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浆泵
渣浆泵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305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矿业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9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1698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排灌机械工程学报、金属矿山、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第二十二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第六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等;渣浆泵的相关文献由286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昆鹏、张彦明、陈敬等。
渣浆泵
-研究学者
- 丁昆鹏
- 张彦明
- 陈敬
- 张海涛
- 刘凯
- 李再勇
- 李磊
- 张亚娟
- 李秋南
- 阳白梅
- 张达明
- 杨文琪
- 付振英
- 丁子涵
- 夏梦坤
- 许亚新
- 王金玲
- 汪红刚
- 王亚磊
- 宋冬亮
- 张利军
- 余小峰
- 贾志芳
- 朱云良
- 梁明
- 王超
- 马腾
- 何希杰
- 李富强
- 李明星
- 李洪磊
- 潘帅
- 王在峰
- 盛勇
- 董虎
- 许洪元
- 韦章兵
- 彭飞
- 邵建农
- 黄涛
- 何祥炎
- 刘辉
- 宁祝平
- 崇超
- 方树鹏
- 秦炯民
- 邢彧
- 刘洋
- 吕科廷
- 崔启明
-
-
殷润生;
穆塔里夫·阿赫迈德;
耿军
-
-
摘要:
针对磷酸厂渣浆泵机械密封因端面变形而导致的使用寿命缩短问题,以渣浆泵背对背型双端面机械密封密封环为研究对象,采用整体法,根据实际工况建立密封环热力耦合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密封环温度场分布及端面变形情况,分析不同工况下密封环热力变形对机械密封正常工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封环最高温度出现在静环内侧,且温度沿径向朝静环外侧逐渐降低;环境温度对密封环热力变形有显著影响,高温环境下机械密封更容易失效;密封端面受到热力耦合的影响,从平行面变为收敛面,造成密封面迅速磨损,泄漏量增大;根据端面变形形状,可考虑将该机械密封改造为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
-
吴朝军;
朱维兵;
张林;
颜招强;
王和顺;
颜金龙
-
-
摘要:
根据某公司近几年渣浆泵用机械密封产品返厂维修真实数据,统计各类密封元件失效导致密封失效的占比情况,并根据渣浆泵用机械密封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各类密封元件失效机制及表现形式,总结维修处理办法。利用故障模式及后果分析法(FMEA)计算渣浆泵用机械密封各潜在故障模式的风险顺序数(RPN),确定端面变形、温度异常、密封元件磨损、腐蚀是风险顺序数较高的故障模式;根据分析结果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过程中提出相应改进优化措施。该研究可为降低故障风险、延长装置使用寿命、降低渣浆泵用机械密封使用成本提供参考。
-
-
穆经纬
-
-
摘要:
渣浆泵广泛应用于煤炭的洗选过程,煤液中的悬浮颗粒对叶轮等过流部件造成磨损,影响煤炭的洗选。采用对数螺线的形式对叶片的型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选择四种不同的叶片包角,并对叶轮产生的磨损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00°包角时产生的磨损最小,但此时牺牲了一定的水力性能。在进行渣浆泵的设计使用中,对磨损特性及水力性能要进行综合的考虑,以保证设备洗选的稳定可靠。
-
-
王艳春
-
-
摘要:
由于渣浆泵的叶轮叶片结构对其水力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煤炭的洗选质量。基于此,为提高渣浆泵的水力性能,对其叶轮叶片结构进行一定的优化设计。在优化设计的两种方案中,经过仿真分析,发现均可提高渣浆泵的扬程及效率,同时增加了轴功率的消耗,对渣浆泵的结构设计及优化具有重要的应用参考意义。
-
-
贾德禹;
周文潮
-
-
摘要:
Ramu露天红土矿项目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6个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5500mm;通过对该矿地层地形特征的研究,利用低成本的水力开采,主要采用修建道路布置清水管道及水枪位置,通过高压水枪切割矿体或冲洗砾石生产原矿浆,矿浆自流至集浆池利用渣浆泵—管道的方式将原矿浆输送下游生产工艺,从而代替部分的单斗卡车工艺机械开采(挖掘机-卡车),已达到提高在多雨季节的开采效率与可靠性,并相对降低由运输距离的增加或卡车的大量投入而引起的开采成本,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
叶鹏云;
孙龙彬
-
-
摘要:
介绍将渣浆泵更换为浆液泵的工艺背景。从变更案例人手,全面分析变更管理风险分析中存在问题,给出相对正确的风险分析结果。提出要有效识别和控制变更中潜在的风险,严格管控措施,确保变更带来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
-
赵立军;
闫俊杰
-
-
摘要:
介绍了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能、焊接要求,给出了焊接方法。针对发生穿孔的MHT系列渣浆泵双相不锈钢泵盖,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给出了焊接修复过程。对MHT系列渣浆泵双相不锈钢泵盖进行焊接修复,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配件成本,并且为其它双相不锈钢设备的焊接修复提供了技术参考。
-
