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
沈复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635篇;相关期刊161种,包括中国青年、女子世界、学海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小说古今通识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沈复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蕊青、程小青、李亚飞等。
沈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635篇
占比:99.25%
总计:26835篇
沈复
-研究学者
- 张蕊青
- 程小青
- 李亚飞
- 胡明贵
- 陈于德
- 黄强
- 周丽
- 景炜
- 沈复
- 王人恩
- 王燕
- 老猫
- 谢志煌
- 马德
- 高月
- 麦淇琳
- 丁丹
- 丁欣
- 丁锐
- 东方文化周刊东方全媒体记者
- 介子平
- 伍立杨
- 何向阳
- 佚名
- 冯文坤
- 冯磊
- 冷空
- 刁艳红
- 刘丽珈
- 刘克定
- 刘凯
- 刘婕
- 刘建琼
- 刘惠娟
- 刘海玲
- 刘绮玲
- 刘耿大
- 单伟
- 向立奎
- 吕启祥
- 吴丹
- 吴俊芳
- 吴四清
- 吴婷
- 吴永新
- 吴玮
- 吴琛瑜
- 吴霞
- 周伟民
- 周冉
-
-
吴霞;
邹海琳;
王静昕
-
-
摘要:
清代文学家沈复曾在《童趣》一文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在此文中,幼年的沈复把蚊子想象成仙鹤,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
王静
-
-
摘要: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回忆,妻子陈芸每日必要吃茶泡饭,不仅喜欢用“臭乳腐”来佐餐,还喜欢吃“虾卤瓜”。沈复对这两道“小菜”可是唯恐避之不及,直言“此二物余生平所最恶者”,还以此打趣妻子如小狗一般,不知臭秽。陈芸虽然感到窘迫倒也十分直爽率真,只说“臭乳腐”价廉,可粥可饭,是自己儿时吃惯了的,如今嫁到夫家也没有厌弃,可谓“不忘本也”。
-
-
郭丹曦
-
-
摘要:
《浮生六记》是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集。沈复,字三白,号梅逸,乾隆二十八年(1763)出生于幕僚之家,未参加过科举考试,一生辗转游幕,家计艰难,以致卖画维生典当借贷。他与妻子陈芸情深意笃,相知相敬二十三载,可惜没能白头到老。
-
-
左如(文/图)
-
-
摘要:
有人说,爱情像一杯酒,越久越香醇。但,她们的爱情更像一盏茶,没有轰轰烈烈荡气回肠,却耐人寻味,可品浓淡甘苦。李季兰与陆羽,若即若离,友情爱情,相互纠缠着,宛如青茶,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堪称夫妻恩爱之典范,离乱却让他们阴阳两隔,徒留如团茶般的苦涩回忆。陈芸娘与沈复,相敬如宾,茶酽情浓,纵是闺房之乐,也无不流淌着文人的闲情逸趣。
-
-
金映江;
陈焕政
-
-
摘要:
首先,沈复是性情中人,崇尚心灵自由.追求心灵与生活自由,必然无视礼俗,敢于脱去虚伪的面罩,暴露真性灵.其次,沈复很有家庭责任感,显示了一个男子于艰苦竭蹶之中支撑家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再者,沈复是深于情、笃于情的男人.最后,沈复身上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
-
-
郑晶心
-
-
摘要:
病了数日,胃口很差。一日,家人熬了白米粥,配以蚕豆米烧雪菜,我竟然吃得心满意足,便想起《浮生六记》中芸娘的那一碗白粥来。《浮生六记》是清朝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集,书中写了他和妻子陈芸(芸娘)平凡而有趣的居家生活。而芸娘,被林语堂赞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
-
朱林
-
-
摘要:
诞生在18世纪的《忏悔录》与《浮生六记》同属自传体回忆录,法国卢梭与中国沈复这两位作家在各自不同的国度里均崇尚个性解放与自抒性灵,表达反封建的要求,表现了初步民主主义精神。然而这两部作品产生的世界影响力却大相径庭。这源于两部著作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性质与注重个人感情色彩之差别,背后则折射出西方重忏悔意识与东方重内省意识巨大的文化差异。
-
-
熊益亮;
杨莉;
段晓华;
张其成
-
-
摘要:
通过对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随笔《浮生六记》中第六卷“养生记道”全文的总结与分析,认为这是其个人养生理念和实践的总结,其养生具有“博采众长”“全面养护”“推崇养心”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同时也是清代文化养生法的一个映射,表明清代文人不仅重视兼收各家养生之法,尤其儒家养生,而且极其推崇养心,并有详细论述,同时还涉及精神(包括情志)养生、呼吸养生、起居养生、导引养生、饮食养生、睡眠养生等方面。从沈复《浮生六记》看清代文人养生法,可以丰富现代养生学理论与方法,为现代养生带来启示,从而有助于中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
-
小田
-
-
摘要:
20世纪20年代以降,《浮生六记》大多被当作文学文本,赋予了诸如"反礼教"这样的新文化意义,而在社会史学者眼里,它毋宁是一份清乾隆盛世关于江南社会的日常叙事.作为知书识"礼"的江南主妇,陈芸模范践行了传统社会为女人立下的种种诫规;沈复无意中呈现了一个魅影随形的日常世界.在《浮生六记》文本中追踪新文化端绪,可以发现,无论是夫妻恋情、女人冶游,还是日常生计,只在一定程度上隐现了江南社会的近代性变异,其间所隐藏的某种近代性基因,一时还无法彰显.18世纪(乾隆盛世)关于近代性的时代主题,在江南风土世界里可以获得独特理解.
-
-
景炜
-
-
摘要:
《浮生六记》是由清朝文人沈复写就的一部散文记事佳作,蕴含着沈复为子、为夫、为父多重身份转换中的人生思索,透露出深刻的悲剧意蕴。借助细读其文本来探寻沈复人生悲剧性的内因与外因,剖析其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的多元叠加,籍此解读沈复作品背后的复杂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