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芥
沙芥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7598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榆林学院学报、西北植物学报、种子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等;沙芥的相关文献由261位作者贡献,包括郝丽珍、张凤兰、杨忠仁等。
沙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598篇
占比:99.41%
总计:17703篇
沙芥
-研究学者
- 郝丽珍
- 张凤兰
- 杨忠仁
- 王萍
- 黄修梅
- 张进文
- 胡宁宝
- 赵清岩
- 徐世才
- 惠琅
- 李聪
- 申烨华
- 郑清岭
- 刘杰才
- 庞杰
- 张卫华
- 李娜
- 王六英
- 王英
- 乌仁格格
- 刘兰英
- 刘学勤
- 宋兆伟
- 张应龙
- 张晓艳
- 李丁仁
- 李爽
- 杨帆
- 温俊峰
- 贺学林
- 贾晋
- 赵鹏
- 付娜娜
- 兰梅
- 刘步明
- 刘燕
- 史文中
- 周世权
- 宝音德力格尔
- 康立茹
- 张东辉
- 张俊
- 张启莉
- 张弛
- 张睿
- 张祎
- 张驰
- 恩和那顺
- 扈顺
- 撒文清
-
-
杨利娟;
朱砚沉;
高艳卫;
李云平
-
-
摘要:
通过沙芥无土栽培基质试验和沙芥无土栽培营养液试验,结果表明:沙芥栽培可以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以草炭和细沙同比例基质栽培的长势最好,用日本园式营养液的长势好于试验选用的其他营养液,且与对照相比,产量高、品质好、病虫害少。
-
-
汪芳珍;
杨成行;
何子华;
林子茹;
曾浩源;
马清
-
-
摘要:
旱生植物沙芥具有极强的耐盐能力,对其耐盐相关分子基础的研究将为农作物和牧草抗逆性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前期研究已采用转录组学研究方法分析了盐胁迫下沙芥功能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并筛选了一批与沙芥耐盐性相关的重要候选功能基因,而盐胁迫下沙芥体内调控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揭示沙芥耐盐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已获得的50 mmol·L-1 NaCl处理6和24 h后沙芥根和叶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分析了盐胁迫下沙芥体内蛋白激酶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50 mmol·L-1 NaCl处理下沙芥体内大量蛋白激酶相关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根和地上部中大量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s)编码基因的表达在50 mmol·L-1 NaCl处理6和24 h后均显著上调;50 mmol·L-1 NaCl短期处理(6 h)后,根和地上部中众多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途径(MAPK/MAPKK/MAPKKK)相关基因的表达被显著诱导,而一些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重要负调控因子CTR1编码基因在对照处理下均有表达,但在50 mmol·L-1 NaCl处理6 h后的根中均不表达.上述结果表明,LRR-RLK家族蛋白在沙芥适应盐胁迫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MAPK/MAPKK/MAPKKK可能参与调控沙芥对短期盐胁迫的响应,CTR1可能在沙芥根系响应盐胁迫过程中发挥负调控功能.
-
-
李娜;
贾利霞;
付娜娜;
郝丽珍;
黄修梅;
张凤兰
-
-
摘要:
【目的】明确沙芥果实精油抗氧化及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沙芥果实精油产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沙芥果实稀释液清除·OH和·O2-的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分析沙芥果实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同时检测沙芥果实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李斯特菌、啤酒酵母、解脂假丝酵母、黑曲霉7种供试菌种的抑菌能力。【结果】沙芥果实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沙芥果实精油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沙芥果实精油清除·O2-能力要优于维生素C(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但还原能力低于VC和BHT。沙芥果实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啤酒酵母和解脂假丝酵母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0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30 mg/mL,对黑曲霉、啤酒酵母和解脂假丝酵母的MIC为8 mg/mL;李斯特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5.34 mm,为高敏型;大肠杆菌、黑曲霉、啤酒酵母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29、14.00、11.26、10.20 mm,为中敏型;枯草芽孢杆菌和解脂假丝酵母的抑菌圈直径为9.70 mm和7.69 mm,为低敏型。沙芥果实精油对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顺序为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啤酒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解脂假丝酵母。【结论】沙芥果实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广谱的抑菌能力,是一种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的天然植物原料。
-
-
于晓婧;
王萍;
武兆昕;
杨永升;
许珂;
尚鹏
-
-
摘要:
在对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联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沙芥幼苗叶片2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PcHSP26.5和PcHSP17.8,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它们的核苷酸和编码蛋白,通过Real–time PCR分析其在高温、低温、NaCl、ABA和干旱复水胁迫下的表达模式.PcHSP26.5和PcHSP17.8开放阅读框分别为699 bp和462 bp,分别编码282和153个氨基酸,其中PcHSP26.5包含1个内含子.PcHSP26.5、PcHSP17.8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6480、17490,理论等电点分别为6.36、5.99;均无跨膜结构与信号肽位点,属于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和进化树分析表明,PcHSP26.5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中,属于MⅡ亚族;PcHSP17.8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属于CⅠ亚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在1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低温胁迫下,沙芥PcHSP26.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0.5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沙芥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0.5~12 h内低于对照,24 h时出现上升趋势;NaCl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1 h和3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ABA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在2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干旱复水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在干旱9 d达到顶峰,复水后下降.
