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3年内共计46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6731篇;相关期刊186种,包括健康必读(上旬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3年第七届输血学术年会、福州市科协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0年第四届输血学术年会等;单采血小板的相关文献由10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军、李维洁、沈卓岚等。

单采血小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6731 占比:99.69%

总计:147191篇

单采血小板—发文趋势图

单采血小板

-研究学者

  • 李军
  • 李维洁
  • 沈卓岚
  • 俞丽
  • 张燕
  • 郑素英
  • 伍伟健
  • 侯亚平
  • 叶柱江
  • 徐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碧琴; 杜垚强; 杨叶晓青; 李海微; 华丽群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294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信息,按性别、年龄、血型、血小板输注次数等进行分组,评估输注疗效,计算有效率,并分析影响输注疗效的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血型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接近。不同的输注次数影响输注疗效,输注次数越多,输注疗效越差。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输注疗效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脾正常患者输注疗效优于脾大患者。体质量指数正常和超重患者输注疗效优于体质量指数过低患者。输注前血小板计数≥5×10^(9)/L优于血小板计数<5×10^(9)/L。输注前患者白细胞计数越大有效率趋势越高,输注前血红蛋白浓度越高,输注疗效也略趋向于升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与血小板输注次数、白血病分型、脾大与否、体质量指数及输注前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密切关联。
    • 林皕; 叶志勇; 陈乐丹; 张陈伟
    • 摘要: 目的分析温州市2017—2019年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人口学资料特征,为确定今后的重点招募对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述期间在该血站参加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初次献血者的人口学信息资料,统计分析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结果初次献血者共6043人,其中男性占81.9%,女性占18.1%;年龄18~55岁,其中40岁占19.7%;专科及以上者占38.6%,高中水平者占24.0%,初中及以下者占17.8%,其他占19.6%;其他职业者占46.4%,自由职业者占16.3%,公司职员占14.6%,工人占9.6%,学生占7.9%,公务员占5.2%。结论温州市初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以男性为主,且年龄在18~40岁、文化程度较高者、其他职业和自由职业的献血者占比高。今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对象需以上述人群作为重点,同时加大对其他适宜献血人群的宣传力度,逐步完善高效率招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策略。
    • 夏祝天; 曾芬; 陈亮; 杨春花; 杨婷婷; 郑望春
    •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深圳东部地区2018—2020年预约捐献模式下单采血小板志愿献血者初筛不合格原因和对策,利于更好地招募和保留献血者队伍。方法对深圳东部地区2018—2020年的6394例单采血小板志愿献血者按体检征询做“血压”和“其他”项目,血液初筛做转氨酶(ALT)、脂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白细胞计数(WBC)和红细胞计数(RBC)项目统计。分析各年度单采血小板体检征询和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变化趋势、同一重复献血者不同次数预约单采血小板血液初筛不合格的人数分布情况及男性和女性志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项目差异。结果2018—2020各年度体检征询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初筛分类项目不合格率前四位为ALT(3.59%)、脂血(1.97%)、HB(1.78%)、WBC(1.72%)。各年度同一重复献血者≥5次预约单采血小板血液初筛不合格的人数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志愿献血者以ALT和脂血不合格为主,女性以HB和HCT不合格为主。结论今后招募预约中,我们一方面要全覆盖地对不同性别的志愿献血者加强关于主要不合格项目干预措施的健康宣教,另一方面要对多次初筛不合格的固定献血者加强健康管理及采取计划性预约模式,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招募策略,以期提高单采血小板初筛合格率。
    • 张巧琳; 韩凤娇; 王娟; 魏兰; 杨冬燕; 王芳
    •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为临床招募及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6-2020年于重庆市血液中心捐赠单采血小板的18473例献血者的临床资料,共计捐献68755次,对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血清学和核酸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性别、年龄、是否是重复献血者等不同分组的筛查不合格项目情况。结果 2016-2020年重庆市血液中心ALT项目及血液筛查四项(HBV、HCV、HIV和TP)年度总不合格率分别为0.70%、1.28%、0.96%、0.95%、0.83%;单项结果中ALT的不合格率最高,为0.307%,有逐年降低的趋势;抗-TP不合格率为0.079%;HBsAg/HBV-DNA不合格率为0.238%;抗-HCV/HCV-RNA不合格率为0.103%;抗-HIV/HIV-RNA不合格率为0.096%,并检出HIV血清学窗口期1例;首次献血者中HBV-DNA、抗-TP不合格率高于重复献血者(χ^(2)=11.580、3.311,P0.05);年龄>45岁的献血者HBV-DNA不合格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献血者(χ^(2)=58.120,P0.05);男性HIV-RNA、抗-TP不合格率高于女性(χ^(2)=8.645、8.066,P<0.05)。结论 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不同筛查项目的不合格率不同;献血前加强生活史的征询,可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
