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02359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植物保护学报、中国植保导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相关文献由34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志谊、陈观浩、刘永锋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2359篇
占比:99.98%
总计:602476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研究学者
- 陈志谊
- 陈观浩
- 刘永锋
- 张荣胜
- 罗楚平
- 杨胜英
- 卢瑶
- 姬广海
- 杨光礼
- 王晓宇
- 刘凤权
- 刘苙娟
- 吴冠清
- 王星
- 胡秋舱
- 魏兰芳
- 丁新华
- 何荣林
- 储昭辉
- 冯健敏
- 刘冰
- 刘海峰
- 吉启辉
- 吴为人
- 吴涛
- 周元昌
- 唐承成
- 孙伟波
- 孙大元
- 宋水林
- 张景欣
- 张海玉
- 张海珠
- 朴美花
- 李云明
- 杨俊
- 杨国兆
- 杨祁云
- 林壁润
- 林纬
- 沈会芳
- 沈幸盈
- 王一风
- 王培宽
- 翁邦佐
- 苏立同
- 范仰东
- 莫小平
- 董明灶
- 蒲小明
-
-
吴雪莲;
文登鸿;
周鹏;
杨胜英;
谢文华
-
-
摘要:
近年来六盘水市境内出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并呈上升趋势。为六枝特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市面上常用的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0.3%四霉素水剂、20%噻菌酮悬浮剂、5%噻霉铜悬浮剂和20%噻唑锌悬浮剂5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筛选出适宜六枝特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20%噻菌酮悬浮剂和20%噻唑锌悬浮剂连续2次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可达55%以上,其产量分别为701.67 kg/667m^(2)和651.44 kg/667m^(2),较对照增加10%以上。
-
-
-
刘刚
-
-
摘要:
近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植检处公告2019年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年报。2019年,广东省发生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有8种,包括红火蚁、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和扶桑绵粉蚧;省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2种,分别是花生黑腐病和黄瓜花叶病毒香蕉株系。
-
-
赵志;
唐叶松;
张凯
-
-
摘要:
为寻求经济、安全、有效药剂,选取了几种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氯溴异氰尿酸WP 60 g/667 m2防效最好,达82.09%,其次是5%噻霉酮SC 50 g/667 m2,20%噻菌铜SC 100 ml/667m2、20%噻唑锌SC 100 ml/667 m2和解淀粉芽孢杆菌AS600 g/667 m2防效分别为76.08%、74.11%和76.38%,三个处理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铜高尚碱式硫酸铜SC 20 g/667 m2对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效最差.综合产量结果选择采用20%噻唑锌SC,20%噻霉酮SC和50%氯溴异氰尿酸WP作为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药剂.
-
-
-
-
-
-
-
-
周振标;
张有志;
丁成泽;
陈兆进;
范兰兰
- 《第三十四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会暨农药械交易会》
| 2018年
-
摘要: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广东省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病菌主要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等传播,高温高湿或台风暴雨有助于该病流行,晚稻发病重于早稻,往往在孕穗、抽穗阶段发病严重.目前生产上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仍以脲类、噻唑类化学药剂为主.四霉素为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物,制剂中含有多种抗菌素,具有内吸抑菌活性,可有效防治多种细菌和真菌病害.笔者在2016年进行了0.3%四霉素AS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
-
-
-
-
王一风;
贾伟龙;
王培宽;
张海珠
- 《第二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0年
-
摘要:
20%龙克菌SC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药效结果表明,龙克菌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优于常用农药叶青双和绿乳铜,当用量为1500g/hm2,其防效为62.18%~80.90%,比叶青双增效13.37%~33.7%,且对水稻安全.
-
-
顾云琴;
叶建人;
李云明
- 《第二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0年
-
摘要: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Fang et al.)Dye]属国内植物检疫性病害.温岭市1989年连作晚稻本田期初次发现至现在,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田块每666.7m2损失粮食高达100kg.为了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危害,本文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生产.
-
-
王一风;
贾伟龙;
王培宽;
张海珠
- 《第二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 2000年
-
摘要:
20%龙克菌SC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药效结果表明,龙克菌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优于常用农药叶青双和绿乳铜,当用量为1500g/hm2,其防效为62.18%~80.90%,比叶青双增效13.37%~33.7%,且对水稻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