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81927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中国生物防治学报、中国植保导刊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2010全国菌物研究新技术与行业发展研讨会等;水稻白叶枯病的相关文献由75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永力、黎志康、姬广海等。

水稻白叶枯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9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81927 占比:99.68%

总计:82190篇

水稻白叶枯病—发文趋势图

水稻白叶枯病

-研究学者

  • 周永力
  • 黎志康
  • 姬广海
  • 王春连
  • 赵开军
  • 高利芬
  • 严成其
  • 张继
  • 彭海
  • 卢家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海涵; 练旺民; 占小登; 徐海明; 张迎信; 程式华; 楼向阳; 曹立勇; 洪永波
    • 摘要: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挖掘新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并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利用父母本抗性差异较大的协优9308衍生的139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作为遗传材料,人工接种不同白叶枯菌后的病斑长度作为连续型表型,结合经DNA深度测序获得的476,50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ed study,GWAS)。结果表明在P<1×10^(-4)下,4个菌株处理后共鉴定到109个与白叶枯抗性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解释表型变异率59.78%~63.29%。其中CR4接种发现了25个SNP位点其贡献率为61.00%,在这些SNP位点附近共筛选到19个基因,其中有2个为NBS-LRR抗病相关基因(LOC_Os11g43420和LOC_Os11g45930)。表达分析验证发现该2个基因在抗性亲本中恢9308的表达量分别为感病母本协青早B的4.42倍和8.86倍,表明其可能在正调控白叶枯病抗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进化树分析发现这2个候选基因与已克隆的抗性基因属于不同的亚组,表明可能是新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白叶枯抗性基因和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
    • 赵海涵; 练旺民; 占小登; 徐海明; 张迎信; 程式华; 楼向阳; 曹立勇; 洪永波
    • 摘要: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挖掘新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并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利用父母本抗性差异较大的协优9308衍生的139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作为遗传材料,人工接种不同白叶枯菌后的病斑长度作为连续型表型,结合经DNA深度测序获得的476,50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ed study,GWAS)。结果表明在P<1×10^(-4)下,4个菌株处理后共鉴定到109个与白叶枯抗性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解释表型变异率59.78%~63.29%。其中CR4接种发现了25个SNP位点其贡献率为61.00%,在这些SNP位点附近共筛选到19个基因,其中有2个为NBS-LRR抗病相关基因(LOC_Os11g43420和LOC_Os11g45930)。表达分析验证发现该2个基因在抗性亲本中恢9308的表达量分别为感病母本协青早B的4.42倍和8.86倍,表明其可能在正调控白叶枯病抗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进化树分析发现这2个候选基因与已克隆的抗性基因属于不同的亚组,表明可能是新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白叶枯抗性基因和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
    • 邵少波
    • 摘要: 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由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培育抗白叶枯病的品种是防治白叶枯病的主要手段。Xa21是水稻白叶枯病的广谱抗性基因,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Xa21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研究抗性蛋白和细菌蛋白,文章主要对此进行了综述。
    • 陈贤; 赵延存; 明亮; 杨勇; 刘凤权
    • 摘要: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由革兰氏阴性黄单胞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中国南方稻区常年发生的流行性病害。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挖掘新型抗病基因以及合理利用新的广谱持久抗病品种是防控水稻白叶枯病最为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途径。阐明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防御机制能为水稻抗病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简要概述了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和现状,归纳了水稻主效抗病基因、抗病相关基因和感病基因的类型,总结了水稻抵御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的主要途径,为水稻白叶枯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 叶观保; 陈学桥; 陈观浩
    • 摘要: 通过多年系统研究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流行影响因素,并根据水稻白叶枯病发生为害规律和多年来防控技术及经验,提出了水稻白叶枯病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防治原则和防治目标、调查时间与方法、预报方法、防控技术等方面规范了化州市水稻白叶枯病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实现水稻白叶枯病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无害化提供科学依据。
    • 郑庆伟
    • 摘要: 近期,《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功友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文章,报道了水稻白叶枯病Xa1抗性作用机制解析的最新研究成果,水稻基础转录因子OsTFIIAy 1和OsTFIIAy 5不参与Xa1抗性的激活和抑制。稻黄单胞菌稻致病变种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细菌性病害,威胁水稻生产安全。
    • 刘玉晴; 兰金苹; 燕高伟; 王田幸子; 朱峥; 李莉云; 刘国振; 窦世娟
    • 摘要: 本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在蛋白质水平上研究植物激素,尤其茉莉酸对OsPR1A表达的影响,增强对OsPR1A生物学功能的了解,并进一步探究茉莉酸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机制.结果发现,在水稻离体叶片中OsPR1A受到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的强烈诱导;在水稻幼苗中,MeJA处理后OsPR1A在根中表达量增加.MeJA处理感病型水稻TP309幼苗后,与对照相比病斑长度缩短约1 cm,OsPR1A于接菌后第6天被提前诱导表达,病斑生长受到抑制.MeJA处理水稻OsPR1a-RNAi植株,抗病表型明显,说明MeJA可以减轻转基因水稻OsPR1a-RNAi对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的敏感性.
    • 刘刚
    • 摘要: 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水稻病害防控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接力研究,成功克隆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水稻白叶枯病持久抗性基因(Xa7),获得了该基因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201910174451.X),近期在《Rice》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
    • 马芳骥
    • 摘要: 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 刘玉晴; 燕高伟; 张彤; 兰金苹; 郭亚璐; 李莉云; 刘国振; 窦世娟
    • 摘要: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水稻病程相关蛋白质OsPR1A的表达受上游抗病基因Xa21调控,接菌后早期启动Xa21介导的OsPR1A较高水平表达对水稻抵抗白叶枯病菌至关重要.同时OsPR1A也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的诱导表达.对于OsPR1A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作为抗性反应发生的标志基因佐证其他基因或途径在抗性中的作用,缺乏直接的证据证实OsPR1A本身的生物学功能.[目的]通过获得OsPR1a-OX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调查其表型及农艺性状,并明确OsPR1A蛋白质表达与抗性的关系,为鉴定OsPR1A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OsPR1a-OX转化载体转入到水稻受体4021中,利用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筛选并鉴定OsPR1A超表达阳性纯合株系.在成熟期,调查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及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分蘖数、结实率和籽粒大小等).在31°C条件下,将生长2周的水稻幼苗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并在接菌0、2、4、6、8、10和12 d时测量病斑长度.在接菌0、4和6d时,收集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水稻叶片,提取蛋白质,利用WB技术检测OsPR1A的表达特征.[结果]构建了OsPR1a-OX转化载体,并转入到受体4021中,筛选并鉴定到2个OsPR1A超表达转基因纯合株系(#704和#709).调查了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在成熟期的表型及农艺性状,与对照4021相比,#704和#709的株高较矮、穗长较短、分蘖数减少、结实率降低,但籽粒稍大,可能与结实率低有关.在31°C条件下,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病斑长度与对照4021相比明显缩短,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在接菌0、4和6d的材料中,超表达转基因植株#704和#709中OsPR1A始终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从而提高了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论]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超表达OsPR1A影响到水稻的正常发育过程;超表达OsPR1A后增强了Xa21介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