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水突泥
涌水突泥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2531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山西建筑、黑龙江水利科技、福建交通科技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四次全国化学灌浆学术交流会、2004年岩溶地区隧道修筑技术专题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等;涌水突泥的相关文献由403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宇晓、孙立强、岳长喜等。
涌水突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531篇
占比:99.68%
总计:32636篇
涌水突泥
-研究学者
- 任宇晓
- 孙立强
- 岳长喜
- 闫澍旺
- 陶伟明
- 刘文连
- 周罕
- 姬琦
- 徐鹏飞
- 李建飞
- 李泽江
- 李淼
- 王帮团
- 眭素刚
- 许汉华
- 雍伟勋
- 韩鹏伟
- 侯俊
- 刘伟中
- 吴立辉
- 唐扬
- 张慧玲
- 张磊
- 张立明
- 曾宏飞
- 朱勇
- 朱敢平
- 杨举明
- 杨振丹
- 熊国兴
- 王加一
- 王启东
- 王芳
- 王颖
- 田世强
- 聂雯
- 邸成
- 郑习羽
- 郭伟
- 钟昌桂
- 陈柯霖
- 高强
- 于洪泳
- 付俊
- 任晓语
- 何山玉
- 刘升传
- 刘磊
- 卿伟宸
- 吴万红
-
-
-
-
摘要:
4月19日,经过建设者历时6年的艰苦掘进,由中国中铁所属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中铁五局承建的大(理)瑞(丽)铁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保山隧道顺利贯通,为项目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保山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境内,全长16 km,地处横断山脉怒山深大断裂纵谷区,四周山高坡陡,垂直高差达4000 m以上,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和富水不良地质,先后发生软岩大变形17次、涌水突泥6次,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属于Ⅰ级高风险隧道。
-
-
黄和江;
刘文敏
-
-
摘要:
隧道涌水突泥是隧道施工过程中除坍塌之外的又一个较大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在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涌水突泥风险更大。复杂的地质、水文条件下,多种因素交织,风险叠加,隧道涌水突泥常有发生。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隧道涌水突泥,已成为隧道施工关注的热点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预防隧道涌水突泥的关键技术和处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为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效降低涌水突泥风险,保护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技术方案和力量。
-
-
耿军民;
颜慧明;
贾建红;
李士明;
万永良
-
-
摘要:
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建设涉及深埋长输水隧洞。通过引江补汉工程可研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分析和研究了深埋长隧洞存在的涌水突泥、高外水压力、高地应力条件下软岩大变形、坚硬岩岩爆及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影响、围岩稳定、有害气体、高地温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隧洞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类似深埋长隧洞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
-
韦斯;
杨刚
-
-
摘要:
在城市供水工程建设中,有大量的地下输水工程要修建,而地下输水隧洞的开挖也面临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地质问题,特别是在岩溶地区,输水隧洞的开挖遇到涌水突泥、塌方冒顶等地质灾害问题也更突出,因此在岩溶地区,做好城市浅埋输水隧洞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岩溶地区城市浅埋输水隧洞超前地质预报特点进行分析。
-
-
范晓虎
-
-
摘要: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长大隧道建设施工越来越多,目前受地质勘探技术的局限,隧道穿越地层发生变化时不能完全准确预判,软弱围岩富水地层涌水突泥等灾害事件时有发生,涌水突泥段施工处理对施工工期影响大,关乎人身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处理不当宜发生二次事故灾害,危及地表建构筑物等设施,污染水系,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以桃山隧道穿越软弱围岩涌水突泥施工处理技术为工程实例,通过科学合理制定的整治措施,安全顺利的通过了软弱围岩涌水突泥地层。
-
-
刘新有;
胡开富;
张文涛;
施峻峰;
万宇;
周云中
-
-
摘要:
为了解滇中白云岩砂化特征,剖析其形成机理,探索滇中白云岩砂化隧洞涌水突泥的处置方法和措施,以滇中引水工程松林隧洞为例,对上述3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滇中白云岩砂化为白云岩中可溶的方解石溶蚀流失后,不溶物石英砂颗粒填充溶蚀通道形成的砂化现象。由于进入白云岩砂化洞段前围岩条件好,导致涌水突泥具有突发性。②白云岩砂化段因结构松散易发生垮塌,在地下水的持续冲蚀下,断层带内松散的岩块发生软化和进一步垮塌形成空腔,产生集中涌水通道,形成反复涌水突泥。③白云岩砂化洞段涌水突泥处理措施包括快速抽排清淤、反压及封闭掌子面、布置超前排水孔降低空腔水压、对渣体进行灌浆形成支撑体、采用超前大管棚和小导管灌浆、利用超前探孔找出空腔位置并采用混凝土回填等方面。④超前地质预报是预防白云岩砂化洞段涌水突泥的基础,初期塌方快速封闭和反压处理是预防涌水突泥的关键。
-
-
-
朱爱山;
周慧鹏;
李勇
-
-
摘要:
国内金属矿山深部采矿,采用钻爆法工程工期很长,不确定的各项风险较大.TBM法施工速度快、安全、质量好,在水利、市政、公路等运用已很广泛."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设备的不断改进,国产TBM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施工成本也大幅降低.但是TBM法开拓深部采矿巷道还没有应用,主要原因是矿山深部地质情况复杂,巷道断面不一,TBM适应性差.本文分析了TBM法用于金属矿山深部巷道开拓可能遇到的涌水、岩爆、高地温等风险,并对这些风险应对措施作了阐述.认为采取措施后可以消除这些风险,TBM机可以在金属矿山深部巷道中试验应用.
-
-
-
-
-
蒋良文;
易勇进;
杨翔;
陶伟明
-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 2004年
-
摘要:
圆梁山隧道是在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11.068km,最大埋深约780m.隧道施工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时,遇到了水平循环带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该地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加之数次强降雨,DK361+764、DK360+873等段多次突发大规模的涌水突泥砂、块石灾害,造成部分施工机具掩埋损毁,施工掘进严重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初步分析认为涌水突泥与地下暗河或岩溶泉群的主管道网络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背斜东翼段岩溶发育情况、涌水突泥特征及其降雨影响程度,进行了泄水洞排水、平导排水、封堵和堵排结合4个整治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泄水洞方案;2003年5~9月雨季,背斜地区多次普降(特)大暴雨,DK361+764、DK360+873等地段又再而三地突发大规模的涌突水(泥、砂、块石),都通过兴修的泄水洞排泄掉了,隧道及其衬砌结构安然无恙,表明采用泄水洞方案整治背斜东翼段的岩溶涌水突泥灾害是正确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