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8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55283篇;相关期刊226种,包括植物保护、中国水稻科学、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三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白叶枯病的相关文献由2216位作者贡献,包括章琦、周永力、翟文学等。

白叶枯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8 占比:1.91%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5283 占比:98.05%

总计:56381篇

白叶枯病—发文趋势图

白叶枯病

-研究学者

  • 章琦
  • 周永力
  • 翟文学
  • 黎志康
  • 王春连
  • 徐建龙
  • 曾列先
  • 张敦宇
  • 程在全
  • 余腾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水祥; 徐抗冬; 狄蕊; 翟婧; 赵丽稳
    • 摘要: 为明确几种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2020年在宁波市镇海区单季晚稻上进行了5种药剂对水稻白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噻唑锌悬浮剂115mL/667m^(2)、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115mL/667m^(2)、20%噻菌铜悬浮剂200mL/667m^(2)三个处理对水稻白叶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以40%噻唑锌悬浮剂防效最高,病指防效达77.7%,其次是40%春雷·噻唑锌和20%噻菌铜,病指防效分别为74.1%、69.6%。
    • 朱峥; 王田幸子; 陈悦; 刘玉晴; 燕高伟; 徐珊; 马金姣; 窦世娟; 李莉云; 刘国振
    • 摘要: 白叶枯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细菌性病害。Xa21是第一个克隆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具有广谱抗性,在水稻抗病育种中被广泛应用。转录因子的鉴定对解析Xa21介导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了Xa21背景下的WRKY68-RNAi转基因水稻。与受体材料4021相比,转基因水稻中WRKY68蛋白质丰度下调,接种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后抗病性下降,证明WRKY68基因在Xa21介导的抗白叶枯病反应中发挥正调控作用。此外,转基因受体材料4021和感病对照TP309接种后不同时期和部位叶片中WRKY68的蛋白质丰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WRKY68蛋白质的表达不受抗病基因Xa21和病原物Xoo诱导,推测其功能主要是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WRKY68-RNAi转基因水稻接种后,PR1A、PR5、PR10A、PR-pha和PAL1等病程相关蛋白质表达丰度发生变化,表明相关基因可能在WRKY68基因的调控下参与下游抗病反应。
    • 苏云萍; 刘克冠
    • 摘要: 1品种选择选择盈江县种子管理站品比试验中表现较好的滇禾优90和滇禾优80为主推品种(亩单产402 kg和377 kg)。滇禾优80全生育期165 d,株高88.8 cm,穗长19.3 cm,穗实粒数112.4粒,结实粒71.3%,千粒重25.8 g,株型紧束、整齐、矮秆、耐寒性中、易落粒,高抗稻瘟病、细条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轻感稻曲病。
    • 廖龙
    • 摘要: 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并称为世界稻作三大病害,其中纹枯病从水稻苗期到生长后期均可感染,导致水稻无法正常抽穗或秕谷数量增多,而稻瘟病主要影响水稻产量,轻则减产15%,重则减产50%甚至绝收。以下介绍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发病条件、症状及防治方法,为种植户提供参考。一、水稻纹枯病(一)发病条件纹枯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发病条件主要与菌核数量、气温、湿度和耕作习惯有关。
    • 童文志
    • 摘要: 水稻作为世界上的三大主要作物之一,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水稻产量的高低都是育种专家们的关注点,高产稳产是他们追求并不断超越的目标。水稻的病害问题是影响水稻高产的原因之一,全世界发生的水稻病害一共有100多种,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由于发生地域广,发病频率高以及危害程度重而被称为水稻的三大病害。目前国际上对这三大病害的研究已取得许多有意义的进展,文章将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对水稻的三大病害进行总结讨论及对这些水稻病害问题的展望。
    • 周永林; 申小磊; 周立帅; 林巧霞; 王朝露; 陈静; 冯慧捷; 张振文; 陈晓婷; 鲁国东
    • 摘要: 【目的】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和由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创制转OsLOX10基因水稻材料,进行稻瘟菌和白叶枯菌的抗病性分析,有助于揭示其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机制。【方法】采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OsLOX10的敲除载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cmⅠ线性化pCXUN-HA,TA连接构建OsLOX10的过表达载体,遗传转化获得OsLOX10转基因水稻,筛选过表达株系和纯合敲除株系进行真菌和细菌的抗病性分析。