    • 李敏玲; 林绮敏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血小板献血者保留对策。方法基于肇庆市中心血站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肇庆市中心血站数据库中3073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情况,分析献血者流失影响因素。结果在3073名调查对象中,献血者首次血小板捐赠后24个月内再次或多次参加血小板捐赠者1935名为对照组,仅捐赠一次者1138名为观察组,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为37.0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年龄、性别、自感身体健康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献血的认知程度、献血动机及献血体验感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献血的认知程度、献血动机及献血体验感受是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根据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制定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策略,并提高献血服务质量,以达到减少血小板献血流失目的和提高新招募计划成功率。
    • 田洁; 马立仙
    • 摘要: 目的分析银川地区单采献血者流失原因,制定回召策略。方法对银川地区末次献血时间在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1498名单采献血者逐个致电回访,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组间变量比较用χ^(2)检验,P0.05),各年龄段、民族、职业、文化程度、血型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8~24岁、汉族、国家企事业单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群回召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文化程度降低,回召成功率下降。未召回原因中工作繁忙占比最大,其次为在外地、身体原因、亲友献血者、失联、学生毕业、对献血误解、停车不便。结论不断优化、细化单采献血服务,让工作更加人性化,加大献血正面形象的宣传,不断创新,从而保留固定献血者。
    • 王静
    • 摘要: 目的探究在单采双份血小板的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作用和影响。方法100例行血液采集的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献血者采用常规双份血小板采集方案,观察组献血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质量控制方案进行控制。对比两组献血者血小板采集达标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供血过程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血小板达标率92%、白细胞达标率96%、整体达标率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者的供血过程总满意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采双份血小板的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能够在保证献血者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满足临床运用,同时降低采血成本,提升血液的使用效果。
    • 郦曼桐
    • 摘要: 目的探讨MCS+通用血小板采集程序(UPP)及少白血小板采集程序(LDP)单采血小板的效果。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该中心机采成分科招募120例男性固定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UPP组和LDP组,每组各60例,LDP组采用LDP采集2个治疗量血小板,UPP组采用UPP采集2个治疗量血小板。比较两组采集参数,包括抗凝剂使用量、循环血量、采血前后血小板计数(PLT)、采血前血细胞比容(Hct);比较两组采集效果,包括血小板采集效率(CE)、血小板采集速率(CR)、每小时血小板采集量及采集时间;采血后对采集的血小板质量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采集血小板的冲红率、低压报警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UPP组抗凝剂使用量和循环血量高于LD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P组采集时间长于UPP组,CE、CR、每小时血小板采集量低于U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献血者成功采集的每袋血小板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相关标准。LDP组冲红率、低压报警率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U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P提高了血小板采集效率,减少了冲红率、低压报警率和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优化了采集过程,保障了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能更好地服务于无偿献血者。
    • 涂东晋; 林海娟
    • 摘要: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2014—2020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筛查不合格情况的变化,探讨降低筛查不合格率的措施,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福州地区60735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对不合格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率为0.73%,各年度筛查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是主要不合格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筛查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献血者的筛查总不合格率高于单采血小板献血者(P<0.05)。结论应规范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和体检初筛工作,加强试剂和设备管理,做好献血者的屏蔽与归队工作,减少血液的报废,防止不必要的血源流失。
    • 曹鸿霖; 张胜; 陈天成; 伍昌林; 刘永梅; 陈侨华; 温李花
    • 摘要: 目的 分析单采血小板报废的主要原因。方法 统计2015-2017年度某血站单采血小板采报废率数据,分析报废的主要原因;2018年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2015-2017年单采血小板报废率为1.61%,其中主要为非检测因素所致(P0.05)。结论 合理的单采血小板库存管理制度可有效降低过期报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