-
-
宁可真;
袁学松;
杨忠仁;
郝丽珍;
张凤兰;
孙晶洁
-
-
摘要:
[目的]研究自毒物质邻苯二甲酸与肉桂酸对沙芥(Pugionium cornutum (L.) Gaertn.)和斧形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沙芥属植物自毒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沙芥和斧形沙芥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用0(对照),0.01,0.1,1和10 mmol/L邻苯二甲酸与肉桂酸溶液进行处理,观测生长指标(叶和根的长度及其干、鲜质量)和抗氧化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邻苯二甲酸、肉桂酸对沙芥幼苗生长的影响均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与对照相比,0.01 mmol/L邻苯二甲酸处理沙芥根长显著增加,0.01 mmol/L肉桂酸处理沙芥叶长、根长、根鲜质量和叶干质量均增加.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肉桂酸处理斧形沙芥生长均受到抑制.0.1 mmol/L邻苯二甲酸处理沙芥叶、根SOD活性均高于对照,0.01 mmol/L肉桂酸处理沙芥叶SOD活性高于对照.0.1 mmol/L肉桂酸处理沙芥根SOD活性高于对照.邻苯二甲酸处理斧形沙芥叶SOD活性梯度下降,0.1 mmol/L邻苯二甲酸处理斧形沙芥根SOD活性高于对照.肉桂酸处理斧形沙芥叶、根SOD活性均梯度下降.0.01 mmol/L邻苯二甲酸、肉桂酸处理沙芥属植物体内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而后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逐渐下降.MDA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10 mmol/L邻苯二甲酸和肉桂酸处理下沙芥和斧形沙芥叶、根MDA含量均升高.[结论]邻苯二甲酸、肉桂酸对沙芥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0.01 mmol/L促进生长,浓度升高则抑制生长;对斧形沙芥的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邻苯二甲酸、肉桂酸对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低促高抑,且邻苯二甲酸的抑制作用更强.
-
-
李娜;
贾利霞;
付娜娜;
郝丽珍;
黄修梅;
张凤兰
-
-
摘要:
[目的]明确沙芥果实精油抗氧化及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沙芥果实精油产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沙芥果实稀释液清除·OH和·O2-的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分析沙芥果实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同时检测沙芥果实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李斯特菌、啤酒酵母、解脂假丝酵母、黑曲霉7种供试菌种的抑菌能力.[结果]沙芥果实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沙芥果实精油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沙芥果实精油清除·O2-能力要优于维生素C(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但还原能力低于VC和BHT.沙芥果实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啤酒酵母和解脂假丝酵母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40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30 mg/mL,对黑曲霉、啤酒酵母和解脂假丝酵母的MIC为8 mg/mL;李斯特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5.34 mm,为高敏型;大肠杆菌、黑曲霉、啤酒酵母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29、14.00、11.26、10.20 mm,为中敏型;枯草芽孢杆菌和解脂假丝酵母的抑菌圈直径为9.70 mm和7.69 mm,为低敏型.沙芥果实精油对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顺序为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啤酒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解脂假丝酵母.[结论]沙芥果实精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广谱的抑菌能力,是一种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的天然植物原料.
