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污染物扩散

污染物扩散

污染物扩散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395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980660篇;相关期刊187种,包括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科技视界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第七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等;污染物扩散的相关文献由101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远东、崔鹏义、王嘉松等。

污染物扩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80660 占比:99.97%

总计:980964篇

污染物扩散—发文趋势图

污染物扩散

-研究学者

  • 黄远东
  • 崔鹏义
  • 王嘉松
  • 黄震
  • 魏红明
  • 姚仁太
  • 王磊
  • 汪涛
  • 罗杨
  • 谢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宗昌; 周新喜; 马冰冰; 伍钒
    • 摘要: 高速列车客室环境相对封闭,列车运行时,在送风方式和客室结构的综合影响下,空气污染物在流场中的传播特征复杂多变。本文基于具有完整空调系统、客室内装和风道结构的高速列车客室流场开展实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客室中部产生的固态污染颗粒会造成上中下游污染物浓度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下游的污染物浓度上升最为剧烈。顶部送风模式相比于底部送风模式能够更好地抑制污染物在客室空间内的传播。最后,以静电除尘技术和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为代表的空气净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客室空气污染物的净化效率,二者的空气净化效率和客室空气污染物浓度呈正相关,且静电除尘技术的空气净化效率优于介质阻挡放电技术。
    • 黄晓慧; 王红涛; 崔文全; 高利珍
    • 摘要: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研究了温度层结对三维街区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层结对街区流场和污染物均有一定影响。随着不稳定性的增加,气流涡旋中心向地面靠近。中性温度层结下,污染物随着街区内的涡旋先向背风侧迁移,然后主要随气流向下游迁移,很少向上游街区迁移。而不稳定温度层结下,上游街区污染物浓度也随之增加。根据污染物通量分析可知,建筑物顶面污染物的湍流通量均为正值,且随着不稳定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湍流在污染物扩散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建筑物侧面污染物的横向传输主要是由对流运动主导,湍流输送作用相对较小。
    • 李晓莉; 战乃岩; 吴思洁; 苗盼; 毛开宗; 刘文
    • 摘要: 为研究长春市不同风向结构对街道峡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本文利用ENVI-met软件,模拟分析了城市微尺度范围内3个风向(即135°,180°和225°)下街道峡谷污染物的扩散情况.结果表明,135°及225°风向下,距面5 m处和距地10 m处的气流结构较相似,但前者的污染物浓度比后者的污染物浓度低.180°风向气流结构与135°及225°风向气流结构相比,差异较大,街道A风速比街道B风速高,利于污染物扩散.180°风向时街道A距地1.55 m处污染物浓度最大,225°风向时最小,135°风向时次之;135°风向时街道B距地1.55 m处污染物浓度最大,180°风向时最小,风向225°时次之;距地1.55 m处污染物高度聚集的原因是此处建筑群较紧凑、开敞空间少,故来流风无法较快地稀释掉污染物,导致污染加剧,且同一街道布局下不同风向时污染物分布多样,这是由风向、流速和涡旋结构三者共同决定的.上述结果可为城市街道峡谷污染物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 贺广兴; 王润; 曾国梁
    • 摘要: 基于二维k-ε湍流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挡板设置位置对街道峡谷模型内部的气流分布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街道峡谷来风方向设置挡板对改变峡谷内部流场及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情况有显著影响。在与墙面近距离设置挡板时,有利于峡谷内部污染物的扩散;当挡板设置距离较大时,污染物扩散改善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流分布。因此,合理设置挡板位置对提高峡谷内部空气质量作用明显。
    • 汪阔; 沈炼; 韩艳; 杨瑛; 熊鹰; 艾正涛
    • 摘要: 与常规建筑不同,传染病医院的建设需严格控制其周边风环境与污染物浓度,而当前对其研究还极其匮乏。以长沙市某在建传染病医院为研究背景,利用大尺寸风洞10 m(宽)×3 m(高)对不同热力效应下医疗建筑风环境和污染物扩散进行了详细分析,探究了建筑布局和植被对病区气悬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0.23污染物扩散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增设在通风廊道则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 魏兰
    • 摘要: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CFD仿真技术在电子工厂洁净室应用的深入分析,从洁净室气流组织、大型洁净室模拟等效及简化方法、洁净室污染物扩散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目前CFD仿真技术在电子工厂洁净室应用研究现状。结合目前应用研究的不足,指出了CFD仿真技术在国内电子工厂洁净室的发展趋势。
    • 张震; 黄远东; 崔鹏义; 刘宇辰; 罗杨
    • 摘要: 采用经风洞实验验证的数值模型(标准k-ε模型)研究了树冠尺寸与建筑高度改变对街谷内自然通风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考虑了3种树冠尺寸与4种街谷结构,并采用无量纲浓度K与空气交换率ACH分别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程度与通风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建筑高度与树冠尺寸改变会显著影响街谷内气流流动结构。上游建筑高度增加与树冠尺寸增大不利于街谷内的环境通风与特定区域的污染物扩散。树冠尺寸的减小会增强街道峡谷的通风性能,从而改善街道峡谷内的空气质量,但在一些特定结构的街道峡谷内,树冠尺寸的改变对ACH的影响并不明显。
    • 黄淑龙; 毛亮; 李洪辉; 张冰焘; 孟子贺; 武海花
    • 摘要: 对气态污染物连续泄漏扩散问题,利用时间分段处理和坐标转换的方法对高斯烟团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计算点源连续泄漏和风向变化的情况。基于Python开发了模拟计算程序,模拟分析了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风况变化和连续泄漏扩散场景下,污染物扩散的浓度分布计算;各级危险区域的面积都随着扩散时间的增加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以及稳定后危险区域的面积都随着风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变差而降低;在各风速以及各大气稳定度下,中度危险区面积都高于其他区域,应重点防护。
    • 朱建杰; 周晅毅; 顾明
    • 摘要: 对5个不同位置的污染源分别做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将其计算结果作为测量浓度;利用伴随方程计算时变流场下传感器的模拟浓度。通过测量浓度和模拟浓度构造似然函数,基于贝叶斯推断计算了在时变流场下污染源参数的后验概率。结果表明:污染源参数反演的误差取决于测量浓度与模拟浓度之间的误差。当污染源与传感器的距离较远时,污染源参数的后验概率呈较宽的分布,反演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当污染源与传感器距离较近时,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此外,还讨论了反演污染源参数时,利用污染物扩散不同阶段的测量数据对反演效果的影响。发现利用扩散初始阶段的测量浓度反演源位置,可以得到比利用稳定阶段数据时更小的反演误差和后验概率标准差,但效果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 周晅毅; 马慧心; 顾明
    • 摘要: 考虑了由环境空气和气体污染物之间的密度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羽流浮力效应的影响,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一个高层建筑周围的污染物扩散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将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LES方法的准确性;同时,讨论了不同羽流浮力对平均浓度分布、浓度输运机制以及浓度脉动的影响。轻质气体所受的正浮力使建筑后方尾流区内竖向对流及湍流通量明显增大,从而增强了污染物的稀释作用;而重质气体在负浮力的影响下则产生相反的效果。除此之外,向上的羽流浮力使浓度脉动进一步增强,而向下的羽流浮力则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