在稻瘟菌(Guy11)侵染水稻后,对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jasmonic acid,JA)途径的标志基因进行qRT-PCR分析;在几丁质(chitin)和flg22诱导下,观测水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暴发情况。【结果】qRT-PCR分析表明,接种稻瘟菌和白叶枯菌24 h后,OsLOX10表达量上调;OsLOX10的纯合敲除和过表达水稻转基因株系接种稻瘟病菌Guy11孢子悬浮液,与野生型(日本晴)相比,OsLOX10敲除株系更易感病,过表达株系则无典型的病斑症状;接种6、12、24和36 h时,3个病程相关蛋白基因OsPBZ1、OsPR1a、OsPR1b和SA通路基因OsPAL1,以及JA合成通路上的2个基因OsAOS2、OsLOX5的转录水平在敲除转基因株系中显著下调,而在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中显著上调。对转OsLOX10基因水稻接种白叶枯菌(PXO99A),发现敲除OsLOX10的转基因水稻对白叶枯菌更易感病。qRT-PCR分析OsPR1b和OsPAL1以及JA合成通路上的3个基因OsAOS2、OsAOC和OsJAZ在OsLOX10过表达基因水稻中表达量明显上调,而在敲除OsLOX10的转基因水稻中却保持在较低水平,在接种7 d后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几丁质和flg22诱导下,OsLOX10敲除株系的ROS水平显著性降低,而且在几丁质诱导下,ROS的起峰时间推迟。【结论】稻瘟病菌和白叶枯病菌能够诱导OsLOX10的表达,OsLOX10通过病原菌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途径(PTI)参与抗病反应,其在水稻抵御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起着正调控作用。同时,OsLOX10可能通过调节SA和JA介导的信号通路来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
    • 薛皦; 卢东柏; 刘维; 陆展华; 王石光; 王晓飞; 方志强; 何秀英
    • 摘要: 白叶枯病是对水稻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病害,严重危及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挖掘新的抗病基因是改良水稻对白叶枯病抗病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广东省及华南稻区主栽的优质抗病水稻品种粤农丝苗为材料,利用抗病品种粤农丝苗和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及回交群体,进行接种鉴定及基因定位分析。遗传分析表明:粤农丝苗的抗性由不完全显性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控制;重组自交系抗病表型结合重测序结果初定位到一个抗性QTL qBB-11-1,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利用片段重叠群分法将qBB-11-1精细定位在InDel标记P89和P54之间,物理距离约为63 kb,区间内包含6个候选基因,且粤农丝苗中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可能是未被报道的新基因。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主栽品种粤农丝苗的抗性基因挖掘与利用将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
    • 李全衡
    • 摘要: 1基本条件1.1抗病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除此之外,不能高感其他2种及以上主要病害(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等)。1.2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1.3结实率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1.4抗倒性品种年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点占总试验点的比例≤20%。
    • 余山红; 谢关林; 严成其
    • 摘要: 为筛选出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生防菌,本研究从发病水稻根围共分离出51株细菌,通过平板抑菌试验发现其中21株对种病菌同时有抑菌效果。挑选A1、A2、B1、B2和C 5个抑菌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温室防病试验和对水稻种子生活力的测定。经脂肪酸甲基酯(FAMEs)比对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5株生防菌鉴定为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 李香荣; 何秀英; 陈浩; 陆展华; 王晓飞; 王石光; 方志强; 巫浩翔; 刘维
    • 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病害是其产量损失的重大威胁,由革兰氏阴性菌稻黄单胞杆菌所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的培育是世界公认防治该病害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段,抗病种质资源鉴定与抗性基因挖掘是抗病品种培育的前提。在自然和人工双重选择压力下,白叶枯病菌不断变异,陆续出现了新型致病变种,主栽品种逐渐失去抗病性,因此发掘和鉴定更多的持久抗病基因显得非常必要。对已克隆的16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进行简要归类,并从基因的发现、定位、克隆、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广谱抗白叶枯病且应用较好的3个基因Xa23、Xa7和xa5进行详细阐述,对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基因标记育种进行介绍。此外,结合不同白叶枯病基因的自身特性及当前育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白叶枯广谱抗病分子育种的未来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