-
-
许灵媛;
张丹阳;
吕博威;
张智勇;
李华;
倪娜
-
-
摘要:
沙芥是蒙古高原沙漠、沙地的特色植物,兼具药用、食用、饲用、固沙等功能.综述了沙芥的化学成分及其调节胃动力、抗氧化、降血脂、护肝、镇痛止咳等功能,总结了沙芥在传统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沙芥资源的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
-
乌仁格格
-
-
摘要:
研究沙芥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量的差异,找出总黄酮含量最高的部位,为沙芥未来在药用领域和食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沙芥根、茎、叶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料液比设置为1∶28,回流提取剂选用85%乙醇溶液,提取温度设定为恒温85°C,提取时间为2h共提取3次.浓缩后以芦丁为对照品,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计算总黄酮提取量,对沙芥根、茎、叶总黄酮提取量进行比较.发现,沙芥不同部位总黄酮提取量为:沙芥叶14.580 l mg/g>沙芥茎8.008 0 mg/g>沙芥根7.566 4mg/g.可知,沙芥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潜在应用价值大.
-
-
乌仁格格;
高子舒;
余靖冉
-
-
摘要:
文章对乌拉特前旗地区沙芥总黄酮提取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找出最佳提取方法,以便开发利用乌拉特前旗地区沙芥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用甲醇热回流法、乙醇热回流法、超声波提取法、碱提酸沉法、热水浸提法等五种方法提取沙芥全草总黄酮,对总黄酮提取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种方法总黄酮的提取含量大小顺序为:碱提酸沉法>乙醇热回流法>超声波提取法>甲醇热回流法>热水浸提法.从各方面因素考虑,乙醇热回流法为最佳提取方法,平均提取含量为3.58mg/g.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原理易懂,提取含量高,仪器简易,用时较短,溶剂乙醇无毒无害,方便回收等优点,是适合提取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地区沙芥总黄酮的最佳方法.
-
-
史文中;
黄培建;
阮静雅;
杨圣财;
王涛;
张祎
-
-
摘要:
[目的]对沙芥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为蒙药的研发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促进沙产业发展。[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法,如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沙芥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素(2)、staphylionoside D(3)、TgSSTg(4)、乙基-α-D-果糖苷(5)、pinellic acid(6)、Z-咖啡酸硬脂醇酯(7)。[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
黄修梅;
郝丽珍;
胡宁宝;
赵清岩;
张进文;
王六英;
田志来
-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以毛乌素沙地自然居群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区人工栽培种群的沙芥为研究对象,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人工授粉试验、重力玻片法和定位观测等方法,研究了其繁育系统和传粉习性。结果显示:沙芥的繁育系统为异花授粉植物,具有明显的自交不亲和特性,不存在无融合生殖。沙芥传粉媒介中风的飘移能力非常微弱;其在自然居群有访花昆虫19种,分属于5个目、14个科;在人工栽培种群有12种,分属于5个目、9个科。意大利蜜蜂、熊蜂、黑带食蚜蝇和拟蜂食蚜蝇是两个居群共有的主要传粉昆虫,在自然居群熊蜂属类访花频率一天中有两次小高峰,其中最高峰和开花日高峰基本重叠。
-
-
-
-
-
黄修梅;
郝丽珍;
王萍;
刘杰才;
赵清岩;
霍秀文;
李晓靖;
胡宁宝
- 《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观察了沙芥(P.cornutum.)的开花习性、开花日动态、访花昆虫种类、访花行为及访花频率,并检测了花粉活力和繁育系统.结果表明,沙芥花期为6月25至7月30日,日开花高峰在沙漠自然生境区是18:00~20:00,在校科技园区试验田是15:00~18:00;沙芥以异花传粉为主,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花粉活力从花蕾膨大期到开花后12 h最强,花粉发芽的最适温度是25°C,花粉萌发的有效温度是15~38°C,花粉最适宜储存的条件是低温(4°C);访花昆虫有:熊蜂、中国切叶蜂、意大利蜂、四条隧蜂、蝇类和蛾类,频率最高的是熊蜂,访问高峰与开花高峰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