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交流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绘画、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专利文献39447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浙江学刊、华人世界等;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文献由158位作者贡献,包括史金波、孙照金、康晓静等。
东西方文化交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447篇
占比:99.57%
总计:39617篇
东西方文化交流
-研究学者
- 史金波
- 孙照金
- 康晓静
- 李婧杰
- 李文瑛
- 李洁
- 杨俊艳
- 牟晓萍
- 王光
- 王蕴锦
- 陈其
- 陈静亦
- 乐明
- 付恒伟
- 付桂生
- 任春
- 余甦野
- 余维盼
- 佚名
- 傅谨
- 冯骥才
- 刘中卫
- 刘义
- 刘京晶
- 刘培平
- 刘小珊
- 刘岩
- 刘扬
- 刘荣
- 古秀玲
- 史大刚
- 吴既
- 周国汉
- 周家聪
- 周美昌
- 夏基松
- 夏理斌
- 子月儿
- 孙岳
- 孙洵
- 孙立新
- 孟昕
- 宁峰
- 安成邦
- 小愔
- 崔金泽(译)3
- 希尔艾力·库尔班
- 常丹琦
- 库尔班江·赛买提
- 张东菊
-
-
-
-
摘要:
两千年前,一条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千百年后,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更是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它带给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翻开了“联通”“畅通”“沟通”的新篇章。中国从几代人逄山开路、遇水架桥,到创新驱动、生态优先、多边主义,不仅建成了交通大国,而且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建设,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全球交通发展贡献力量。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上,广西交通人勇担重担、先行先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道建设,打造多层次国际枢纽。
-
-
-
-
摘要:
两千年前,一条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千百年后,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更是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它带给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翻开了“联通”"畅通"“沟通”的新篇章。
-
-
-
-
摘要:
两千年前,一条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千百年后,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更是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它带给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翻开了“联通”“畅通”“沟通”的新篇章。
-
-
罗梦丹
-
-
摘要:
二O一九年,正值中国和葡萄牙建交四十周年,中、葡两国互办‘文化节’以示庆贺。在葡萄牙‘中国文化节’中,应葡方邀请,故宫博物院组织珍贵文物六十六件(套)于二O一八年十二月四日至二O一九年三月四日赴葡萄牙阿茹达宫举办‘东风西韵--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其中甄选的展品大多来自明清宫廷的收藏,它们不但见证了中国宫廷对外交往的历史,也承载和诉说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互鉴的故事。
-
-
-
-
摘要:
两千年前,一条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千百年后,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更是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它带给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翻开了“联通”“畅通”“沟通”的新篇章。
-
-
朱旭亮
-
-
摘要:
武威古称凉州、姑臧,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素有“天下要冲,国家藩卫”之美誉。武威金石承载着凉州厚重的历史积淀,自宋代《金石录》以来,武威金石就成为金石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国家建设发展和文化日益繁荣,武威地区新见石刻屡出,旧存金石亦亟需重新整理保护。
-
-
钟海清(整理);
李世涛;
付桂生;
余维盼;
李旭丹
-
-
摘要:
戏曲的现代进程肇始近代,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阶段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存续至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时代语境下,我们期待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能够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被观众认同的优秀作品。本期“青年·戏谈”,上海越剧院青年艺术沙龙成员从戏剧理论、表演、导演等不同角度,对“如何通往现代戏曲”进行探讨与交流。
-
-
无
-
-
摘要:
和田古称“于阗”,是古代玉石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佛教东传的第一站、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物资源,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和田地区博物馆作为和田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13493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160平方米,包含“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田历史文化陈列”通史展陈、“汉晋子民--精绝人的缤纷生活”专题展、临时展厅、“小小考古学家”儿童考古体验区、“文物读中国”青少年互动体验区、文创与非遗展演售卖区等,是一座综合类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391套,9672件,其中珍贵文物878件,另有约2000件文物标本,660余本古籍,近800件民俗类物品。
-
-
王蕴锦
-
-
摘要:
生命树纹样曾经广泛流布于西亚、小亚细亚、东地中海、埃及和中亚地区,并伴随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演化为忍冬纹、葡萄纹、如意纹等具有中国意味的装饰纹样。这些纹样隶属于同一体系,根源于对生命力量的共同信仰和对大自然的崇敬。西域出土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纺织品中的生命树纹样,由于受到中亚希腊化、波斯、草原以及中原文化等元素的影响,造型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合型的风格。文章通过对北朝至隋唐西域纺织品上生命树纹样的探讨,找到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纺织品艺术发展的相关性。
-
-
李婧杰;
刘义
-
-
摘要:
辽代是草原丝绸之路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密切.为在草原丝绸之路西段搜寻能够反映东方文化影响的例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以两种纹饰题材——凤纹和轮菊纹作为例子,在辽代器物上寻找与之相同或相近的纹饰进行说明和佐证,用纹饰艺术上的异同和变化体现草原丝绸之路为载体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成就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