-
陶艺;
白永明;
吴迎春
-
-
摘要:
为提高渣浆泵密封性能及其使用寿命,设计了后吸式结构。基于ANSYS CFX,对不同工况下后吸式渣浆泵及传统渣浆泵的密封性能及内部流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后吸式渣浆泵轴封处压力受泵运行工况及叶轮内部流动影响较小,且压力脉动幅值低;两种方案中,叶轮内部水体流动情况基本相同,额定工况下,两者外特性相差不大;大流量工况下,由于三通进口内的冲击损失及回流,后吸式渣浆泵扬程及效率明显低于传统渣浆泵,但其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故在外特性上的损失是可以接受的。通过对两台渣浆泵进行外特性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以期为渣浆泵的设计提供依据。
-
-
王新平;
袁媛
-
-
摘要:
随着我国第一部全流域专门法——长江保护法的正式施行,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同时也对岸线港区及码头的环保措施提出更高要求。泵作为污水处理工程中的通用设备,选择合适的型号对其稳定有效发挥输送流体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某电厂码头散货泊位趸船含煤废水收集系统中泵的选型原则,并结合工程实例对主要参数的计算和选型过程进行探讨。
-
-
邓家祥;
蔡红涛;
田银良
-
-
摘要:
在高磨蚀工况环境下,过共晶高铬铸铁比共晶和亚共晶高铬铸铁有着更好的耐磨性能,但其铸造工艺性差一直制约该类产品的推广应用。试验表明,通过细化初生碳化物、控制碳化物形态,改善了过共晶高铬铸铁的基体组织和力学性能,同时在铸造过程中从工艺设计、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等方面优化控制裂纹产生,提高了过共晶高铬铸铁件的内外质量。
-
-
郝艳平;
韩飞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东北自动化设计专业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自控工程设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2018)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针对选矿生产中渣浆泵运行时离不开现场岗位操作人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渣浆泵无人值守的控制策略及实现方法,通过对渣浆泵的启动条件、倒泵操作以及停泵后的清洗等环节进行自动控制,大大简化了渣浆泵操作的流程;采用和利时的PLC和触摸屏作为实现手段,就近采集信号,对渣浆泵进行控制,并可与中控实时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取消了岗位操作人员,实现渣浆泵的无人值守,节省了人力资源.
-
-
Zhang Shan Gang;
张山纲
- 《第十四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合金炉料成本较低、抗磨蚀性能较好的一种BTMCr15Mn3Cu1(以下简称为KB16)合金.经过对材料成分和工艺的优化,试样的力学性能达到:共晶碳化物显微硬度1427、1354HV,基体显微硬度858、824、894HV,宏观硬度66.OHRC,冲击韧性9.5J/CM2;渣浆泵过流部件的硬度:叶轮56-59HRC、护套58-61HRC、泵体60-62HRC;磨蚀试验结果:相对耐磨蚀性是BTMCr27Ni(以下简称为A05)的1.12倍.现场试验结果:与A05进行的对比试验,A05叶轮寿命是6个月,而KB16是9个月.寿命是A05的1.5倍.
-
-
马云庆;
王瑞星;
赵书尧;
何顺斌;
王辉
- 《第六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
| 2013年
-
摘要:
为解决近地表高倍线采场的充填问题,首先在力求管路架设路线最短;其次,依据多年积累矿山工作经验,采用倍线计算公式进行管道压力计算并依此进行渣浆泵型号选择;设备安装时又选择了灵活、可靠地安环运行模式.在较好的解决了充填问题的同时达到了:砂浆输送成本低、投资小,系统运转稳定,流量与搅拌槽砂浆制备能力匹配,输送浓度稳定在65-70%之间,表明了我矿在渣浆泵输送技术上达到了较高的设计、管理水平.
-
-
劳晓峰;
高振祥;
江建国;
姚明燕
- 《2012年全国选矿前沿技术大会》
| 2012年
-
摘要:
针对承德某选厂用Y315L-6/132kW电动机拖动的渣浆泵经常出现渣浆泵震动、矿量输送不稳定等状况,通过采用台达矢量调速控制变频器自动调整电动机转速,满足了渣浆泵可变输送矿浆量的工艺要求.渣浆泵变频改造后节能效果明显,通过一年的运行对比,改造后比改造前节电2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
-
-
-
-
霍斌杰
- 《第二十二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国内大多数矿山选矿的渣浆泵均采用工频恒转速运行方式来控制泵池液位.这种控制方式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无法随着处理量的变化,而改变泵转速使之无法达到选矿自动化控制,另外大大降低了电机的使用效率,浪费电能.随着电气传动技术,尤其是电力电子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作为低压传动变频调速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大量采用了艾默生EV2000低压变频器,实现了软启动,无启动大电流冲击。电流从零开始,仅随转速的增加而上升,起动十分平稳,从而消除了对供电电网和机械设备的冲击效应,降低了设备维护保养费用;参与自动控制系统,为实现选矿全自动化的投入奠定了基础;节能降耗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经济回报,大幅度降低电耗,降低了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杜绝了因泵池跑、冒而导致的全厂范围内的停车。在给矿控制方面给矿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