路加温温度,进行模拟加温加压输注试验,检测不同施压情况下血液经过40°C、45°C、50°C、55°C加温后的升温效果和流速的变化,同时与未加温加压状态下红细胞形态、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血钾指标的改变,评价加温加压后的输注效果和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在低于50°C加温加压输血,红细胞溶血率波动在0.035~0.093%之间,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值在0.075~0.184g/L之间变化,血钾浓度测定值在7.44mmoL/L~9.75mmoL/L之间,三者的检测结果与加温加压输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外界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当温度>55°C时,在高倍镜下可见少量变型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血液流速与温度和施压强度呈正相关.结论:在温度<55°C、压力<20kPa的情况下加温加压输血,短时间内不会引起有意义的红细胞溶血,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溶血率无明显变化,血液质量不受影响,而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可出现红细胞轻度溶血和形态异常的改变.血液质量完全符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版的标准要求.
    • 史大川; 姚雪; 刘伟; 李燕; 初慧; 王晓婷; 孙青菊
    • 摘要: 目的 研究长航保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3种不同的放置方式对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溶血率的影响,探讨长航保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适合的储存方法.方法 采用垂直悬挂法、直立贴合法和平铺码放法,保存血样,对3种保存方式下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溶血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保存终末期,3组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0.469±0.088)g/L、(0.305±0.074)g/L和(0.396±0.11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9,P=0.048),其中直立贴合组明显低于垂直悬挂组(P=0.016);3组的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为(0.126±0.022)%、(0.091±0.017)%和(0.107±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6,P=0.047),其中直立贴合组显著低于垂直悬挂组(P=0.015).结论 在4~5级海况的条件下,长航对储血袋3种不同的放置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直立贴合组明显优于垂直悬挂组.此次研究的试验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长航血液保障任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赵静; 陈涛; 李三中; 侯丽宏; 雷翀
    • 摘要: 目的 建立含游离血红蛋白(fHb)的红细胞制品的体外一氧化氮(NO)负载模型,以减少血液回输时的不良反应,并初步探索适合的负载参数.方法 使用聚丙烯(PP)材质的人工膜肺对5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患者的残余机血进行NO负载,通过比较20 ml/min、15 ml/min、10 ml/min及5 ml/min不同血流速度下负载后,血液消耗NO的能力、fHb、高铁血红蛋白、血K+浓度的变化,验证负载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比较四种不同血流速度在负载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劣,确定适合临床使用的负载参数.结果 PP材质人工膜肺用于体外NO负载可有效降低血中fHb消耗NO的能力;其中20 ml/min的血流速度进行负载时较其他血流速度负载更快速、高效;该模型可引起轻度的红细胞破坏,但因溶血而产生的fHb升高和血K+浓度的升高较基础值无统计学差异;使用该模型进行NO负载后,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比例升高,但总比例低于3%,远低于影响氧输送的临床危急值.结论 PP材质的人工膜肺可有效用于含大量fHb的红细胞制品的体外NO负载模型的建立,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在该模型中推荐使用20 ml/min的血流速度进行NO负载.
    • 代华友; 李小红; 杨俊鸿; 彭楷; 许茜; 骆展鹏
    • 摘要: 目的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血红蛋白溶液,评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邻-甲联苯胺法的准确度 、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结果 检测500、1000 mg/L血红蛋白时,正确度偏移均小于或等于2.5%;批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6.0%,批间精密度RSD<9.0%;检测线性范围为62.50~4000.00 mg/L,回归方程Y=1.0511 X-29.419,相关系数(r2)=0.9991.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可应用于血站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监测中的血浆FHb检测.
    • 余凤秀; 李津杞; 朱燕霞; 郭菲; 周载鑫; 顾海慧; 钱宝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一次或二次重度离心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40单位(每单位200 mL)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n=20.按国家标准采集、离心和分离,再将实验组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浆)进行第二次离心和分离,同时放入–80°C深低温冰箱速冻,储存时间为14天.14天后经过离心法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分别进行残留血红蛋白、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结果 实验组残留血红蛋白含量(17.64±5.60)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5.75±9.78)mg/L(t=0.035,P0.05).结论 二次重度离心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浆)能使残留红细胞更少,使残留游离血红蛋白更低,可以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中Ⅷ因子的含量,从而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质量.
    • 韩军峰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在过滤白细胞之后,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的原因及相关对策.方法:当日采集的新鲜血液,立即过滤白细胞并进行冰冻处理,调节将室内温度至18-25°C,在室内放置血液20-30分钟后,在进行白细胞过滤,制作出新鲜滤白冰冻血浆.最后运用Trinder法,在血浆中加入血浆游离红血蛋白试剂,并进行血浆游离红血蛋白检测.结果:滤白冰冻血浆的报废率为0.39%,新鲜滤白冰冻血浆的报废率为0.18%,滤白冰冻血浆的报废率为0.91%,室温平衡后滤白血浆的报废率为0.16%,立即滤白血浆的报废率高于室温平衡后滤白血浆0.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集血液标本后需及时滤白再进行冰冻处理,或者将冰冻过后的血浆经室温平衡20-30分钟后再进行滤白,可以有效降低因游离血红蛋白升高而造成的血浆报废率.
    • 肖爱菊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制品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方法对50份全血与悬浮红细胞的保存前与保存35 d后的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实施测定。保存35 d后,测定全血与悬浮红细胞两种制品中血红蛋白的总含量(包含游离状和非游离状)。结果①全血保存前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为(30.2±5.2)mg/L,保存35 d后为(136.4±16.1)mg/L;悬浮红细胞保存前后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96.4±19.0)mg/L和(395.2±52.3)mg/L;全血与悬浮红细胞保存35 d后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均较保存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对于控制悬浮红细胞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决定血液制品的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肖爱菊
    •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制品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方法 对50份全血与悬浮红细胞的保存前与保存35 d后的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实施测定.保存35 d后,测定全血与悬浮红细胞两种制品中血红蛋白的总含量(包含游离状和非游离状).结果 ①全血保存前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为(30.2±5.2)mg/L,保存35 d后为(136.4±16.1)mg/L;悬浮红细胞保存前后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96.4±19.0)mg/L和(395.2±52.3)mg/L;全血与悬浮红细胞保存35 d后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均较保存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对于控制悬浮红细胞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决定血液制品的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